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查明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国际比较文学界一直将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视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源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国际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转向”,“世界文学”再次成为国际比较文学界的热门议题。但在当下国际国内的“世界文学”讨论中,对... 国际比较文学界一直将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视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源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国际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转向”,“世界文学”再次成为国际比较文学界的热门议题。但在当下国际国内的“世界文学”讨论中,对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关系的认识存有模糊之处。本文认为,文本层面上的世界文学,既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更不是其发展目标。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从世界文学中凝练出富有普遍诗学意义的问题,建构诗学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即“总体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共同诗学
原文传递
世界诗学新形态的建构与中国贡献
2
作者 何丽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104-114,I0004,共12页
共同诗学与世界流通诗学是世界诗学已有的两种形态。但是,共同诗学由于自身所隐含的问题,迟迟没能建立起来,至今仍停留于设想的层面。世界流通诗学主要是西方诗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诗学。因此,反思世界诗学学术史、建构世界诗学新... 共同诗学与世界流通诗学是世界诗学已有的两种形态。但是,共同诗学由于自身所隐含的问题,迟迟没能建立起来,至今仍停留于设想的层面。世界流通诗学主要是西方诗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诗学。因此,反思世界诗学学术史、建构世界诗学新形态确有必要。我们认为,世界诗学新形态应该是一种包含“同”且主要是由“异”构成的体系,是世界不同文化体对于文学存在空间与文学理论形态相同且主要是不同的探索的总和。在世界诗学新形态建构的过程中,中国学界拥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其以“跨文明”、以“异”为研究重点建立起来的学科理论体系——比较文学变异学,可以为中国学界多元化的比较研究提供学理支撑,进而可以为新形态的世界诗学建构提供学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诗学 共同诗学 世界流通诗学 民族文学理论 变异学
下载PDF
后现代视野中的“世界文学”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庆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91,96,共6页
近年来,比较文学界经常把"世界文学"作为学科概念使用,甚至把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但是,"世界文学"的概念并不被法国学派所推重。"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地位的提升得益于美国学派的崛起,因为美国... 近年来,比较文学界经常把"世界文学"作为学科概念使用,甚至把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但是,"世界文学"的概念并不被法国学派所推重。"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地位的提升得益于美国学派的崛起,因为美国学派倡导的"文学性"、"总体文学"、"共同诗学"研究与"世界文学"有内在的共通性。但是,歌德只是把"世界文学"作为达到民族和睦的一个手段,马克思的"世界文学"则指范围更大的文化产品。在后现代理论的观照下,美国学派的学科理念包含了本质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因素。因此,比较文学研究应从共通性转向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总体文学 共同诗学 后现代理论 共通性 差异性
下载PDF
刘勰与钱钟书:文学通论——兼谈钱钟书理论的潜体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维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2-100,共9页
论文比较的对象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钱钟书的《谈艺录》,以及钱氏1946年36岁或以前完成的其它文学论著。文章依据《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从"原道"到"隐秀",作刘、钱文论的比较,对二人论比喻和论言外之意着墨较... 论文比较的对象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钱钟书的《谈艺录》,以及钱氏1946年36岁或以前完成的其它文学论著。文章依据《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从"原道"到"隐秀",作刘、钱文论的比较,对二人论比喻和论言外之意着墨较多。二人"打通"复"圆览",直探文学的核心。论文通过对若干文论概念(或范畴)的比较,说明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古学今学道术未裂,"大同诗学"(commonpoetics)可以成立。有论者谓钱氏的《谈艺录》(以及《管锥编》)都属札记式书写,缺乏体系,而有微词。论文指出,钱氏固然有其具备体系的文论篇章,其《谈艺录》(以及《管锥编》)自有其"潜"体系或"钱"体系;钱学学者就钱著作内容加以分类、整理、建构,当可形成"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钱钟书 《文心雕龙》 《谈艺录》 文学理论 大同诗学
下载PDF
叶维廉对比较文学研究宗旨的探究--兼谈关于“共同诗学”的论争 被引量:1
5
作者 于伟 《华文文学》 2021年第3期97-104,共8页
张汉良就"共同诗学"的概念向叶维廉发难,引起了叶维廉的反驳。问题究竟如何?在笔者看来,叶维廉提出这个概念,其实是对当时学界普遍认同的信条的概括,他虽对其有质疑,但因未旗帜鲜明地反对,使得学界对他产生了误解。叶维廉提出... 张汉良就"共同诗学"的概念向叶维廉发难,引起了叶维廉的反驳。问题究竟如何?在笔者看来,叶维廉提出这个概念,其实是对当时学界普遍认同的信条的概括,他虽对其有质疑,但因未旗帜鲜明地反对,使得学界对他产生了误解。叶维廉提出的"文化模子"理论和"互照、互识"的研究方法,本是为了修正学界因追求共同诗学而提出的"阐发法",结果却导向了以"互拓互补"、"争战共生"为宗旨的文学对话。叶维廉在诠释学的烛照下,廓清了"对话"的涵义,扬弃了"共同诗学"的理论追求,终于确立了以"互照、互识"的文学对话为方法论,以寻求异质文化间文学的"互拓互补"、"争战共生"为鹄的的比较文学研究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诗学 互照互识 文学对话 互补互拓 争战共生
下载PDF
总体诗学问题:障碍、挑战与未来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吉刚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2-16,23,共6页
总体诗学建构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论”,而总体诗学建构目前所遭遇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则来自于各种“后现代主义”理论体系。学术界目前以及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西方中心论和各种文化中心论... 总体诗学建构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论”,而总体诗学建构目前所遭遇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则来自于各种“后现代主义”理论体系。学术界目前以及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西方中心论和各种文化中心论的清除问题、对后现代理论挑战的回应问题以及对总体诗学本身构成的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诗学 西方中心论 后现代理论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的多元景观
7
作者 董秀丽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1期67-75,共9页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人不再沉迷于80年代女性诗歌的神秘主义幻象和西方女性主义的迷雾中,她们突破单一的女性视角,努力找寻写作的新途径,单一的女性视角趋向多维,在诗意发现、诗歌意象、语词实验、形式艺术、自我意识等向度全方位铺展...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人不再沉迷于80年代女性诗歌的神秘主义幻象和西方女性主义的迷雾中,她们突破单一的女性视角,努力找寻写作的新途径,单一的女性视角趋向多维,在诗意发现、诗歌意象、语词实验、形式艺术、自我意识等向度全方位铺展,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女性诗歌审美态势。她们以其异彩纷呈的个人化写作和诗艺空间的多维建构,为女性诗歌打开了崭新的审美视域和情感空间,在经验和技艺的双重维度上扩展了自身及女性诗歌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女性视角 个人化写作 “共同诗学”
下载PDF
论比较文学者四大“研究向度”——兼论于连、曹顺庆对钱钟书“共同诗心”研究价值的批评 被引量:2
8
作者 林玮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5-172,共8页
百年来,比较文学纷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比较学者'研究向度'的分异。'研究向度'是指个体比较学者潜在、不自觉、难以被自己所觉察的研究偏向。基于'平行'与'影响'两大类型以及'趋同'与'趋异&... 百年来,比较文学纷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比较学者'研究向度'的分异。'研究向度'是指个体比较学者潜在、不自觉、难以被自己所觉察的研究偏向。基于'平行'与'影响'两大类型以及'趋同'与'趋异'两大方向,'研究向度'可四分为:平行/趋同、平行/趋异、影响/趋同与影响/趋异。比较学者一般在这四向中偏向其一,不同'研究向度'具有等价性。但长期以来,由于比较学者'研究向度'意识的缺失,时常导致对'异向'者的误读与指责,如于连、曹顺庆('平行/趋异')对钱钟书'共同诗心'('平行/趋同')研究价值的批评与否定。'研究向度'的系统揭示,可使比较学者重审本己与他者'研究向度'的差异,实现对本己的超越和对他者的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研究向度 钱钟书 共同诗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