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被引量:32
1
作者 黄兆龙 湛渊源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03年第4期3-7,共5页
对电厂粉煤灰的成分、品质及其判定方法、化学及物理性质作了系统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 电厂 粉煤灰 化学成分 品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表征评价技术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濡岳 胡宗全 +5 位作者 董立 高波 孙川翔 杨滔 王冠平 尹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5,共12页
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使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复杂的微-纳米级孔隙体系与特殊的流体赋存方式是页岩有别于常规储层的显著特征,并对储层表征评价内容、方法与技术手段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适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充... 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使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复杂的微-纳米级孔隙体系与特殊的流体赋存方式是页岩有别于常规储层的显著特征,并对储层表征评价内容、方法与技术手段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适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充分调研国内外页岩气储层表征评价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页岩气储层岩相划分与预测、矿物组分、孔隙结构、可压裂性及多尺度/手段联合方法等储层表征评价技术进展。同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精度与针对性的进一步提高;②多技术、多尺度深度融合;③原地/原位条件储层评价;④储层动态监测评价;⑤大数据油气储层评价。最后,针对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开发现状,提出未来页岩气储层表征技术与研究发展方向应重点聚焦于以下4个方面:①细粒沉积特征;②储层时空演化特征;③可压裂性评价;④储层评价技术的融合、引进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矿物组分 表征技术 可压裂性 技术融合 储层 页岩气
下载PDF
高磷鲕状赤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孙永升 韩跃新 +1 位作者 高鹏 周满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73-1777,共5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MLA等分析手段,对高磷鲕状赤铁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嵌布及鲕粒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铁主要赋存于赤铁矿和褐铁矿中,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鲕绿泥石和胶...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MLA等分析手段,对高磷鲕状赤铁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嵌布及鲕粒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铁主要赋存于赤铁矿和褐铁矿中,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鲕绿泥石和胶磷矿.矿石矿物组成复杂,赤铁矿通常与石英、鲕绿泥石、胶磷矿和黏土矿物层层环状包裹形成鲕粒.鲕粒可分为富铁鲕粒和贫铁鲕粒,其粒度主要为0.1—0.5mm.此研究结果为该铁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状赤铁矿 矿物学 矿物组成 嵌布特征 鲕粒特征
下载PDF
Span及Tween的组成、性能、表征与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彭顺金 张贵军 +1 位作者 陈正国 程时远 《表面活性剂工业》 1998年第1期12-16,20,共6页
本文综述了Span及Tween两类乳化剂的组成,性能,表征与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SPAN 组成 性能 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
下载PDF
5种食用菌多糖的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对比 被引量:22
5
作者 商佳琦 邹丹阳 +5 位作者 滕翔宇 范荣 付玲 李雪晴 刘宁 邵美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77-83,89,共8页
本研究提取了5种食用真菌多糖,包括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s,TFP)、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polysaccharidses,AAP)、杏鲍菇多糖(Pleurotus eryngii polysaccharides,PEP)、金针菇多糖(Flammulina ... 本研究提取了5种食用真菌多糖,包括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s,TFP)、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polysaccharidses,AAP)、杏鲍菇多糖(Pleurotus eryngii polysaccharides,PEP)、金针菇多糖(Flammulina velutipes polysaccharides,FVP)、猴头菇多糖(Hericium erinaceus polysaccharides,HE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单糖组成,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刚果红实验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其结构特征,测定了5种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并对5种多糖的化学组成与其抗氧化活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FP和AAP主要由甘露糖(38.4%、44.4%)和葡萄糖(28.2%、24.4%)组成。PEP、FVP、HEP主要由葡萄糖(51.5%~59.9%)和半乳糖(18.9%~28.4%)组成。5种真菌多糖均含有多糖特征峰,HEP具有三螺旋结构且结晶度显著高于其他4种多糖(P<0.05)。5种食用真菌多糖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的含量与ABTS+·和DPPH·的IC50值呈负相关,硫酸基含量与DPPH·的IC50值呈正相关;蛋白质及葡萄糖的含量与·OH的IC50值呈负相关,甘露糖的含量与·OH的IC50值呈正相关;岩藻糖的含量与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IC50值呈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真菌多糖具有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化学结构组成相关,同时实验结果阐明了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多糖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多糖 单糖组成 结构特征 抗氧化活性 Pearson相关性
下载PDF
超音速激光沉积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6
作者 姚建华 吴丽娟 +1 位作者 李波 张群莉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超音速激光沉积(SLD)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激光复合制造技术,该技术将激光辐照与冷喷涂相结合,利用高能激光束的热能与高速粒子动能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宽范围材料的沉积,并获得了特殊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结合本课题组在SLD领域的研究成果,... 超音速激光沉积(SLD)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激光复合制造技术,该技术将激光辐照与冷喷涂相结合,利用高能激光束的热能与高速粒子动能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宽范围材料的沉积,并获得了特殊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结合本课题组在SLD领域的研究成果,从SLD原理、沉积材料范围、微观组织结构以及性能表征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工艺探索、设备开发以及性能评估等方面对SLD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超音速激光沉积 沉积原理 相成分 微观组织 性能表征
原文传递
黄淮海地区稻茬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兴祥 李美 +1 位作者 房锋 李健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2-478,共7页
为明确黄淮海地区稻茬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黄淮海地区稻茬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区域聚类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从杂草种类来看,黄淮海地区稻茬小麦田杂草共有49种,隶属于17科45属,其中禾本科、菊... 为明确黄淮海地区稻茬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黄淮海地区稻茬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区域聚类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从杂草种类来看,黄淮海地区稻茬小麦田杂草共有49种,隶属于17科45属,其中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和石竹科种类最多,分别有10、8、7和6种;从杂草优势度来看,优势杂草有7种,分别为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硬草Sclerochloa kengiana、猪殃殃Galium aparine、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日本看麦娘A. japonicus,区域性优势杂草有6种,分别为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碎米芥Cardamine hirsuta、大巢菜Vicia gigantea、通泉草Mazus japonicus、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这13种杂草是构成黄淮海地区稻茬小麦田的主要杂草,此外还分布有一般性杂草36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省北部稻麦轮作区小麦田物种丰富度最高,有40种,明显高于其它稻麦轮作区小麦田,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以该区域最高,分别为2.63和0.71,辛普森指数则以山东省临沂库灌稻麦区最高,为0.2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稻茬小麦田杂草群落可以划分为4组,河南省南部稻麦轮作区和山东省临沂库灌稻麦轮作区杂草群落结构相似构成1组,河南省北部沿黄稻麦轮作区和山东省沿黄稻麦轮作区杂草群落结构相似构成1组;江苏省北部稻麦轮作区和山东省济宁滨湖稻麦轮作区各自单独成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黄淮海地区 杂草组成 群落特征 区域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在石化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京 黄蔚霞 +1 位作者 王永峰 刘冬云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7-534,共8页
运用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解决了许多难以使用其他仪器方法测定的石化产品或催化材料的结构及组成分析问题 .分析实验表明 。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石油产品 分子筛 催化剂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cid and pepsin soluble collagen from ovine bones (Ujumuqin sheep) 被引量:10
9
作者 GAO Ling-ling WANG Zhen-yu +2 位作者 LI Zheng ZHANG Cai-xia ZHANG De-q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704-711,共8页
Ovine bones are the major by-products after slaughter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tract and characterize acid soluble collagens (ASC) and pepsin soluble collagens (PSC) from ovine bones (Ujumuqin shee... Ovine bones are the major by-products after slaughter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tract and characterize acid soluble collagens (ASC) and pepsin soluble collagens (PSC) from ovine bones (Ujumuqin sheep). Ovine bones collagen were identified by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 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as type I collagen. The results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a analysis testified the existence of triple superhelical structure in both ASC and PSC, showing pepsin did not disrupt the triple helical structure of ovine bones collagen. Glycine, accounting for one-third of total amino acids, was the major amino acid for ovine bones collagen. Higher imino acid content was responsible for higher thermal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 of ovine bones collagen compared to fish collagens. The isoelectric point of ASC was lower than PSC due to the higher content of acidic amino acids.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potential reference for collagen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vine bones by-procd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ine bones COLLAGEN characterization amino acid composition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
下载PDF
牡蛎多糖结构特征、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良伟 任杰 +5 位作者 侯俊财 李亚楠 卢知浩 韩爽 刘飞 刘文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3,共7页
该文研究了牡蛎多糖(oyster polysaccharide,OPS)的结构特征、热稳定性、流变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酶解法和Sevage法除蛋白提取牡蛎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gel perm... 该文研究了牡蛎多糖(oyster polysaccharide,OPS)的结构特征、热稳定性、流变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酶解法和Sevage法除蛋白提取牡蛎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AGPC)、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衍生化多糖水解物法、扫描电镜及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其总糖含量、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基团构成、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OPS是一种杂多糖,分子质量为623.24 kDa,由葡萄糖、甘露糖、核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其含量为95.35%,是通过β-糖苷键将葡萄糖连接而成的多聚糖。OPS微观表面比较疏松,呈珊瑚状结构。OPS存在糖类特征基团,具有吡喃环和3股螺旋结构。经热重分析得出OPS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多糖溶液是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且0.5%(质量分数)的OPS溶液具有良好的黏度。OPS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羟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0.36、2.71、4.15、1.21 mg/m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牡蛎多糖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在增稠剂和抗氧化剂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为牡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牡蛎的高值高效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多糖 化学组成 结构表征 理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分离技术及策略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百平 康利平 +1 位作者 庞旭 晏仁义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3-426,共14页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其研究的难度大。近年来随着新型分离材料及方法的应用,以液质联用为代表的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配套数据库、...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其研究的难度大。近年来随着新型分离材料及方法的应用,以液质联用为代表的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配套数据库、软件的开发,中药化学成分的组成表征、定性定量分析、分离纯化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实例,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分离的技术方法、策略及其解决的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化学成分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分析 超临界流体色谱 MCI 分离
下载PDF
Span及Tween类物质的组成、性能、表征与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彭顺金 张贵军 +1 位作者 陈正国 程时远 《聚合物乳液通讯》 1997年第1期27-34,共8页
本文综述了Span及TWeen两类乳化剂的组成、性能。
关键词 SPAN TWEEN 性能 乳化剂
下载PDF
太白贝母多糖分离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华 杜慧慧 +5 位作者 冉黄桥 陶红 庞世海 罗明和 蒋永波 周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9,共9页
利用水提醇沉得到太白贝母粗多糖之后,依次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透析袋透析、二乙基氨基乙基(diethylaminoethyl,DEAE)弱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柱层析对太白贝母多糖进行纯化,之后利用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法测定太白贝母多糖的... 利用水提醇沉得到太白贝母粗多糖之后,依次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透析袋透析、二乙基氨基乙基(diethylaminoethyl,DEAE)弱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柱层析对太白贝母多糖进行纯化,之后利用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法测定太白贝母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法,气相-质谱联用法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研究太白贝母多糖中单糖的组成类型以及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太白贝母多糖经过DEAE纤维素柱纯化洗脱后,至少得到3个分离的洗脱峰,其中NaCl洗脱液洗脱多糖葡聚糖凝胶G-100层析柱洗脱Ve/Vo的比值为1.07;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太白贝母多糖水解物的Rf值为0.39,与D(+)-半乳糖的Rf值(0.38)迁移率接近,并且显色接近一致(均为蓝色);太白贝母多糖水解物GC-MS出峰时间(1.522 min)与D(+)-半乳糖出峰时间接近(1.520 min),并且主要m/z碎片信息接近为147.1和75.0.红外光谱特性分析研究,显示其在1100~1010 cm^-1之间有3个强吸收峰(1050 cm^-1,1027 cm^-1,1003 cm^-1),此为吡喃糖苷的特征吸收峰;在827 cm^-1处有吸收峰,而在890 cm^-1处无吸收峰,此为α-型糖苷键链接特征.可见太白贝母NaCl洗脱液洗脱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06,多糖的主要组成单糖类型是D(+)-半乳糖,属于α-型吡喃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多糖分离 大孔吸附树脂 单糖组成 结构表征
下载PDF
厨余垃圾水热液化成油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屈埴 刘志丹 +2 位作者 朱张兵 李保明 张源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7-1333,共7页
以中国农业大学5个学生食堂厨余垃圾按照日产量比例混配后作为原料(含固量,22.54%),研究反应温度(260、290和320℃)对水热液化反应和产物分布的影响。最大液化率和最大产油率分别为79.25%(290℃)和42.02%(260℃),生物原油热值最高可达37... 以中国农业大学5个学生食堂厨余垃圾按照日产量比例混配后作为原料(含固量,22.54%),研究反应温度(260、290和320℃)对水热液化反应和产物分布的影响。最大液化率和最大产油率分别为79.25%(290℃)和42.02%(260℃),生物原油热值最高可达37.39 MJ/kg,能量回收率最高可达65.96%。GC-MS分析表明生物原油由烃类、酸类、醇类、酮类和醛类等物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液化 生物原油 厨余垃圾 生物质 产物组成 原油特性
下载PDF
黄皮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制备工艺优化及单糖组成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文攀 裴志胜 +4 位作者 朱婷婷 于紫娟 耿玉坤 陈彩玉 薛长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36,共8页
以无核黄皮果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法-微波协同辅助酶法萃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工艺,并对SDF的理化性能、单糖组成以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DF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23 g/mL、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280 W、... 以无核黄皮果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法-微波协同辅助酶法萃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工艺,并对SDF的理化性能、单糖组成以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DF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23 g/mL、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280 W、纤维素酶用量0.64%。在此条件下得到的SDF得率为12.55%,纯度为79.65 g/100 g,净产率为10.00%,持水性为6.04 g/g,持油性为1.58 g/g,膨胀性为39.25 mL/g。红外光谱扫描发现黄皮果肉SDF有典型的多糖特征。糖腈乙酰化衍生气相色谱法表明SDF含有4种单糖,分别为含有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摩尔比分别为12∶7.5∶3∶1。扫描电镜表明黄皮果肉的SDF形貌紧密,呈光滑的褶皱型。研究结果可为黄皮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果肉 可溶性膳食纤维 响应面分析法 单糖组成 结构表征
下载PDF
基于“药辅合一”理念的当归精油纳米乳递药系统的构建、表征及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菁 徐纯艺 +3 位作者 周玮玲 赵淋仙 李燕燕 胡慧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3-1792,共10页
目的构建当归精油纳米乳(Angelica Sinensis Radix essential oil-loaded nanoemulsion,AEO-NE)递药系统并对其进行表征及稳定性、毛囊靶向、毛发生长促进作用评价。方法分别应用伪三元相图法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exp... 目的构建当归精油纳米乳(Angelica Sinensis Radix essential oil-loaded nanoemulsion,AEO-NE)递药系统并对其进行表征及稳定性、毛囊靶向、毛发生长促进作用评价。方法分别应用伪三元相图法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CCD-RSM)对纳米乳处方进行筛选和优化。对纳米乳乳剂类型、粒径、ζ电位、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微观形态、黏度、pH值进行表征。以粒径、PDI、外观变化及Z-藁本内酯含量为指标,评价最优处方纳米乳离心稳定性、放置稳定性以及稀释稳定性。通过在体给药荧光标记的AEO-NE于小鼠背部皮肤研究制剂毛囊靶向能力。应用C57BL/6小鼠研究AEO-NE体内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结果AEO-NE最优处方为AEO-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OP-10)-无水乙醇-水(2.25∶0.75∶1∶96);按最优处方所制AEO-NE外观澄清、透明、微泛蓝光,乳剂类型为O/W型,平均粒径为(15.95±0.33)nm,PDI为0.11±0.02,ζ电位为(-0.14±0.10)m V,pH值为5.89±0.16,黏度为(1.57±0.08)m Pa·s,透射电镜结果表明AEO-NE乳滴呈球形,外观圆整,大小在20 nm内。AEO-NE离心稳定性、稀释稳定性良好,在4℃条件下密封避光放置稳定性良好,粒径及Z-藁本内酯含量无显著变化。AEO-NE局部皮肤给药24 h内均表现出毛囊靶向性,具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结论基于“药辅合一”理念,成功构建了以AEO为唯一油相的AEONE,其宏观及微观形态、相关理化性质符合纳米乳制剂要求,稳定性良好,在靶向促进毛发生长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精油 纳米乳 伪三元相图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表征 稳定性评价 毛囊靶向 促进毛发生长
原文传递
1种绿藻硫酸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聪 赵春琦 +4 位作者 李娜 闫孟霞 刘雪 王姝垚 毛文君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8,共4页
目的对1种绿藻硫酸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热水提取法,从1种石莼属海藻中提取硫酸多糖,采用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化学方法对多糖的... 目的对1种绿藻硫酸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热水提取法,从1种石莼属海藻中提取硫酸多糖,采用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化学方法对多糖的纯度、分子量、单糖组成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通过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方法对多糖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多糖HP2S在HPGPC色谱图上呈单一对称峰,分子量为90.5kDa,硫酸根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32.1%和7.4%,HP2S主要由鼠李糖组成,含有少量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和木糖,HP2S糖链中鼠李糖主要存在形式为(1→2)-Rhap、(1→3)-Rhap和(1→2,3)-Rhap,硫酸根位于(1→3)-Rhap的C-2位或(1→2)-Rhap的C-3位上。结论水溶性多糖HP2S是1种结构新颖的主要由鼠李糖组成的硫酸化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硫酸多糖 化学组成 结构特征
原文传递
紫外老化对沥青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席晗 孔令云 +1 位作者 单琦琦 刘孟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891-6900,共10页
为研究紫外老化对沥青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4种沥青分别进行4组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试验,研究紫外老化下沥青的4组分、特征峰、官能团等化学组成指标和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分子... 为研究紫外老化对沥青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4种沥青分别进行4组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试验,研究紫外老化下沥青的4组分、特征峰、官能团等化学组成指标和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分子结构指标对化学组成指标的表征,分析分子结构变化对沥青化学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老化后沥青更趋于形成沥青质分子,而沥青质的转化来源主要为芳香分,且含量越高老化后的损失率越高;同时羰基和亚砜基会随着老化的时间增加先快速增加之后趋于平缓,其中羰基指数可表征沥青老化的产生,而亚砜基指数可评价沥青抗老化的能力。紫外老化下沥青芳香环会发生缩合程度增大、环烷基取代基增加以及氢的取代、结构异化等反应;同时高紫外光子能量也会使脂肪碳发生断键,断键的脂肪碳连接到芳香环上提高了化学稳定性。由表征分析可见,沥青的化学组成主要受芳香结构、支化度和芳香环系缩合指数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紫外老化 基质沥青 化学组成 分子结构 表征分析
下载PDF
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放PM_(2.5)的理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艳红 胡敏 +10 位作者 李梦仁 王银辉 彭剑飞 郑荣 郑竞 王玉珏 吴宇声 王渝 顾芳婷 杜卓菲 帅石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2-1339,共8页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研究了发动机的转速、负荷对缸内直喷(GDI)汽油机排放PM_(2.5)的排放水平、化学组成及颗粒物数浓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机排放PM_(2.5),OC,EC的排放因子分别为(49.8±28.2),(21.6±6.9),(1...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研究了发动机的转速、负荷对缸内直喷(GDI)汽油机排放PM_(2.5)的排放水平、化学组成及颗粒物数浓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机排放PM_(2.5),OC,EC的排放因子分别为(49.8±28.2),(21.6±6.9),(11.4±10.8)mg/kg.低转速时,PM_(2.5)排放量随着负荷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中、高转速时随着负荷的增加逐渐增加.碳质气溶胶是GDI汽油机排放的PM_(2.5)的主要组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PM_(2.5) 化学组成 排放特征 数谱分布
下载PDF
顶花板凳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20
作者 刘辰旺 吴莹 +6 位作者 李昕卓 张玉莹 龚传明 张嘉怡 李玉泽 宋小妹 张东东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 研究顶花板凳果(Pachysandra terminalis Sieb.et Zucc.)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NMR、I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解析。结果 从顶花板凳果80%乙醇... 目的 研究顶花板凳果(Pachysandra terminalis Sieb.et Zucc.)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NMR、I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解析。结果 从顶花板凳果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syringaresinol(1)、苯甲酸(2)、对羟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乙酮(4)、香草酸(5)、丁香醛(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7)、3,4,5-三甲氧基苯甲酸(8)、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1-丙酮(9)、schumannione(10)。结论 化合物1~4、7~10为首次从板凳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花板凳果 提取分离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木脂素类 酚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