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0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219
1
作者 祝燕 赵谷风 +8 位作者 张俪文 沈国春 米湘成 任海保 于明坚 陈建华 陈声文 方腾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273,共12页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主要植被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我国,其中以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常绿阔叶林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按照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的标准,于2004年11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主要植被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我国,其中以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常绿阔叶林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按照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的标准,于2004年11月~2005年9月在浙江开化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常绿阔叶林24hm^2永久样地。该文对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了古田山森林样地(Gutianshan(GTS)forest plot)的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群落的区系类型以热带成分比较多,在属的水平上53个是热带分布,44个是温带分布。共有159种,隶属于49科103属,总计140700株,以常绿树种为主(91个物种,占总优势度的90.6%,重要值为85.6%,占样地总个体数的85.9%);样地群落有明显的优势物种和大量稀有种(Rare species,每hm^2个体数小于1)。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群落中占有主要优势;稀有种占总物种数的37.1%(59/159);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的相关特征,较好地代表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由林冠层(63个种)、亚乔木层(70个种)和灌木层(26个种)组成。样地所有木本植物物种总径级分布呈倒“J”形,群落更新良好。几个优势种空间分布随着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降低;并且它们的分布表现出与生境紧密关联,不同的物种表现出对生境不同的偏好。该文最后系统地比较了大样地方法与传统取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古田山 区系分析 物种组成 垂直结构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植物竞争研究综述 被引量:102
2
作者 杜峰 梁宗锁 胡莉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7-163,共7页
概述了竞争的概念、理论 (包括最大生长率理论、最小资源需求理论和资源动态两阶段说 )、特性 (主要有竞争不对称性和环境相关性 )及其影响因素 ,竞争与群落组成、结构和动态的关系。并对近几十年来生态学上关于植物竞争的争论焦点作了... 概述了竞争的概念、理论 (包括最大生长率理论、最小资源需求理论和资源动态两阶段说 )、特性 (主要有竞争不对称性和环境相关性 )及其影响因素 ,竞争与群落组成、结构和动态的关系。并对近几十年来生态学上关于植物竞争的争论焦点作了论述 ,即竞争对个体生长、繁殖和存活及群落演替的相对重要性 ,主要介绍了Grime、Newman&Tilman和Deborah&Ariel的 3种观点 ,其中Grime认为竞争不重要 ,相反Newman&Tilman认为竞争比较重要 ,Deborah&Ariel则提出了资源动态两阶段说 ,认为竞争重要与否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为植物对土壤资源的吸收利用与非生物因素两者分别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可利用性的渐次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 竞争不对称性 群落组成 相对重要性
下载PDF
施用化肥对黑土地区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97
3
作者 梁文举 张万民 +1 位作者 李维光 段玉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本文针对玉米生长期内施用化肥对东北黑土地区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共获得 14科、16属 ,其中头叶科 (Cephalobidae)、小杆科 (Rhabditidae)、真滑刃属 (Aphelenchus)、垫刃属 (Tylenchus)为优势科 /属。线虫总数... 本文针对玉米生长期内施用化肥对东北黑土地区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共获得 14科、16属 ,其中头叶科 (Cephalobidae)、小杆科 (Rhabditidae)、真滑刃属 (Aphelenchus)、垫刃属 (Tylenchus)为优势科 /属。线虫总数在取样日期和处理之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p <0 .0 1)。应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析比较了施肥和不施肥试验小区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分布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长期 化肥 土壤线虫 群落组成 多样性 黑土地区
下载PDF
鸟类群落研究进展 被引量:87
4
作者 崔鹏 邓文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鸟类群落的研究一直是鸟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群落的组成结构、集团结构、生态位与种间关系、动态与演替、群落与栖息地关系以及城市化对鸟类群落影响。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动态与演替以及群落与栖息... 鸟类群落的研究一直是鸟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群落的组成结构、集团结构、生态位与种间关系、动态与演替、群落与栖息地关系以及城市化对鸟类群落影响。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动态与演替以及群落与栖息地关系的研究是过去20年间的研究热点,但有关城市化对鸟类群落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以期促进我国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组成结构 集团 生态位与种间关系 栖息地 动态与演替 城市化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被引量:78
5
作者 魏守辉 张朝贤 +2 位作者 翟国英 李香菊 王睿文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8,共7页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河北省玉米田杂草进行了调查,以明确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田杂草有136种(含变种),隶属于34科、97属,其中优势杂草有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铁苋菜、刺儿菜、田旋花...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河北省玉米田杂草进行了调查,以明确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田杂草有136种(含变种),隶属于34科、97属,其中优势杂草有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铁苋菜、刺儿菜、田旋花等9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0种,常见杂草有21种,一般杂草有96种。发生优势度较大的杂草为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等,是构成各地区田间杂草群落的优势种。张家口地区主要形成反枝苋+狗尾草+灰绿藜+藜为主的杂草群落,承德地区为马唐+稗+反枝苋+藜,唐山-秦皇岛地区为马唐+马齿苋+鸭跖草+稗+反枝苋,石家庄地区为马唐+牛筋草+铁苋菜+马齿苋。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玉米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较其它地区高,而优势度较低。从群落相似性来看,石家庄与唐山-秦皇岛地区群落结构最为相似。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控草措施的不同,可能是导致玉米田杂草发生及群落组成产生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草群落 物种组成 优势度 相似性
原文传递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因子对坡向的响应 被引量:72
6
作者 刘旻霞 王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9-265,共7页
坡向是山地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是导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结构特征产生差异的间接环境因子,它通过改变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养分等生态因子而对生物多样性、植物生长发育、生产力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青藏高... 坡向是山地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是导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结构特征产生差异的间接环境因子,它通过改变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养分等生态因子而对生物多样性、植物生长发育、生产力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坡向上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点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阳坡-阴坡生境梯度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为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土壤温度和光照度的变化趋势为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土壤养分含量除了全氮和有机碳为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外,其他养分总体呈现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阳坡-阴坡生境梯度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阳坡的主要功能群是禾草类,而阴坡则是杂草类。相关分析表明,在阴阳坡微生境梯度上,光、热、水、土均影响了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其中土壤含水量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坡 阳坡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组成 环境因子 高寒草甸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天然群落的植物组成、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8
7
作者 郝文芳 杜峰 +1 位作者 陈小燕 梁宗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9-615,共7页
选择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4个典型群落,进行群落调查与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测定,探索天然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的结构组成、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组成主要集中在菊科、... 选择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4个典型群落,进行群落调查与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测定,探索天然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的结构组成、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组成主要集中在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蔷薇科,这4大科植物在该区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区天然群落组成较为简单;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在各立地均有分布,且重要值相对较大,为各个群落的优势种或者亚优势种;植物的生活型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其次是半灌木,再其次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灌木植物所占的比例最少;相同坡向不同坡位的群落较为相似;不同立地条件下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与各立地的水分条件关系密切。植被盖度、坡度、海拔高度和坡向对多样性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直接影响土壤含水量实现的。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最为关键的生态因子,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关键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区 天然群落 植物组成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湘江干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分析 被引量:67
8
作者 王晓清 曾亚英 +4 位作者 吴含含 熊钢 张建国 马晓 陈丽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8-494,共7页
为了解湘江干流水质与生物群落现状,2010—2011年对湘江的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分布进行了采样分析,利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析湘江干流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并结合水质理化指标评价其水体营养状态。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164种,丰... 为了解湘江干流水质与生物群落现状,2010—2011年对湘江的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分布进行了采样分析,利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析湘江干流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并结合水质理化指标评价其水体营养状态。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164种,丰度变化在(1.83—51.1)×104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3—0.60 mg/L;浮游动物80种,密度变化在2.16—76.34个/L,生物量变化在0.01—1.95 mg/L。各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在2.47—5.43,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63—3.38,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较好,显示出湘江干流的浮游生物群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对湘江βm-αm指示种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湘江水体属于中污带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IL)在38.27—51.97,均值为43.73,属于中营养水平;综合水质生物学和化学评价结果可知湘江干流的水质较差,但无明显向富营养化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水质状况
下载PDF
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65
9
作者 刘海丰 李亮 桑卫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群落结构状态是植被演替进程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是下一步演替过程发生的基础。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是中国暖温带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演替动态、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我们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 群落结构状态是植被演替进程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是下一步演替过程发生的基础。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是中国暖温带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演替动态、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我们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a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在北京门头沟区小龙门森林公园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内建立了一块20ha的固定样地(简称DLS),对样地内胸径≥1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鉴定、调查及定位,分析了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木本植物有58种,隶属于18科33属。独立个体的总数为52,136,包括独立个体分枝的总数为103,284,全部为落叶树种。群落的区系类型以北温带成分居多,同时混有一些亚热带和热带成分,属典型的温带森林类型。群落优势种明显,个体数最多的前5个种的个体数占到总个体数的61%,前20个种占到92%,而其余38个种只占8%。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垂直结构由主林层(19个种)、次林层(18个种)和灌木层(21个种)组成。样地所有木本植物个体总径级分布呈倒"J"型,群落更新良好。主林层树种的径级结构近似于双峰或正态分布,而次林层和灌木层树种则表现出倒"J"型或"L"型。几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随着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降低。空间分布格局显示主要优势种自身个体在其径级大小的空间分布上互补,不同径级的个体占据了样地内不同的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组成 空间格局 生物多样性 演替动态 天然次生林 东灵山
原文传递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ha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8
10
作者 许涵 李意德 +7 位作者 林明献 吴建辉 骆土寿 周璋 陈德祥 杨怀 李广建 刘世荣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热带山地雨林是海南岛最占优势的植被类型,以往对热带山地雨林的研究通常基于小尺度,缺乏大尺度上的长期固定样地监测。作者基于海南岛尖峰岭地区60 ha(1,000 m×600 m)植被动态监测大样地,详细描述了该样地所属典型热带山地雨林的... 热带山地雨林是海南岛最占优势的植被类型,以往对热带山地雨林的研究通常基于小尺度,缺乏大尺度上的长期固定样地监测。作者基于海南岛尖峰岭地区60 ha(1,000 m×600 m)植被动态监测大样地,详细描述了该样地所属典型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结构特征,以期为更深入地揭示我国热带雨林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提供背景资料。尖峰岭大样地20 m×20 m样方水平上海拔和坡度分别在866.3–1,016.7 m和1.7°–49.3°间变化。大样地内共记录到439,676株存活的胸径≥1.0 cm的乔灌木植株,除61个植株未确定种名外,其他分属于62科155属290种。单位面积植株密度为0.7328株/m2(含萌条和分枝),20 m×20 m尺度上单位面积物种数量为32–120种,平均80种。植物属区系成分以热带性质为主,共有136属,占总属数的88.3%;另有鼠李科鼠李属(Rhamnus)为世界分布,木兰科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为中国特有分布。按物种重要值排序,大样地内最具优势(重要值大于2.0)的6个种分别为:大叶蒲葵(Livistona saribus)、白颜树(Gironniera subaequalis)、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四蕊三角瓣花(Prismatomeris tetrandra)和海南韶子(Nephelium topengii)。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茜草科和棕榈科,重要值均超过了5.0。取样面积达到7.5 ha或取样数量达到2万株时,计数到的物种数量达到261种,占总物种数量的90.0%。大样地内稀有种和偶见种各占所有物种的20.7%和37.6%。样地内所有个体平均胸径5.22 cm,植株径级分布呈明显的倒"J"形。本文为后续尖峰岭大样地的研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尖峰岭大样地的建立也为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长期变化监测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尖峰岭 森林动态监测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山地雨林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不同经营强度条件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43
11
作者 郑成洋 何建源 +1 位作者 罗春茂 方燕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6,共6页
对保护区不同经营强度下的毛竹林的物种组成、α多样性及 β多样性进行研究 ,并与 3个天然植被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毛竹林随着经营强度加大 ,明显表现纯林化过程 ,这一过程以丧失大量壳斗科、樟科和松科等乔木树种为代价 ,乔... 对保护区不同经营强度下的毛竹林的物种组成、α多样性及 β多样性进行研究 ,并与 3个天然植被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毛竹林随着经营强度加大 ,明显表现纯林化过程 ,这一过程以丧失大量壳斗科、樟科和松科等乔木树种为代价 ,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下降 ,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上升 ,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变化是由于乔木层改变引起的。β多样性反映毛竹林在不同经营强度条件下物种替代速率 ,从毛竹混交林Ⅱ (c类型 ,2 5 %≤毛竹 <5 0 % )向毛竹混交林Ⅰ (b类型 ,5 0 %≤毛竹 <75 % )转变过程中 ,乔木层Sorenson指数最小 ,Cody指数最大 ,说明阔叶或针叶树种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已被改造而丧失 ,对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 ,在此阶段之前加以控制和保护才更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经营强度 群落组成 多样性 武夷山
下载PDF
神农架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林群落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 被引量:50
12
作者 于倩 谢宗强 +2 位作者 熊高明 陈志刚 杨敬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31-1941,共11页
采用样方法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林的群落组成、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常绿针叶林特征,以中小型革质、单叶的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下... 采用样方法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林的群落组成、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常绿针叶林特征,以中小型革质、单叶的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下苔藓层发达。植物的科属组成较为分散,乔木层主要优势科有松科(Pinaceae)、桦木科(Betul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槭树科(Aceraceae)等。区系成分复杂分散,与温带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巴山冷杉是该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达54.30%,幼苗储备丰富,占更新层的90.4%,但幼树缺失。巴山冷杉中小径级个体占多数(78.8%),为进展型种群。高度结构基本呈倒金字塔形,集中分布于8~10级3个高度级上(62.2%),10级个体最多,占29.3%。植株个体数随冠幅级的递增呈倒"J"形分布,冠幅小于20m2的植株占87.4%,其中5m2以下最多(30.8%)。冠幅与胸径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为y=2.7118e0.0308x,R2=0.520,冠幅与胸径的关系比与树高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巴山冷杉 群落组成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下载PDF
云南石林公园不同生境蚂蚁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2
13
作者 张智英 李玉辉 +1 位作者 柴冬梅 张亮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2,共6页
2003年5月下旬(雨季初期)和9月下旬(雨季后期),选择云南石林公园地带性植被滇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oides)林(原始林)、次生林、灌丛、草地、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林5种生境,采用陷阱诱捕法采集蚂蚁,共获蚂蚁8775头,隶属4亚科16... 2003年5月下旬(雨季初期)和9月下旬(雨季后期),选择云南石林公园地带性植被滇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oides)林(原始林)、次生林、灌丛、草地、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林5种生境,采用陷阱诱捕法采集蚂蚁,共获蚂蚁8775头,隶属4亚科16属26种。优势种为阿诗玛无刺蚁(Kartidrisashima)、布立毛蚁(Pseudolasiusbournica)和重庆弓背蚁(Campontuschongqingensis)。两个季节蚂蚁多样性指数均以原始林最低,灌丛和松林最高。各生境蚂蚁群落相似性低,相似性系数在0–0.2609之间。结果显示,蚂蚁的多样性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与地带性植被相比,蚂蚁群落在人为干扰的各种生境中已发生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喀斯特生境 中国云南 蚂蚁群落 多样性研究 云南石林 生境 公园 地带性植被 多样性指数 群落相似性 相似性系数
下载PDF
异质生境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和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48
14
作者 陈林 辛佳宁 +6 位作者 苏莹 李月飞 宋乃平 王磊 杨新国 卞莹莹 田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187-6205,共19页
为揭示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以及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围栏内外不同土壤类型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典生态位理论,探讨其群落组成和种群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样方中共记录到15科36属42种植物,以豆科、禾本科... 为揭示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以及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围栏内外不同土壤类型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典生态位理论,探讨其群落组成和种群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样方中共记录到15科36属42种植物,以豆科、禾本科、菊科和藜科的草本植物为主。风沙土生境中的植被生物量和密度最高,一年生植物生态位宽度值往往较高,以猪毛蒿的重要值最大。灰钙土生境中植被盖度较高,多年生植物生态位宽度值相对较高,以牛枝子和针茅的重要值最大。放牧会减少多年生草本的种类和数量,而一年生草本有所增加,对半灌木数量则影响不大。在不同生境下猪毛蒿生态位宽度和总宽度值均居首,是该区域主要优势种和典型的泛化种。在放牧和短期围栏内猪毛蒿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较高,但在长期围封样地中,特别是灰钙土生境下,重叠指数比重有所降低。基岩风化沉积土中物种间的重叠程度最大,而风沙土中则最小。猪毛蒿分布在生态位重叠指数DCA排序图的中心,说明其在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有限资源的竞争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综上,生境的异质性是导致群落组成及生态位不同的关键因子,因此在荒漠草原进行植被恢复建设和保护措施时,应考虑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各物种生态适应性,避免生态位功能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异质生境 群落组成 重要值 生态位特征
下载PDF
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功能集团的组成与演替 被引量:32
15
作者 丁伟 赵志模 +1 位作者 王进军 朱文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rthropod in spring Z. mays in the suburbs of Chongqing was carried out during 1998-1999.The component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of the arthropod community were studied accord...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rthropod in spring Z. mays in the suburbs of Chongqing was carried out during 1998-1999.The component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of the arthropod community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es,guilds and nutrient class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320 species of arthropod in spring Z. mays in the suburbs of Chongqing City.Among this,43.8% is pests,48.4% is natural enemies and 7.8% is other neutral insects.All of the arthropod was divided into 4 nutrient classes,7 guilds,and 22 groups,which include plant eating groups,natural enemy groups and others.These group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depend on corns and make up an integrated food chain.Every natural class has its dominant species and key species.But these species change with the growth of corns.In this paper,the function of the dominant species,dominant groups and guilds in th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was analyz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undance, bio diversity and key species was also analyzed.It is indicated that key spec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est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地 节肢动物 群落组成 群落演替 优势物种
下载PDF
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46
16
作者 刘玉国 刘长成 +2 位作者 魏雅芬 刘永刚 郭柯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9-1018,共10页
通过对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群落的调查,研究了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被主要处于5个演替阶段,即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藤刺灌丛、稀灌草丛以及火烧干扰后的蕨类植物群... 通过对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群落的调查,研究了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被主要处于5个演替阶段,即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藤刺灌丛、稀灌草丛以及火烧干扰后的蕨类植物群落。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365种,隶属89科218属。其中,蕨类植物31种,隶属14科23属;种子植物334种,隶属75科195属。物种分布较多的科主要有蔷薇科、菊科、禾本科、百合科、忍冬科、唇形科、莎草科、樟科、葡萄科和水龙骨科。随着正向演替的推进,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藤刺灌丛与乔灌过渡林群落层次不明显,次生乔木林分层明显。从藤刺灌丛向次生乔木林演替的过程中,小径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降低,高于1.3 m植物的总密度、乔木密度和藤本密度都先升高后降低,而灌木密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对喀斯特地区植被的恢复提出了参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喀斯特 物种组成 演替 植被恢复
原文传递
施肥草地群落生物量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程积民 贾恒义 彭祥林 《草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22-27,共6页
宁南黄土丘陵区干草原地带,由于频繁垦植,形成了大面积的草地退化,许多空间呈现出次生类群和裸地。针对这一现象,于1991~1994年在该区进行了草地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该草地类型区通过不同施肥处理,促进了植物的繁殖更新... 宁南黄土丘陵区干草原地带,由于频繁垦植,形成了大面积的草地退化,许多空间呈现出次生类群和裸地。针对这一现象,于1991~1994年在该区进行了草地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该草地类型区通过不同施肥处理,促进了植物的繁殖更新与群落的种间结构变化。而随着时间的延续,长芒草群落和百里香群落生物量的结构层次明显,优良牧草占的比重大,生物产量高。同时,影响该区草地生物量增长速度的限制因子除肥而外,更重要的还有水热条件。只有充足的肥力和适宜的水热条件相互配合,才能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次生裸地的植被即能在2~4a内迅速恢复,可为草地建设及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群落 施肥 生物量结构
下载PDF
坡向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植被构成和养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5
18
作者 徐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5,共10页
坡向是重要地形因子之一,通过影响光照、温度及土壤养分等进而影响群落植物种的组成和分布。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坡向高寒草甸草地的植被构成和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坡向对植物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 坡向是重要地形因子之一,通过影响光照、温度及土壤养分等进而影响群落植物种的组成和分布。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坡向高寒草甸草地的植被构成和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坡向对植物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地群落优势种和亚优势种构成,阳坡以禾本科的赖草、西北针茅和洽草等为主,阴坡以莎草科的矮嵩草和线叶嵩草及豆科的阴山扁宿豆等为主;2)草层高度、植物物种数和α多样性指数为阴坡〉阳坡,β多样性指数在坡向之间无显著差异;3)阳坡和阴坡草地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下芽为主,分别占草地群落总物种数的71.0%和89.0%,1/2年生及地上芽植物为阳坡〉阴坡,地面芽植物为阴坡〉阳坡,地下芽植物在坡向之间无显著差异;4)草地群落生物量构成,阳坡为禾本科(78.3%)〉莎草科(8.3%)〉菊科(6.4%)〉其他科(7%),阴坡为莎草科(54.3%)〉豆科(16.4%)和禾本科(14.8%)〉蓼科(5.3%)和菊科(4.6%)〉其他科(4.0%);除菊科外,所有各科植物生物量在坡向之间均差异显著,地上总生物量在坡向之间无显著差异;5)0~20cm土壤N含量为阴坡〉阳坡,10~20cm土壤P、K、Cu、Zn含量为阳坡〉阴坡;6)0~30cm土温为阳坡〉阴坡,0~40cm土壤含水量阴坡〉阳坡。总之,坡向对高寒草甸草地群落植物种构成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坡向 群落构成 物种数 生活型 生物量 养分
下载PDF
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的结构、物种组成及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朱华 许再富 +2 位作者 王洪 李保贵 龙碧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60-568,共9页
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的6个“龙山”片断热带雨林与同样类型的原始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片断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种群结构、植物丰富度及多样性等的变化及其规律。随着热带雨林的片断化,森林边缘效应和人... 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的6个“龙山”片断热带雨林与同样类型的原始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片断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种群结构、植物丰富度及多样性等的变化及其规律。随着热带雨林的片断化,森林边缘效应和人为干扰加剧,热带雨林群落的结构变得不完整,植物丰富度降低。在生活型构成上,附生植物,大、中高位芽植物以及地上芽植物比例减少,藤本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增高。在种群结构上,受轻、中度干扰的片断雨林,仅含1~2个个体的种类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有所增加,乔木种类组成变得不稳定,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那些仅有1~2个个体为代表的种类将首先消失。在单位面积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上,情况比较复杂,热带雨林片断化和受到一定干扰可能会增加藤本植物多样性指数,但干扰过度又会减低其多样性指数,附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则随干扰和隔离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总的说来,片断热带雨林单位面积上的种数远比原始林少得多,随着人为干扰和隔离的加剧,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断热带雨林 群落结构 西双版纳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火烧对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周道玮 刘仲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71-377,共7页
在羊草草原正常能着火季节内,通过人为点烧的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时间火烧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杂类草草原早春火烧后,群落密度、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提高,均匀性降低;羊草典型草原秋季火烧后,群落密度、多样性... 在羊草草原正常能着火季节内,通过人为点烧的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时间火烧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杂类草草原早春火烧后,群落密度、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提高,均匀性降低;羊草典型草原秋季火烧后,群落密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降低,种类丰富度提高.连续2次火烧除羊草和几种1—2年生植物密度增加外,其它各种群密度降低,群落多样性也降低,一些种类退出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火烧 群落组成 羊草 草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