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著作权主体的二元结构及其权利配置--兼评2020年《著作权法》修正的主体制度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铁光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85,共11页
著作权主体制度应坚持创作者作为主体与投资者作为主体的二元结构。基于创作者主体声誉积累的诉求,应在任何情形下都保留其署名权;基于投资者主体对作品或邻接权客体的利用诉求,应做无障碍利用的权利配置安排。2020年修正之后《著作权... 著作权主体制度应坚持创作者作为主体与投资者作为主体的二元结构。基于创作者主体声誉积累的诉求,应在任何情形下都保留其署名权;基于投资者主体对作品或邻接权客体的利用诉求,应做无障碍利用的权利配置安排。2020年修正之后《著作权法》主体及其权利配置制度依然需要在今后的修改中予以调整:所有投资者参与创作的作品情形,允许相关主体对著作权的归属进行约定;将职务作品制度与法人作品制度合一,删除职务作品制度;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将法人作品著作权配置给法人,委托作品著作权配置给委托人,视听作品所有类型的著作权都配置给投资者。但在这些情形中,均应规定保留创作者的署名权,要求修改者应表明修改者身份,并要求著作权人对作品的利用不得损害创作者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作者 邻接权 职务作品 法人作品 委托作品 视听作品
下载PDF
雇佣关系与法人作品构成要件 被引量:19
2
作者 蒋舸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9,共8页
创作社会化要求更精确的非个人作品权属规则。现有法人作品研究重视其与职务作品的区分,轻视其与委托作品的区分,忽略了雇佣关系对作品归属的决定性影响。将非雇佣作品判定为法人作品的司法实践违背了产权原则,不符合对法人作品和委托... 创作社会化要求更精确的非个人作品权属规则。现有法人作品研究重视其与职务作品的区分,轻视其与委托作品的区分,忽略了雇佣关系对作品归属的决定性影响。将非雇佣作品判定为法人作品的司法实践违背了产权原则,不符合对法人作品和委托作品的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与比较法经验不符,同时存在法政策缺陷。所以法人作品必须以雇佣关系为要件,非基于雇佣关系产生的非个人作品是委托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作品 委托作品 雇佣关系
原文传递
智力投入者和财力投入者分离下的著作权归属研究——评我国的委托作品、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制度 被引量:13
3
作者 邹晓红 许辉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作品创作的智力投资者和财力投资者分离,著作权的归属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我国的委托作品、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制度对此进行了规定。但是各类作品分类标准模糊、要件选择随意以及权利分配原则矛盾、分配规则粗疏,...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作品创作的智力投资者和财力投资者分离,著作权的归属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我国的委托作品、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制度对此进行了规定。但是各类作品分类标准模糊、要件选择随意以及权利分配原则矛盾、分配规则粗疏,导致弊病丛生。本文从两种著作权观念的反思出发,结合我国的立法旨趣,针对非独立创作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三类作品提出全面的整合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作品 职务作品 法人作品 分离 重构
下载PDF
委托作品权利归属法律适用标准之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明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有效实现委托作品制度目的,有赖于权利归属制度中委托创作关系、委托创作的合同约定、委托人获取的权益三个核心要素的准确适用。就委托创作关系的判断而言,有必要对比雇佣创作关系和合作创作关系;就委托作品的合同主体而言,不应限制为... 有效实现委托作品制度目的,有赖于权利归属制度中委托创作关系、委托创作的合同约定、委托人获取的权益三个核心要素的准确适用。就委托创作关系的判断而言,有必要对比雇佣创作关系和合作创作关系;就委托作品的合同主体而言,不应限制为自然人;就合同约定的形式要件而言,应是一种书面形式;就合同约定的范围而言,应包括署名权除外的精神性权利;就委托人的"特定目的范围使用权"而言,应对使用权的期限、种类及性质进行恰当解释,从而实现委托人和受托人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作品 权利归属 委托作品合同约定 特定目的范围使用权
下载PDF
科技报告委托方著作权问题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文玄 周杰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5年第1期99-105,共7页
介绍科技报告所涉及的工业产权与著作权种类,论述科技报告合作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的三重作品性质,着重分析科技报告著作权的诞生、转移、归属状况。文章得出科技报告著作权在项目合同书中无另行约定的情况下,归属项目承担单位... 介绍科技报告所涉及的工业产权与著作权种类,论述科技报告合作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的三重作品性质,着重分析科技报告著作权的诞生、转移、归属状况。文章得出科技报告著作权在项目合同书中无另行约定的情况下,归属项目承担单位的结论。这种著作权归属不利于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在阐明了国家对科技报告著作权的需求后,文章提出国家合理取得科技报告著作权的方式,认为国家应该与项目承担单位约定对科技报告取得排他许可授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报告 著作权 著作权转移 著作权归属 委托作品
下载PDF
揭开法人作品的面纱 兼论《著作权法》修法应当废除法人作品制度 被引量:5
6
作者 姚邢 《电子知识产权》 2015年第12期50-56,共7页
法人作品的制度功能是将著作权初始地配置给法人,其实现途径则是将法人"视为"作者,也即,作者身份是法人初始地享有著作权的中介,此种权利初始配置模式可称之为间接配置模式。我国著作权法上的法人作品制度乃是著作权立法史上... 法人作品的制度功能是将著作权初始地配置给法人,其实现途径则是将法人"视为"作者,也即,作者身份是法人初始地享有著作权的中介,此种权利初始配置模式可称之为间接配置模式。我国著作权法上的法人作品制度乃是著作权立法史上的孤例,其引发许多理论上的争议,并产生许多法律适用上的问题。法人作品的规定与特殊职务作品、委托作品的规定叠床架屋,其将著作权初始配置给法人的功能可委由后两者实现。法人作品制度在理论上根基薄弱,逻辑上无法自洽。鉴于良法的一个品质是安定性,未来的著作权修法应当在微调特殊职务作品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废除法人作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作者 法人作品 特殊职务作品 委托作品
下载PDF
论委托作品条款的适用范围——以非独立创作的作品类型为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许辉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89,97,共8页
立法的粗疏和矛盾导致我国委托作品条款的适用范围混乱,扩张、收缩和误用并存。以非独立创作的作品类型为视角,我们发现作品类型分类标准不一致和类型化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因此有必要据此进行立法修改。在没有修法的情况下,... 立法的粗疏和矛盾导致我国委托作品条款的适用范围混乱,扩张、收缩和误用并存。以非独立创作的作品类型为视角,我们发现作品类型分类标准不一致和类型化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因此有必要据此进行立法修改。在没有修法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解释学手段以求正确地适用委托作品的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作品 适用范围 非独立创作
下载PDF
非独立创作作品及其著作权归属法律问题分析——兼论我国《著作权法》中“法人作品”的修改建议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芬莲 向波 《电子知识产权》 2016年第5期73-81,共9页
创作作品所需的资源可以区分为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内部要素与创作者不可分离,而外部要素与创作者可以发生分离;从创作要素投入的不同情形来看,自然人可以在独立的状态下自主决定关于作品创作的相关细节,也可能在受到一定干涉的情形下... 创作作品所需的资源可以区分为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内部要素与创作者不可分离,而外部要素与创作者可以发生分离;从创作要素投入的不同情形来看,自然人可以在独立的状态下自主决定关于作品创作的相关细节,也可能在受到一定干涉的情形下从事作品的创作行为,由此可有独立创作作品与非独立创作作品之分;按照创作人与投资者之间基础法律关系的性质,可以把非独立创作作品划分为劳动雇佣关系下的"职务作品"与委托创作合同关系下的"委托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区分"法人作品"与"职务作品"、"委托作品"的法律标准比较模糊,相关著作权归属规则过分干涉私人自治空间;应简化非独立创作作品的类型划分,将非独立创作作品区分为职务作品和委托作品,删除关于"法人作品"的规定,并根据劳动雇佣关系和委托创作合同关系中创作人与投资者有所差异的利益关系设置不同的著作权的归属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作品 职务作品 委托作品 著作权归属
下载PDF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许辉猛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9-72,共4页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作品 著作权归属 继受取得 法律推定 对价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作品”著作权归属模式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木林 《特区经济》 2018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字创作与视觉艺术领域的发展使"创作者"身份不再限定于人类,拥有作品的人工智能是否能以著作权人的身份受到保护成为了理论研究的重点。美国联邦地方法院对"猴子自拍照案"中"非人类作者"著作权侵权案件的认定与... 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字创作与视觉艺术领域的发展使"创作者"身份不再限定于人类,拥有作品的人工智能是否能以著作权人的身份受到保护成为了理论研究的重点。美国联邦地方法院对"猴子自拍照案"中"非人类作者"著作权侵权案件的认定与世界各国的相关研究都为解决人工智能著作权归属提供了不同的解决视角。在短时间无修改法律条文需要的情况下,权利归属可借鉴早已存在且运作成熟的委托作品制度安排,这样可以避免更复杂的模式又使得人工智能著作权得到实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著作权 智能写作 委托作品
下载PDF
著作权归属探析——评我国的委托作品、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制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晓红 许辉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17,59,共3页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作品创作的智力投资者和财力投资者分离,著作权的归属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我国的委托作品、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制度对此进行了规定。但是各类作品分类标准模糊、要件选择随意以及权利分配原则矛盾、分配规则粗疏,...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作品创作的智力投资者和财力投资者分离,著作权的归属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我国的委托作品、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制度对此进行了规定。但是各类作品分类标准模糊、要件选择随意以及权利分配原则矛盾、分配规则粗疏,导致弊病丛生。因此从两种著作权观念的反思出发,结合我国的立法旨趣,针对非独立创作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三类作品提出全面的整合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作品 职务作品 法人作品 分离 重构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宁遥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第8期178-180,共3页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旗帜,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许多领域的传统生产模式,人工智能独立进行创作对著作权的相关法律制度也形成了冲击。本文通过对作品独创性相关理论进行的梳理,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对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属于作品进...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旗帜,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许多领域的传统生产模式,人工智能独立进行创作对著作权的相关法律制度也形成了冲击。本文通过对作品独创性相关理论进行的梳理,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对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属于作品进行判断时应遵循的原则,并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归属进行了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物 独创性 委托作品
下载PDF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钦国巍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7-69,共3页
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中,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可以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的规定引发了很多争论,本文通过对著作人身权中的四项权利的分析,得出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可约定的内容中不应包含署名权的结论,即署名权只能归... 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中,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可以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的规定引发了很多争论,本文通过对著作人身权中的四项权利的分析,得出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可约定的内容中不应包含署名权的结论,即署名权只能归属于作者,不能由委托合同确定,并进一步提出对我国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作品 作者 署名权 委托人
下载PDF
非自然人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
14
作者 柯晓蕾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4期66-67,70,共3页
在现代社会,作品的创作者与著作权主体会分离。法律的直接规定或是通过合同约定,可以让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作品的著作权,这样的作品可以统称为非自然人作品。我国的《著作权法》对此类作品进行了规定,但是存在定义模糊,分类标准不清晰,... 在现代社会,作品的创作者与著作权主体会分离。法律的直接规定或是通过合同约定,可以让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作品的著作权,这样的作品可以统称为非自然人作品。我国的《著作权法》对此类作品进行了规定,但是存在定义模糊,分类标准不清晰,适用范围相互交叉,著作权归属原则不清的问题,实践中很容易产生纠纷。因此立足我国实践,借鉴发达国家有关非自然人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制度,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作品 职务作品 委托作品 著作权归属 立法完善
下载PDF
论“法人作品”规定的完善——以《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为视角
15
作者 杜喆 吴椒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38-44,共7页
2011年7月,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启动,对于"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但是,"法人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制度仍然交叉和重合,在理论和实践中均... 2011年7月,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启动,对于"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但是,"法人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制度仍然交叉和重合,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较大的争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法人作品"的条款实际上是一般规定,"职务作品"和"委托作品"是该条款的具体化。在整合相关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大陆法系的立场,规定著作人身权归创作者所有,同时在特殊的情况下对著作人身权进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作品 职务作品 委托作品 整合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作物可版权化及权属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倩珊 林少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7期89-93,97,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并产出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现行法律却尚未对人工智能程序在“高效计算”、“自主模拟”后所产出的创作物进行可版权化定性及权属确立,故由权属交叉、授权主体指向不明等权属边界模糊问题引发的权属纠纷...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并产出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现行法律却尚未对人工智能程序在“高效计算”、“自主模拟”后所产出的创作物进行可版权化定性及权属确立,故由权属交叉、授权主体指向不明等权属边界模糊问题引发的权属纠纷成为阻碍人工智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本文在对现行法律分析以及利益考量的基础上,意在通过拟制“不完整著作权”与“思想表达二分法”等新的思路解决人工智能创作物在可版权化认定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在合理的限度内将之拟制为委托作品,探索具体权属的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化创作 委托作品 著作权认定
下载PDF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及完善——以《著作权法》第十九条规定为中心
17
作者 张璐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3期120-123,共4页
【目的】著作权法中对于委托作品的署名权能否约定转让、著作约定不明时是否归属于受托人未做明确规定,需要加以完善。【方法】通过对著作权法及有关法律规范中委托作品署名权的本意探究,联系署名权在实践中呈现的效果,概念化解读立法... 【目的】著作权法中对于委托作品的署名权能否约定转让、著作约定不明时是否归属于受托人未做明确规定,需要加以完善。【方法】通过对著作权法及有关法律规范中委托作品署名权的本意探究,联系署名权在实践中呈现的效果,概念化解读立法对于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结果】得以证实署名权不具有转让属性,提出面对著作权约定不明时立法可规定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享有著作权。【结论】可通过协商一致、禁止权利滥用、共有人优先受让和约定受限等规则以实现著作权人的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作品 著作权归属 署名权 共有规则
下载PDF
我国委托作品著作人身权的归属探析
18
作者 张秀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99,共4页
我国著作权法对委托人依委托合同取得的作品著作权是否包括人身权没有明示。委托人取得作品著作权应属于著作权的继受取得,应受制于著作权转让的限制即人身权不得转让。但如果委托人不获人身权就会对其委托目的的实现造成障碍;若允许委... 我国著作权法对委托人依委托合同取得的作品著作权是否包括人身权没有明示。委托人取得作品著作权应属于著作权的继受取得,应受制于著作权转让的限制即人身权不得转让。但如果委托人不获人身权就会对其委托目的的实现造成障碍;若允许委托人取得人身权又会使代写论文等有违社会公平和道德的情形合法化。鉴于此委托人取得的著作权应限定为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内容,如此既能顺利实现委托目的又能阻却不法委托的合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作品 委托人 继受取得 著作人身权
下载PDF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关于电影《影》配乐事件的探讨
19
作者 马广洲 陈晗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19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在音乐界,'委约作品'比较常见。在著作权保护领域,这些作品的专业称谓是'委托作品'。目前,在世界电影产业中,普遍存在电影出品方邀请作曲家创作委托作品作为电影配乐的现象,但是,双方约定方式不一、行业制度不够规范、... 在音乐界,'委约作品'比较常见。在著作权保护领域,这些作品的专业称谓是'委托作品'。目前,在世界电影产业中,普遍存在电影出品方邀请作曲家创作委托作品作为电影配乐的现象,但是,双方约定方式不一、行业制度不够规范、合同内容较为隐私等因素使得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保护问题成为难题。本文依托电影《影》配乐纠纷的基本事实,分析委托作品的特性、归属问题,并探讨如何合法使用委托作品、如何保护作曲家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作品 著作权 电影配乐
原文传递
委托作品中的著作人身权归属问题探讨
20
作者 卢政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29-32,共4页
传统著作人身权理论中,著作人身权只能由作者基于创作行为享有,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中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可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的规定引发了很多争论。通过对著作人身权性质和《著作权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著作... 传统著作人身权理论中,著作人身权只能由作者基于创作行为享有,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中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可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的规定引发了很多争论。通过对著作人身权性质和《著作权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著作人身权保护的分析,比较研究两大法系现行的相关规定,对于解决委托作品中保护作者的人格利益和促进作品有效流通的矛盾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人身权 委托作品 权利转让 许可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