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调试与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然 蔡文哲 《战术导弹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89,共6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品质控制问题,从相应的调试机理出发,开展了燃烧室雾化机构,火焰筒进气规律,火焰筒型面规律三类调试手段的综述研究。研究中采用了热电偶测量、激光测量、声学测量三种温度测量手段。通过改变雾化机构安... 针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品质控制问题,从相应的调试机理出发,开展了燃烧室雾化机构,火焰筒进气规律,火焰筒型面规律三类调试手段的综述研究。研究中采用了热电偶测量、激光测量、声学测量三种温度测量手段。通过改变雾化机构安装数量/安装位置等能够起到改善温度场的效果;火焰筒进气规律对出口温度场的影响主要是对掺混孔的开孔规律/旋流器结构进行调整,且掺混孔面积增大一般有利于改善温度场;改变型面规律对尺寸较小的折流燃烧室和回流燃烧室温度场能够起到显著的调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温度场 调试 型面规律
原文传递
喷出火焰引起可燃性墙面燃烧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爱平 《火灾科学》 CSCD 1999年第2期1-7,共7页
应用传热学的有关知识,从理论上分析了通过外墙窗口喷出的火焰对可燃性墙面的引燃及墙面上的火焰传播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喷出火焰比较容易引燃可燃性墙面,使墙面上出现垂直向上的火焰传播现象。
关键词 可燃性墙面 引燃 火焰传播 喷出火焰
下载PDF
壁面渗透燃烧微燃烧器结构参数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蒋利桥 赵黛青 +1 位作者 汪小憨 杨卫斌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57-1259,共3页
针对一种圆柱多孔壁面组织渗透燃烧微尺度燃烧器,本文在甲烷/空气不同燃料当量比和混合气流量下,对比实验了关键参数燃烧室内径(d)和燃烧室高度(h)变化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燃烧室内径减小,吹熄极限速度显著下降,烟气平均温... 针对一种圆柱多孔壁面组织渗透燃烧微尺度燃烧器,本文在甲烷/空气不同燃料当量比和混合气流量下,对比实验了关键参数燃烧室内径(d)和燃烧室高度(h)变化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燃烧室内径减小,吹熄极限速度显著下降,烟气平均温度升高,同时壁面温度下降;燃烧室高度减小,可燃烧极限当量比和淬熄极限速度均增大;在高径比h/d接近1时,烟气平均温度最高,壁面最高温度不变,大流量下壁面温度降低更快。因此,当缩小壁面渗透微燃烧器时,为防止燃烧效率降低和热损失增加,应优先缩小内径并保持高径比接近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渗透燃烧 微燃烧器 结构参数优化
下载PDF
新型低挥发份煤燃烧方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章旋 徐通模 惠世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9-92,99,共5页
改变传统的燃烧器四角布置方式,将燃烧器布置于四墙中心,既保留了切向燃烧方式的优势,又大大改善了燃料的着火和燃烧条件,使低挥发份煤能够在炉膛内及时着火、稳定燃烧和充分燃尽,通过试验研究表明,新型的燃烧方式为解决电站锅炉... 改变传统的燃烧器四角布置方式,将燃烧器布置于四墙中心,既保留了切向燃烧方式的优势,又大大改善了燃料的着火和燃烧条件,使低挥发份煤能够在炉膛内及时着火、稳定燃烧和充分燃尽,通过试验研究表明,新型的燃烧方式为解决电站锅炉燃用低挥发份煤的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为解决大容量电站锅炉四角切向燃烧时炉膛结渣和炉膛出口水平烟道内烟气参数偏差两个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燃烧器 燃烧炉 低挥发份煤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热斑”对热障涂层失效的影响
5
作者 孔祥芬 郭万森 +2 位作者 张涛 王者 丁坤英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0,共10页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热障涂层的脱落直接影响着相关部件使用寿命,其重要原因是“热斑”环境下涂层的局部烧结使得涂层内具有更复杂的应力状态,从而产生新的失效模式。采用ANSYS稳态流场与ABAQUS瞬态耦合对瓦片涂层系统进行分析,并借助...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热障涂层的脱落直接影响着相关部件使用寿命,其重要原因是“热斑”环境下涂层的局部烧结使得涂层内具有更复杂的应力状态,从而产生新的失效模式。采用ANSYS稳态流场与ABAQUS瞬态耦合对瓦片涂层系统进行分析,并借助断裂力学与实验方法对涂层的开裂规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涂层具有升温350℃的“热斑”表面温度场与139 MPa的内部集中剪应力,并受此影响在“热斑”边缘区域优先发生以I型载荷为主导的面内复合型开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壁面 热障涂层 热斑 非均匀烧结 开裂
下载PDF
内燃机燃烧室壁温度波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肖金生 钱耀南 张盛涛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399-406,共8页
本文针对一维瞬态热传导方程,定义了稳态温度、瞬态温度和波动温度等概念,给出了利用线性叠加原理和分离变量法得出的温度波的理论解的形式。再针对内燃机中复杂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利用傅立叶分析法、三角形脉冲热流叠加法和辛普森积分法... 本文针对一维瞬态热传导方程,定义了稳态温度、瞬态温度和波动温度等概念,给出了利用线性叠加原理和分离变量法得出的温度波的理论解的形式。再针对内燃机中复杂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利用傅立叶分析法、三角形脉冲热流叠加法和辛普森积分法,计算了内燃机燃烧室壁的温度波,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然后对温度波的渗透与衰减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温度波的渗透与衰减过程中的能量守恒规律,给出了温度波的波长的概念,并指明了温度波的波长是衡量其渗透能力和衰减特性的指标,对温度波的实验研究和数值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比所谓渗透深度或瞬变温度层厚度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燃烧室 温度波 理论
下载PDF
可压缩流涡流冷壁发动机数值模拟
7
作者 党进锋 郜冶 刘平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3,共8页
为深入探索入射倾角、入射压降、发动机圆柱段长度等参数与涡流冷壁发动机内双向涡流结构特征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三维物理模型为基础,进行了可压缩流涡流冷壁发动机冷流数值模拟。在前期湍流模型选择中,比较了RSM模型、带旋流修正RNG k... 为深入探索入射倾角、入射压降、发动机圆柱段长度等参数与涡流冷壁发动机内双向涡流结构特征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三维物理模型为基础,进行了可压缩流涡流冷壁发动机冷流数值模拟。在前期湍流模型选择中,比较了RSM模型、带旋流修正RNG k-ε模型、RNG k-ε模型3种模型的可信度,从准确度和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带旋流修正RNG k-ε模型作为计算模型。研究发现,切向速度及最大切向速度均随入射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入射压降增大而增大,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入射倾角、不同入射压降、不同长径比下,整个发动机内最大切向速度的无量纲径向位置均恒定在0.19附近。对于不同长径比工况,长径比为1.0时,最大切向速度从发动机顶端到入射口附近逐渐增大,长径比为1.5时,最大切向速度从发动机顶端到入射口附近先增大、后减小。切向速度及最大切向速度的轴向衰减率维持在3%以内。无量纲涡幔半径从发动机顶端开始线性增大到入射口附近,变化范围为0.71~0.82。入射倾角相同时,随入射压降的增大,燃烧室长径比对最大切向速度大小的影响将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冷壁发动机 可压缩 湍流模型 入流条件 长径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向涡数值模拟雷诺应力各向异性研究与分析
8
作者 党进锋 郜冶 刘加宁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0-645,652,共7页
以实验数据和理论结果作为参考,探讨基于布茨涅克各向同性假设的RNG k-ε模型、SST模型和各向异性RSM湍流模型在双向涡流数值计算中的适用性,并对不同入射速度下的双向涡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布茨涅克各向同性假设的... 以实验数据和理论结果作为参考,探讨基于布茨涅克各向同性假设的RNG k-ε模型、SST模型和各向异性RSM湍流模型在双向涡流数值计算中的适用性,并对不同入射速度下的双向涡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布茨涅克各向同性假设的RNG模型与SST模型在不同入射速度下均无法得到内部受迫涡、外部自由涡的双向涡流结构,而RSM模型则可以准确得到双向涡流结构。内、外涡分界面处雷诺正应力各向异性特征显著,且随入射速度的提高而增强,最大差值达到了198%,轴线附近流场雷诺正应力各向异性特征相对较弱,但是最大差值依然达到46%,因此基于布茨涅克各向同性假设的湍流模型不适用于涡流冷壁发动机数值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涡流 涡流冷壁发动机 雷诺应力 各向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