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互系性思维:通变 被引量:17
1
作者 田辰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8,共9页
对照西方形而上学本体论和宇宙论思想体系 ,可以得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一种互系性思维方式。从《易经》可以找到“通变”这一互系思维的关键性观念。它区别于西方主流思维的突出特点是以偶对性为核心的宇宙本身互动连续观 ;这... 对照西方形而上学本体论和宇宙论思想体系 ,可以得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一种互系性思维方式。从《易经》可以找到“通变”这一互系思维的关键性观念。它区别于西方主流思维的突出特点是以偶对性为核心的宇宙本身互动连续观 ;这对西方由先验论和二元主义导致的两极概念不可解决的矛盾冲突思维 ,构成一种不可比拟的参照结构。以“通变”作为特点的互系思维凝聚为中国主要思想流派的方式而且溶化于民间文化。 2 0世纪它是解读西方“辩证法”的框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哲学 互系性思维 通变 二元主义 宇宙观
下载PDF
女性伦理学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何锡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9-146,共8页
以关怀伦理为代表的女性伦理学,挑战着西方以正义伦理为代表的主流伦理学并对哲学乃至其他学科带来极大影响。但是,在西方学术背景与社会背景下,女性伦理学在享用西方后现代哲学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承负着哲学困境所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 以关怀伦理为代表的女性伦理学,挑战着西方以正义伦理为代表的主流伦理学并对哲学乃至其他学科带来极大影响。但是,在西方学术背景与社会背景下,女性伦理学在享用西方后现代哲学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承负着哲学困境所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角来看女性伦理学,一方面中国文化或许能为西方女性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一方面也为当今世界哲学观念的转变、哲学方向的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伦理学 关怀伦理 哲学 比较哲学
下载PDF
意哲学与当代作为比较哲学的中国哲学 被引量:12
3
作者 温海明 Benjamin M.Coles 《孔学堂》 2020年第4期4-14,J0004-J0014,共22页
中国哲学从学科建立伊始就是比较哲学,所以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不可能离开比较哲学的视域和方法。当代中国哲学家们想要取得哲学性的突破,关键在于抓住“中国哲学意识”,即中国哲学当中带有原发意味的问题,如较多学者认可“生”是“中国... 中国哲学从学科建立伊始就是比较哲学,所以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不可能离开比较哲学的视域和方法。当代中国哲学家们想要取得哲学性的突破,关键在于抓住“中国哲学意识”,即中国哲学当中带有原发意味的问题,如较多学者认可“生”是“中国哲学意识”的大本大源,而“生生”或“生活”是当代儒家哲学理论新发展的根源。当代致力于建构新哲学思想的哲学家们,都要基于“生生”来发展其情本论、仁本论、事本论、家本论、意本论等新理论。本文认为,中国哲学要返本开新,要通过经典解释来实现义理建构,方能真正实现中国哲学的哲理开新。意哲学发扬比较哲学的视域和方法,认为意之本体通于道,通过对《道德经》《周易》等经文的随文哲学注释,来实现基于“意”本体的、体系性的哲学义理建构,从而推动作为比较哲学的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领域的全新登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哲学 中国哲学 意哲学 生生 意本论
下载PDF
智者乐水:早期儒家传统中的智慧观 被引量:9
4
作者 姚新中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1,共7页
儒家关于智慧的理解对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产生了长远而全面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哲学与宗教的“智慧型传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从比较哲学的角度,通过解读先秦儒家知与智、智与德、智与乐、智与水等多维度的内涵,可以看到儒家智慧观不仅... 儒家关于智慧的理解对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产生了长远而全面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哲学与宗教的“智慧型传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从比较哲学的角度,通过解读先秦儒家知与智、智与德、智与乐、智与水等多维度的内涵,可以看到儒家智慧观不仅仅是一种对日常生活有用的箴言集合,而且是关于宇宙、历史、社会和人性的道德形上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关于人超越自身局限,获得理想人格的一种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智慧 比较哲学
下载PDF
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关于比较哲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志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39,共7页
我们的时代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比较哲学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比较哲学不同于哲学比较,其目的不在于分析两个或多个不同哲学文本之间的异同,而在于促进哲学的发展。任何一种哲学都是从一个视角... 我们的时代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比较哲学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比较哲学不同于哲学比较,其目的不在于分析两个或多个不同哲学文本之间的异同,而在于促进哲学的发展。任何一种哲学都是从一个视角出发来看待哲学对象、研究哲学问题和观察其他哲学的,而比较哲学则不局限于某一个角度或视角,它的视角是"比较视角",而由"比较视角"所"看到"的世界则是"比较视域"。换言之,比较哲学的目的是通过不同哲学形态的比较研究,在对于多重文化意义重叠的生活世界的不同解释之间架起桥梁,而哲学解释学的"视域融合"也许能够起到缩短不同哲学之间的文化间距的作用。就此而论,比较哲学的目标就是不同哲学之间的"视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哲学 比较视角 比较视域 视域融合
原文传递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杨静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经...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经典诠释方法:一方面侧重语言性的分析,对核心概念的训诂及其在哲学发展史流变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内涵的把握;另一方面侧重对诠释者的"历史性"的分析,把握诠释者在不同的时空情景下的诠释言论的具体意义。转换的方法,则借助安乐哲比较哲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具体的"策略性框架",首先在认识论上要避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从而看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性和平等地位,在此基础上促进中西方哲学的互惠互动。在方法论上,从元典出发,构建相关的哲学语境,再在该语境中进行文本的翻译和转换,特别是对关键哲学术语的翻译,一定要体现中国哲学思想和语言的特质,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强加上西方文化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概念史研究方法 思想史研究方法 比较哲学 策略性框架
下载PDF
时间如何流逝:当代分析时间哲学与先秦儒道时间哲学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纪璐 Peng Fasheng Sang Qiubo 《孔学堂》 2015年第4期8-19,106-121,共28页
莫尔在1951年就提出比较哲学应该走出泛泛地比较同异点之格局,而从哲学沟通上着眼的看法。本文即是依照这个方针来从事中西比较时间哲学。比较的一方是先秦儒道的时间观,另一方是当代分析时间哲学。目的不仅是从当代分析哲学角度给先秦... 莫尔在1951年就提出比较哲学应该走出泛泛地比较同异点之格局,而从哲学沟通上着眼的看法。本文即是依照这个方针来从事中西比较时间哲学。比较的一方是先秦儒道的时间观,另一方是当代分析时间哲学。目的不仅是从当代分析哲学角度给先秦时间哲学一个新的解析,而且欲以中国的传统时间观,对当代分析时间哲学的理论困境提出新的路向。文章以简介比较哲学的方法论为引言,然后介绍当代分析时间哲学中对时间流逝的辩论。议题以时间流逝为主,因为传统上时间的定义就是流逝的特性。在分析哲学中,一方是A理论,承认时间流逝的真实性。另一方则是B理论,否认时间流逝的客观存在。两方的议点触及种种问题:时间是否依赖于观察者的时空地位,时间是否能独立于人类经验而客观存在,所谓的"当下"有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时间是否流逝,以及时间是否真实存在。双方争得不分上下,但是没有一个理论能提供完满的看法。儒道的时间观都肯定时间的流逝,但是没有陷入A理论的人类主观论。本文的结论是儒道时间观是时间流逝的实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论语 庄子 分析哲学 比较哲学
下载PDF
探涉比较哲学的疆域 被引量:6
8
作者 倪培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2,共7页
对比较哲学的元哲学探讨,涉及三大类问题:什么是比较哲学;比较哲学是否可能;以及比较哲学的方法论。比较哲学扩展了哲学本身的“数据库”,从而身处当代哲学的中心课题——“他者”问题的最前沿。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比较哲学中“他... 对比较哲学的元哲学探讨,涉及三大类问题:什么是比较哲学;比较哲学是否可能;以及比较哲学的方法论。比较哲学扩展了哲学本身的“数据库”,从而身处当代哲学的中心课题——“他者”问题的最前沿。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比较哲学中“他者”问题的集中体现。比较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和科学哲学中的可比性、可兼容性、可通约性问题,语言哲学中的可翻译性问题,以及伦理学和宗教哲学中的相对主义问题密切相关。比较哲学不存在独一无二的方法,其关键是我们对待他者的基本态度要既立足自身的独特性,又对“他者”有开放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哲学 他者 合法性
原文传递
活着的中国哲学 被引量:5
9
作者 安乐哲 《孔学堂》 2015年第1期78-8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共16页
本文标题"活着的中国哲学"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说明中国哲学可以让研究者发生转变;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中国哲学的传统——把日常事务当作哲学思考的源泉和得出结论的保证。文本典籍不仅提供思考哲学问题所需的词汇,更重要的... 本文标题"活着的中国哲学"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说明中国哲学可以让研究者发生转变;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中国哲学的传统——把日常事务当作哲学思考的源泉和得出结论的保证。文本典籍不仅提供思考哲学问题所需的词汇,更重要的是鼓励个人修身养性,让人生变得有意义,化平凡为神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比较哲学 角色伦理 罗思文 郝大维 刘殿爵 非西方哲学 过程哲学
下载PDF
François Noel,Reading Chinese Philosophy and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10
作者 温德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50-169,193,194,共22页
卫方济(1651—1729)1711年出版了两本与中国哲学有关的书。《中国哲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框架向欧洲人介绍儒家思想,《中国经典》是六部儒家经典的译本。这两本书论述了一位欧洲传教士是如何通过阅读儒家经典及其注释而得到转变的。尽... 卫方济(1651—1729)1711年出版了两本与中国哲学有关的书。《中国哲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框架向欧洲人介绍儒家思想,《中国经典》是六部儒家经典的译本。这两本书论述了一位欧洲传教士是如何通过阅读儒家经典及其注释而得到转变的。尽管卫方济的著作被卷入“中国礼仪之争”,克里斯蒂安·沃尔夫等几位德国哲学家对这些著作还是有所了解的,并在伦理领域的理性自主性受到威胁的辩论中使用了这些著作。卫方济的理论前提和解释方法可能从当代学术的角度看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但是他的这一案例表明,儒家经典的阅读是可以在伦理与实践的层面上改变一个欧洲学者的。卫方济的作品也邀请我们重新考虑系统哲学和作为实践的哲学之间的现代分裂,而这一分裂皮埃尔·哈多的著作已经做以批评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卫方济将亚里士多德与孔子联系起来的尝试见证了一场更大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nçois Noël 新儒家 比较哲学
原文传递
比较哲学视域中的《中庸》身体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天夷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56,160,共7页
从中西比较哲学视域出发,从三个角度论证《中庸》的身体观:首先,《中庸》文本富含身体观的内容;其次,从历史发展和概念特点的角度,《中庸》身体观可通过与儒道传统身心论加以比较而确立;最后,《中庸》身体观可与西方哲学身心问题对话,... 从中西比较哲学视域出发,从三个角度论证《中庸》的身体观:首先,《中庸》文本富含身体观的内容;其次,从历史发展和概念特点的角度,《中庸》身体观可通过与儒道传统身心论加以比较而确立;最后,《中庸》身体观可与西方哲学身心问题对话,与二元论、现象学、存在主义对话比较有助于说明《中庸》身心一体、身道一体、修身即修道等特点。《中庸》文本的身心一体观既有儒家修身养性层面的意义,也有保身敬德、仁民爱物的政治哲学意味。这两层意味在比较哲学视域当中,都可以展开丰富深刻的哲学对话。因此,儒家哲学身体观具有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身体观 儒家 比较哲学
原文传递
美德认识论与中国哲学之间的首次系统性对话——评黄勇编《当索萨遭遇中国哲学:跨文化视野下的美德认识论》
12
作者 胡湘农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3年第4期160-168,185,186,共11页
在黄勇教授主编的《当索萨遭遇中国哲学:跨文化视野下的美德认识论》一书中,当代美德认识论学说的奠基者欧内斯特·索萨和从事中国哲学及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共十一位学者之间围绕着与美德认识论相关的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这种跨文... 在黄勇教授主编的《当索萨遭遇中国哲学:跨文化视野下的美德认识论》一书中,当代美德认识论学说的奠基者欧内斯特·索萨和从事中国哲学及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共十一位学者之间围绕着与美德认识论相关的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这种跨文化、跨哲学传统的讨论一方面为以索萨为代表的西方认识论学者提供了了解和借鉴中国哲学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促使了中国哲学通过自我反思来建构和发展属于自身传统的美德认识论。由于中西方哲学在美德认识论的话题上一直缺乏富有成效且较为系统的对话,本书的出现填补了这一学术上的空白,进而也为两大哲学传统未来在相关领域更进一步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认识论 索萨 黄勇 中国哲学 比较哲学
原文传递
如何在西方哲学语境中做中国哲学:以儒学研究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勇 陈乔见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5,46,共14页
在西方哲学背景中研究中国哲学,其核心问题是西方哲学家为什么要关心中国哲学,或者能够从中国哲学中学到什么东西。因此从事这种研究的学者所要做的就不能是简单地比较中西哲学的异同,指出各自的优劣,而应该首先对西方哲学家所关心的问... 在西方哲学背景中研究中国哲学,其核心问题是西方哲学家为什么要关心中国哲学,或者能够从中国哲学中学到什么东西。因此从事这种研究的学者所要做的就不能是简单地比较中西哲学的异同,指出各自的优劣,而应该首先对西方哲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及其代表性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看中国传统哲学在这些问题上是否有比西方哲学更好的观点。由于这种研究属于比较研究,在转向这种研究方法之前首先要讨论一般意义上的比较哲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比较哲学 中国哲学 方法论
下载PDF
论方东美的文化哲学思想 被引量:3
14
作者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7,共7页
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中有浓厚诗人气质的代表人物方东美的文化哲学理念,阐释其经由中西文化的比较以及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的阐扬所建构的以科学文化为基础、以哲学文化为核心的"... 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中有浓厚诗人气质的代表人物方东美的文化哲学理念,阐释其经由中西文化的比较以及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的阐扬所建构的以科学文化为基础、以哲学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哲学、宗教"三者"合德"的思想文化体系,衡论方东美文化哲学思想在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尤其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中的地位和特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哲学 文化哲学 现代新儒家
下载PDF
中西哲学范式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7-21,共5页
中西哲学范式的比较研究和平等对话是中西哲学研究在目前取得真正进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赋予中西哲学以各自相对平等的地位,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提供了可资比较的前提和基... 中西哲学范式的比较研究和平等对话是中西哲学研究在目前取得真正进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赋予中西哲学以各自相对平等的地位,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提供了可资比较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为深刻揭示各自哲学原创建构的历史特点、发展规律及其理论和方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整体性和强烈地问题意识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从根本上克服特征的一般比较的局限性,为深刻揭示中西哲学之所以不同的深层原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 比较哲学 范式 意义
下载PDF
另辟蹊径,以哲释孔:安乐哲的孔子研究
16
作者 郭院林 李莉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5-23,共9页
安乐哲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哲学家,其孔学研究另辟蹊径,独具创新视角。安乐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背景,从比较哲学角度阐释孔子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情境主义、“零售式类比”等研究方法,从而力求重新定位儒家思想... 安乐哲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哲学家,其孔学研究另辟蹊径,独具创新视角。安乐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背景,从比较哲学角度阐释孔子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情境主义、“零售式类比”等研究方法,从而力求重新定位儒家思想文化。从安乐哲有关孔子形象、孔子思想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来总结其孔子研究特点,为儒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哲 孔子 比较哲学 儒学研究
下载PDF
意解万古丹经王,开启新道学篇章——兼论如何从比较哲学视角推动道家哲学研究
17
作者 崔波 庞子文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7-101,共5页
《周易参同契》作为“万古丹经王”,融摄“道”与“术”,对于道家道教乃至中国哲学意义重大,虽前人研究成果累累可观,然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一困境,温海明《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从比较哲学角度建构新道学,提出以“通神之意”为... 《周易参同契》作为“万古丹经王”,融摄“道”与“术”,对于道家道教乃至中国哲学意义重大,虽前人研究成果累累可观,然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一困境,温海明《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从比较哲学角度建构新道学,提出以“通神之意”为核心的意丹学,对《周易参同契》进行版本再造和现代哲学诠释,深化了胡孚琛提出的新道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参同契》 新道学 通神之意 意丹 比较哲学
下载PDF
儒学哲学化的契机:以分析哲学为传统中国哲学开生面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纪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2,47,共9页
儒学研究的着眼点是儒学的"哲学化"。分析哲学路向是儒学"哲学化"的重要契机。中国国学广大深奥,但是文史哲应当做到同组分科,哲学家面对同样的文献就该要有哲学的探讨方式。而要儒学哲学化,在当代的哲学世界里,就... 儒学研究的着眼点是儒学的"哲学化"。分析哲学路向是儒学"哲学化"的重要契机。中国国学广大深奥,但是文史哲应当做到同组分科,哲学家面对同样的文献就该要有哲学的探讨方式。而要儒学哲学化,在当代的哲学世界里,就不能不把传统儒学用西方分析哲学的语言方式重整面目。分析哲学的语言与议题也许不见得能改善中国儒学的内涵,但是它对帮助儒学走入英美哲学界的主流讨论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外语能力"。如果中国儒学不能走出去,让西方哲学界看到我们可以提供哪些不同的见解,呈现如何歧异的思考模式,中国儒学就无法吸引他人的研究兴趣。只有当更多的人愿意走入中国儒学研究的圈圈,这个圈圈才会越来越大。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圈子中,作自己的讨论、自己的研究,这个圈子就会越来越呆滞、狭隘,最终只有成为世界哲学角落的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儒学 比较哲学 哲学方法论
原文传递
陈来:当代比较哲学家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海明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5,159,共9页
中国哲学史学科从建立伊始就离不开比较哲学的视野,中国哲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在比较哲学视角当中展开并深入的。陈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和哲学思想体系试图在比较哲学、比较思想和比较文化的历史性境遇中,既突破前人对具体哲学问题的研究... 中国哲学史学科从建立伊始就离不开比较哲学的视野,中国哲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在比较哲学视角当中展开并深入的。陈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和哲学思想体系试图在比较哲学、比较思想和比较文化的历史性境遇中,既突破前人对具体哲学问题的研究成果,又彰显中国传统哲学命题的哲学意味、现代价值与理论深度。在长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过程中,陈来一直自觉保持着清晰的比较哲学问题意识。他的比较哲学视野最初体现在关于朱熹理气论的研究中,借助柏拉图理型论及分有、分离、动静问题和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不动的动者的思想来进行比较分析。他在关于王阳明哲学等多部专著里充分贯彻了中西比较哲学研究方法,并在古代宗教与伦理、中国近现代哲学与中西文化论争、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等哲学专题研究和建立“仁学本体论”哲学体系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比较哲学问题意识来全方位深化迄今为止的中国哲学问题研究。陈来不但把比较哲学问题意识确立成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研究基础,而且通过“即哲学史而写哲学”,建立了中国哲学研究中的比较哲学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 比较哲学 儒学 陈来
原文传递
文明交流互鉴的哲学思考与实践--安乐哲中西比较哲学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喜平 《深圳社会科学》 2022年第6期116-126,共11页
当代中西比较哲学家安乐哲的理论和实践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工作具有深刻启示和典范意义:安乐哲的中西比较哲学理论方法,志在解决中国古典文化西译中发生的误读误解问题,开拓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新的途径;提出不同文化之间的译解要考虑宇... 当代中西比较哲学家安乐哲的理论和实践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工作具有深刻启示和典范意义:安乐哲的中西比较哲学理论方法,志在解决中国古典文化西译中发生的误读误解问题,开拓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新的途径;提出不同文化之间的译解要考虑宇宙观、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华文化的译解要在阐释其自身语义语境条件下,走“阐述为主,翻译为辅,两者结合”的路子;着手重建了中英文语汇核心术语词汇系统。他汇通融合了中西哲学家有关过程哲学、实用主义、“一多不分”等哲学理论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焦点-场域”等科学概念对中国哲学进行了理论化、当代化的阐释性建构。揭示出中国宇宙观关联性、过程性、经验性等特征,“焦点-场域”式的机体功能和以人为中心的宗教情感;构建了儒家成人理论、儒家角色伦理学,呼唤世界从每个人开始承担起责任;向世界阐释了中华文明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是调节人类进步的趋善之“道”。他指出当前全球性困境是人类自身造成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是重要原因,呼吁人类进行第二次启蒙,以实现哲学意志和价值观的变革。要选择一种能够加强国家、种族和宗教之间协作的多方合作模式,取代常见的以自身利益为目标的单方竞争模式,儒家思想和中国哲学中相互依存价值观可以在未来世界文化秩序构建中发挥巨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哲 文明交流互鉴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可持续发展 中西比较哲学 中国经典翻译 关联性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