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97
1
作者 廖为建 李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8期18-23,39,共7页
文章系统回顾了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对危机传播研究中的传播学、管理学及公共关系学视角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当前危机传播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技巧研究和理论研究三大领域,对危机传播的五种理论进行评析,并探讨了美国现代危机传播... 文章系统回顾了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对危机传播研究中的传播学、管理学及公共关系学视角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当前危机传播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技巧研究和理论研究三大领域,对危机传播的五种理论进行评析,并探讨了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危机传播 危机管理 危机公关 公共关系学
下载PDF
中国对外传播的三次浪潮(1978—2019) 被引量:45
2
作者 姜飞 张楠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19年第2期39-58,共20页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经历了一个渐入佳境的发展过程。本文以1978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传播事业40年的传播史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中国对外传播主体、传播平台、传播政策变迁的特征和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对外传播的历史进行...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经历了一个渐入佳境的发展过程。本文以1978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传播事业40年的传播史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中国对外传播主体、传播平台、传播政策变迁的特征和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对外传播的历史进行阶段分期及相关传播理念勾勒概括,尝试为下一步中国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国际传播 跨文化传播 精准传播 传播史
下载PDF
家庭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历史演进和发展路径 被引量:32
3
作者 朱秀凌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46,共18页
传播学自诞生以来,学术版图不断扩大,产生了各种分支学科。作为新兴分支学科,家庭传播因其对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贡献而广受关注。虽然家庭传播研究起步较晚,即使在美国,至今也不过30年的历程,却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 传播学自诞生以来,学术版图不断扩大,产生了各种分支学科。作为新兴分支学科,家庭传播因其对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贡献而广受关注。虽然家庭传播研究起步较晚,即使在美国,至今也不过30年的历程,却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领域。相比在美国发展的日臻成熟,家庭传播在中国属于尚未开垦的研究绿地。扎根中国本土文化,建构出中国家庭传播研究的自主性,应成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担当:即立足中国日常家庭生活实践,提炼核心命题;借鉴吸收西方研究成果,构建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凝聚学术共同体,强化主体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传播 传播学 逻辑起点 历史演进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传播研究的时空脉络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金铨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9-223,共15页
直觉智慧,言简意赅,但不太交代推论过程,以致容易歧义丛生。直觉智慧应该适度降低抽象层次,与严谨的社会科学语言和逻辑互通。本文以苏轼《题西林壁》诗为引子,举出研究实例,探讨国际传播与新闻史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一,社会真实的多重建... 直觉智慧,言简意赅,但不太交代推论过程,以致容易歧义丛生。直觉智慧应该适度降低抽象层次,与严谨的社会科学语言和逻辑互通。本文以苏轼《题西林壁》诗为引子,举出研究实例,探讨国际传播与新闻史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一,社会真实的多重建构,既非单一,亦非无限;真实的整体犹如瞎子摸象,不是简单的部分与部分拼凑而成,其建构涉及权力中心与边缘的关系。第二,不管是国际传播或是新闻史,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观点必须互相渗透,从沟通对话中获得互为主观的同情了解。第三,社会科学及传播研究旨在揭开人与社会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矛盾性,要能见树又见林,分析的角度和结论跟随重要的条件而变化,故必须捕捉时间(历史)与空间(全球)如何影响事物的"常与变"及其变化的"同与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智慧 社会真实的建构 局内人/局外人 国际传播 新闻史
原文传递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城市政务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主题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吴朝彦 饶阳泓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56,67,共6页
按照我国城市政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排名,选取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微信公众号作为分析样本,以2016年5月1日-7月31日为研究时间起止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时段内的信息传播主题进行分析。编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务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主题... 按照我国城市政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排名,选取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微信公众号作为分析样本,以2016年5月1日-7月31日为研究时间起止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时段内的信息传播主题进行分析。编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务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主题共包含为26个二级主题词,进一步可归纳为公共服务、新闻报道、政策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政府部门 政务信息 微信公众号 传播主题 内容分析法 数据分析 公共服务 新闻报道 政策法 生活资讯 文化历史
下载PDF
奥林匹克传播:历程、要素、特征——兼论奥林匹克传播对北京奥运会的启迪 被引量:20
6
作者 郝勤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9,共7页
从传播学研究角度将奥林匹克传播历史分为跨国传播、跨文化传播和全球化传播三个阶段,并从信源、信宿、讯息、媒介等角度分析了奥林匹克传播的基本要素,分析奥林匹克传播的五大特征,提出了北京奥运会三个需要高度重视的传播问题。
关键词 奥林匹克 传播 历程 要素 特征 北京 奥运会 29届
下载PDF
传播之王:中国圣人的一项传播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潘祥辉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45,共26页
中国文化是一种崇圣文化,圣人具有崇高的地位。上古圣人与巫同源,是史上最早的职业传播者。圣人之原型即拥有超凡传播能力,能够沟通天地人神、偏倚耳听口传的"传播之王","圣"在中国文化中所具有的全部合法性即植根... 中国文化是一种崇圣文化,圣人具有崇高的地位。上古圣人与巫同源,是史上最早的职业传播者。圣人之原型即拥有超凡传播能力,能够沟通天地人神、偏倚耳听口传的"传播之王","圣"在中国文化中所具有的全部合法性即植根于此。后世圣人的形象与内涵多有变异,但其多知、善听、善施教化的角色一脉相承。和西方圣人相比,中国圣人根源于中国本土的巫教传统,因而具有独一无二的媒介学特征。本文旨在从汉语圣字的结构入手,对圣人进行一种正本清源式的传播考古学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考古学 圣人 传播王 传播史
原文传递
传播符号学: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彭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6,共11页
传播符号学是费斯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将符号学正式引入传播学之后形成的研究范畴,在其被自觉地建立起来之前,有着较长的"史前史",尤其是巴尔特将符号研究从语言转向其他媒介的符号之意义生产时,传播学与符号学的交叉研究就已... 传播符号学是费斯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将符号学正式引入传播学之后形成的研究范畴,在其被自觉地建立起来之前,有着较长的"史前史",尤其是巴尔特将符号研究从语言转向其他媒介的符号之意义生产时,传播学与符号学的交叉研究就已然展开。传播学者们自觉地以传播学为本体、以符号学模式为路径而展开的理论建构,发生在符号学的"生物学转向"之后。符号学作为一门"学说"而非"学科",因其和传播学共同经历的范式演变和共有的文化传播批判机制而得以结合:在从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传播符号学从以信息和文本为中心,转向了对传播过程中的差异性和对话性的研究,并将偶然性、风险性等动态要素纳入了对系统的考察,从而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学 学术史 范式
下载PDF
中国传播学70年:知识、技术与学术网络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海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06-114,共9页
文章回顾了1949年以来中国传播学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中国特殊的“传播学”概念与普通的“传播研究”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二是中国1978年引进传播学时,全球冷战的背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方的“现代化理论”是为了遏制... 文章回顾了1949年以来中国传播学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中国特殊的“传播学”概念与普通的“传播研究”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二是中国1978年引进传播学时,全球冷战的背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方的“现代化理论”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而中国的“现代化”则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去政治化的“现代化”概念促进了传播学的引进,这一点常被研究者所忽略。三是中国传播学的学术自觉和本土化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正处于学术创新的关键突破期。四是媒介技术影响了中国传播学的社会网络的性质,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术交往模式与生产模式。最后是技术还深刻地影响了今天中国传播研究的范式与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研究 学术史 本土化 学术网络 技术
下载PDF
米德:美国传播学的鼻祖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邵培仁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98-103,共6页
米德是一位拥有许多桂冠的学者。在传播学领域他的重要见解和贡献是:对人的行动或姿态的分析,深化和拓展了传播的研究层面;才“主我”与“客我”的辨析,丰富、深化了自我传播的内容;意义和符号是个人社会化的中介者和代理人;传播... 米德是一位拥有许多桂冠的学者。在传播学领域他的重要见解和贡献是:对人的行动或姿态的分析,深化和拓展了传播的研究层面;才“主我”与“客我”的辨析,丰富、深化了自我传播的内容;意义和符号是个人社会化的中介者和代理人;传播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传播 意义 符号 行动 社会 米德 传播学 历史 主我 宾我 评价
下载PDF
传播学的发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耀魁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8-65,共8页
传播学是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播学首先产生在美国,在那里得到了迅速发展,然后传入到欧洲及其他各地。目前,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两大学派:一是以美国为代... 传播学是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播学首先产生在美国,在那里得到了迅速发展,然后传入到欧洲及其他各地。目前,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两大学派: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二是以欧洲为代表的批判学派。传播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进到中国内地。中国内地传播学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引进阶段、受挫阶段、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发展 中国 批判学派 传统传播学派 发展阶段 传播学研究 欧洲 美国 中国
下载PDF
龟兹“孔雀”考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子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8,共8页
关于龟兹孔雀的历史记忆,保留相当长久。以往讨论中国历史时期孔雀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的论著对此似乎有所忽略。综合《汉书》、《后汉书》、《魏书》等书的记载可知:"孔雀生南州"的成见或许应当有所修正。龟兹等西域地方所出&... 关于龟兹孔雀的历史记忆,保留相当长久。以往讨论中国历史时期孔雀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的论著对此似乎有所忽略。综合《汉书》、《后汉书》、《魏书》等书的记载可知:"孔雀生南州"的成见或许应当有所修正。龟兹等西域地方所出"孔雀"是何种禽鸟、是否与南国"孔雀"同类及其作为一种历史存在的环境条件,都是很值得探讨的生态史问题;历史上人们"取养而食之"并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是野禽驯养史上的有趣现象;而龟兹孔雀有关信息传入中土的途径和影响则值得交通史研究者充分关注。相关考察的深入,或许还有待于民族文献研究以及动物考古研究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 孔雀 西域史 生态史 交通史
原文传递
传统武术当代社会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武术家口述史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维方 赵光圣 +2 位作者 郭玉成 郭发明 李守培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1,共7页
文化的产生、发展是以满足所处时代社会价值需求为基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之时,中国社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价值体系瓦解、道德滑坡、心理失衡和社会无序等不和谐音符。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产物,... 文化的产生、发展是以满足所处时代社会价值需求为基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之时,中国社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价值体系瓦解、道德滑坡、心理失衡和社会无序等不和谐音符。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产物,有着极强的社会价值,所以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如何实现传统武术的社会价值成为对传统武术发展问题研究的一个主题。通过口述历史方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传统武术的当代社会价值及其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武术当代社会价值主要有文化、教育、经济和政治与外交价值;实现这一价值的路径是回归传统武术的主流文化地位、依据社会价值需求做好传统武术发展的顶层设计、提高传播主体的职业素养、构建标准化的传统武术传播内容体系和根据价值特征优化传播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社会价值 传播方略 武术家 口述历史
下载PDF
“传播”即“政治”——“政治传播”视角下的中国传播史研究框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云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4-141,共8页
从政治传播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大众传播史的梳理和研究,认为"传播即政治"的命题在中国大众传播史的视阈下显著呈现。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生态始终融合在政治生态中,各个时期的政治结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底层结构,其所呈现出... 从政治传播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大众传播史的梳理和研究,认为"传播即政治"的命题在中国大众传播史的视阈下显著呈现。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生态始终融合在政治生态中,各个时期的政治结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底层结构,其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是当时政治活动的一种反映。中国大众传播史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诠释着"民主""专制""新知""启蒙""解放""革命"等政治核心话语。具体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和演进是在"民主"和"专制"两种框架的碰撞下演绎叠进的;在社会制度交割的关键时期大众传播媒介总是扮演着"新知""启蒙"与"解放"的工具之角色;其在历史发展的多数时期作为"阶级斗争"工具而存在;目前正在经历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媒介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大众传播 传播史 媒介革命
下载PDF
马克思文化思想及其中国文化观 被引量:9
15
作者 邹广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7-142,共6页
文化问题是马克思唯物史现的重要关注对象。本文从三个方面梳理了马克思的文化思想:马克思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整体性与文化的人化本质的论述构成其文化形而上的基础层面,而关于普遍文化交往与世界文化形成的论述,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个... 文化问题是马克思唯物史现的重要关注对象。本文从三个方面梳理了马克思的文化思想:马克思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整体性与文化的人化本质的论述构成其文化形而上的基础层面,而关于普遍文化交往与世界文化形成的论述,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个案分析,又表达了马克思文化理念的现实现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实践 交往 世界历史
下载PDF
使于四方:先秦“行人”的媒介属性及传播功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潘祥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行人"既是先秦的外交与礼宾官员,也是使于四方的信使。行人不仅是通命达旨的"喉舌",也是君王"知天下事"的耳目,其媒介属性十分明显。"行人"之义有"行走"和"行礼"双重内涵... "行人"既是先秦的外交与礼宾官员,也是使于四方的信使。行人不仅是通命达旨的"喉舌",也是君王"知天下事"的耳目,其媒介属性十分明显。"行人"之义有"行走"和"行礼"双重内涵,其最为重要的媒介角色不仅在于他是"行走的信使",更在于他是礼法的施行者。作为媒介人物,"行人"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以及沟通诸侯等传播职能。"受命不受辞"是先秦行人的重要特征。在长期的政治沟通与交往实践中,"行人"也形成了自身的职业与传播伦理,表现为对忠信、礼仪和辞令的追求。"行人"是先秦朝聘活动的重要媒介,随着朝聘制度的演变,"行人"的名与实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西周"行人"还是王室的使官,到春秋时已成为使者的泛称,而至战国则变身为纵横家,其媒介角色、沟通职能和传播伦理都与之前迥异。尽管战国以后"行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一种古代中国特色的媒介实践和制度遗产,先秦"行人"对后世的职官制度、邦交思想、采诗实践及文章体式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史 传播史 行人 媒介人物 传播考古学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创作的历史情境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21-27,共7页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中的每一篇序言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七篇序言里包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的《共产党宣言》传播的历史信息,两位革命导师在其中发展了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实事求是地承认并改正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中的每一篇序言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七篇序言里包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的《共产党宣言》传播的历史信息,两位革命导师在其中发展了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实事求是地承认并改正了《共产党宣言》正文中一些不合时宜的陈旧观点,向世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七篇序言是《共产党宣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没有序言的《共产党宣言》不是一部完整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 历史情境 历史唯物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传播史 意义
下载PDF
科技传播学的三大源头 被引量:7
18
作者 翟杰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9-32,共4页
20世纪上半叶,在一些看起来并不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有关科技传播的研究,例如科学技术学对科技传播的研究、传播学对技术扩散的研究、“技术传播”对传播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对科技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实际... 20世纪上半叶,在一些看起来并不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有关科技传播的研究,例如科学技术学对科技传播的研究、传播学对技术扩散的研究、“技术传播”对传播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对科技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实际上成为科技传播学的三大源头。在未来发展中,科技传播学要在总结这些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培育新的研究传统,利用创新性的研究指导社会的科技传播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传播学 技术传播 发展历史
下载PDF
论中国传播史研究的想象力与典范性探索——评《华夏传播新探:一种跨文化比较视角》 被引量:7
19
作者 姚锦云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4-158,共15页
书籍信息《华夏传播新探:一种跨文化比较视角》,潘祥辉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338页。ISBN:9787309133530,30元。"华夏传播"指向"中国文化与传统中传的理论与实际的探索"(余也鲁,1983:VIII)。1964年,当... 书籍信息《华夏传播新探:一种跨文化比较视角》,潘祥辉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338页。ISBN:9787309133530,30元。"华夏传播"指向"中国文化与传统中传的理论与实际的探索"(余也鲁,1983:VIII)。1964年,当余也鲁先生还在斯坦福求学时,便跟老师施拉姆说要"从传统中国文化中找寻传播的理论与实际",施拉姆说那是"很有趣的探险"(余也鲁,2015:229-2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传播 传播考古 传播史 想象力 语境
原文传递
马克思普遍交往观的阐释视角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刚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0期61-63,共3页
在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中,马克思基于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深刻分析了世界性的普遍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现实作用,形成了具有深刻理论内涵的普遍交往观。这种普遍交往观,对于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 在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中,马克思基于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深刻分析了世界性的普遍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现实作用,形成了具有深刻理论内涵的普遍交往观。这种普遍交往观,对于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世界历史 全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