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泥质区单体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1 位作者 林田 李钜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90,共7页
利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对东海近岸泥质区、济州岛西南泥质区和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东海不同泥质区典型海洋藻类源正构烷烃C19同位素组成基本相... 利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对东海近岸泥质区、济州岛西南泥质区和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东海不同泥质区典型海洋藻类源正构烷烃C19同位素组成基本相似,在-27.4‰^-28.0‰之间,平均为-27.7‰。典型海洋水生植物源C23同位素组成在-28.5‰^-31.6‰之间,平均为-30.5‰,碳同位素组成从近岸泥质区到冲绳海槽北部逐渐变重,表明海槽区与陆架区海洋水生植物种类有所不同。陆架区长链正构烷烃(C25~C31)部分随着碳数的增加,其同位素组成逐渐变轻,但海槽区这一变化不大,显示陆架区的陆源高等植物蜡具有相似的物源,而冲绳海槽北部由于黑潮主干区和黑潮分支(对马暖流)对陆架沉积物进入深海的控制性阻隔作用,其物源与陆架区区别较大。现代输入东海的陆源植物以C3植物为显著优势,C3植物对近岸泥质区北部、近岸泥质区南部、远端济州岛西南泥质区和冲绳海槽北部陆源植物的贡献分别为83%,95%,75%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正构烷烃 碳同位素组成 表层沉积物 C3植物 东海泥质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四方山天池全新世以来沉积物正构烷烃分布、单体碳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嘉丽 刘强 +2 位作者 伍婧 储国强 刘嘉麒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8-511,共14页
对位于大兴安岭中北段四方山天池全新世以来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nC_(17)~nC_(33),绝大多数样品具有单峰型的分布特征,少数样品呈现双峰型分布特征,单峰... 对位于大兴安岭中北段四方山天池全新世以来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nC_(17)~nC_(33),绝大多数样品具有单峰型的分布特征,少数样品呈现双峰型分布特征,单峰型以nC_(27)为主峰,双峰型分布中前峰群以nC_(21)为主峰、后峰群以nC_(27)为主峰;短链正构烷烃(<nC_(21))奇偶优势不明显,中链(n C23~n C25)和长链正构烷烃(>nC_(27))具有明显的奇碳优势;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揭示四方山天池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来源于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共同输入,并以陆生植物贡献为主.全新世以来,四方山天池湖泊沉积物中长链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δ^(13)C_(27~31))逐渐偏负,与太阳辐射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表明在轨道尺度上该区域的有效湿度的逐渐增加主要受太阳辐射的控制,湖泊水位的变化则既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鄂霍次克海高压相对位置的影响,又受到东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势力强弱的制约.根据多种气候代用指标的变化,全新世以来四方山天池湖泊环境及其区域气候演化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1)11.2-8.0 ka BP:区域有效湿度较低,陆生C_3植物中木本植物比例略有增加,湖泊水位频繁波动,湖泊初级生产力下降,湖泊营养状态发生贫化;(2)8.0-6.4 ka BP:区域有效湿度增加,陆生C_3植物中草本植物比例略有增大,湖泊水面收缩、水位下降,湖泊初级生产力变化不大,湖泊营养状态较为稳定;(3)6.4-3.4 ka BP:区域有效湿度比上一阶段更高,陆生C_3植物中木本植物扩张,草本植物比例相对收缩,湖泊水位上升、水面扩大,湖泊初级生产力增加,湖泊营养状态发生好转;(4)3.4-2.4 ka BP:区域有效降水量继续增加,陆生C_3植物中草本植物比例升高,湖泊水位下降、水面收缩,湖泊初级生产力下降,湖泊营养状态发生贫化;(5)2.4-0.9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四方山天池 湖泊沉积物 正构烷烃 单体碳同位素 湖泊演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原油油源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二庭 靳军 +5 位作者 米巨磊 何丹 王明 李际 马万云 王海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2-502,共11页
车排子地区紧邻沙湾凹陷和四棵树凹陷,油源条件优越,具有多层系含油特点,前人对该区原油油源认识存在较大分歧。本次研究在研究区原油生物标志物分析基础上,结合金刚烷异构化指标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布,对车排子地区原油油源进行... 车排子地区紧邻沙湾凹陷和四棵树凹陷,油源条件优越,具有多层系含油特点,前人对该区原油油源认识存在较大分歧。本次研究在研究区原油生物标志物分析基础上,结合金刚烷异构化指标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布,对车排子地区原油油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存在3类原油:(1)Ⅰ类原油为新近系沙湾组轻质油,表现为侏罗系来源特征,Pr/Ph比值大于2.0,原油碳同位素值偏重,δ(13)^C值大于−28.0‰,姥鲛烷(Pr)、植烷(Ph)和三环萜烷含量较低,Pr/nC17和Ph/nC18比值小于0.3,不含β-胡萝卜烷,三环萜烷/藿烷比值分布在0.08~0.18之间,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比值分布在1.61~3.81之间,ααα20R规则甾烷具有C_(27)和C_(29)规则甾烷优势,呈C_(27)>C_(28)<C_(29)分布;金刚烷异构化指标IMA值在0.30~0.38之间,IDMA-1值在0.45~0.49之间,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下降”型,即随碳数增加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逐渐变轻;(2)Ⅱ类原油分布于白垩系到石炭系,表现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来源特征,Pr/Ph比值小于1.3,原油碳同位素值偏轻,δ(13)^C值小于−30.0‰,Pr、Ph和三环萜烷含量相对较高,Pr/nC17和Ph/nC18比值大于0.4,具有中等含量的β-胡萝卜烷,三环萜烷/藿烷比值分布在0.32~1.20之间,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比值分布在0.25~0.77之间,ααα20R规则甾烷具有C_(29)规则甾烷优势,呈C_(27)<C_(28)<C_(29)分布,金刚烷异构化指标IMA值在0.49~0.53之间,IDMA-1值在0.51~0.53之间,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山谷”型,随碳数增加,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3)Ⅲ类原油分布于新近系沙湾组生物降解稠油,表现为二叠系和侏罗系混源特征,生物标志物特征介于Ⅰ类和Ⅱ类原油之间,原油碳同位素值偏轻,δ(13)^C值小于−30.0‰,三环萜烷含量较高,三环萜烷/藿烷比值分布在0.87~1.32之间,表现为二叠系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单体烃碳同位素 金刚烷 生物标志物 车排子地区
下载PDF
脂类单体碳同位素在湖沼古环境和古生态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咸雨 张一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33,共14页
地质载体中保存的脂类来源于生物细胞膜、叶片蜡质层等,能够指示特定的生物分类学类群或微生物功能群,也能够记录生物生长或早期成岩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信息,已经成为第四纪古环境和古生态研究的重要手段。除了化合物含量和分子组成,脂类... 地质载体中保存的脂类来源于生物细胞膜、叶片蜡质层等,能够指示特定的生物分类学类群或微生物功能群,也能够记录生物生长或早期成岩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信息,已经成为第四纪古环境和古生态研究的重要手段。除了化合物含量和分子组成,脂类的碳同位素组成也蕴含着重要的生态或环境信息。对于光能自养生物,这些信息来自光合作用和脂类的生物合成过程;对于异养生物,信息则来自摄食的底物和脂类的生物合成过程。总结了近些年来湖沼沉积中脂类单体碳同位素的研究进展,从长链正构烷烃、脂肪酸、陆源五环三萜等高等植物脂类和磷脂脂肪酸、藿类、四醚膜脂等微生物脂类等2个领域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重视实验技术,开发适合小样品量的分析方法,建立直接测试藿类和四醚类等分子量相对大的脂类碳同位素组成的新技术,加强单体放射性碳同位素的应用;可以考虑多种脂类碳同位素的联合、同一脂类单体碳同位素和单体氢同位素的联合;建议加强脂类单体碳同位素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别是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过去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类 单体碳同位素 湖沼沉积 生物地球化学 古生态
原文传递
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示踪碳循环过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一鸣 黄咸雨 谢树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7-892,共16页
碳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生命和调控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是碳循环的关键驱动者之一,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碳代谢活动的变化,能够影响温室气体的释放和碳储量,并进一步对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在当前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需... 碳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生命和调控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是碳循环的关键驱动者之一,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碳代谢活动的变化,能够影响温室气体的释放和碳储量,并进一步对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在当前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碳代谢活动的特征和响应。磷脂脂肪酸(PLFA)因其快速的周转速率和多样的分子结构,已经被广泛用于原位识别不同环境中活体微生物的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在此基础上,PLFA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一步指示了微生物利用哪些碳源,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同化这些碳源,从而揭示微生物介导的碳流通和碳循环过程。本文综述了PLFA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和放射性碳同位素组成(Δ14C)在示踪微生物碳循环过程中的应用。对比了农田、草地、森林、湿地以及海洋沉积物中活体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和碳同化途径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不同微生物对碳源的偏好以及不同环境中底物碳的可用性有关。对比了岩石、地下水、表层和深层土壤环境中微生物对化石碳源和年轻碳源的差异利用,化石碳是岩石和地下水环境中活体微生物碳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现代活体微生物可以直接利用部分老碳;相反,表层和深层土壤微生物倾向于利用现代碳源,这些碳源可能来自根系分泌物和从表面垂直输送的溶解有机碳。随着加速器质谱和单个化合物制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预计PLFA单体放射性碳同位素将在微生物碳循环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不同环境中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单体碳同位素 碳源代谢 老碳
原文传递
土壤中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分离净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谢曼曼 刘美美 +2 位作者 王淑贤 凌媛 孙青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2-972,共11页
应用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追溯多环芳烃(PAHs)类污染物的来源越来越受关注。单体同位素分析中,利用样品预处理减少共流出和未分峰(UCM),是实现同位素比值准确分析的重要前提。已有分离净化研究较少关注环数小于3的PAHs;或需联合使用高效液... 应用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追溯多环芳烃(PAHs)类污染物的来源越来越受关注。单体同位素分析中,利用样品预处理减少共流出和未分峰(UCM),是实现同位素比值准确分析的重要前提。已有分离净化研究较少关注环数小于3的PAHs;或需联合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但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本文期望避免使用HPLC技术,仅通过简单的固相萃取法,实现16种PAHs的分离净化,满足包括低环数在内的PAHs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要求。实验对比了氨基和硅胶两种填料的固相萃取(SPE)小柱,以及正戊烷等10种淋洗溶剂对PAHs的分离净化富集效果。结果表明:氨基小柱中有20%以上的萘和苊不能与烷烃和未分峰完全分离,硅胶SPE小柱除杂效果和分离效果优于氨基小柱。选择1000mg/6mL硅胶SPE小柱,利用6mL正戊烷淋洗UCM和烷烃,5mL正戊烷-二氯甲烷(70∶30,V/V)洗脱PAHs。利用气相色谱(GC)对分离净化效果进行初步检验,气体同位素质谱(GC-IRMS)进行单体碳同位素分析。16种PAHs的回收率为79%~128%,相对标准偏差为2%~13%(1σ,n=6),单体碳同位素比值(δ^(13)C)分析精度为0.1‰~0.75‰,大幅降低了其中UCM和共流出对PAH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干扰,尤其减少了对低环数PAHs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影响,而且净化过程没有造成PAHs单体碳同位素分馏,满足PAHs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环芳烃 单体碳同位素 固相萃取 分离净化 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下载PDF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分析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曼曼 刘美美 +1 位作者 凌媛 孙青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0-1071,共12页
环境样品中PAHs的单体碳同位素比值在迁移转化过程中能基本保持稳定,是重要的溯源指标,可通过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分析获得。对于低PAHs含量的样品,满足GC-IRMS检出限是高精度、准确分析单体碳同位素比值的前提。本文优化... 环境样品中PAHs的单体碳同位素比值在迁移转化过程中能基本保持稳定,是重要的溯源指标,可通过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分析获得。对于低PAHs含量的样品,满足GC-IRMS检出限是高精度、准确分析单体碳同位素比值的前提。本文优化了一种程序升温汽化进样(PTV)方法,通过对PTV进样模式及进样口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目标物谱峰强度,进而提高GC-IRMS碳同位素分析的灵敏度。实验对比研究了恒温不分流、PTV不分流和溶剂分流进样模式,并对PTV进样口参数包括进样口压力梯度、传输温度和时间、蒸发温度和时间、进样口不分流时间进行了对比优化,以选出最优的PAHs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在PTV不分流进样、进样口压力40psi—60psi—70psi梯度升高、传输温度320℃、传输时间1.0min、蒸发温度55℃、蒸发时间2.5min、不分流时间1.5min条件下,PAHs的单体碳同位素结果最优。增加预柱可以提高峰强,尤其5环PAHs的峰强度提高达50%~100%。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精度(1σ)在0.5‰以内,系统性碳同位素分馏可以采用双标法校正。优化后的PTV-GC-IRMS方法可以实现低含量PAHs单体碳同位素的高精度、准确分析,扩大了同位素溯源在环境研究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 多环芳烃 单体碳同位素 程序升温汽化 溯源
下载PDF
亚热带落叶乔木叶蜡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杨婷 闫超阳 黄咸雨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叶蜡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已经成为陆相沉积古生态重建的重要研究方法。现代过程研究是提升叶蜡正构烷烃指标解译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关于落叶乔木叶蜡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_(alk))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对两种... 叶蜡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已经成为陆相沉积古生态重建的重要研究方法。现代过程研究是提升叶蜡正构烷烃指标解译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关于落叶乔木叶蜡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_(alk))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对两种典型亚热带落叶乔木(小叶栎、枫香)开展了为期2年的叶蜡烷烃δ^(13)C_(alk)研究。两个树种叶蜡烷烃的δ^(13)C_(alk)值在春季偏正,随后迅速偏负,秋季变幅较小,趋于稳定。这种季节性变化特征和初期利用储存的老碳而后期利用新合成的糖类有关。在生长季末期,两种落叶乔木叶蜡烷烃相对于叶片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处于−6‰~−8‰,相对于文献报道的平均值偏负,这可能是因为生长季后期仍有少量的长链正构烷烃合成。研究结果揭示,基于落叶乔木叶蜡烷烃单体碳同位素进行古环境重建时需要考虑环境信号的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乔木 叶蜡烷烃 单体碳同位素 表观分馏系数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组成与富营养化关系研究
9
作者 房吉敦 王书平 +3 位作者 杨红军 李学平 刘萍 郭海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4-158,共5页
以云贵高原富营养化湖泊滇池湖心柱状沉积物(高63 cm)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滇池富营养化历史、有机质来源等前期研究基础上,以沉积物中脂肪烃、脂肪酸和脂肪醇等生物标志物分子碳同位素组成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讨论了富营养化过程对主要生... 以云贵高原富营养化湖泊滇池湖心柱状沉积物(高63 cm)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滇池富营养化历史、有机质来源等前期研究基础上,以沉积物中脂肪烃、脂肪酸和脂肪醇等生物标志物分子碳同位素组成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讨论了富营养化过程对主要生物标志物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探讨了水体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后主要生物标志物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富营养化过程主要影响了藻类源、挺水和漂浮植物源脂肪烃、脂肪醇的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由于富营养状态下水体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结合态和游离态长链脂肪酸中厌氧菌源二次脂肪酸占比增加,导致长链脂肪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富营养化 生物标志物 分子碳同位素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五大连池湖相沉积物正构烷烃和单体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植被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汪亘 王永莉 +6 位作者 孟培 王自翔 孙则朋 杨辉 巩俊成 张虹 吴应琴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0-900,共11页
对中国东北地区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五大连池青石钻孔湖相沉积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本文主要讨论了正构烷烃的分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正构烷烃具有前峰型和双峰型两种分布特征,表... 对中国东北地区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五大连池青石钻孔湖相沉积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本文主要讨论了正构烷烃的分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正构烷烃具有前峰型和双峰型两种分布特征,表明其有机质为混合来源,包括低等菌藻类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表明,自35.2ka B.P.以来,nC27/nC31和ACL指标共同记录了东北地区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的植被以草本为主.对C27、C29和C31长链正构烷烃进行了单体碳同位素测定,并利用二元模式估算了C3和C4植物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自35.2ka B.P.以来,研究区的植被以C3植物为主.期间在典型冷暖气候事件中,受温度变化的影响,C3/C4植物的相对生物量有明显的变化,在全新世大暖期(6.0ka B.P.),受温度升高影响,C3植物的生物量显著减少,C4植物的生物量则明显增加;而在两次典型冷气候事件(中全新世降温事件8.2ka B.P.和新仙女木事件12.9ka B.P.)时期,受温度降低影响,C3植物的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C4植物的生物量则相对呈减少的趋势;在末次冰盛期21.0ka B.P.时,受明显低温特征的影响,C3植物生物量高达80.0%,这可能是当时低温的气候特征抑制了C4植物的生长.研究结果对探索我国东北地区C3/C4植物分布格局,并为评估未来气候演化对该地区植被格局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物 正构烷烃 单体碳同位素 古植被意义 五大连池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Compound-specific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individual long-chain n-alkanes in severe Asian dust episodes in the North China coast in 2002 被引量:9
11
作者 GUO Zhigang LI Juyuan +2 位作者 FENG Jialiang FANG Ming YANG Zuos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7期2133-2140,共8页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s and com- pound-specific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indi- vidual long-chain n-alkanes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collected during two severe Asian dust episodes in Qingdao in spring of 2002 ...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s and com- pound-specific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indi- vidual long-chain n-alkanes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collected during two severe Asian dust episodes in Qingdao in spring of 2002 were analy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gas chromatography/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GC/IRMS). Typical plant wax n-alkanes (C29 and C31) had lower δ 13C values than those from anthropo- genic (engine exhaust) sources (C21―C23). The av- erage δ 13C value of plant wax n-alkane C29 in non-dust episode periods was -30.5‰ (?30.3‰― ?31.9‰), while -31.3‰ (?31.1‰―?31.5‰) in dust episode periods; for C31, it was ?31.4‰ (?31.1‰― ?33.0‰) in non-dust episode periods, and ?31.7‰ (?31.3‰―?32.6‰) in dust episode periods. Plant wax in the dust episode samples was mainly from herbaceous plants via long-range transport, while local plant wax was mainly from deciduous plants and woody plants. In North China coast, 83.3% of the plant wax in the severe dust episode samples was from C3 plants while 80.0% for the non-dust samples, indicating that plant wax transported to the north- western Pacific Ocean by airborne dust from East Asia was mainly from C3 plants. The results suggestthat the molecular and molecular-isotopic composi- tions of individual long-chain n-alkanes can, as an effective indicator, identify the terrestrial organic components in the dust from East Asia and sedi- ment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尘暴 华北地区 碳同位素 GC-MS GC-IRMS
原文传递
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墓铜甑釜残留物的脂质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萌 罗武干 +4 位作者 赵亚军 麦慧娟 饶慧芸 杨益民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2,共7页
残留物分析可为器物用途提供直接证据。铜甗是古代重要的炊具之一,其用途在文献上有较多记载,但残留物分析甚少。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墓M5出土铜甑釜(分体甗)下半部分的釜内存有一些白色膏状残留物,为了解其生物来源和该器物的功能,本工... 残留物分析可为器物用途提供直接证据。铜甗是古代重要的炊具之一,其用途在文献上有较多记载,但残留物分析甚少。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墓M5出土铜甑釜(分体甗)下半部分的釜内存有一些白色膏状残留物,为了解其生物来源和该器物的功能,本工作利用红外光谱、脂质分析及单体脂肪酸稳定碳同位素等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白色膏状残留物应为反刍动物油脂,推测是蒸制铜甑中的牛肉或羊肉时渗流下来而成,这为该釜甑组合作为炊蒸器用于加工肉食提供了有力证据。鉴于墓M5具有浓郁的游牧文化风格,而铜甗是典型的中原汉人炊具,这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汉人与北方游牧民族在饮食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甑釜 残留物 脂质分析 单体脂肪酸稳定碳同位素 饮食文化
下载PDF
轮南14井原油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单体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鸿 柴平霞 +1 位作者 孙永革 彭平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7-481,504,共6页
通过对轮南 14井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的单体碳同位素分析 ,证实该井奥陶系和石炭系油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油源 ,而三叠系油藏与奥陶系、石炭系油藏具有较大的碳同位素差异 ,反映其油源不同。在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油藏中 ,均呈现... 通过对轮南 14井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的单体碳同位素分析 ,证实该井奥陶系和石炭系油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油源 ,而三叠系油藏与奥陶系、石炭系油藏具有较大的碳同位素差异 ,反映其油源不同。在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油藏中 ,均呈现出类异戊二烯烃碳同位素值略重于同碳数正构烷烃的特征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类异戊二烯烃 单体碳同位素 奥陶系 碳系 油藏 油源
下载PDF
秋茄和榕树叶片中正构烷烃分布和单体化合物δ^(13)C值及其光合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宝才 董玉莲 +4 位作者 李超 周建元 闻克威 盛国英 傅家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9,共8页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t及海口榕树Ficus m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t及海口榕树Ficus m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IRMS)测定了正构烷烃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秋茄叶和榕树叶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为C17C33,主要集中在C23-C31 (>90%)。化合物含量最高为C27的有深圳福田秋茄、海南新竹秋茄、海口榕树,而阳江秋茄为C25。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δ13C:深圳福田秋茄为-31.42‰——34.48‰,阳江秋茄为-31.69‰——33.62‰,海南新竹秋茄为-30.30‰-33.04‰.海口榕树为-29.92‰——33.56‰;平均值分别为-32.95‰、-32.67‰、-31.67‰、-31.74‰。结果表明,秋茄和陆地植物物榕树的光合作用都是通过C3途径,是典型C3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榕树 正构烷烃 碳数分布 C3植物 红树林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单体烃碳、氢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保忠 周世新 +3 位作者 欧文佳 李靖 柳少鹏 张海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9-815,共7页
选择准噶尔盆地腹部3个凹陷和隆起区不同储层中13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应用GC-MS,GC-IRMS和GC-TC-IRMS技术先后开展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分析.首先通过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和生物标记化... 选择准噶尔盆地腹部3个凹陷和隆起区不同储层中13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应用GC-MS,GC-IRMS和GC-TC-IRMS技术先后开展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分析.首先通过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参数将侏罗系原油和二叠系原油明显区分开,进一步通过饱和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将准噶尔盆地不同储层原油划分为两种类型及它们的过渡型:以侏罗系与二叠系乌尔禾组为代表的陆相淡水型和以石炭系与二叠系风城组为代表的咸水湖相型及两者的混合型,并对油藏在破坏和后期充注再成藏的过程中混合原油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做了讨论.原油单体氢同位素组成对不同水环境和古纬度反应敏感,其明显的分馏效应在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原油中有很好的表现,据此可以对不同时期古环境进行很好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记化合物 单体碳同位素 单体氢同位素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黔北坳陷高演化烃源岩中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8
16
作者 包建平 倪春华 +3 位作者 朱翠山 詹兆文 蒋兴超 申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8-848,共11页
借助于色谱—质谱和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对黔北坳陷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和黔南坳陷虎47井原油中各类生物标志物和正构烷烃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不同层位烃源岩中常用的甾、萜烷的分布与组成呈现明显趋同现象,因而失去... 借助于色谱—质谱和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对黔北坳陷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和黔南坳陷虎47井原油中各类生物标志物和正构烷烃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不同层位烃源岩中常用的甾、萜烷的分布与组成呈现明显趋同现象,因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地球化学意义和实用性。虎47井原油中三环萜烷系列和孕甾烷系列丰富,但C27-35藿烷系列和C27-29甾烷系列的丰度极低,显示生油窗晚期的产物特征。绝大多数烃源岩中nC16-28正构烷烃系列呈现以nC20或nC21为低谷的前、后2个峰群的分布模式,但其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则十分接近,它们的δ13C值介于-28‰^-31‰之间,呈负偏态变化,即随碳数增加其δ13 C值变小,且这一特征不受正构烷烃系列分布特征的影响,表明高演化烃源岩中特殊的正构烷烃系列分布模式是客观地球化学现象。虎47井原油中正构烷烃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也呈负偏态变化,但其δ13C值较高演化烃源岩中的轻约3‰,这可能与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有关。因此,在利用正构烷烃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开展油源对比时,所用样品的成熟度应该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系列 双峰态分布 单体烃碳同位素 烃源岩 原油 黔北坳陷 黔南坳陷
下载PDF
热脱附-单体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佳妮 张晗 +3 位作者 洪振宇 徐慧 张娴 陈进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42-1347,共6页
采用热脱附与稳定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城市不同源及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单体同位素特征。系统考察了样品进样量、进样方式和样品分离度对同位素分馏影响情况。使用填有Tenax TA的吸附管采集汽油车尾气、汽油挥发、柴油车... 采用热脱附与稳定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城市不同源及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单体同位素特征。系统考察了样品进样量、进样方式和样品分离度对同位素分馏影响情况。使用填有Tenax TA的吸附管采集汽油车尾气、汽油挥发、柴油车尾气、柴油挥发、溶剂挥发和餐饮油烟等污染源,以及城市不同功能区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样品,不同污染源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不同,97~#汽油车尾气的δ^(13)C值偏重,平均值为-25.84‰,富集13C;餐饮油烟的δ^(13)C值偏轻,平均值为-30.26‰。油品挥发比燃烧后以尾气的形式排放的苯系物δ^(13)C值重。厦门市各功能区挥发性有机物的δ13C平均范围在-27.03‰^-25.40‰,接近于汽油和柴油挥发及尾气中的δ^(13)C值,表明厦门市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以机动车排放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同位素 挥发性有机物 热脱附
下载PDF
复合溶剂液化制备乙酰丙酸乙酯的碳同位素分馏
18
作者 沈娟章 程琴 +2 位作者 午紫阳 蔡燕燕 谭卫红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4,共6页
利用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CSIA)技术研究C3、C4植物源原料液化生成乙酰丙酸乙酯(EL)过程中碳稳定同位素分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15 min内,C3、C4植物源原料液化生成EL的反应速率为木薯淀粉>玉米淀粉,杨木纤维素(P-C)>玉... 利用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CSIA)技术研究C3、C4植物源原料液化生成乙酰丙酸乙酯(EL)过程中碳稳定同位素分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15 min内,C3、C4植物源原料液化生成EL的反应速率为木薯淀粉>玉米淀粉,杨木纤维素(P-C)>玉米秸秆纤维素(CS-C),杨木>玉米秸秆,液化生成EL过程中碳同位素比值的分馏速率为C3植物源原料>C4植物源原料,两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线性关系,液化反应速率较大时,δ^(13)C值的变化速率也大。结合瑞利方程量化液化过程中EL的^(13)C碳稳定同位素的富集程度,得到不同原料液化过程中富集因子大小为ε>ε,ε_(CS-C)>ε_(P-C),ε>ε,表明液化过程中碳同位素的富集程度与原料的δ^(13)C值相关,液化程度越大,δ^(13)C值变化程度越大,通过追踪反应过程中的碳稳定同位素分馏变化就可以反映其液化程度。此外,^(13)C同位素富集在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5-HMF)上,而在最终产物EL中相对较少;由于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存在,发生化学反应后,^(12)C同位素在EL中逐渐富集,^(13)C同位素富集在5-HMF中,说明在试验过程中5-HMF→EL的路径占优势。由此可知,CSIA可用于C3、C4植物源原料液化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同位素分析 乙酰丙酸乙酯 液化 碳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塔北隆起北缘原油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洪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2-306,共5页
对塔北隆起北缘原油进行了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刻画了原油的轻烃组成特征。所有轻烃化合物中,环戊烷系列化合物碳同位素在不同原油之间差异最小,对原油成因的鉴别意义小于其他化合物。优选的其他化合物碳同位素在不同成因原油... 对塔北隆起北缘原油进行了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刻画了原油的轻烃组成特征。所有轻烃化合物中,环戊烷系列化合物碳同位素在不同原油之间差异最小,对原油成因的鉴别意义小于其他化合物。优选的其他化合物碳同位素在不同成因原油中呈现出显著规律,轮台油气田煤成油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较重,主要位于-21‰~-19‰之间;大涝坝油气田湖相油次之,位于-25‰~-21‰之间;雅克拉油气田海相油最轻,位于-31.5‰~-28‰之间。典型寒武系—下奥陶统来源的YN2井原油分布特征独特。上述分布特征揭示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可作为可靠的原油成因判识指标,尤其对于凝析油与轻质油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烃碳同位素 轻烃 原油 地球化学 塔北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尿素络合法分离-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法分析土壤和植物中低含量(ppm级)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宁 朱庆增 +6 位作者 谢曼曼 宋智甲 王道聪 贾秋唤 岑况 储国强 孙青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1-479,共9页
尿素络合法和5?分子筛法是常用的分离富集环境样品中正构烷烃的方法,但由于复杂的处理流程对于低含量正构烷烃的回收率普遍较低。本文通过优化尿素络合法分离富集正构烷烃的实验条件,建立了尿素络合法分离-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分析... 尿素络合法和5?分子筛法是常用的分离富集环境样品中正构烷烃的方法,但由于复杂的处理流程对于低含量正构烷烃的回收率普遍较低。本文通过优化尿素络合法分离富集正构烷烃的实验条件,建立了尿素络合法分离-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分析土壤和植物中低含量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的方法。即采用正己烷-丙酮溶解样品,在4℃冰箱中与2 mL尿素-甲醇饱和溶液反应48 h;用去离子水溶解尿素络合物,加入正己烷后分离出有机相和水相,分别用正己烷、丙酮-正己烷萃取有机相和水相中的正构烷烃。中长链正构烷烃的回收率达79%~104%,高于5?分子筛法和已有尿素络合法的富集效果;单体碳同位素的分析精度为0.09‰~0.63‰(1σ)。利用改进的方法分析实际样品,大幅降低了未分峰和共流出物的干扰,提高了实际样品中ppm级中长链正构烷烃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和植物样品 低含量正构烷烃 尿素络合法 单体碳同位素分析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