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共病焦虑抑郁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国祥 胡亚梅 +4 位作者 刘慧 石鹤峰 刘宝 李书剑 王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0期1387-1391,1408,共6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等共病的慢性失眠患者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依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将172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综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传统药物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睡...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等共病的慢性失眠患者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依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将172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综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传统药物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睡眠满意度等,同时监测患者的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HAMA评分情况,并对患者的镇静剂使用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SQI下降也更为显著(P<0.05);两组HAMD及HAM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患者服用镇静剂较对照组的量和种类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共病焦虑和抑郁障碍等慢性失眠患者,疗效肯定,患者睡眠明显改善,服用镇静剂数量减少,大部分患者解除了镇静剂成瘾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共病 焦虑抑郁 慢性失眠
下载PDF
Impact of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n quality of life and cellular immunity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cancers 被引量:11
2
作者 Fu-LingZhou Wang-GangZhang +4 位作者 Yong-ChangWei Kang-LingXu Ling-YunHui Xu-ShengWang Ming-Zhong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5期2313-2318,共6页
AIM:A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AD) on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cellular immunity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cancer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 AIM:A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AD) on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cellular immunity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cancer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six cases of both sexes with cancer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dmitted between March 2001 and February 2004 in the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were randomly enrolled in the study.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 diagnoses were assessed by using the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All adult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Hamilton depressive scale (HAMD, the 24-item version),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a modified 14-item ver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 (QLQ-C30),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 and other questionnaires,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HAMD ≥ 20 and HAMA ≥ 14, the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cluding CAD (n = 31) in group A, anxiety disorder (n = 23) in group B, depressive disorder (n = 37) in group C, and non-disorder (n = 65) in group D.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lymphocyte subsets and natural killer (NK) cell activities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among the four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AD was 21.15%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cancers. The average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 was 43.67±7.05 for 156 cases, active coping 20.34±7.33, and passive coping 9.55±5.51. Compared with group D, subjective support was enhanced slightly in group A, but social support, objective support, and utilization of support reduced, especially utilization of support with significance (6.16 vs7.80, P<0.05); total scores of active coping decreased, while passive coping reversed; granulocytes proliferated, monocytes declined, and lymphocytes declined significantly (32.87 vs 34.00, P<0.05); moreover, the percentage of CD3, CD4, CD8 and CD56 in T lymphocyte subsets was in lower level, respectively, and CD56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Digestive tract cancers T lymphocyte subsets Natural killer cell
下载PDF
柴胡皂甙a减轻戊四氮诱发的皮质酮抑郁模型小鼠的急性癫痫发作:基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熊一凡 梁小珊 +3 位作者 梁晓涛 李伟鹏 钱益啸 谢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2,共8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a(SSa)对皮质酮(CORT)抑郁模型基础上诱发小鼠急性癫痫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PF C57BL/6J小鼠,使用皮质酮口服给药,制备CORT抑郁模型,之后予戊四氮诱发小鼠急性癫痫发作,并腹腔注射柴胡皂苷a进行干预。根据...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a(SSa)对皮质酮(CORT)抑郁模型基础上诱发小鼠急性癫痫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PF C57BL/6J小鼠,使用皮质酮口服给药,制备CORT抑郁模型,之后予戊四氮诱发小鼠急性癫痫发作,并腹腔注射柴胡皂苷a进行干预。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小鼠分成对照组、Epilepsy组、Epilepsy+SSa组、CORT+Epilepsy、CORT+Epilepsy+SSa组,6只/组。利用旷场实验、十字高架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评估抑郁相关指标,通过ELISA实验检测血皮质酮含量;采用痫性发作分级、海马形态学评估癫痫发作程度;RT-qPCR检测炎症相关因子、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皮质酮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小鼠的体质量、糖水偏好率、旷场的总路程、中央格停留时间和路程、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降低(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血清CORT含量增加(P<0.05);与Epilepsy组相比,CORT+Epilepsy组小鼠痫性发作潜伏期缩短,发作次数、发作等级以及发作持续时间都明显增加(P<0.05),海马CA1、CA3区神经元Nissl体表达减少,Iba1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多,同时,海马中IL-1β、IL-10、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升高。SSa干预后,Epilepsy+SSa组和CORT+Epilepsy+SSa组的癫痫发作潜伏期均延长,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级别均减少(P<0.05),海马CA1、CA3区神经元的Nissl小体数量均增加、Iba1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有所减少,海马中IL-1β、IL-10、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抑郁状态加重了癫痫发作、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水平更高,而柴胡皂甙a可能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激活,减轻抑郁合并癫痫小鼠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A 癫痫 动物模型 共病抑郁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共病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倩倩 钱旭东 +2 位作者 孙凡 刘恒 窦志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共病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2周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分为抑...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共病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2周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共病状态的关系。结果抑郁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占比低于非抑郁组,影像学病变累及占比高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吸烟史、入院时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动脉闭塞型组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他TOAST分型组(P<0.05)。累及组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未累及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胱抑素C[OR=26.330(95%CI:3.797,182.566)]、高同型半胱氨酸[OR=1.241(95%CI:1.105,1.393)]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抑郁共病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抑郁共病状态呈正相关(r=0.371和0.424,均P<0.05)。胱抑素C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抑郁共病状态的截断值为0.795 mg/L,敏感性为0.714(95%CI:0.596,0.815),特异性为0.813(95%CI:0.745,0.884),AUC为0.724(95%CI:0.619,0.828)(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抑郁共病状态密切相关,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胱抑素C 抑郁共病状态
下载PDF
疼痛抑郁共病动物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仁可 鲁程 +2 位作者 陈薇 汪萌芽 徐爱萍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68-73,共6页
慢性疼痛伴发抑郁症状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但这些症状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为全面了解疼痛抑郁共病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疼痛抑郁共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疼痛抑郁共病相关的动物模型... 慢性疼痛伴发抑郁症状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但这些症状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为全面了解疼痛抑郁共病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疼痛抑郁共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疼痛抑郁共病相关的动物模型建立及行为学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共病 抑郁症 动物模型 评价方法
下载PDF
老年综合评估在改善老年共病患者抑郁状态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晓鹏 叶书熙 匡秋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3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在改善老年共病患者抑郁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300例老年共病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手段,观察组150例则联合老年综合评估并行相应治疗,6个月为...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在改善老年共病患者抑郁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300例老年共病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手段,观察组150例则联合老年综合评估并行相应治疗,6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HAMD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33%,高于对照组的77.33%(P<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可有效改善老年共病患者抑郁状态,改善Hcy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共病 抑郁状态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在重度抑郁症及抑郁共病焦虑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7
作者 和昱辰 张波 +5 位作者 瞿玮 宁洁 全弘宇 夏宇 姚远 韩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6-810,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在抑郁症及抑郁共病焦虑障碍中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6例抑郁共病焦虑障碍、19例重度抑郁症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24和23例正常人血清的单胺类神... 目的观察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在抑郁症及抑郁共病焦虑障碍中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6例抑郁共病焦虑障碍、19例重度抑郁症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24和23例正常人血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五羟色胺(5-HT)以及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的浓度,并比较两组上述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比值和相关系数的差异。结果抑郁症组患者血清NE和E的浓度分别为(1.95±1.08)、(2.55±0.96)ng/L,共病组为(4.51±3.4)、(4.06±2.26)ng/L,对照组为(4.71±1.93)、(3.89±2.44)ng/L,3组两两之间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共病组血清5-HIAA、HAV的浓度为(0.9±1.5)、(1.58±1.48)ng/L,其浓度与对照组[分别为(0.17±0.08)、(0.76±0.39)ng/L]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抑郁症组DOPAC与NE、5-HT与5-HIAA、HVA与5-HIAA的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同时,抑郁症组与对照组相比,HVA/NE、DOPAC/NE、5-HIAA/NE、5-HT/5-HIAA、DOPAC/HVA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共病组在HVA/NE、5-HT/5-HIAA及DOPAC/HVA比值有显著差异(P<0.05)。抑郁症组与共病组各比值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可反映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平衡状态,其水平变化可作为抑郁症诊断生物标志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共病焦虑障碍 抑郁症 单胺类神经递质 代谢产物
下载PDF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袁勇贵 吴爱勤 +1 位作者 张心保 张石宁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关系。 方法 :使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 2 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 30例抑郁症、 2 0例焦虑症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和 5 -羟色胺 (5 - HT)浓度。 结... 目的 :探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关系。 方法 :使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 2 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 30例抑郁症、 2 0例焦虑症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和 5 -羟色胺 (5 - HT)浓度。 结果 :3组患者的血浆 NE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共病组与抑郁症组和焦虑症组无明显差异 ;抑郁症组的血浆 5 - HT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共病组和焦虑症组的血浆 5 - H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3组患者之间血浆 5 - HT浓度也无显著差异。 结论 :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能鉴别抑郁症和焦虑症 ,也不支持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是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焦虑症共病 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
下载PDF
甘麦大枣汤干预多种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理探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庄红艳 贾竑晓 +3 位作者 刘杰 尹冬青 冯秀杰 薛春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907-1910,1914,共5页
甘麦大枣汤源自《金匮要略》,是古今治疗精神科疾病的名方,药味数量精简,但是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神除烦,养心解郁,补脾和中,柔肝缓解等功效。由于中医无抑郁症病名,而抑郁症的症状与失眠、脏躁等类似,临床常用治疗脏躁证的方剂甘麦大... 甘麦大枣汤源自《金匮要略》,是古今治疗精神科疾病的名方,药味数量精简,但是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神除烦,养心解郁,补脾和中,柔肝缓解等功效。由于中医无抑郁症病名,而抑郁症的症状与失眠、脏躁等类似,临床常用治疗脏躁证的方剂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及其他多种心身疾病。现整理了近年来关于甘麦大枣汤的临床研究及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资料,发现该汤剂治疗多种抑郁症有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麦大枣汤 《金匮要略》 脏躁 抑郁症 躯体疾病共病 临床研究 药理学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共病病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1
10
作者 安影丹 李令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9期2889-2891,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共病(CAD)病人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合并CAD病人92例,按照数字列...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共病(CAD)病人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合并CAD病人92例,按照数字列表法分为rTMS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抗癫痫治疗,rTMS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及高切黏度(HSV)、低切黏度(LSV)、血浆比黏度(ηs)、血小板聚集指数(PAI)、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E及5-HT含量。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MA、HAMD及NFDS评分明显下降(P <0.05),但rTMS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 <0.05)。(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ib水平明显下降(P <0.05),rTMS组治疗后HSV、LSV、ηs、PAI等显著下降(P <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3)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NE水平明显升高(P <0.05),5-HT水平明显下降(P <0.05),rTMS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药物基础上予rTMS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对NE及5-HT的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迟发性癫痫 焦虑抑郁共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东芳 陈英杰 +1 位作者 张绪欣 于靳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1449-1450,共2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患者83例,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患者83例,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1组给予帕罗西汀片和养血清脑颗粒,实验2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片,共口服药物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以头痛头晕、情绪低落、睡眠障碍为主。治疗后实验1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及实验1组HAMD、HAMA评分均较实验2组降低明显(P<0.05)。实验1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实验2组的总有效率为8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5%,3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减分率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有治疗作用,药物安全可靠,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缺血性脑血管病 焦虑 抑郁 帕罗西汀
下载PDF
500例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波 张芳 +4 位作者 李雄 刘亚川 周丹 牟惠英 徐燕峰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9期1434-143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焦虑状态(PSA)、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ZUND抑郁自评量表(SDS)、ZUND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500例脑...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焦虑状态(PSA)、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ZUND抑郁自评量表(SDS)、ZUND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5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评分,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SD发生率为31%,PSA发生率为41%,PSCAD共136例,总发生率为27.2%。影响PSCAD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性别、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卒中后病程。结论脑卒中后患者情感障碍发生率高,上述因素是PSCAD患者的主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焦虑 焦虑抑郁共病
原文传递
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宁群 李宗信 +1 位作者 黄小波 陈文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例分为焦虑抑郁共病(PSCAD)组84例和对照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工作生活压力、日常锻炼频度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汉密顿焦虑量...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例分为焦虑抑郁共病(PSCAD)组84例和对照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工作生活压力、日常锻炼频度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各因子分及各项症状分,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血管超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工作生活压力、日常锻炼情况、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病变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SCAD组HAMA、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SCAD组的焦虑症状以焦虑心境、抑郁心境、紧张、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抑郁症状以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绝望感、负罪感、工作和兴趣障碍较为突出。PSCAD组MMSE总分、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焦虑抑郁共病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伴见躯体症状,其认知功能较差,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焦虑抑郁共病 认知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的焦虑抑郁共病中医证候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文军 田青 +1 位作者 王昆阳 唐启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86-590,共5页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共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诊断为焦虑抑郁共病的523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共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诊断为焦虑抑郁共病的523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中医证候观察量表计分资料。通过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证候因子进行建模分析,以探索焦虑抑郁共病的中医证候规律。【结果】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共病可归属3个主要中医证型,即肝郁化火、肾虚肝郁和肝郁脾虚。【结论】肝郁化火、肾虚肝郁、肝郁脾虚为焦虑抑郁共病常见的证候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抑郁共病 肝郁化火 肾虚肝郁 肝郁脾虚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卞清涛 谢光荣 刘健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探讨焦虑症、抑郁症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有无差异。方法 使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对 3 5例抑郁症、3 0例焦虑症及 3 0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于治疗前... 目的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探讨焦虑症、抑郁症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有无差异。方法 使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对 3 5例抑郁症、3 0例焦虑症及 3 0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于治疗前后 ( 6~ 8周 )进行评定 ,并与 3 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 1)治疗前后患者组D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 ;( 2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组治疗前后的DAS总分值及大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焦虑症组及抑郁症组 (P <0 .0 5 ) ,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 )患者组治疗前后的DAS减分值与各自相应的HAMD和 /或HAMA减分值均无相关性。结论 焦虑症、抑郁症及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认知 ,后者较前两者严重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抑郁症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 功能失调性认知 认知心理学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状态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晶 马涤辉 +3 位作者 牟建明 张昱 王秋艳 沙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血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33例急性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22例急性卒中后抑郁患者、49例卒中后非焦虑抑郁患者及37例正常人血清单胺类递质的水平。结果急性脑卒...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血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33例急性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22例急性卒中后抑郁患者、49例卒中后非焦虑抑郁患者及37例正常人血清单胺类递质的水平。结果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组和PSD组血清中,NE、5-HT、DA含量低于非焦虑抑郁组和对照组,共病组NE、5-HT高于抑郁组,其中5-HT差异有显著意义,而非焦虑抑郁组血清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亦低于对照组。而大脑左侧及前部卒中患者的血清中单胺类递质水平低于其它卒中部位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组和单纯PSD的发生与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焦虑抑郁共病 神经递质
下载PDF
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祁富生 李恒芬 贾福军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 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绪的 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37例老年... 目的 探讨老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 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绪的 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37例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22例老年期焦虑症和 23例老年期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共病组入睡时间、催眠药物、 PSQI总分明显高于抑郁组(F值分别18.23,14.56,16.33,P<0.00);而睡眠障碍得分高于焦虑组(F= 2.127,P<0.05)。比较共病组病期、SDS、SAS与PSQI各成分间的相关性发现,病期与入睡时间、总分呈 负相关关系(P<0.05),SAS与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 年期焦虑抑郁共病比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更突出,其焦虑情绪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 情况更为密切,提示在老年期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改善睡眠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 焦虑 抑郁症状 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 被引量:14
18
作者 单峤 王世勋 王新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00-4003,共4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C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合并CAD的迟发性癫痫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rTMS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C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合并CAD的迟发性癫痫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rTMS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测定,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测定IL-1β、IL-6、TNF-α。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A、HAMD、NFDS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IL-1β、IL-6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示IL-1β与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IL-6与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rTMS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合并CAD的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这与rTMS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迟发性癫痫 焦虑抑郁共病 血流变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焦虑症状对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魏倩倩 焦志安 +1 位作者 高进 赵国庆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3-117,共5页
目的观察伴或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对抗抑郁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抑郁症患者319例,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症不伴焦虑症状组(HAMA<14分;A组,n=134)和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组(HAMA≥14分;B组,n=18... 目的观察伴或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对抗抑郁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抑郁症患者319例,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症不伴焦虑症状组(HAMA<14分;A组,n=134)和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组(HAMA≥14分;B组,n=185),两组患者随机进入不同药物治疗组进行开放性治疗,疗程为8周,在治疗前以及第1、2、4、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A组与B组患者自杀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基线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两组HAMD和HAMA评分较基线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5.3%和47.5%(P<0.01)。治疗第2周末A、B两组起效率分别为75.2%和50.0%(P<0.01)。治疗每个时间点HAMD和HAMA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1(抑郁症不伴焦虑症状使用艾司西酞普兰)与A2(抑郁症不伴焦虑症状使用文拉法辛)组间的第2周起效率、第8周有效率及临床痊愈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B1(抑郁症伴焦虑症状使用艾司西酞普兰)与B2(抑郁症伴焦虑症状使用文拉法辛)组间的第2周起效率和第8周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痊愈率分别为3.7%和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高,病情更严重,抗抑郁治疗起效更慢,临床疗效相对于不伴焦虑症状者差,文拉法辛对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焦虑症状 艾司西酞普兰 文拉法辛 焦虑性抑郁
原文传递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防御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袁勇贵 张心保 吴爱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防御机制的特点以及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防御机制的差别。方法 :对 2 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 3 0例抑郁症、 2 0例焦虑症患者和 83例正常人分别测评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 目的 :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防御机制的特点以及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防御机制的差别。方法 :对 2 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 3 0例抑郁症、 2 0例焦虑症患者和 83例正常人分别测评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结果 :共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较少使用被动攻击、抱怨、期望 ;较多使用退缩、躯体化、解除、否认 ;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较少使用幽默、期望 ;较多使用解除、假性利他、隔离 ;焦虑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较少使用抱怨、幽默 ;较多使用解除、同一化。共病组的掩饰因子得分与正常人无差异 ,但抑郁组和焦虑组的掩饰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共病组仅HAMD评分与退缩呈显著正相关 ;抑郁组HAMA评分与解除、交往倾向呈显著正相关 ,与隔离呈显著负相关 ;焦虑组HAMD评分与躯体化、否认呈显著正相关 ,HAMA评分与反作用形成、理想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具有与单纯焦虑障碍和单纯抑郁障碍不同的防御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防御机制 研究 共病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