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县评价体系及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贾敬业 冯永源 +1 位作者 窦贻俭 顾永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2年第2期33-39,共7页
在生态县规划研究中,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南,探讨了生态县的内涵和评价标体系,并确定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态型工业为主导,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依靠科技进步,寓环境建设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的建设生态县的战略,在近年实践中初见成效。
关键词 生态县 持续发展 复合生态系统 评价指标 生态工程
下载PDF
基于复合生态功能的城市土地共轭生态管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尹科 王如松 +1 位作者 姚亮 梁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0-215,共6页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土地使用量急骤增长,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在拉动经济、加速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方面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无序低效的土地扩张给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社会安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国家可持...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土地使用量急骤增长,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在拉动经济、加速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方面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无序低效的土地扩张给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社会安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传统的土地管理聚焦于土地的数量管理而忽略了土地的生态功能,行政干预过多而市场机制引入不足,土地管理与经济、生态严重脱节。据此,提出基于复合生态功能的城市土地共轭生态管理模式,将土地生态功能聚焦于以下几种:生物质生产功能、建设用地功能、农民生存保障功能以及其它生态服务功能(如涵养水源、土壤保持、调节气候等)。通过从土地的单属性、单目标管理朝土地的多属性、多目标管理转型,从传统的行政管理为主朝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从土地的控制性管理朝基于生态功能的调控管理转变,总结出土地共轭管理模式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1)从土地平面结构的资源管理到土地立体空间的生态管理;2)从土地利用的异地面积占补平衡到就地功能占补平衡;3)从饼状集结用地到轴向糖葫芦串型结构集约和功能优化用地;4)从最严格的土地数量管理到最合理的土地功能管理,实施土地生态经济功能监测与生态资产审计。最后通过对典型生态工程分析,发现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效益远远大于传统土地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复合生态系统 共轭生态管理 生态工程
下载PDF
“生态田园城市”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8
3
作者 桑东升 孙兴华 +1 位作者 杨霏 文传浩 《西部论坛》 2014年第4期70-77,共8页
"田园城市"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社会结构形态,具有城乡一体化、功能分区、和谐性和均等性等特征;"生态城市"视城市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强调可... "田园城市"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社会结构形态,具有城乡一体化、功能分区、和谐性和均等性等特征;"生态城市"视城市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强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性、高效性、和谐性和持续性等特征;"生态田园城市"是一种融合了"生态城市"和"田园城市"优点的全域型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全域性、高效性、和谐性、持续性、均等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江阴市已具备建设"生态田园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应该加快全域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全域生态保障体系、全域产业生态体系和全域民生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生态田园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城市 生态城市 生态田园城市 城镇化发展模式 城乡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 复合生态系统 全域型城市发展模式 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载PDF
熵理论视角下的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曹庭珠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生态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过量熵增,导致自然界产生了过多的熵,复合生态系统进入高熵状态。以熵理论为指导,首先通过建立复合生态系统的熵变模型,判断系统是处在安全、临界还是危机状态,然后对人类社会生态安全的演... 生态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过量熵增,导致自然界产生了过多的熵,复合生态系统进入高熵状态。以熵理论为指导,首先通过建立复合生态系统的熵变模型,判断系统是处在安全、临界还是危机状态,然后对人类社会生态安全的演变进行了熵分析。最后提出克服熵增、实现负熵的途径,即构建低熵发展模式,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教育,建立生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等,由此来规避生态风险,化解生态危机,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熵理论 复合生态系统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复合生态系统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任杰 李幸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48-55,共8页
青海湖流域是西北半干旱地区一个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主要由草地、湖泊、沙漠、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复合而成。该系统具有高寒干旱、太阳辐射强,以及交通闭塞、人口少、经济落后等特点,因而抗干扰能力弱、输出水平较低。在气候暖干化... 青海湖流域是西北半干旱地区一个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主要由草地、湖泊、沙漠、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复合而成。该系统具有高寒干旱、太阳辐射强,以及交通闭塞、人口少、经济落后等特点,因而抗干扰能力弱、输出水平较低。在气候暖干化条件下,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使该系统暴露出土地沙化、植被退化、湖水位下降、渔业减产和鸟岛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潜在的工业污染扩大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流域 复合生态系统
下载PDF
工业企业生态位及其“生命过程”运行机制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苗泽华 张春阁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9-63,共5页
生态位的理论思想与研究方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将"生态位"的思想与方法引入到工业企业生态位研究中是一个新的动向。工业企业生态位表现出多维度、生命体及其适应性、自组织及其平... 生态位的理论思想与研究方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将"生态位"的思想与方法引入到工业企业生态位研究中是一个新的动向。工业企业生态位表现出多维度、生命体及其适应性、自组织及其平衡性等特征。工业企业生态位中的"态"与"势"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因子,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属于"内生因子",复合系统中需求、资源、技术、制度等属于"外生因子"。内生因子与外生因子共同影响企业的生命过程与运行机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生态位 复合生态系统 态势模型
下载PDF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环境危机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向阳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3-20,共8页
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因此传统的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从稀缺、欲望、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等经济学的重... 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因此传统的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从稀缺、欲望、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等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它们与资源环境危机之间的必然逻辑关系,结果表明传统经济学在基础层面上不适合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应当建立新的经济学,把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引入经济系统中,使其逐渐成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以拓宽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环境污染治理 环境危机 环境资源稀缺 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破坏
下载PDF
关中渭北地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复合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鸽娟 何贞莹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6期76-81,109,共7页
在广义生态观视野下,将传统村落作为社会、文化、生态复合性系统,研究其人居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关中渭北地区传统村落进行概括归类,初步筛选典型案例,针对村落的生态宜居特性及文化传承特质,制定量化... 在广义生态观视野下,将传统村落作为社会、文化、生态复合性系统,研究其人居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关中渭北地区传统村落进行概括归类,初步筛选典型案例,针对村落的生态宜居特性及文化传承特质,制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生态评价,以最终选出的党家村、柏社村、窑头村为代表,分析总结渭北地区传统村落在选址格局、建筑营造、公共空间、街巷空间、文化系统等方面的生态性营建经验。该研究可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生态优化和保护性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生态复合性系统 营建经验 渭北传统村落
下载PDF
人控技术切入对北方农区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9
作者 李长胜 孙海霞 +1 位作者 刘春龙 刘云波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8,共3页
人控技术切入北方农区土壤—植物—反刍动物(羊单位)复合生态系统,提高了复合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试验组较对照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果明显,为北方农区土壤—植物—反刍动物(羊单位)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模式与方法。表6。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 反刍动物 羊单位
下载PDF
生态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被引量:46
10
作者 景星蓉 张健 樊艳妮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23,共4页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对象 ,生态城市定位为主题 ,探讨这一复杂系统及其与周边的协调关系。论述了建构生态城市规划目标体系及其规划理论、指标体系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理论界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工作者应关注城市生态化控制理...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对象 ,生态城市定位为主题 ,探讨这一复杂系统及其与周边的协调关系。论述了建构生态城市规划目标体系及其规划理论、指标体系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理论界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工作者应关注城市生态化控制理论 ,以及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核心与宗旨等问题。以广州等城市生态化水平为案例 ,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差距 ,调整目标。同时 ,提出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一些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城市规划目标体系 城市生态化控制理论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一个稳定农业的范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孝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7-54,共8页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是一个洪、涝、旱、渍和虫灾五害频繁出现的贫困地区。70年代末,当地林场利用挖沟筑垛,垛田造林,林下种粮菜,河沟养鱼,实行林,农、牧结合经营,形成具有良性循环的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它主要包括五种经营:林—农复...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是一个洪、涝、旱、渍和虫灾五害频繁出现的贫困地区。70年代末,当地林场利用挖沟筑垛,垛田造林,林下种粮菜,河沟养鱼,实行林,农、牧结合经营,形成具有良性循环的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它主要包括五种经营:林—农复合经营型、林—渔复合经营型、林—水生作物—渔复合经营型、林—渔—牧复合经营型和林—食用菌复合经营型。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效益可分为:①筑堤造圩田改变了土体构形,加深了耕作层;②改变了四周小气候,提高了光能利用率;③多层次和多时序的立体种植提高了产量;④促进了系统中的能量和养分的转化及物质循环;⑤降低了土壤养分的消耗和控制病虫害;⑥森林改善了生态环境;⑦提高了经济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复合生态 江苏
下载PDF
COMPLEX ECOLOGIC-ECONOMIC SYSTEM OF AFFORESTATION-AN EXAMPLE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孝芳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The paper deals with a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a backward distric into a prosperous one. The district is geographically located in Lixiahe regio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gion had long ben known as one of the poorest ... The paper deals with a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a backward distric into a prosperous one. The district is geographically located in Lixiahe regio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gion had long ben known as one of the poorest area in China, and had been alternatively attacked by flood, waterlogging, drought, salinzation, and plague of insect. Since the seventies of this centruy efforts to open up trenches on lowland and to level up the shoaly land have been made. A kind of tree, which is tolerable to high watertable, was used to afforest the land. Cereal crop, vegetable and beaus are grown. In some cases, the shoaly land is used for sheep grazing and fishery. A favorable combination of forestry,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has been set up in the region. There are five type of managements in the system: 1) forestry-agriculture comPlex management. 2) forestry-fishery complex management, 3) forestry-aquatic plan-fishery complex management, 4) forestry-animal husbandry complex management, and 5) forestry-edible mushroom complex management. The principle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is system can be identitied: 1) Increase soil fertility by piling mud from marsh land on top soil, and thicken the arable layer. 2) Enhanc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unlight and energy, due to the change of microclimate in field. 3) As a result of multiple layer cultivation and multi-cropping, the production has been greatly increased. 4) Accelerate the cycling of matter and conversion of energy and nutrient of the system. 5) Decrease the consUmption of soil fertility and increase the capability of controlling insect pests. 6)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afforestationl. 7) Raise income and provide jobs for local peasants, even some ones from other part of this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xiahe region complex ecologic-economic system of AFFORESTATI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groforestry
下载PDF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郊区复合生态系统
13
作者 唐敏 《太原科技》 2001年第6期9-10,共2页
通过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郊区复合生态系统的思路 ,并探讨了实现城市—郊区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城市生态系统 郊区生态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