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灾害机制与协同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袁敬强 陈卫忠 +3 位作者 黄世武 周小生 周曾辉 刘金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4164-4171,共8页
针对广西山心隧道屡次发生的突水灾害,采用现场勘探、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对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灾害机制、灾变特征与防治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山心隧道突水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灾变演化速度快、次生灾害严重及影响范... 针对广西山心隧道屡次发生的突水灾害,采用现场勘探、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对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灾害机制、灾变特征与防治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山心隧道突水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灾变演化速度快、次生灾害严重及影响范围大的特点,突水灾害发生的孕险环境因素为地层水稳定性差、导水通道发育、地下水与地表水丰富、带状谷地汇水负地形,而注浆实施不到位、防突岩土体留设厚度不足及施工扰动是隧道突水灾害主要致灾因子,在施工扰动与地下水压力共同作用下,掌子面渗透失稳形成突水通道并迅速演化扩展,继而引起地表塌陷、井塘干涸等次生灾害。综合考虑隧道施工与地表生态环境安全,制定了"以堵为主、排堵结合、分段治理、动态施工"的总体治理原则,优化确定复合帷幕注浆、全断面帷幕注浆及动态施工的协同治理技术体系,应用于山心隧道全强风化花岗岩段突水灾害的防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全强风化花岗岩 突水机制 孕险环境因素 致灾因子 协同治理
原文传递
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塌方灾害致灾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德金 《土工基础》 2021年第2期194-198,202,共6页
依托罗家寨隧道工程,采用现场勘探、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对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塌方灾害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风化花岗岩具有明显遇水强度软化、崩解特性、水稳定性差特征。罗家寨隧道塌方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下穿... 依托罗家寨隧道工程,采用现场勘探、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对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塌方灾害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风化花岗岩具有明显遇水强度软化、崩解特性、水稳定性差特征。罗家寨隧道塌方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下穿的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埋深较浅,风化严重、水稳定性差,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丰富,导水通道发育,同时具备洼地状汇水负地形,而在超前支护措施不合理的情况下就开挖施工,加之前期地质勘察不准确及超前地质预报不到位而选取的不合理开挖方法,全风化花岗岩地层在施工扰动和水的软化共同作用下,掌子面局部首先出现崩解破坏,随后迅速扩展演化而发生失稳破坏,最终导致塌方灾害的发生,并造成地表塌陷。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及时调整了开挖方法和超前支护措施等关键致灾因子,保证了隧道的顺利贯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全强风化花岗岩 塌方机制 孕险环境因素 致灾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WSS的地铁隧道全强风化花岗岩注浆加固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蔡才武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2年第3期49-53,共5页
地铁隧道在花岗岩全强风化带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强度低、承载力差、抗变形能力弱,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加固则会使得开挖风险极大。为增强隧道围岩特性,对广州地铁22号线某区间暗挖工程进行了WSS帷幕注浆加固。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注浆形成... 地铁隧道在花岗岩全强风化带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强度低、承载力差、抗变形能力弱,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加固则会使得开挖风险极大。为增强隧道围岩特性,对广州地铁22号线某区间暗挖工程进行了WSS帷幕注浆加固。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注浆形成的浆脉使岩土体的压缩模量增强、渗透系数降低,注浆压力对土体的挤压作用则提高了岩土体的整体性和自稳能力;开挖监测得到拱顶竖向最大沉降为+5.7 mm,地表最大沉降为-27.12 mm,达到了施工安全的目标。现场所采用的加固措施对类似地层的注浆加固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强风化花岗岩 暗挖隧道 WSS注浆加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