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纪念中的胡风声音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本朝 刘志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7-23,共7页
鲁迅的精神、思想和人格对胡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鲁迅文学和精神传人的胡风,从鲁迅逝世到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几乎每年都要写文章纪念鲁迅,并且还特意标明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写,每一次谈论的问题和重点也有差异。"鲁迅纪念"... 鲁迅的精神、思想和人格对胡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鲁迅文学和精神传人的胡风,从鲁迅逝世到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几乎每年都要写文章纪念鲁迅,并且还特意标明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写,每一次谈论的问题和重点也有差异。"鲁迅纪念"是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胡风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阐述鲁迅精神的同时,也在建构自己的思想文论,维护鲁迅所开创的新文学传统,批判客观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宗派倾向。他在复杂的文学斗争中张扬鲁迅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纪念 胡风声音 精神资源
下载PDF
黄河文化在鲁西北现代传承光大的璀璨篇章——1938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对鲁迅的隆重纪念
2
作者 李芃 李劼刚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2-49,共8页
1938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对鲁迅先生的纪念活动是传承光大现代黄河文化的璀璨篇章.第一用翔实的史料介绍纪念活动发生的背景和缘由,第二用第一手资料展现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鲁迅活动的盛况和研创成果,第三分析探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纪... 1938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对鲁迅先生的纪念活动是传承光大现代黄河文化的璀璨篇章.第一用翔实的史料介绍纪念活动发生的背景和缘由,第二用第一手资料展现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鲁迅活动的盛况和研创成果,第三分析探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鲁迅活动对于传承光大现代黄河文化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及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纪念鲁迅 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下载PDF
天津报刊对鲁迅逝世的多维呈现
3
作者 李文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2-78,共7页
鲁迅逝世后,《大公报》《益世报》《庸报》等天津报刊对有关鲁迅的纪念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并组织编辑了系列纪念文章缅怀鲁迅先生的成就和贡献。这些报道和纪念文章视角多样,立场也多有不同,从公共意义到个体价值,从中国作家到世... 鲁迅逝世后,《大公报》《益世报》《庸报》等天津报刊对有关鲁迅的纪念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并组织编辑了系列纪念文章缅怀鲁迅先生的成就和贡献。这些报道和纪念文章视角多样,立场也多有不同,从公共意义到个体价值,从中国作家到世界文豪,从现实情感到精神更新,呈现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鲁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天津报刊 公共舆论 纪念鲁迅
下载PDF
公共话题转换为文学话语——《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散文的修辞分析
4
作者 董瑞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68-75,共8页
公共话题转换为文学话语,可能呈现为公共话语,也可能流露出个体话语。通过对《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散文话语的研究发现,主体如何揭示身份符号的价值和如何开展表意活动,这是对鲁迅公共形象或个体形象进行民族认同的过程,也是用鲁迅... 公共话题转换为文学话语,可能呈现为公共话语,也可能流露出个体话语。通过对《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散文话语的研究发现,主体如何揭示身份符号的价值和如何开展表意活动,这是对鲁迅公共形象或个体形象进行民族认同的过程,也是用鲁迅精神整合中华民族情感资源的过程。选择公共空间叙述,较大可能呈现公共话语,也有可能呈现个体话语;选择个体空间叙述,较大可能呈现个体话语,也有可能强化公共话语。“我”以怎样的话语纪念鲁迅,需要主体自觉调整公共认知与个体认知的含量,其背后隐藏着身份角色、目标受众和传播效能等复杂因素。从广义修辞学角度切入以上重要问题,是对鲁迅接受的再接受,可以为鲁迅纪念研究提供新的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话题 个体话语 纪念鲁迅 《人民文学》 广义修辞学
下载PDF
个体的纪念热情与困境--艾芜的鲁迅纪念研究
5
作者 王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5-62,共8页
“鲁迅纪念研究”的重要性已是研究者的共识。考察庞大的“鲁迅纪念”群体,左翼作家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存在。鲁迅逝世之后,艾芜对其进行了持续的纪念与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大部分纪念者一样赞扬鲁迅战斗的、爱人类的精神;二... “鲁迅纪念研究”的重要性已是研究者的共识。考察庞大的“鲁迅纪念”群体,左翼作家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存在。鲁迅逝世之后,艾芜对其进行了持续的纪念与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大部分纪念者一样赞扬鲁迅战斗的、爱人类的精神;二是研究鲁迅的小说创作,将其与自身对小说创作的探索相结合,既提升了自己的小说写作技法也扩大了鲁迅作品的读者群。此外,艾芜在“鲁迅纪念”中的困境与艰难性,或许有利于我们探究20世纪3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在年复一年的“鲁迅纪念”中所面临的人生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芜 鲁迅纪念 纪念热情 人生困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