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3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晶 胡彩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9-64,共6页
中华民族形成于漫长历史过程,觉醒于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孕育出差异性的民族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把握其特定和具体的内涵。新时代,边疆地区应结合当前治理实践的重大问题,充分考量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形成于漫长历史过程,觉醒于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孕育出差异性的民族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把握其特定和具体的内涵。新时代,边疆地区应结合当前治理实践的重大问题,充分考量中华民族丰宏的现实阶段性存在,赋予不断生长的内涵延伸,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构范式,从历史上命运与共,经济上互补互利互惠,政治上统一稳定,文化上共有精神家园,族际关系上和谐发展,安全上共同守卫的多层意义结构,积极主动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最终真正铸牢与之相适应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有力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利益提供基础和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边疆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2018年壮学与布洛陀文化论坛”综述
2
作者 覃彩銮 《百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2-93,共2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广西壮学学会、百色学院主办,田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8年壮学与布洛陀文化论坛"于2018年4月21日在田阳布洛陀文化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苏、天...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广西壮学学会、百色学院主办,田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8年壮学与布洛陀文化论坛"于2018年4月21日在田阳布洛陀文化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苏、天津、上海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学者们围绕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对布洛陀文化与壮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布洛陀文化的当代价值、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探讨,体现了学者们的民族现任感、时代使命感、学术创新意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学 布洛陀文化 麽经布洛陀 “一带一路”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功能与嬗变——一个系统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10
3
作者 青觉 赵超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输入人脑,并通过人脑的机能进行转换后生成的。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输入人脑,并通过人脑的机能进行转换后生成的。这种意识形成后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发挥特定的功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无形的力量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和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可塑性和变动性,深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强弱有明显的变化。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和主要过程,可以为下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 系统论 民族团结教育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内涵与学术支撑 被引量:58
4
作者 徐杰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77-86,共10页
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思想已成为中国民族研究的理论基础时,从学理上弄清楚这个理论的内涵和学术支撑,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从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切入,可以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思想已成为中国民族研究的理论基础时,从学理上弄清楚这个理论的内涵和学术支撑,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从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切入,可以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合力论”、中国历史的政治遗产“大一统”理念和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学术支撑体系。中国的民族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碎片化的曲线图,直到21世纪才逐步走上从整体观认同中华民族的轨道上,最终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这不仅端正了中国民族研究的战略大方向,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民族理论的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内涵 学术支撑
下载PDF
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54
5
作者 商爱玲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3-8,共6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高校作为人才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需要行动起来,及时跟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坚定理想信念,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培养他们健康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团结 中国梦
下载PDF
教育视域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53
6
作者 赵心愚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92,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铸牢这一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铸牢这一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铸牢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铸牢这一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铸牢这一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应注意的内容主要为形势教育、基本国情教育与历史教育。发挥好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明确谁负责、谁来抓和如何落实,也需要建立开展这一教育的制度及采取必要的措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应融入政治理论课,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同时也需要多形式、多渠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 教育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52
7
作者 郝亚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着紧密的理论与现实渊源。前者对后者既有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深化,同时又是对后者所面临挑战的现实回应。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续的必要条件,而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着紧密的理论与现实渊源。前者对后者既有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深化,同时又是对后者所面临挑战的现实回应。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续的必要条件,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结构性基础,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框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国家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构成、内涵特质及铸牢举措 被引量:50
8
作者 丹珠昂奔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83,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社会稳定发展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很有必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构成与内涵特质进行深入剖析,进行采取相应的铸牢举措。在概念构成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社会稳定发展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很有必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构成与内涵特质进行深入剖析,进行采取相应的铸牢举措。在概念构成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中华民族"、"意识"和"共同体"三个名词组合而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认识应当从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上进行综合性把握。在内涵特质方面,"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属性,以对家园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所形成的看法为指向。在工作举措方面,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面向目标任务、抓住主线、深入研究和解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 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知情意行:四维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50
9
作者 管健 杭宁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67,共1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实体的反映,其心理本质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为核心,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多维系统,其中认知维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系统,情感维度是感受系统,意志维度是动机系统,行为维度是执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实体的反映,其心理本质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为核心,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多维系统,其中认知维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系统,情感维度是感受系统,意志维度是动机系统,行为维度是执行系统。助推理论认为,可从行为选择的心理规律与本质出发改变个体的行为,将宏大的社会问题具化为微观的个体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情、意、行四维系统为切入点,将助推策略这一微观路径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观叙事中,有效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助推 心理本质
原文传递
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45
10
作者 王延中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M0002,共14页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5个问题: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共同体理念,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工作,切实提高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些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论民族关键符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南宁市三月三民歌节为例 被引量:43
11
作者 田敏 陈文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0,共7页
合理开发利用民族关键符号能够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关键符号中的节庆符号,广西南宁市以三月三民歌节为重要"推手",从交流互动、文化自信、民族认同、道德素质、日常生活等领域积极推... 合理开发利用民族关键符号能够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关键符号中的节庆符号,广西南宁市以三月三民歌节为重要"推手",从交流互动、文化自信、民族认同、道德素质、日常生活等领域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实现了民歌节多维度的空间拓展、多元化的面向展示、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键符号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月三民歌节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李静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M0002,共10页
作为一种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特殊的心理形式和心理内容,二者彼此关联、交互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可以解析为基于历史记忆的集体潜意识、基于共同体认同的归属性意识以及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聚合性意识,三... 作为一种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特殊的心理形式和心理内容,二者彼此关联、交互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可以解析为基于历史记忆的集体潜意识、基于共同体认同的归属性意识以及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聚合性意识,三者建立起的层级关系,凝聚、贯通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进行心理学分析,有助于拓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潜意识 归属性意识 聚合性意识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性的现代性转化及发展 被引量:36
13
作者 朱军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8,M0002,M0003,共18页
无论是从中国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历史演进,还是从西方现代性扩张情境下民族国家的建构实践,都无法全面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及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从反思现代性的理论视角出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性的转化与发展,离不开中国... 无论是从中国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历史演进,还是从西方现代性扩张情境下民族国家的建构实践,都无法全面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及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从反思现代性的理论视角出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性的转化与发展,离不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现代化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性的凝结与升华,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政治力量,在与社会大众上下互动的社会运动中,反思性建构政治社会秩序与集体认同,促进政治理性化建制与社会规模有机结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与发展三个维度来看,古代中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坚韧的历史文化认同,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现代化实践,推动王朝国家的传统认同转化为现代国家认同,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表现出历史连续性、复合现代性与结构约束性的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了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性 现代性 反思现代性
原文传递
从“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考察及其建设析论 被引量:34
14
作者 冯育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8-15,共8页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时间化、社会化、政治化三重形式锻造后,逐渐以一种共同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生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新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政治建构、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时间化、社会化、政治化三重形式锻造后,逐渐以一种共同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生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新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政治建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经济利益、命运胶结等多重属性,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容与实质,亦有助于消解有关于"中华民族"的诸种论争及引领建设,并且是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中国维度展示。诚然,在新中国成立近70年的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无论是形与状,还是实与质,都已经十分凸显。但是,在中华现代国家追求全面崛起和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仍有诸多可为且须有所为的地方,当紧紧围绕以党建为引领、健全法律形式、构筑理论基础、强化民族认同、提升民族自信等维度渐次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政治发展 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 被引量:34
15
作者 郝时远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文章以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论断为主线,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些阐释,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重点围绕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 文章以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论断为主线,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些阐释,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重点围绕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谈了一些学习体会,认为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是对"主线"引领和贯穿作用的实践性、成效性的要求。同时就物质与精神、多元一体、审异致同、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等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圆"昭示的范围,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审异致同 共同 中华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逻辑、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34
16
作者 张伦阳 王伟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8,84,共10页
科学研判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现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所制定的战略规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聚力之效,意蕴是丰富而多维的:其理论逻辑在... 科学研判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现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所制定的战略规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聚力之效,意蕴是丰富而多维的:其理论逻辑在于,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意蕴,"五个认同"是核心内容,服务"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价值导向;其现实基础在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自在""自觉"到"自强"是其精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政治保障,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结构是其社会基础;最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共享繁荣发展的经济体、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其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逻辑 现实基础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在深化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北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为例 被引量:32
17
作者 徐平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1,M0002,M0003,共14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存在“三个不适应”,即进城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城市的生活和管理方式、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某些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存在“三个不适应”,即进城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城市的生活和管理方式、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某些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等都不能很好适应。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不断以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解决“三个不适应”,以“铸牢”促进“融合”,积极创新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机制,构筑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社会化服务管理网络,有效应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形成党委重视、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成为内地城市民族工作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不适应” 交往交流交融 城市融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话语趋向 被引量:29
18
作者 郝亚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M0002,共13页
在如何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属性的问题上,当前学界大致形成了民族团结、国族建构、共同体建设三种话语趋向。“民族团结话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作具有延续性与拓展性的民族团结策略,“国族建构话语”将铸牢中华民... 在如何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属性的问题上,当前学界大致形成了民族团结、国族建构、共同体建设三种话语趋向。“民族团结话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作具有延续性与拓展性的民族团结策略,“国族建构话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作具有突破性与创新性的国族建构手段,“共同体建设话语”则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作具有超越性与本质性的共同体建设方案。尽管三种话语趋向之间并无根本性冲突,但彼此之间还是体现了颇为不同的学科传统和逻辑取向,在理论阐释和实践推进的侧重点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这三种理论话语趋向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国族建构 共同体建设
原文传递
以统编语文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征、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29
19
作者 袁硕 周梦圆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3,共10页
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三科教材统编统用是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中,统编语文教材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 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三科教材统编统用是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中,统编语文教材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以"五个认同"为核心,从认知因子、情感因子、行为因子三维视角出发,建构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教材分析框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因子在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呈现特征为:教材全面而有侧重地体现了"五个认同"的教育内容;各类认同教育内容全面涉及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文化认同教育内容最为丰富。以统编语文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一是立足于语文学科规律和课程标准,有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因子;二是以文化认同为着力点推进"五个认同"教育,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价值;三是以选文系统为核心,结合形式要素和教学活动设计,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以统编语文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路径是:(1)基于学情,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过程中同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2)基于认知规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三维教学目标,打牢思想根基;(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推进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统编语文教材 “五个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经验研究: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 被引量:25
20
作者 何明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4,共10页
学术界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展开的研究存在政策解读多、逻辑推导多和宏大叙事多这“三多”特点。相应的,事实调查、个案积累和深入分析这类经验研究则显得相当的不足。当下,推进经验研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之急需,也是中华民族共... 学术界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展开的研究存在政策解读多、逻辑推导多和宏大叙事多这“三多”特点。相应的,事实调查、个案积累和深入分析这类经验研究则显得相当的不足。当下,推进经验研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之急需,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之必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推进民族学/人类学的经验研究是必要的,是可能的,也是大有可为的。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也要求民族学/人类学走出旧有的学术范式的桎梏,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在研究视角、研究思维以及学科定位等方面作出转换,从初民社会范式转向复杂社会范式,从原始主义转向现代主义,从实体性思维走向关系性思维。同时,在研究方法上也要作出一些调整,走出封闭的田野,在多民族社会中开展跨界比较研究,辩证地看待民族间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以适应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经验研究 范式转换 方法转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