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不同熟性品种栽培技术新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董合忠 李维江 +2 位作者 唐薇 李振怀 曲道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2-135,共4页
1997~1999年对中早熟春棉和短季棉品种在一熟条件下的不同播期和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晚播有利于一播全苗 ,并能调节结铃盛期与山东棉区的最佳结铃期自然重叠 ,伏桃增多 ;密植矮化可使单位面积的总铃数显著增加 ,从而提高了... 1997~1999年对中早熟春棉和短季棉品种在一熟条件下的不同播期和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晚播有利于一播全苗 ,并能调节结铃盛期与山东棉区的最佳结铃期自然重叠 ,伏桃增多 ;密植矮化可使单位面积的总铃数显著增加 ,从而提高了皮棉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熟性品种 栽培技术 晚播密植 产量
下载PDF
增密条件下化控处理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超 王吉 +1 位作者 朱敏 李凤海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1,共9页
为探讨化控处理对密植春玉米光合特性及叶片衰老的调控机制,以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紧凑型)和良玉99(LY99,半紧凑型)为材料,设置密度[52500(D1)、60000(D2)、67500(D3)、75000(D4)株/hm^(2)]和化控剂(高玉保,有效成分为40%... 为探讨化控处理对密植春玉米光合特性及叶片衰老的调控机制,以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紧凑型)和良玉99(LY99,半紧凑型)为材料,设置密度[52500(D1)、60000(D2)、67500(D3)、75000(D4)株/hm^(2)]和化控剂(高玉保,有效成分为40%乙烯利)处理,研究增密条件下化控处理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显著降低春玉米株高、穗位高。吐丝期和灌浆期化控处理穗位叶SPAD值与对照(清水)相比均有所增加,使得叶片衰老进程延缓。化控处理改善了穗位叶的光合性能,增加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提高了密植春玉米穗位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促进叶片氮素同化代谢,延缓后期叶片衰老。对照ZD958和LY99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ZD958在D3密度下产量最高,LY99在D2密度下产量最高;喷施化控剂后,2个春玉米品种总体上在D2密度下产量最高。综上,合理的种植密度结合喷施化控剂高玉保是一项有效的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密植 化控剂 光合特性 叶片衰老 产量 乙烯利
下载PDF
太行山区香椿矮化密植修剪整形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尹庆珍 谷成铜 +4 位作者 张立永 王国华 韩建会 郄丽娟 赵付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7期238-242,共5页
为改变太行山区香椿传统的种植方法,达到香椿生长快、树势强、易采摘、总产高、便于大规模种植的目的,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研究山区露地香椿栽培密植、摘心或短剪的时间、劈拉枝的时间及角度等矮化密植修剪技术。结果表明,香椿以行株距1.... 为改变太行山区香椿传统的种植方法,达到香椿生长快、树势强、易采摘、总产高、便于大规模种植的目的,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研究山区露地香椿栽培密植、摘心或短剪的时间、劈拉枝的时间及角度等矮化密植修剪技术。结果表明,香椿以行株距1.5m×1m,密度6750株/hm2左右为宜;幼壮树壮梢宜在6月下旬—7月上旬、弱树弱梢在6月上中旬摘心或短剪;在春季树液未流动至发芽前或6月中下旬平茬;骨干大枝和多年生的强旺枝组在5月中下旬进行劈拉枝,主枝角度宜拉至80o左右,幼树的1~2年生枝一般宜在第3—4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上旬拉枝,拉成水平状态(90o左右)。笔者率先采取劈拉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试验出香椿劈拉的方向和角度,使香椿矮化密植3年后每公顷增产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矮化 密植 劈拉 修剪整形
下载PDF
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 被引量:8
4
作者 姚海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0年第6期86-87,共2页
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是玉米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阐述玉米合理密植应遵循的原则,介绍等行距种植、大垄双行、玉米与矮秆作物间种3种玉米种植方式,分析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玉米 密植 产量 种植方式
下载PDF
玉米密植精播机械化创高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成宝 薛锡柱 +2 位作者 李坤 刘振库 宋慧国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年第2期81-82,共2页
提出了"密植精播机械+美国先玉335种子=产量15000kg/hm2"的技术模式,探索出一条农机和农艺完美结合的新路子,促进了农机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玉米 密植精播 机械化技术 气吸式精密播种机 推广 应用
下载PDF
‘中秋王’苹果密植栽培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尚堃 杜红阳 《吉林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92-96,共5页
以‘中秋王’苹果为试材,在粘壤土地上研究了苹果密植栽培(株行距0.6 m×4 m、细长圆柱形)和当地稀植栽培(株行距3 m×4 m、小冠疏层形)的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密植栽培苹果产量、效益均极显著高于当地稀植栽培,而果实品质也优于... 以‘中秋王’苹果为试材,在粘壤土地上研究了苹果密植栽培(株行距0.6 m×4 m、细长圆柱形)和当地稀植栽培(株行距3 m×4 m、小冠疏层形)的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密植栽培苹果产量、效益均极显著高于当地稀植栽培,而果实品质也优于稀植栽培,实现了苹果栽培的省力、早果、高产、高效和优质。该密植栽培方式是当前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情况下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王 苹果 密植栽培 产量 效益 品质
原文传递
玉米机械化密植增产种植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旭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年第11期21-22,25,共3页
玉米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提高辽宁省玉米产量、挖掘玉米增产潜能为目的进行田间试验,对比几种玉米机械化密植增产种植模式对玉米植株性状、产量的影响及其可操作性,确定适合辽宁地区玉米生产实际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玉米 密植 模式 增产 试验
下载PDF
紧凑城市绿地规划模式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静文 《华中建筑》 2011年第12期131-133,共3页
紧凑城市是最具可持续性的城市形态,是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高效、高质的协调发展,其中生态环境是紧凑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故而绿地系统规划受到广泛关注。该文简要阐述紧凑城市内涵及其核心理念,并对中西传统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模... 紧凑城市是最具可持续性的城市形态,是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高效、高质的协调发展,其中生态环境是紧凑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故而绿地系统规划受到广泛关注。该文简要阐述紧凑城市内涵及其核心理念,并对中西传统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模式进行梳理,之后分析了城市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阻碍,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宏观用地控制、中观环城绿带设置以及微观立体绿化等层面对紧凑城市绿地规划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绿地规划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城市 绿地规划 用地 环城绿带 立体化
下载PDF
杉木不同密度造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9
作者 张建忠 李锦清 +1 位作者 徐永勤 宣志金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38,共3页
杉木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每公顷4995株的林地,每公顷平均村积生长量为9.315m3,每公顷年均产值6408.90元。分另]是林龄27年、造林密度3600株/hm2林地的2.49倍和2.38倍;是林龄13年,造林密度3000株/hm2的1.66... 杉木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每公顷4995株的林地,每公顷平均村积生长量为9.315m3,每公顷年均产值6408.90元。分另]是林龄27年、造林密度3600株/hm2林地的2.49倍和2.38倍;是林龄13年,造林密度3000株/hm2的1.66倍和1.67倍。试验证明在杉木分布区北缘的低山丘陵区,采用合理密植造林,集约经营的管理方式、缩短轮伐期,来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密植造林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北京离核桃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丽仙 付文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采取高标准建园、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夏剪为主冬剪为辅,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使采用"倒人字形"树形的8 07hm2北京离核桃栽后2年结果、3年成形投产、5年进入盛果期,最高年平均产量为22610 7kg·hm-2,7年... 采取高标准建园、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夏剪为主冬剪为辅,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使采用"倒人字形"树形的8 07hm2北京离核桃栽后2年结果、3年成形投产、5年进入盛果期,最高年平均产量为22610 7kg·hm-2,7年累计产量677569 0kg,累计产值1111076 9元,达到了早成形,早结果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离核桃 密植丰产栽培 建园 育苗 定植 整形修剪 土肥水管理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紧凑型耐密植糯玉米育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义发 沈雪芳 +4 位作者 张壁 颜韶兵 张建明 康慧仁 许梅玲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97,共4页
对紧凑型耐密植糯玉米育种的理论基础、理想株型的要求及育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提出了基于紧凑型耐密植糯玉米种质创新、种质新类群建立及自交系选育的3种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关键词 糯玉米 育种技术 紧凑型 密植 自交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形态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万欣 王延波 +1 位作者 赵海岩 刘晶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从国内外玉米生产形势上看,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在种植密度较高的地区,更宜种植紧凑型玉米品种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结论,从群体冠层形态结构和光合生理角度,比较了紧凑型玉米品种与平... 从国内外玉米生产形势上看,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在种植密度较高的地区,更宜种植紧凑型玉米品种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结论,从群体冠层形态结构和光合生理角度,比较了紧凑型玉米品种与平展型玉米品种差异,系统阐述了紧凑型玉米品种产量提高的形态生理学基础,为紧凑型玉米品种高产高效栽培生理研究和抗逆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理想株型 紧凑型 种植密度 形态生理
下载PDF
推进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启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149-152,共4页
从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入手,结合玉米生产现状阐述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以及玉米生产在黑龙江省的重要作用,提出发展以群体增产为核心的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是调优作物结构、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 从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入手,结合玉米生产现状阐述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以及玉米生产在黑龙江省的重要作用,提出发展以群体增产为核心的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是调优作物结构、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重点分析了黑龙江垦区"以群体增产为核心、以各农艺措施综合配套为内容、以全程机械化为手段的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剖析了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的潜能,提出了加快黑龙江省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进程的行之有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发展建议。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植 全程机械化
下载PDF
半矮秆大豆合丰42号最佳密植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敬涛 王成 +2 位作者 王谦玉 赵桂范 王庆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4期130-132,共3页
密植条件下,不同群体结构对半矮秆大豆合丰42号影响较大。(1)随着群体密度增加,单株叶面积、干重、荚数、粒数降低,个体发育变差,倒伏加重;而群体干物重、叶面积系数、荚数、粒数及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呈增加趋势;(2)合丰42号密植最佳群体... 密植条件下,不同群体结构对半矮秆大豆合丰42号影响较大。(1)随着群体密度增加,单株叶面积、干重、荚数、粒数降低,个体发育变差,倒伏加重;而群体干物重、叶面积系数、荚数、粒数及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呈增加趋势;(2)合丰42号密植最佳群体结构为45株/m2,盛花期和满粒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4.82和1.70,干物重分别为396.0g/m2和324.0g/m2,单株粒数47.1个,公顷产量为3578.3kg,较垄作对照增产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大豆 结构分析 密植 最佳 群体结构 单株叶面积 群体干物重 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指数 群体密度 个体发育 单株粒数 盛花期 产量 干重 倒伏 公顷 垄作
下载PDF
宽甸县玉米密植高产新品种试验研究
15
作者 刘英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年第10期1-2,共2页
针对目前宽甸县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慢、粮食产量不高的问题,引进4个玉米密植新品种。以良玉88为对照,进行新品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宏硕899、良玉99这两个新品种抗性强、产量高,适宜作为宽甸县玉米生产的主推品种。
关键词 玉米 密植 新品种 产量 对比试验
下载PDF
玉米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模式及关键因素分析 被引量:110
16
作者 陈国平 王荣焕 赵久然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3,共5页
2008年全国单产15000kg/hm2以上的玉米高产田共41块。与往年相比,2008年玉米高产田呈现出新的特点:数量增加、面积扩大;多数集中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高产田在高温寡照的四川省首次出现。41块玉米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模式为88110穗/... 2008年全国单产15000kg/hm2以上的玉米高产田共41块。与往年相比,2008年玉米高产田呈现出新的特点:数量增加、面积扩大;多数集中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高产田在高温寡照的四川省首次出现。41块玉米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模式为88110穗/hm2、穗粒数530粒、千粒重368.3g、穗粒重191.4g。高产田的产量取决于穗粒数和穗粒重,而增加穗粒数是提高穗粒重的关键。光温条件、品种和密度是决定玉米高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产 光温条件 耐密品种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罗锦 陶洪斌 王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选取平展型(ND108)、紧凑型(ZD958)、小株小穗型(CF008)玉米品种,采用PVC管土柱法种植,密度为1株/盆、2株/盆和3株/盆,探讨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的生长特性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增加,不同株型玉米个体生长均受到抑制,... 选取平展型(ND108)、紧凑型(ZD958)、小株小穗型(CF008)玉米品种,采用PVC管土柱法种植,密度为1株/盆、2株/盆和3株/盆,探讨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的生长特性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增加,不同株型玉米个体生长均受到抑制,各项根系形态指标显著降低(P<0.01),但较低幅度增密对平展型品种(ND108)根系各项形态指标无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比根长(SRL)与比根表面积(SRS)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对平展型品种(ND108)影响最大,对紧凑型品种(ZD958)影响最小;穗根比、根系生物量分配比例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平展型品种(ND108)较其它两个品种具有较高的根系干物重分配比例,但其穗根比较低.综上,增密过程中平展型品种(ND108)倾向于通过形成庞大根系以提升单株竞争能力,但是个体间激烈的竞争将限制群体产量的提高;而紧凑型品种(ZD958)和小株小穗型品种(CF008)个体间竞争较弱,因而在群体压力增大时能够通过增强自身根系的吸收能力以保证对地上部水分、养分供应,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群体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竞争 根系吸收 紧凑型玉米 平展型玉米 比根长 种植密度
原文传递
利用美国大豆矮源进行矮秆半矮秆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喜平 刘忠堂 +5 位作者 郭泰 齐宁 张荣昌 吕秀珍 王志新 吴秀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4,共6页
利用美国半矮秆大豆资源配制的 4个组合 ,共选育出 7个半矮秆大豆新品系 ,平作窄行密植较对照 (合丰 2 5号 )增产 10 %以上的有合 98- 12 4 6、合 98- 1667、合 95 2 5 - 2、合 98- 145 9。通过垄作和平作窄行密植产量比较 ,同一品系垄... 利用美国半矮秆大豆资源配制的 4个组合 ,共选育出 7个半矮秆大豆新品系 ,平作窄行密植较对照 (合丰 2 5号 )增产 10 %以上的有合 98- 12 4 6、合 98- 1667、合 95 2 5 - 2、合 98- 145 9。通过垄作和平作窄行密植产量比较 ,同一品系垄作高产平作窄行密植不一定高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平作窄行密植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粒数 ,其次是百粒重 ,单独选择任一性状都可提高产量。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垄作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荚数 ,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为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矮秆、半矮秆育种F1~F5代主要是针对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选择 ,产量的选择必须在窄行密植条件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矮秆半矮秆育种 平作窄行密植 美国育种材料
下载PDF
现代果园作业平台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振 王新龙 +2 位作者 刘军民 顾旭彪 闫一东 《农业工程》 2019年第6期106-111,共6页
针对现代矮砧密植果园中苹果采摘、运输等作业环节劳动强度大、人工作业效率低以及人工作业安全保障性差等问题,设计制造了一种现代果园作业平台。该作业平台采用全液压驱动系统,前轮转向,后轮驱动,具备低速大扭矩特征,通过液压缸升降... 针对现代矮砧密植果园中苹果采摘、运输等作业环节劳动强度大、人工作业效率低以及人工作业安全保障性差等问题,设计制造了一种现代果园作业平台。该作业平台采用全液压驱动系统,前轮转向,后轮驱动,具备低速大扭矩特征,通过液压缸升降实现果箱在作业平台中装卸和平台的升降以及扩展功能。对样机进行爬坡、转弯和行走等性能测试,相关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结果表明,样机升降1.3m,最大行驶速度8km/h,最小转弯4m,平台展开宽度3m及外形空间尺寸等指标,满足工作实际要求,适合现代矮砧密植果园作业模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平台 低速大扭矩 果园采摘 矮砧密植果园 液压驱动
下载PDF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学除草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付迎春 胡凡 +1 位作者 朴英 王洪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针对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调查了杂草发生特点。前期杂草发生数量多而且集中,后期密植大豆又可抑制杂草的生长,并从18种除草药剂组成的14个不同混用配方中筛选出乙草胺+赛克津、拿捕净+氟磺胺草醚几个除草效果好,对大豆... 针对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调查了杂草发生特点。前期杂草发生数量多而且集中,后期密植大豆又可抑制杂草的生长,并从18种除草药剂组成的14个不同混用配方中筛选出乙草胺+赛克津、拿捕净+氟磺胺草醚几个除草效果好,对大豆安全,价格适宜的混用配方,可以在大豆窄行密植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窄行密植 杂草 除草剂筛选 药剂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