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者通勤出行活动模式的选择行为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敏 王炜 +2 位作者 陈学武 万涛 上官鹏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用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理论分析出行行为,建立了工作者通勤出行活动模式选择行为模型.采用多项Logistic方法研究了1 695个样本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对4种典型出行模式(HWH+,HW+WH,HWHWH,HWH)选择行为的影响,其中HWH+表示上下班途中有其... 用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理论分析出行行为,建立了工作者通勤出行活动模式选择行为模型.采用多项Logistic方法研究了1 695个样本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对4种典型出行模式(HWH+,HW+WH,HWHWH,HWH)选择行为的影响,其中HWH+表示上下班途中有其他停留,HW+WH表示工作中外出(不含回家)并返回单位,HWHWH表示工作中回家并返回单位,HWH表示工作中无外出模式.结果表明,以HWH为参照,女性及家庭工作人数多的个体较多选择HWH+模式;私营及个体职业者、受教育程度高及有驾照的个体较多选择HW+WH模式;工人、服务员、职员以及年龄40岁以上、家庭中高收入、居住在中心区的个体较多选择HWHWH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出行 活动模式 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 发生比率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苏州市域职住空间和通勤出行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邹戴晓 过秀成 +2 位作者 樊钧 潘敏荣 郑美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2期16-21,共6页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从城市通勤行为和职住空间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揭示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土地利用和通勤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出基于手...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从城市通勤行为和职住空间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揭示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土地利用和通勤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识别方法,研究了分区域的居民通勤距离和就业岗位通勤距离等指标,提出了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比校核手机信令数据的方法。以苏州市为例,结合苏州市综合交通模型对城市职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市域和市区的职住平衡关系;利用可视化方法研究苏州市通勤网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空间分析 手机信令数据 通勤出行 通勤距离 职住平衡
下载PDF
通勤出行中停车换乘选择行为分析与建模 被引量:14
3
作者 云美萍 刘贤玮 +1 位作者 陈震寰 杨晓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25-1830,共6页
针对通勤出行研究驾车者的停车换乘选择行为,选取上海市典型停车换乘站对驾车通勤者与公共交通通勤者进行了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与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基于调查数据分析了选择停车换乘与否的影响因素,并针对道路交通通... 针对通勤出行研究驾车者的停车换乘选择行为,选取上海市典型停车换乘站对驾车通勤者与公共交通通勤者进行了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与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基于调查数据分析了选择停车换乘与否的影响因素,并针对道路交通通畅、堵塞2种状态分别建立了是否停车换乘的二项Logit模型.模型结果显示低收入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停车换乘;交通状态堵塞时是否有老人或小孩等家庭特征显著影响停车换乘选择行为;模型还揭示了通畅时通勤者更关注出行费用,而堵塞时通勤者更关注出行时耗和舒适性,并分析了时间和费用敏感度对停车换乘选择概率的影响及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出行 停车换乘 行为调查 LOGIT模型
下载PDF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通勤OD训练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唐小勇 周涛 +1 位作者 陆百川 高志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70,共7页
针对基站定位精度低、信令采样间隔长、轨迹不连续的手机信令,提出一种职住及通勤OD(origin-destination)计算框架.对用户单日手机轨迹按时间排序,标识每个轨迹点的进出时间及停留时间,剔除长距离漂移轨迹点,对邻近轨迹点进行空间聚合.... 针对基站定位精度低、信令采样间隔长、轨迹不连续的手机信令,提出一种职住及通勤OD(origin-destination)计算框架.对用户单日手机轨迹按时间排序,标识每个轨迹点的进出时间及停留时间,剔除长距离漂移轨迹点,对邻近轨迹点进行空间聚合.将全天划分为多个时窗,叠加用户多日轨迹,计算稳定指数并识别用户在各时窗内的多日稳定点.综合工作日与节假日稳定点判断用户居住地、工作地.采用基于常住人口的扩样方法,对街道通勤OD矩阵进行扩样.模型结果与重庆主城常住人口分布、2014年居民出行调查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通勤 手机信令 职住分布 大数据 交通调查
下载PDF
通勤出行公交候车时间的服务等级划分和度量 被引量:11
5
作者 吕慎 陶流洋 莫一魁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0-195,221,共7页
候车时间是决定通勤出行中公交系统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划分通勤出行公交候车时间服务等级有助于提高公交服务质量.通过乘客访谈,掌握乘客候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历程,按照乘客心理变化特征将其分为Ⅰ、Ⅱ、Ⅲ、Ⅳ等四个服务等级... 候车时间是决定通勤出行中公交系统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划分通勤出行公交候车时间服务等级有助于提高公交服务质量.通过乘客访谈,掌握乘客候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历程,按照乘客心理变化特征将其分为Ⅰ、Ⅱ、Ⅲ、Ⅳ等四个服务等级,构建隶属度函数,并基于隶属度最大原则划分每一等级的候车时间区间;通过SP调查,应用非集计理论建立不同候车服务等级下候车时间价值模型,基于乘客的支付意愿,利用候车时间价值度量乘客感知候车时间,研究在不同服务等级下乘客感知候车时间的差异及随收入和候车服务等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Ⅱ、Ⅲ和Ⅳ级服务水平乘客感知候车时间比Ⅰ级服务水平分别增加50%、近300%和540%;且在Ⅰ级和Ⅳ级服务水平下不同收入群体感知候车时间差异不明显;但Ⅱ级和Ⅲ级正好相反.从而为制定面向乘客的候车时间服务质量标准和优化运营调度方案、提高公交系统的吸引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服务等级 非集计模型 公交候车时间 候车时间价值 通勤出行
下载PDF
城市化中企事业单位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员工人居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邬珊华 杨忠振 王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28-1334,共7页
以大连市为对象,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企事业单位分布格局的变化和搬迁特征,分析搬迁单位到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与相互间离散程度的变化及搬迁单位运输成本以及员工通勤、业务出行成本的变化和搬迁强度。通过调查,明确员工的住宅选址意愿和... 以大连市为对象,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企事业单位分布格局的变化和搬迁特征,分析搬迁单位到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与相互间离散程度的变化及搬迁单位运输成本以及员工通勤、业务出行成本的变化和搬迁强度。通过调查,明确员工的住宅选址意愿和通勤出行变化,计算员工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减少程度,分析员工人居生活质量的下降状况。研究发现:①搬迁前后单位的分布形态差异很大,搬迁后单位呈稀疏分散格局,搬迁单位的运输成本、员工通勤成本和业务出行成本大幅攀升;②只有约4%的员工随单位迁至新址附近居住,大部分员工不愿搬家的主要原因是新址的交通不便和教育条件差;③单位搬迁前后,员工通勤可达性的变化明显,长距离通勤使得员工平均每天减少近2 h的自由可支配时间,员工的人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单位搬迁 人居生活质量 通勤出行 自由支配时间
下载PDF
城市公共交通常乘客通勤出行提取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彭飞 宋国华 朱珊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5,172,共9页
为挖掘公共交通通勤出行精准化特征,从追踪出行链的角度出发,利用公交与轨道多源数据研究常乘客通勤出行提取方法。通过选取潜在职住地设置高频职住地集合,提出公共交通常乘客职住地识别算法,结合出行链起讫站点与职住地空间信息匹配提... 为挖掘公共交通通勤出行精准化特征,从追踪出行链的角度出发,利用公交与轨道多源数据研究常乘客通勤出行提取方法。通过选取潜在职住地设置高频职住地集合,提出公共交通常乘客职住地识别算法,结合出行链起讫站点与职住地空间信息匹配提取通勤出行链,并将常乘客出行分为home-work通勤、work-home通勤和非通勤出行。以北京市“回天地区”公交与轨道出行链数据为例,提取常乘客通勤出行。结果表明:常乘客职住地识别率达到85.9%,常乘客通勤出行和非通勤出行在出行时空分布和出行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通勤出行提取可为北京市面向常乘客开展“预约出行”并分析其出行需求动态特征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职住地识别 常乘客 通勤出行
下载PDF
出行距离与特大城市外围大型社区居民出行——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蔚 惠英 《综合运输》 2015年第8期80-88,共9页
近十年我国特大型城市位于城市外环以外的大型居住社区引发了很多交通问题。本文以2012年上海市外围五处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距离为研究对象,详细对比分析了社区区位、周边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出行方式等因素与居民出行距离的关系... 近十年我国特大型城市位于城市外环以外的大型居住社区引发了很多交通问题。本文以2012年上海市外围五处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距离为研究对象,详细对比分析了社区区位、周边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出行方式等因素与居民出行距离的关系,并分通勤交通和非通勤交通两种方式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发现,通勤交通出行距离与其距离市中心距离成正比,且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较高。非通勤交通出行距离主要与社区周围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成反比,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越高则出行距离越短。同时,居民出行距离越长,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越高;若社区周边设有大型购物娱乐设施可有效减少以购物和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出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居住社区 出行距离 通勤交通 非通勤交通
原文传递
基于出行链联合选择模型的通勤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玲玲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88,共5页
为研究联合选择模型下的出行链选择问题,概述出行链模式研究现状,提出广义极值理论的交叉巢式Logit(CNL)模型,分析经济社会属性、出行链端点区位属性、工作活动属性对出行者的影响。以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实际数据为例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为研究联合选择模型下的出行链选择问题,概述出行链模式研究现状,提出广义极值理论的交叉巢式Logit(CNL)模型,分析经济社会属性、出行链端点区位属性、工作活动属性对出行者的影响。以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实际数据为例进行模型参数标定,根据出行方式选择子集及出行链模式选择子集构造联合选择集,刻画2个选择维度间的关系,建立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CNL模型,对通勤出行选择行为进行刻画。结果显示,考虑出行链联合选择情况下,通勤者的性别、收入、家庭结构、出行链端点区位等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当上述影响因素变化时,通勤者将优先调整出行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勤 LOGIT模型 出行链 出行行为 联合选择
下载PDF
交通信息下基于出行链的通勤出行方式选择行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华歆 苏逸飞 智路平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4,64,共7页
为研究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通勤者的出行行为,探索交通信息对居民在通勤出行链中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以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获取的出行者交通信息使用属性、通勤出行链模式、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数据,建... 为研究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通勤者的出行行为,探索交通信息对居民在通勤出行链中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以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获取的出行者交通信息使用属性、通勤出行链模式、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数据,建立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多项Logit模型.研究发现:(1)复杂出行链模式会更多地促进停车换乘(Park and Ride,P&R)方式的生成;(2)随着交通信息查询频率的提高,P&R发生的概率比公共交通和私家车都更高;(3)高收入群体在通勤出行中更愿意选择P&R方式,而非私家车方式;(4)通勤者对交通信息查询的满意度越高,越能促进小汽车出行向公共交通的转移.上述结论为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信息诱导等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 出行方式选择 出行链 交通信息 多项Logit模型 RP调查
下载PDF
考虑接运公交站点排队的通勤客流分配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思佳 贾顺平 +2 位作者 毛保华 麻存瑞 王瑜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126,共6页
为更加准确的描述接运轨道站点的公交网络内通勤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以典型通勤OD、固定乘客总需求下,接运轨道交通站点的各公交线路客流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早高峰通勤出行为例,考虑不同出发时刻的乘客实际到站时刻与车辆到达时刻间... 为更加准确的描述接运轨道站点的公交网络内通勤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以典型通勤OD、固定乘客总需求下,接运轨道交通站点的各公交线路客流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早高峰通勤出行为例,考虑不同出发时刻的乘客实际到站时刻与车辆到达时刻间的关系,对乘客在接运公交线路站点的候车排队过程进行较为细致的定量描述,改进了既有出行广义费用中对站点候车时间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Logit-SUE的公交线路配流模型,并通过算例与既有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模型中时间步长■及乘客对路径阻抗感知系数θ对配流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中■的取值变化不会引发配流结果较大程度的改变.■越小,对候车时间的计算越贴近现实情况,当■增大到乘客可在一个时间步长内全部出发时,配流结果与既有文献一致.同时,模型中,当θ较小时,乘客对路径阻抗的感知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配流结果随机性较强;θ越大,乘客对阻抗的感知越贴近现实,实际阻抗越小的线路选择概率则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接运公交 站点排队 客流分配 通勤出行 选择行为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通勤与交通运行关系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方舒 温慧敏 +1 位作者 孙建平 赵祥 《交通运输研究》 2021年第5期10-18,共9页
通勤是导致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为探究通勤与交通运行的关系及其机理,分析了北京市通勤、非通勤出行距离、出行结构等基本特征,识别了通勤出行与路网速度分时间段的特征关系,基于此构建了通勤出行对交通运行贡献度六段模型... 通勤是导致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为探究通勤与交通运行的关系及其机理,分析了北京市通勤、非通勤出行距离、出行结构等基本特征,识别了通勤出行与路网速度分时间段的特征关系,基于此构建了通勤出行对交通运行贡献度六段模型,并通过逐段拟合标定模型参数。由模型分析可知:路网速度与通勤出行高度线性相关,且在早高峰形成及晚高峰消散阶段随通勤出行变化最为显著;晚高峰阶段路网速度是通勤、非通勤出行的混合熵函数;晚高峰较早高峰更拥堵、周五晚高峰拥堵水平加剧,均是由于晚高峰较早高峰、周五晚高峰较其他工作日晚高峰出行混合熵增加,进而导致整个交通系统熵增所致。因此,除了错峰通勤等措施外,减少非通勤弹性出行也是缓解早晚高峰拥堵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通勤出行 相关性分析 贡献度 交通拥堵 路网速度 手机信令
下载PDF
基于AHP和模糊TOPSIS的通勤交通方式选择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建湖 黄明芳 余诚强 《闽江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33-139,共7页
交通方式选择预测是交通规划、交通管理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通勤交通占城市交通出行的比例最大,其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结构.以闽江学院教师通勤的交通方式选择为例,首先建立交通方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确定各... 交通方式选择预测是交通规划、交通管理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通勤交通占城市交通出行的比例最大,其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结构.以闽江学院教师通勤的交通方式选择为例,首先建立交通方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以三角模糊数的方式给出各交通方式各指标的语言评价值,采用TOPSIS方法对各交通方式进行评估排序,得出闽江学院教师通勤的交通方式选择预测结果,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方式选择 预测 通勤交通 层次分析法 逼近理想解的模糊决策法
下载PDF
大都市区空间范围的界定标准——基于通勤率指标的讨论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沛 王超深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3,共7页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大都市区概念界定标准的演变历程,对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标准进行了反思。其次,探讨了轨道交通线网和快捷道路交通支撑条件下通勤率指标的取值问题,提出了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单向通勤率指标为10%或5%的阈值标准。最后,...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大都市区概念界定标准的演变历程,对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标准进行了反思。其次,探讨了轨道交通线网和快捷道路交通支撑条件下通勤率指标的取值问题,提出了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单向通勤率指标为10%或5%的阈值标准。最后,认为阈值标准具有动态性和可调整性的特点,应根据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和对外交通通达条件不断对其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空间尺度 通勤率 居民出行调查
原文传递
上海典型停车换乘选择行为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俐 杜豫川 刘新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年第2期11-16,共6页
针对上海6处停车换乘(P+R)点位使用率有高有低的情况,展开P+R用户选择行为调查。初步调查发现出行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出行费用。为研究结论普适性,采用网络观测辅以实际行程时间调查的方法,对高峰时段6个换乘点位的典型通勤... 针对上海6处停车换乘(P+R)点位使用率有高有低的情况,展开P+R用户选择行为调查。初步调查发现出行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出行费用。为研究结论普适性,采用网络观测辅以实际行程时间调查的方法,对高峰时段6个换乘点位的典型通勤路径的自驾、P+R方式的出行成本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上海P+R设施应分为城区内和城郊设施2种类型;P+R用户并非全部由自驾出行人员转换而来,也转自于公交+地铁或出租+地铁等其他出行方式人员;其中,自驾出行人员对时间节省最关注,道路通畅时其时间价值要低于交通拥堵时;公共交通出行人员由于出行时间节省而选择P+R;出租+地铁及普通停车换乘用户更关注出行费用;P+R有助于促进多模式交通出行,公交配套不完善地区P+R需求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停车换乘 选择行为 行为(RP)调查 典型通勤路径
下载PDF
基于出行链的建成环境对居民小汽车通勤出行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雪 周素红 陈菲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1-680,共10页
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尤其是小汽车通勤出行的影响是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性命题,长期受到关注。已有研究大多以单次出行作为研究对象,较少关注出行链影响下的出行协同决策问题。论文基于2017年广州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 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尤其是小汽车通勤出行的影响是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性命题,长期受到关注。已有研究大多以单次出行作为研究对象,较少关注出行链影响下的出行协同决策问题。论文基于2017年广州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检验了出行链视角下城市建成环境对工作日选择小汽车通勤出行的影响。研究发现,出行链中的非通勤出行与职住地建成环境存在交互作用关系,共同影响居民小汽车通勤出行方式选择。一方面,非通勤出行的时间顺序(到达就业地前的前项出行还是离开就业地后的后项出行)会影响职住地建成环境对小汽车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作用关系;另一方面,非通勤出行目的地的建成环境要素会调节职住地建成环境与小汽车出行方式选择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个体交通行为预测和基于个体模型的交通需求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小汽车通勤出行 出行链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大数据城市通勤交通模型的构建与模拟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云舒 赵鹏军 吕迪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85-1195,共11页
近年来大数据在交通分析中被广泛关注,但目前多以可视化展示和现象空间分析描述为主,缺乏基于大数据的交通数量模型和模拟预测研究,成为大数据技术在交通规划中应用的主要技术障碍。本文基于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构建区位... 近年来大数据在交通分析中被广泛关注,但目前多以可视化展示和现象空间分析描述为主,缺乏基于大数据的交通数量模型和模拟预测研究,成为大数据技术在交通规划中应用的主要技术障碍。本文基于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构建区位空间依赖因子(Location-space Dependence Indicator,LSDI),对传统重力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大数据城市通勤分布模型。以北京市为例,采用某运营商2017年9月的手机信令大数据,进行模型的应用和校验。模拟结果显示,在出行产生预测中,通勤人口与常住人口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在出行分布预测中,基于区位空间依赖因子的修正重力模型综合表现最优,在通勤OD分布中实现了低估现象的优化,在OD数量发生率中拟合优度达到0.85。本研究为大数据城市交通预测模型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对于推动大数据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模型 通勤交通模型 出行分布 区位空间依赖 手机信令数据 交通规划 通勤OD 模型模拟
原文传递
居住区3类典型公共设施布局对慢行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娇蓉 华陈睿 王达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4-870,共7页
为了促进非通勤活动的慢行交通出行,从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对慢行出行偏好影响入手,提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模式和规划指标建议。选取了公共设施沿街布置、成片布置和混合布置的3种典型居住小区,对居民非通勤活动慢行出行行为和... 为了促进非通勤活动的慢行交通出行,从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对慢行出行偏好影响入手,提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模式和规划指标建议。选取了公共设施沿街布置、成片布置和混合布置的3种典型居住小区,对居民非通勤活动慢行出行行为和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布置的居住区居民慢行出行偏好最高,成片布置的居住区居民慢行出行偏好最低;公共设施布局对日均1次及以上的活动慢行出行影响程度最大,对平均2~3周1次的活动慢行出行影响程度最小。合理的公共设施布局能够促进居民在非通勤活动中采用慢行交通出行,对居住区公共设施“大集中,小分散”布置提出定性定量规划建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设施 覆盖率 服务半径 非通勤慢行出行 出行频率 出行距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熵的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超英 邵春福 +2 位作者 王晓全 熊志华 崔文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97,共6页
为研究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行为的影响,提出改进熵模型定量描述土地利用混合度,并深入分析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者出行距离和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合甘肃省天水市2015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构建土地利用混合度与非通勤者出行距离的... 为研究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行为的影响,提出改进熵模型定量描述土地利用混合度,并深入分析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者出行距离和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合甘肃省天水市2015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构建土地利用混合度与非通勤者出行距离的关系模型,并利用MNL模型研究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熵指标相比,改进熵指标对非通勤者出行距离的解释性更强;利用STATA软件标定MNL模型参数并进行弹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改进熵指标对居民出行行为的解释性优良,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有助于引导居民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土地利用混合度 改进熵指标 非通勤出行 出行行为
下载PDF
基于交通信息的通勤出行链模式选择行为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华歆 张丽杰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8,共7页
为探索通过智能手机等通信工具随时随地获得的交通信息对居民通勤出行链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采用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获取出行者的社会经济属性、交通信息使用属性以及通勤出行链模式选择行为数据,用信息查询频率度量出行者的... 为探索通过智能手机等通信工具随时随地获得的交通信息对居民通勤出行链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采用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获取出行者的社会经济属性、交通信息使用属性以及通勤出行链模式选择行为数据,用信息查询频率度量出行者的交通信息使用属性,建立估计通勤出行链模式的二项Logit模型.研究发现:(1)交通信息在促进复杂链的生成上发挥着较大的作用;(2)在交通信息的作用下,停车换乘(Park and Ride,P&R)方式比公共交通和小汽车都更能促进复杂链的生成;(3)出行者的性别、婚姻状态、家中是否有12周岁以下儿童等对出行链模式选择不会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 出行链模式选择 交通信息 二项Logit模型 RP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