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VB6.0的自动分光光度计波长标定系统设计
被引量:
3
1
作者
晏健荣
韩强
《自动化仪表》
CAS
2017年第1期89-92,共4页
为保证分光光度计波长检测的准确度,设计了光度计波长自动扫描标定系统。系统以STM32F103RBT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控制步进电机、光电池检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部件,实现波长自动扫描检测。波长扫描过程中,光度计在波长每增加0.5 n...
为保证分光光度计波长检测的准确度,设计了光度计波长自动扫描标定系统。系统以STM32F103RBT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控制步进电机、光电池检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部件,实现波长自动扫描检测。波长扫描过程中,光度计在波长每增加0.5 nm处检测保存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并通过串口通信与计算机交互,再将检测数据上传至VB上位机软件。上位机完成对检测数据的处理及曲线绘制。根据检测结果,利用正弦函数拟合校正波长脉冲函数,并将校正系数下发至下位机。下位机根据校正系数,完成波长标定。标定系统波长扫描范围为190~850 nm,扫描检测速度为2 nm/s。校正后,实际测量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优于0.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标定
拟合
VB
6.0
光栅
单片机
上位机
分光光度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在上颌前牙比色中的效果
2
作者
杨云东
肖慧娟
+1 位作者
于平
柳忠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以及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在上颌前牙修复体比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上需上颌前牙金铂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共43例,制作43颗修复体,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肉眼人工比色板比...
目的探讨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以及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在上颌前牙修复体比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上需上颌前牙金铂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共43例,制作43颗修复体,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肉眼人工比色板比色,B组采用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比色,C组采用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比色。修复后由患者和一名工作5年以上的主治医师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修复体颜色满意度分别进行评价。3组修复体粘接完毕后,由同一名护士用计算机比色仪对修复体及其对侧同名牙比色,分别记录ΔE值。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患者而言,A组和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主治医师而言,3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ΔE值:A组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使用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进行比色对患者的满意度没有影响,而结合数码摄影能够提高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对于主治医师而言,计算机比色仪以及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均能提高其对修复体的满意度。计算机比色仪以及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均能降低修复体的色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比色
数码摄影
烤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比色板与电脑比色仪比色准确性的分析
被引量:
18
3
作者
徐明明
刘峰
+1 位作者
张峰
丁中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1-60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比色板与电脑比色仪比色的准确性,探讨电脑比色仪对比色板色标未能覆盖颜色的精确表达作用。方法选取天然牙颜色分布相对均一的单颗前牙全瓷冠修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V组和S组),每组60例。V组采用比色...
目的通过分析比色板与电脑比色仪比色的准确性,探讨电脑比色仪对比色板色标未能覆盖颜色的精确表达作用。方法选取天然牙颜色分布相对均一的单颗前牙全瓷冠修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V组和S组),每组60例。V组采用比色板,S组采用电脑比色仪,对患者的天然牙进行比色;再根据测色结果分为色标颜色组(V1、S1)和中间颜色组(V2、s2)。修复后使用电脑比色仪对所有修复体及V组比色参照的天然牙进行测色,分别计算每组修复体中部与天然牙中部的总色差△E^*ab,对结果进行配对£检验。结果V组△E^*ab(3.92±1.59)与s组△E^*ab(2.23±0.9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1组△E^*ab(2.29±0.88)与V2组△E^*ab(4.42±1.4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组△E^*ab(2.12±0.84)与s2组△E^*ab(2.27±1.01)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14)。V2组△E^*ab与S2组△E^*a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1组△E^*ab与s1组△E^*a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结论对于比色板色标未能覆盖的颜色,电脑比色仪的定位与表达比单纯用比色板比色更准确,利于指导修复体的颜色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牙科
比色
电脑比色仪
比色板
原文传递
两种皮肤颜色测量仪器间测量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宋为民
潘虹
+2 位作者
沈静
周梦云
许爱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皮肤颜色数字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PLPSC-CDIA与窄谱反射分光光度计Mexameter MX18检测皮肤颜色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LPSC-CDIA系统和Mexameter MX18测定30位色素性和血管性皮肤病患者面部相同位点,共150个位点,然...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皮肤颜色数字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PLPSC-CDIA与窄谱反射分光光度计Mexameter MX18检测皮肤颜色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LPSC-CDIA系统和Mexameter MX18测定30位色素性和血管性皮肤病患者面部相同位点,共150个位点,然后比较这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PLPSC-CDIA系统的L值与Mexameter MX18黑素指数(MI)呈明显的负相关。皮肤颜色数字图像分析检测系统的a值与Mexameter MX18红斑指数(EI)呈高度相关性。其它区域与正常部位的MI差值△MI与黑素色差△Mel呈明显相关性,EI差值△EI与血红素色差△Hb呈明显相关性。结论基于偏振光数码摄影技术的皮肤颜色数字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可以更为直观性、客观性、准确地表达皮肤颜色,可为色素性和血管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和疗效判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
皮肤
数字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
窄谱反射分光光度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分光测配色系统的优化设计
5
作者
廖宁放
曾华
+1 位作者
白凤翔
尚鹤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文归纳了新型分光测配色系统的主要设计特点,分析了系统的采样方式和特性,并提出了较为理想的总体设计模型。
关键词
配色
分光光度计
颜色
计算机
全文增补中
题名
基于VB6.0的自动分光光度计波长标定系统设计
被引量:
3
1
作者
晏健荣
韩强
机构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自动化仪表》
CAS
2017年第1期89-92,共4页
文摘
为保证分光光度计波长检测的准确度,设计了光度计波长自动扫描标定系统。系统以STM32F103RBT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控制步进电机、光电池检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部件,实现波长自动扫描检测。波长扫描过程中,光度计在波长每增加0.5 nm处检测保存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并通过串口通信与计算机交互,再将检测数据上传至VB上位机软件。上位机完成对检测数据的处理及曲线绘制。根据检测结果,利用正弦函数拟合校正波长脉冲函数,并将校正系数下发至下位机。下位机根据校正系数,完成波长标定。标定系统波长扫描范围为190~850 nm,扫描检测速度为2 nm/s。校正后,实际测量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优于0.3 nm。
关键词
波长标定
拟合
VB
6.0
光栅
单片机
上位机
分光光度计
Keywords
Wavelength
calibration
Fitting
VB
6.0
Grating
Microcontroller
Host
computer
spectrophotometer
分类号
TH74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TP23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在上颌前牙比色中的效果
2
作者
杨云东
肖慧娟
于平
柳忠豪
机构
烟台市口腔医院特需门诊
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
烟台市口腔医院惠民科
出处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79-581,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以及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在上颌前牙修复体比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上需上颌前牙金铂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共43例,制作43颗修复体,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肉眼人工比色板比色,B组采用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比色,C组采用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比色。修复后由患者和一名工作5年以上的主治医师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修复体颜色满意度分别进行评价。3组修复体粘接完毕后,由同一名护士用计算机比色仪对修复体及其对侧同名牙比色,分别记录ΔE值。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患者而言,A组和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主治医师而言,3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ΔE值:A组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使用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进行比色对患者的满意度没有影响,而结合数码摄影能够提高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对于主治医师而言,计算机比色仪以及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均能提高其对修复体的满意度。计算机比色仪以及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均能降低修复体的色差。
关键词
计算机比色
数码摄影
烤瓷
Keywords
computer
spectrophotometer
digital
camera
metal-ceramic
crown
分类号
R783.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比色板与电脑比色仪比色准确性的分析
被引量:
18
3
作者
徐明明
刘峰
张峰
丁中
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义齿加工中心
出处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1-603,共3页
文摘
目的通过分析比色板与电脑比色仪比色的准确性,探讨电脑比色仪对比色板色标未能覆盖颜色的精确表达作用。方法选取天然牙颜色分布相对均一的单颗前牙全瓷冠修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V组和S组),每组60例。V组采用比色板,S组采用电脑比色仪,对患者的天然牙进行比色;再根据测色结果分为色标颜色组(V1、S1)和中间颜色组(V2、s2)。修复后使用电脑比色仪对所有修复体及V组比色参照的天然牙进行测色,分别计算每组修复体中部与天然牙中部的总色差△E^*ab,对结果进行配对£检验。结果V组△E^*ab(3.92±1.59)与s组△E^*ab(2.23±0.9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1组△E^*ab(2.29±0.88)与V2组△E^*ab(4.42±1.4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组△E^*ab(2.12±0.84)与s2组△E^*ab(2.27±1.01)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14)。V2组△E^*ab与S2组△E^*a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1组△E^*ab与s1组△E^*a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结论对于比色板色标未能覆盖的颜色,电脑比色仪的定位与表达比单纯用比色板比色更准确,利于指导修复体的颜色再现。
关键词
美学
牙科
比色
电脑比色仪
比色板
Keywords
Esthetics,
dental
Shade
selection
computer
-aided
spectrophotometer
Shade
guide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种皮肤颜色测量仪器间测量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宋为民
潘虹
沈静
周梦云
许爱娥
机构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10-212,共3页
基金
杭州市科技局重点专科专病项目(2006533Q07)
文摘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皮肤颜色数字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PLPSC-CDIA与窄谱反射分光光度计Mexameter MX18检测皮肤颜色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LPSC-CDIA系统和Mexameter MX18测定30位色素性和血管性皮肤病患者面部相同位点,共150个位点,然后比较这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PLPSC-CDIA系统的L值与Mexameter MX18黑素指数(MI)呈明显的负相关。皮肤颜色数字图像分析检测系统的a值与Mexameter MX18红斑指数(EI)呈高度相关性。其它区域与正常部位的MI差值△MI与黑素色差△Mel呈明显相关性,EI差值△EI与血红素色差△Hb呈明显相关性。结论基于偏振光数码摄影技术的皮肤颜色数字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可以更为直观性、客观性、准确地表达皮肤颜色,可为色素性和血管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和疗效判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
颜色
皮肤
数字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
窄谱反射分光光度计
Keywords
color
skin
computer
digital
image
analysis
narrow-band
reflectance
spectrophotometer
分类号
R758.6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分光测配色系统的优化设计
5
作者
廖宁放
曾华
白凤翔
尚鹤龄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1期29-34,共6页
文摘
本文归纳了新型分光测配色系统的主要设计特点,分析了系统的采样方式和特性,并提出了较为理想的总体设计模型。
关键词
配色
分光光度计
颜色
计算机
Keywords
computer
color
matching
spectrophotometer
Color
分类号
O432.3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VB6.0的自动分光光度计波长标定系统设计
晏健荣
韩强
《自动化仪表》
CAS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Crystaleye计算机比色仪联合数码摄影在上颌前牙比色中的效果
杨云东
肖慧娟
于平
柳忠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比色板与电脑比色仪比色准确性的分析
徐明明
刘峰
张峰
丁中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8
原文传递
4
两种皮肤颜色测量仪器间测量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宋为民
潘虹
沈静
周梦云
许爱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新型分光测配色系统的优化设计
廖宁放
曾华
白凤翔
尚鹤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