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以高校学术期刊发展战略为中心 被引量:82
1
作者 朱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80,共15页
我们正处于媒体交替更迭的时代。一方面,信息聚合型期刊数据库平台对学术传播渠道的控制、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国际学术期刊的"入侵"以及新兴实力集团的跨界而入,在使传统学术传播失序的同时,更加剧了纸本学术期刊尤其是高... 我们正处于媒体交替更迭的时代。一方面,信息聚合型期刊数据库平台对学术传播渠道的控制、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国际学术期刊的"入侵"以及新兴实力集团的跨界而入,在使传统学术传播失序的同时,更加剧了纸本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综合性学报的危机;另一方面,由于期刊体制的严重滞后以及没有找到适合互联网特点的替代传统期刊的基本传播单元,互联网时代新的学术传播秩序并未形成。要构建互联网时代新的学术传播秩序,就必须改革期刊管理体制,推动学术期刊专业化、集约化和数字化转型以及体系化建设;学术期刊则应利用现行体制给予的学术传播主体身份,主动实现媒体融合发展,赢得改革的先机。目前,高校学术期刊发展战略思路已逐步明确,高校学报已经在行动,继联合打造"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之后,以"专域"为单元的大型开放互动学术传播平台呼之欲出,并有望打开通往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新秩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秩序 学术期刊 期刊体制 数字化转型 开放获取 专域出版
下载PDF
新型主流媒体:不做平台型媒体做什么?——关于媒体融合实践中一个顶级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8
2
作者 喻国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1,共7页
媒体融合是传媒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巨大创新,传播生态的全新构造形成了平台与价值传播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网络平台是一个以技术为骨骼、以商业为灵魂的开放、多元、普适的基础服务平台,而主流媒体作为一种价值媒体的本质无论在过去、现在... 媒体融合是传媒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巨大创新,传播生态的全新构造形成了平台与价值传播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网络平台是一个以技术为骨骼、以商业为灵魂的开放、多元、普适的基础服务平台,而主流媒体作为一种价值媒体的本质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始终没有变。因此,以成为互联网平台为转型目标,既在其内在品性上极不合适,也在实践操作上无法实现。文章认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呈现和功能实现的范式需要脱胎换骨式的转型:首先,其价值担当由直接为社会生产内容的To C模式转为To B模式,即从一线的内容生产者的位置上退后一步,转型为为内容生产提供支持与价值服务、指导的二线角色占位的新型社会整合者;其次,牢牢做实新型主流媒体影响力发挥的价值基础——赢得人心红利。其实现路径主要有二:一是通过内容服务实现关系资源的整合,掌握圈层和营造粉丝;二是借鉴小程序模式实现基于场景的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生态 主流媒体 互联网平台 媒体转型 关系资源 场景服务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中的传播与乡村社会变迁 被引量:38
3
作者 孙信茹 杨星星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7-93,共7页
本文将乡村社会变迁置于"媒介化社会"的基本背景下,认为关注乡村社会群体或个人的社会结构变动、经济生活发展、文化差异及变迁等问题时应该把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纳入到考量的范畴之内。文章以几个深入调查和研究的个案为基础,... 本文将乡村社会变迁置于"媒介化社会"的基本背景下,认为关注乡村社会群体或个人的社会结构变动、经济生活发展、文化差异及变迁等问题时应该把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纳入到考量的范畴之内。文章以几个深入调查和研究的个案为基础,观察传播与乡村社会变迁及传统乡村社会转型的不同路径或方向,尝试发现和解析媒介与乡村社会生活互动、变迁的一些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 传播 乡村 社会转型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论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交往与转化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政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50,共6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之间的交往与相互转换的问题。两类主体间交往和转换的质与量,决定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深度和广度。教育理论人与实践人在交往过程中分别带有各自的交往假设,这...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之间的交往与相互转换的问题。两类主体间交往和转换的质与量,决定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深度和广度。教育理论人与实践人在交往过程中分别带有各自的交往假设,这些假设成为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基本路径。适应变革时代要求的合理的交往假设是:理论人与实践人彼此有内在的相互需要,双方互为前提,各自的生命发展只有在双向建构、双向滋养和双向转化中才能实现。对这种转化的内容、过程、困难和障碍等的研究,是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主体 教育实践主体 交往 转化
原文传递
从“舆论战”到“认知战”:认知争夺的理论定义与实践范式 被引量:31
5
作者 喻国明 郭婧一 《传媒观察》 CSSCI 2022年第8期23-29,共7页
在网络使用异常普及的当下,政治传播领域的“舆论战”逐渐演化为基于互联网的“认知战”。俄乌冲突期间,政治集团借助社交平台争夺受众认知的方式深刻地影响到了战争期间的国际舆论,打出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时代的混合战争。在这里,... 在网络使用异常普及的当下,政治传播领域的“舆论战”逐渐演化为基于互联网的“认知战”。俄乌冲突期间,政治集团借助社交平台争夺受众认知的方式深刻地影响到了战争期间的国际舆论,打出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时代的混合战争。在这里,受众的认知被各种后真相式的谣言争相抢夺,进而被别有用心的群体所利用。本文基于网络技术的演进和认知科学的心理机制,对认知争夺范式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认知争夺的理论定义和具体类型,并就其实践范式提出了若干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战 认知战 认知争夺 传播竞争 范式转型
原文传递
含错扰码序列的快速恢复 被引量:17
6
作者 伍文君 黄芝平 +1 位作者 唐贵林 刘纯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4-1138,共5页
对含错扰码序列的快速恢复问题进行探讨。采用Walsh变换法对扰码序列的生成多项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较穷举法,计算复杂度大为降低。采用快速相关算法中的算法A对扰码序列的初态进行恢复。改进了算法A,使用不同于原算法的校验方程构造方... 对含错扰码序列的快速恢复问题进行探讨。采用Walsh变换法对扰码序列的生成多项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较穷举法,计算复杂度大为降低。采用快速相关算法中的算法A对扰码序列的初态进行恢复。改进了算法A,使用不同于原算法的校验方程构造方法,使得新算法的性能不再受制于生成多项式的抽头数,同时保持了原算法计算复杂度低及实现简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技术 扰码序列 WALSH变换 快速相关攻击
下载PDF
屏幕媒体视觉传播变革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苏状 马凌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3-129,144,共8页
本世纪以来,数字、网络、视觉传播技术下,一场基于屏幕的媒介话语和传播变革正在进行。较于传统非屏幕媒体,屏幕媒体缘其虚拟移动的视觉文化特质引动了即时互现、历时衔接和共时并置的视觉传播,并由此召唤以屏幕投放为主导、以屏幕接触... 本世纪以来,数字、网络、视觉传播技术下,一场基于屏幕的媒介话语和传播变革正在进行。较于传统非屏幕媒体,屏幕媒体缘其虚拟移动的视觉文化特质引动了即时互现、历时衔接和共时并置的视觉传播,并由此召唤以屏幕投放为主导、以屏幕接触为依据、以屏幕整合为模式和效果的传播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幕 屏幕媒体 视觉传播 传播变革 传播生态
下载PDF
实践: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源头与出路 被引量:14
8
作者 胡正荣 王天瑞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24,共19页
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从来不是纯粹概念范畴的问题,而是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发展知行合一的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百年新闻传播实践史、中国的数字化与平台化传播实践和全球媒介与传播研究的“实践范式”转向,共... 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从来不是纯粹概念范畴的问题,而是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发展知行合一的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百年新闻传播实践史、中国的数字化与平台化传播实践和全球媒介与传播研究的“实践范式”转向,共同为构建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提供了丰厚基础、时代机遇与全新路径。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学者与学子勇于、乐于和善于在交叉碰撞中创新、在开放包容中治学、在多元视角下求真,积极拥抱现实生活和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以面向学科重大议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面向实践重大问题为基础,以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为关键,以实践、学科和专业之间的转化为具体路径,不断推进对中外理论的转化、实践与理论的转化、多学科知识的转化和机制与评价的转化;只有基于实践,致力于从影响学界认知,到影响业界研判,再逐层影响到国家决策之高度,才有可能迎来新闻传播学在整个学科领域中的重大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范式 媒介实践 新闻传播学 知识体系 转化
原文传递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评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琪 杨帆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59,70,共3页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是建立在经验人本理论基础之上的。她认为人类本身具有成长改变的能量,症状行为是对误入歧途的适应性努力,而不是人的固有的个性特征。为此,她逐渐拓展了自我价值、家庭系统的内涵,形成了沟通姿态、转化历程等核心理...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是建立在经验人本理论基础之上的。她认为人类本身具有成长改变的能量,症状行为是对误入歧途的适应性努力,而不是人的固有的个性特征。为此,她逐渐拓展了自我价值、家庭系统的内涵,形成了沟通姿态、转化历程等核心理念,并开发出一系列生动实用的干预技术。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治疗 沟通姿态 转化历程 家庭重塑
下载PDF
软传播:新世纪中国“国家传播”的方式选择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也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0-158,176,共9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社会传播带来了由"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的形态转移。伴随着"互动传播"的上路成行,人类社会开始告别由"单向传播"形成的"硬传时代",走进了以&...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社会传播带来了由"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的形态转移。伴随着"互动传播"的上路成行,人类社会开始告别由"单向传播"形成的"硬传时代",走进了以"软传"为基本特征的"软传时代"。面对"软传时代"的到来,人类由"单向传播"生成的"硬传传统",面临着相当大的"转型"压力。而作为"硬传时代"的主导和代表性现象的国家传播,也一样面临着"转型"的考验。对于中国国家传播来讲,道理亦然。在一个社会传播"软传化"的历史阶段,国家传播如何调整好自己,如何放下自己长期形成的"硬传形象",如何改变自己的"硬传脾气",如何适应"软传社会"的需要和要求,如何在"互动传播"中做好传播工作,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传播 互动传播 硬传 软传 单向传播 传播转型 软传技术
原文传递
重新发现“媒介”:学科视角的建构与知识型转变——2018年中国传播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翼青 张婧妍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5,共7页
文章基于2018年传播学研究领域较有代表性的文献与学术讨论。在过去40年,研究者对中国传播学"自我"的想象,是一种主要参照于"西方"和"其他学科"两个他者而成长起来的"镜中我"。关于如何形成传... 文章基于2018年传播学研究领域较有代表性的文献与学术讨论。在过去40年,研究者对中国传播学"自我"的想象,是一种主要参照于"西方"和"其他学科"两个他者而成长起来的"镜中我"。关于如何形成传播学独立的研究视角,2018年学界提出的新方案之一认为要从技术哲学层面重新定义"媒介",从空间隐喻的角度,对"媒介化"过程给予充分讨论。文章认为这种讨论正在形成对当前媒介技术变迁条件下人的存在问题的再理解,由此引发的很可能是传播学领域的一场知识型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传播研究 媒介化 知识型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申国昌 吴艳君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12,共7页
哈贝马斯为了解决“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相割裂的问题,将基于语言进行的沟通和交往形式当作一种理想的互动模式,创建了自成体系的交往理论。“普遍语言”和“沟通情境”是交往理论的主要认知维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 哈贝马斯为了解决“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相割裂的问题,将基于语言进行的沟通和交往形式当作一种理想的互动模式,创建了自成体系的交往理论。“普遍语言”和“沟通情境”是交往理论的主要认知维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在挖掘与研究教育交往活动,还原和解读教育交往话语,再现和体认教育交往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汲取有益养分,有利于拓宽教育交往史的研究视角,丰富教育交往史的研究对象,深化教育交往史的研究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理论 普通语言 沟通情境 生活世界 系统 教育交往史 交往活动
下载PDF
中国国际传播的逻辑转向与话语升级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玉洁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134,共6页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与新媒介引发的国际舆论场变革,亟待中国国际传播实现逻辑转向与话语体系升级。跳出中国国际传播的初级目标、追求与中国"发展优势"匹配的"话语优势"成为国际传播转向的内部诉求,世界局势的...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与新媒介引发的国际舆论场变革,亟待中国国际传播实现逻辑转向与话语体系升级。跳出中国国际传播的初级目标、追求与中国"发展优势"匹配的"话语优势"成为国际传播转向的内部诉求,世界局势的极速变动与国际传播新态势为话语体系变革提供了外部动力。中国国际传播逻辑转向的完成,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开展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升级,包括直面中国和全球热点议题,突破抽象国家形象塑造,给出自主性的"中国方案";立足中国独特文化基因,跳出西方固有话语体系,进行新知识的生产;重视新媒介生态,抓住技术红利,创新国际传播的文本形式;关注个人媒介系统,研究受众心理动机与选择机制,追求平衡的国际传播秩序;建构国际舆论场的强势框架,打破西方媒体的冲突框架,参与国际话语权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话语体系 逻辑转向 话语升级 国际传播主体性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中的公共传播、媒体角色与多元共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百精 杨奕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中国正处于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关键历史阶段,何以化解复杂的社会矛盾、增进多元共识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在克服现代认同危机、避免"进步中的分裂"方面存留了发展中国... 中国正处于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关键历史阶段,何以化解复杂的社会矛盾、增进多元共识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在克服现代认同危机、避免"进步中的分裂"方面存留了发展中国家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本文基于政治学、公共管理和传播学的融合视角——公共性与公共传播的分析框架,清理了这些经验和启示:重构"一"与"多"的关系,寻求多元共识;创造有利于公共传播和多元共识的条件、规则和环境,形塑价值共识、认知共识和行动共识;构建始于公共传播、导向立法和公共政策优化、增益公共性的良性循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主义运动 公共性 公共传播 多元共识 社会转型
原文传递
HBCORS建设的构想与建议 被引量:10
15
作者 肖建华 李江卫 严小平 《地理空间信息》 2009年第1期4-7,共4页
分析了HBCORS系统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HBCORS系统建设的原则、系统规模等总体构想,并根据湖北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基准站分布初步设计;还分析和研究了HBCORS系统建设过程中基准站选址、数据通信、信息异构、三维基准框架统一与坐标... 分析了HBCORS系统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HBCORS系统建设的原则、系统规模等总体构想,并根据湖北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基准站分布初步设计;还分析和研究了HBCORS系统建设过程中基准站选址、数据通信、信息异构、三维基准框架统一与坐标转换等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HBCORS 数据通信 信息异构 坐标转换
下载PDF
认知传播学的范式演进、关键议题与技术逻辑——2012―2022年的1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5
16
作者 喻国明 陈雪娇 《传媒观察》 2023年第1期24-34,共11页
认知传播学融合了传播学的社会实践经验优势以及认知科学的工具体系支撑,从两个学科的耦合之处探究人们的内在心智活动以及外在行为效应。本文回顾并梳理了近10年认知科学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从传播渠道的媒介介质差异、传播对象的人格、... 认知传播学融合了传播学的社会实践经验优势以及认知科学的工具体系支撑,从两个学科的耦合之处探究人们的内在心智活动以及外在行为效应。本文回顾并梳理了近10年认知科学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从传播渠道的媒介介质差异、传播对象的人格、内隐认知以及性别差异、不同形式内容的叙事效果、不同类型的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建构这四个方面阐述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厘清认知科学与传播学融合发展脉络与技术逻辑。目前认知传播学虽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却在日益丰富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维度,彰显出强大的创新力与影响力。在未来,认知传播学还需要继续汲取交叉学科中有价值的范式与工具来建构新的理论图景,于细微处感知人类行为的潜在规律,对社会现象与研究问题进行全面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传播学 范式创新 交叉学科 传播学转型 时序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数字化传播转型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相飞 简德平 +2 位作者 李爱群 王真真 李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33,共5页
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主体和受众层面对我国16家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数字化传播转型进行研究,指出其在数字化传播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传播内容与纸质期刊重复,传播文本单一;平台建设与运营不完善,尚未形成立体化的传播格局;期刊编... 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主体和受众层面对我国16家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数字化传播转型进行研究,指出其在数字化传播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传播内容与纸质期刊重复,传播文本单一;平台建设与运营不完善,尚未形成立体化的传播格局;期刊编辑面临负荷过度化与边缘化、泛化的矛盾;传播精准度不够,交互性不强。对此提出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数字化传播转型策略:转变内容生产思路,多文本传播;建设完善的数字化平台,提高运营的专业性;建设专业的数字化期刊编辑队伍;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传播、立体化交互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核心期刊 数字化传播 数字化转型 传播内容 传播渠道 传播主体 受众
下载PDF
微传播环境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婷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10期81-84,共4页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使青年亚文化的生成和存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与日俱增,参与文化传播的方式更为便利,促使代表真实民意的网络舆论的形成,从文化的边缘地带逐渐向传播中心挺进,从而构成"微时...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使青年亚文化的生成和存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与日俱增,参与文化传播的方式更为便利,促使代表真实民意的网络舆论的形成,从文化的边缘地带逐渐向传播中心挺进,从而构成"微时代"的亚文化转向。并且青年群体利用网络"微传播"接触的优势,自下而上地向成人社会进行"文化反哺",促进了文化传承的双向互动。但同时也应警惕在网络"微时代"主流文化权威下降,青年亚文化自主权上升的背景下,亚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亚文化 微传播 转向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超混沌系统同步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小安 丘水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1期25-2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控制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超混沌系统同步方法。在发送端 ,将系统的部分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去掉细节信息后发送 ,在接收端重构出低频信号 ,将其与接收端信号的差进行离散反馈 ,可以使两个结构相同的超混沌系统达到混沌同...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控制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超混沌系统同步方法。在发送端 ,将系统的部分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去掉细节信息后发送 ,在接收端重构出低频信号 ,将其与接收端信号的差进行离散反馈 ,可以使两个结构相同的超混沌系统达到混沌同步。同时 ,参数失配和噪声对同步的影响被讨论。应用本同步方法可将发送信号压缩后传送 ,节约系统资源 ;滤去发送信号的高频成分 ,减小干扰对同步信号中的影响。文中给出了仿真验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混沌同步 混沌通信 小波变换
下载PDF
智能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平台责任及其治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文祥 杨林 《新媒体与社会》 2021年第1期96-111,共16页
智能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平台化成为显著特征。明确平台责任及治理规则成为智能信息传播治理的关键环节。本文聚焦智能信息传播治理的法律和伦理困境,从治理理念、平台责任设定、平台责任评价等方面分析造成治理困境的原因,探讨平台... 智能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平台化成为显著特征。明确平台责任及治理规则成为智能信息传播治理的关键环节。本文聚焦智能信息传播治理的法律和伦理困境,从治理理念、平台责任设定、平台责任评价等方面分析造成治理困境的原因,探讨平台责任设定的正当性基础、责任属性与边界、平台治理方式变革等重要问题。认为顺应智能传播变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应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平台治理机制:完善责任型平台主导下的多元合作综合治理模式;将平台权力纳入法治轨道,保障用户权利;在多元协商与对话的情况下重构约束平台的不同治理主体间的伦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算法 平台责任 智能传播 传播治理 传播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