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件适应和组装的形式化语义描述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兄 张维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36-39,45,共5页
构件适应技术是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中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三种构件适应结构的应用条件,采用了形式化语义的方法描述和推导了与构件以及构件适应相关的问题,根据构件描述与应用需求描述动态地选择不同的适应层次来适应构件,从被适... 构件适应技术是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中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三种构件适应结构的应用条件,采用了形式化语义的方法描述和推导了与构件以及构件适应相关的问题,根据构件描述与应用需求描述动态地选择不同的适应层次来适应构件,从被适应的构件描述中推导出复合构件的描述,为构件适应的形式化分析、组装正确性检验提供了保证,并列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 软件构件 构件组装 构件适应 软件复用 形式化描述
下载PDF
主动接口BCA构件适配技术及其实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金柱 杨明霞 +2 位作者 牟树霞 杨治 胡龙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介绍了两种构件适配技术:主动接口技术和BCA(BinaryComponentAdaptation)技术,分析了两种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构件适配技术———主动接口BCA适配技术,并通过具体实例论证了新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优势.
关键词 构件适配 主动接口 BCA
下载PDF
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路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奚素霞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124-126,151,共4页
EDA技术作为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主导技术,又称基于芯片的设计方法,可自动进行产品直面设计,自动化程度高。以基于Altera的EPM7128SLC84-15芯片和MAX+PlusII10.0软件平台的数字钟的设计为例,讨论EDA技术在数字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EDA 数字电路 逻辑编译 器件适配
下载PDF
支持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模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郑笛 王俊 贲可荣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9-41,共3页
为了对普适环境下的构件化应用提供支持,扩展传统的构件适配技术,在上下文感知中间件的基础上,提出支持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模型CACAM和构件适配算法CACA,实现对环境、用户上下文的动态感知和重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实... 为了对普适环境下的构件化应用提供支持,扩展传统的构件适配技术,在上下文感知中间件的基础上,提出支持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模型CACAM和构件适配算法CACA,实现对环境、用户上下文的动态感知和重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实现普适计算环境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适计算 上下文感知 构件适配 中间件 反射
下载PDF
基于粗糙模糊集理论的构件适配决策支持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敏 王军 胡金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在当前实际的软件复用过程中,复用者对构件的理解和适配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构件适配方案的选择没有科学的客观依据,从而增加了复用者的压力、适配方案的主观性,影响了构件重用的效率.本文首先改进了传统的构件库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 在当前实际的软件复用过程中,复用者对构件的理解和适配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构件适配方案的选择没有科学的客观依据,从而增加了复用者的压力、适配方案的主观性,影响了构件重用的效率.本文首先改进了传统的构件库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层次型构件库体系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模糊集理论的构件适配决策支持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为复用者进行适配决策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支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构件理解和适配成本,提高了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复用 粗糙模糊集 构件库 构件适配 体系结构 决策支持
下载PDF
构件交互模型与组合适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费玉奎 王志坚 艾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89-91,共3页
构件交互操作与构件适配是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CBD)中的关键问题。如何更有效地解决构件适配问题以提高软件的开发质量是一个永久的热点。而构件间的交互操作又是解决构件适配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自动... 构件交互操作与构件适配是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CBD)中的关键问题。如何更有效地解决构件适配问题以提高软件的开发质量是一个永久的热点。而构件间的交互操作又是解决构件适配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自动机理论提出了一种构件交互模型。它将构件接口根据所提供的服务不同分为调用接口和使用接口,使得对构件间的交互操作描述的更为准确。在此基础上,对构件组合适配方法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适配 交互行为 自动机
下载PDF
软构件行为适应的Petri网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兄 张维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79-83,共5页
构件适应技术是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中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分析了软构件行为描述及行为关系,提出了构件行为的进程代数描述转换为Petri网描述的转换规则及转换算法,根据Petri网的同步距离性质计算交互的软构件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自动... 构件适应技术是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中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分析了软构件行为描述及行为关系,提出了构件行为的进程代数描述转换为Petri网描述的转换规则及转换算法,根据Petri网的同步距离性质计算交互的软构件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自动生成行为适配器的描述,提出了一种解决软构件交互过程中产生的行为不匹配问题的形式化方法,并列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 软构件 构件适应 形式化方法 PETRI网
下载PDF
基于接口自动机的构件适配算法设计
8
作者 付伟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5-207,共3页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基于接口自动机理论提出了一种构件交互形式化方法模型。它将接口自动机的输入输出动作分别对应为构件接口所提供的调用接口和使用接口,以接口自动机的组合来描述构件间的交互。在此构件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为不匹配...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基于接口自动机理论提出了一种构件交互形式化方法模型。它将接口自动机的输入输出动作分别对应为构件接口所提供的调用接口和使用接口,以接口自动机的组合来描述构件间的交互。在此构件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为不匹配的构件自动产生构件适配器的构件适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口自动机 构件 构件模型 适配 构件适配器
下载PDF
竞争生长环境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文娟 刘勇 +5 位作者 周西全 宋君 尹全 王东 张富丽 雷绍荣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8,72,共6页
采用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条件,比较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TS-40-3-2和非转基因栽培大豆鹤丰8157在单一种植和混合种植环境中生长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盆栽混植后,GTS-40-3-2的主茎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复叶数与单植相比均... 采用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条件,比较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TS-40-3-2和非转基因栽培大豆鹤丰8157在单一种植和混合种植环境中生长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盆栽混植后,GTS-40-3-2的主茎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复叶数与单植相比均显著增加,而鹤丰8157的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与单植相比则显著减少;田间混植后,GTS-40-3-2的百粒重与单植相比显著增加,鹤丰8157的主茎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复叶数与单植相比显著减少,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减少程度较盆栽试验更为严重。表明混植后2种大豆存在一定的生存竞争,竞争的生长环境没有对GTS-40-3-2的生长和产量构成产生负面影响,但显著抑制了鹤丰8157的茎叶和籽粒生长,在该试验条件下,GTS-40-3-2比鹤丰8157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优势,证明非草甘膦选择压下GTS-40-3-2具有一定的栽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生长 产量构成 环境适应 生存竞争
下载PDF
基于LTS的软件构件组装行为适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驰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7-932,共6页
在软件构件组装过程中,构件之间的兼容性是保证构件正确交互的前提,对于组装中的失配情况如何生成适配器使构件间正确协作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基于标签转换系统LTS对构件行为进行建模,将构件间交互动作映射关系表示为同... 在软件构件组装过程中,构件之间的兼容性是保证构件正确交互的前提,对于组装中的失配情况如何生成适配器使构件间正确协作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基于标签转换系统LTS对构件行为进行建模,将构件间交互动作映射关系表示为同步矢量,将矢量之间的时序关系定义为适配契约.然后分析了不同失配情况和适配对策.最后设计了适配算法,自动生成适配器规约,保证了在适配器的协调下不兼容的构件之间能够正确交互,并通过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构件 行为协议 同步矢量 适配契约 LTS
下载PDF
Physiological, Anatomical,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Ethnic Aspects of Indian Students Adaptation during Study in Kyrgyzstan Medical Universities
11
作者 Aziza Seitova Georgii Belov +9 位作者 Zhanibek Muratov Aizhan Murzalieva Zhypargul Abdullaeva Anara Zhanbaeva Aliia Zhoroeva Imetkul Ismailov Alina Pirmatova Cholpon Orozova Mariia Murzaeva Tursunbek Orozbek Uulu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This article is investigat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atomical,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emotional adaptation indicators of 100 male and 100 female first-year stud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faculty in Os... This article is investigat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atomical,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emotional adaptation indicators of 100 male and 100 female first-year stud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faculty in Osh, Kyrgyzstan. Control groups have consisted of 100 male and 100 female local students of the same age, residing in the Osh city and region. Anthropometry is determined by 50 indicators, such as bio-impedance analysis of body composition, functional tests with exercise, and breathe holding.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additio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girls underwent an a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essment of sexu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yner.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was assessed using the Lüschers color test and Spielberger’s questionnaire. The features of anthropometric indicators for students from India are shown as a shorter length of the body, shoulder, and legs, greater waist coverage, 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crease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skin folds of the abdomen, increased fat mass and delayed sexual development, anxiety, frequent and longer colds. Functional tests fo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reath holding</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 physical activity revealed less reserve capacity in foreign students. This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for foreign students, starting from the first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ign Students adaptation component Composition of the Body Psychological State Anthropometric Indicators
下载PDF
Software Components Behavioral Adaptation Based on LTS
12
作者 Chi Zhang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15年第5期44-53,共10页
Compatibility is the precondition to ensure the correct interaction among components in composition process, how to make the mismatch components coordinate correctly is a vital problem in component composition. This p... Compatibility is the precondition to ensure the correct interaction among components in composition process, how to make the mismatch components coordinate correctly is a vital problem in component composition. This paper first modeled component behavior by LTS and expressed action mapping as synchronous vector then defined the sequential relationship among synchronous vectors as adaptation contract. Thirdly we analyzed the different mismatch situations and corresponding adaptation strategies. At last designed adaptation algorithm to produce adaptor specification automatically and ensured the mismatch components can correct interaction under the mediation of adaptor and verified the validity of proposed method through an applic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nent BEHAVIORAL Protocol SYNCHRONOUS VECTOR adaptation CONTRACT LTS
下载PDF
构件适配技术比较研究
13
作者 杨明霞 余建军 +1 位作者 赵良 杨彩云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将已有的代码进行修改,使之包含其他的功能和行为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构件适配是构件使用者为了在特定的应用系统中使用而改变构件的过程。因为大部分适配者都不是构件设计者,所以适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面向对象和基于构... 将已有的代码进行修改,使之包含其他的功能和行为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构件适配是构件使用者为了在特定的应用系统中使用而改变构件的过程。因为大部分适配者都不是构件设计者,所以适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面向对象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广泛使用,在使用第三方构件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要求对第三方构件适配的支持。本文介绍了几种不同的适配技术,并通过对一个示例构件的适配比较了各种技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适配 主动接口 BCA 继承 包裹
下载PDF
智能家居平台构件适应与协同模型及形式化分析
14
作者 李爱萍 马俊伟 段利国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217,共6页
以解决智能家居平台运行过程中的构件适应与协同问题为目的,保证设备独立性与数据一致性为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构件适应与协同的智能家居平台逻辑模型,对平台及各构件进行形式化描述与建模,并结合平台功能需求对模型性质进行分析与验证。... 以解决智能家居平台运行过程中的构件适应与协同问题为目的,保证设备独立性与数据一致性为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构件适应与协同的智能家居平台逻辑模型,对平台及各构件进行形式化描述与建模,并结合平台功能需求对模型性质进行分析与验证。实验表明,在本模型下平台构件的适应与协同满足不死锁、不中止、不发散的必要性质,且在并行处理多用户请求的条件下能够实现数据一致性与操作有效性。本研究对智能家居平台的研发与验证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家居平台 构件适应 构件协同 形式化
下载PDF
基于构件检索的构件适配模式
15
作者 徐丽萍 陈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2-34,37,共4页
针对传统的规约匹配可能出现的部分匹配问题,定义了输入适配、输出适配、串行适配、选择适配和递归组合模式等5种构件适配模式,并将其按照原子构件和复合构件的适配方式进行分类.通过研究原子构件适配模式所具有的清晰的前后置条件约束... 针对传统的规约匹配可能出现的部分匹配问题,定义了输入适配、输出适配、串行适配、选择适配和递归组合模式等5种构件适配模式,并将其按照原子构件和复合构件的适配方式进行分类.通过研究原子构件适配模式所具有的清晰的前后置条件约束和逻辑关系,进一步从适配理论上分析了相应的复合构件适配算法的可行性.将切片思想引入需求规约的描述,得到分解的子规约,能较好地精化检索条件,从而提高构件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并提高库中构件的可复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检索 构件库 适配模式 切片
下载PDF
基于接口矩阵分析的构件变化检测方法的研究
16
作者 李心科 严鲁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60-1362,共3页
针对构件的变化性问题一直都是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BSE)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首先对构件模型以及构件匹配原则进行形式化描述,构造了构件的接口关系矩阵;然后根据构件匹配原则,对构件接口关系矩阵进行分析,动态地检测构件的变化,判断构件... 针对构件的变化性问题一直都是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BSE)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首先对构件模型以及构件匹配原则进行形式化描述,构造了构件的接口关系矩阵;然后根据构件匹配原则,对构件接口关系矩阵进行分析,动态地检测构件的变化,判断构件变化可能会对其他相关构件以及整个系统产生影响;最后实现了构件变化分析的辅助工具CIDT(component interface detecting tool),并在软件开发以及维护过程中使用CIDT对系统进行动态的检测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 构件 适应性 变化检测 接口矩阵
下载PDF
构件语义动态适配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7
作者 徐叶军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15年第7X期209-210,共2页
构件适配被广泛认为是基于构件化软件工程研究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它直接影响软件开发的周期、成本及构件复用程度。该文首先分析构件语义层的特征提出了构件语义组的概念并给出构件失配的四种类别,其次,建立了构件语义动态适配模型,最后... 构件适配被广泛认为是基于构件化软件工程研究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它直接影响软件开发的周期、成本及构件复用程度。该文首先分析构件语义层的特征提出了构件语义组的概念并给出构件失配的四种类别,其次,建立了构件语义动态适配模型,最后,将其应用在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化 动态适配 软件设计
下载PDF
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构件化中间件模型
18
作者 周波 李伟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5年第2期79-80,82,共3页
由于普适计算环境越来越复杂对自适应软件开发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对普适计算环境下的自适应和构件化应用提供支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普适计算环境的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构件化的CBACM中间件模型。最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CBACM模型较传统... 由于普适计算环境越来越复杂对自适应软件开发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对普适计算环境下的自适应和构件化应用提供支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普适计算环境的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构件化的CBACM中间件模型。最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CBACM模型较传统中间件在自适应成功率、资源消耗和响应时间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件 自适应 上下文感知 构件适配 普适计算
下载PDF
从“AA的”移位看结构重组的制约原则
19
作者 邵敬敏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共6页
句式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结构重组。结构重组的表象是形式变化,本质应该是语义的整合和制约。其原因则在于说话人的主观意愿以及外在语境的制约。本文主要通过"AA的"在句中不同的移位,讨论结构重组的特点及... 句式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结构重组。结构重组的表象是形式变化,本质应该是语义的整合和制约。其原因则在于说话人的主观意愿以及外在语境的制约。本文主要通过"AA的"在句中不同的移位,讨论结构重组的特点及其动因,并归纳出五个基本制约原则:第一,成分紧邻原则;第二,焦点移动原则;第三,语义适配原则;第四,静动对立原则;第五,情态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重组 成分紧邻原则 焦点移动原则 语义适配原则 静动对立原则 情态变化原则
下载PDF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何国斌 马世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0-93,共4页
随着软件工业的成熟以及对软件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被提了出来.该方法的开展通过集成已存在的构件进行,可以分为构件的评选、构件适配、构件组装、系统演化四个阶段.使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 随着软件工业的成熟以及对软件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被提了出来.该方法的开展通过集成已存在的构件进行,可以分为构件的评选、构件适配、构件组装、系统演化四个阶段.使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能减少软件开发费用、提高软件开发速度等,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开发者在开发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在用该方法开发软件时总结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 软件开发 软件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