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unic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High-Context and American Low-Context Cultures:An Analysis of Gua Sha,the Treatment
1
作者 王苏含 《海外英语》 2016年第5期156-157,共2页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ve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However,misinterpretations into various cultures are ubiquitous in the world.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e communicative...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ve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However,misinterpretations into various cultures are ubiquitous in the world.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e communicative differences systematically,this study applies the theory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by Hall(1976)to illustrate these communic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rough analyzing specific episodes in the film of Gua Sha,th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ve differences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下载PDF
偶在的正义--系统选择视角下的“同案同判”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洪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36,196,共13页
案例指导制度试图以司法决策的同一性控制来实现形式平等的普遍正义,也许能够在个案意义上消解“同案不同判”的偶在悖论。但这种方法论进路取向于由某个“大主体”的“我思”所预设的那个大写的“一”,追求的是形而上意义的“同一性”... 案例指导制度试图以司法决策的同一性控制来实现形式平等的普遍正义,也许能够在个案意义上消解“同案不同判”的偶在悖论。但这种方法论进路取向于由某个“大主体”的“我思”所预设的那个大写的“一”,追求的是形而上意义的“同一性”,实际上并不利于系统对环境复杂性保持认知开放。在法律自我反思视角下,所谓“同案同判”,或者说作为经验载体的“遵循先例”,主要是为了保证具有相关性和开放可能性的“类案/先例群”能够作为法律沟通的生产“要素”,在“求同/辨异”的系统功能迫令下被有效推送到“找寻衔接”的过程中,从而以其差异化的选择可能性为当下提供反思性的选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二阶观察 遵循先例 沟通差异 反思型法
下载PDF
从唐太宗与虞世南、魏征关系的差异看其文化倾向
3
作者 刘高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1-93,共3页
本文通过对唐太宗与虞世南、魏征的微妙关系的比较 ,认为虞世南与太宗的关系不仅是君臣关系 ,而且有着良好的私交 ,而太宗和魏征的关系则是一种充满着政治张力的君臣关系。造成这两种关系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太宗对南方文化的崇尚... 本文通过对唐太宗与虞世南、魏征的微妙关系的比较 ,认为虞世南与太宗的关系不仅是君臣关系 ,而且有着良好的私交 ,而太宗和魏征的关系则是一种充满着政治张力的君臣关系。造成这两种关系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太宗对南方文化的崇尚超过北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张力 文化倾向 唐太宗 虞世南 魏征 君臣关系 南方文化 北方文化
下载PDF
英汉交际语差异的文化探源 被引量:1
4
作者 莫运国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交际语是言语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交际语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妨碍正常的交往,而且会产生某种文化冲突。本文从英汉民族的文化价值差异方面分析了英汉交际语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 交际语言 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原文传递
艺术通感浅识
5
作者 武富荣 刘凤英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3-74,77,共3页
通感是不同感觉的相通与挪借,是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运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维定势,深化艺术思维,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创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及艺术境界。
关键词 艺术通感 本质:作用 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