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类型学与走向“新描写主义”的语法研究——兼谈汉语的“自己”义库藏及其结构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建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5-536,共12页
从19世纪基于词法形态的语言分类研究,到20世纪60年代Greenberg开创的语序共性研究,语言类型学和形式语法学一直有着颇为相似的研究承诺:通过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把握来挖掘世界语言的共性规律。不同在于,语言类型学主要关注可观测的语言... 从19世纪基于词法形态的语言分类研究,到20世纪60年代Greenberg开创的语序共性研究,语言类型学和形式语法学一直有着颇为相似的研究承诺:通过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把握来挖掘世界语言的共性规律。不同在于,语言类型学主要关注可观测的语言形式分布,而形式语法学更多侧重个体语法的深度分析。近年来,随着以实证主义为导向的"新描写主义"语法学的突起,语言类型学和形式语法学有一定兼容并蓄的方法论基础。结合语言学界的新近发展,本文对汉语的"自己"义库藏及其结构进行一定的描写和刻画。作者提出了"库藏结构"(inventory structure)描写法,认为以"自己"义为核心的相关表达及其功能、意义集合构成了汉语特有的"库藏空间"(inventory space);这些形式和功能意义之间的关联对立关系及其组成的层级架构体系,称为"库藏结构",并可用"分类树"直观地呈现出来。本文还对语言类型学的一些新近发展及其与"新描写主义"的关系进行介绍,如区分"主位"和"客位"视角、"比较概念"和"描写范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己” 库藏空间 库藏结构 新描写主义 比较概念
原文传递
时间副词“将”相对将来时用法的量化分析
2
作者 张希 陈前瑞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2,128,共12页
对史传类语料中时间副词“将”相对将来时用法的量化分析显示,相对将来时也是情态义与时间参照义的复合,但不以预测为焦点语义。“将”在历时上呈现出从意向义向时间参照义发展、从近将来向远将来发展的趋势,具有从属小句的用法但未发... 对史传类语料中时间副词“将”相对将来时用法的量化分析显示,相对将来时也是情态义与时间参照义的复合,但不以预测为焦点语义。“将”在历时上呈现出从意向义向时间参照义发展、从近将来向远将来发展的趋势,具有从属小句的用法但未发展到从属情态的用法,符合类型学中将来时语义演变的一般规律。从“将”的量化分析来看,相对将来时仍然可以归为比较概念意义上的将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副词 相对将来时 语法化 比较概念
原文传递
中西叙事结构理论中的三对概念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志红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7-102,191,共6页
在中西叙事理论中,叙事结构都是研究重点。中西叙事理论中的不同话语,往往讨论的是共同话题,这是中西叙事理论可比性的前提。将叙事学叙事结构理论和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结构理论加以比较,发现叙事学结构理论中的"核心功能"、&qu... 在中西叙事理论中,叙事结构都是研究重点。中西叙事理论中的不同话语,往往讨论的是共同话题,这是中西叙事理论可比性的前提。将叙事学叙事结构理论和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结构理论加以比较,发现叙事学结构理论中的"核心功能"、"序列"、"深层结构"三个概念分别对应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主脑"、"段"、"大纲",二者存在着不同话语共同话题的情形。对二者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西叙事结构理论,也有益于中国叙事学理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结构 概念比较 中国叙事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