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及乳酸菌联合发酵对豆渣膳食纤维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伟伟 曲俊雅 周才琼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9-166,共8页
研究真菌以及真菌结合乳酸菌发酵对豆渣膳食纤维组成、理化特性及总还原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可显著降低蛋白质及脂肪含量(p <0. 05),使碳水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膳食纤维组成分析显示发酵可显著降低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 研究真菌以及真菌结合乳酸菌发酵对豆渣膳食纤维组成、理化特性及总还原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可显著降低蛋白质及脂肪含量(p <0. 05),使碳水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膳食纤维组成分析显示发酵可显著降低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含量,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含量(p <0. 05),但总膳食纤维含量保持稳定;显微观察显示发酵可降低膳食纤维粒径,使其内部结构由原来致密的网状结构变得蓬松易碎,粒径大小降低了将近50%,发酵可改进豆渣膳食纤维水合性质,特别是水溶指数高值为对照的4. 01倍;提升吸附脂质的能力、吸附胆固醇的能力高值为对照的2. 01倍;发酵也提升了豆渣膳食纤维吸收亚硝酸盐的能力和总还原力;真菌发酵豆渣以黑曲霉改善效果最好,联合发酵豆渣以黑曲霉结合乳酸菌发酵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膳食纤维 联合发酵 理化特性
下载PDF
发酵奶酒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翁鸿珍 吕佳 +2 位作者 王春龙 周春田 元向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83,共3页
对影响奶酒质量的发酵工艺进行了酿酒酵母、生香酵母与乳酸菌联合发酵奶酒新工艺的研究。试验表明,菌种接种方式对奶酒质量的影响最大。酒精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乳清初始糖度18°Bx,初始pH4.0,发酵时间16 d,发酵温度28℃。
关键词 奶酒 联合发酵 接菌方式 质量
下载PDF
生物制氢方法综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立红 陶虎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6期161-167,共7页
氢气由于燃烧过程中不产生CO2,清洁无污染,因此被称为未来的"能量载体",被应用于燃料电池发电的过程中。综述了生物制氢的不同途径,包括光解水产氢、光发酵产氢、暗发酵产氢和两步发酵工艺,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 氢气由于燃烧过程中不产生CO2,清洁无污染,因此被称为未来的"能量载体",被应用于燃料电池发电的过程中。综述了生物制氢的不同途径,包括光解水产氢、光发酵产氢、暗发酵产氢和两步发酵工艺,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生物制氢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光解水 光发酵 暗发酵 两步发酵
下载PDF
风味导向的白酒功能微生物组合发酵 被引量:6
4
作者 纪媚 邓楠 +3 位作者 邱阳 马晓茜 杜海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9-75,共7页
以风味导向技术为学术指导思想,研究具有优良酿造功能的微生物的理性组合培养策略,为白酒酿造微生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比较不同酿酒功能微生物的糖化力、蛋白水解能力、产风味及酸、醇、酯的能力,通过理性组合的策略设计了4组不同的酿... 以风味导向技术为学术指导思想,研究具有优良酿造功能的微生物的理性组合培养策略,为白酒酿造微生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比较不同酿酒功能微生物的糖化力、蛋白水解能力、产风味及酸、醇、酯的能力,通过理性组合的策略设计了4组不同的酿酒功能微生物组合。组合发酵结果表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1、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 HH-2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P6A-3的组合具有较好的产酯能力,其发酵出的酒风味优于其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风味 多种功能微生物 组合发酵 高效酿造
下载PDF
红曲菌与酿酒酵母组合发酵对米酒挥发性风味组分生成的影响
5
作者 尤文强 严荧银 +7 位作者 杨梓翊 孙金沅 张雯 韩金志 艾连中 孙宝国 倪莉 吕旭聪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7,共11页
红曲酒是以糯米为原料,以红曲作为发酵剂酿造而成的。其中红曲菌和酿酒酵母是酿造体系中的核心微生物。本文以糯米为发酵基质,选用紫色红曲菌、红色红曲菌和高粱红曲菌分别与酿酒酵母菌进行组合发酵,研究不同组合和发酵模式(同步发酵和... 红曲酒是以糯米为原料,以红曲作为发酵剂酿造而成的。其中红曲菌和酿酒酵母是酿造体系中的核心微生物。本文以糯米为发酵基质,选用紫色红曲菌、红色红曲菌和高粱红曲菌分别与酿酒酵母菌进行组合发酵,研究不同组合和发酵模式(同步发酵和顺序发酵)对挥发性组分生成的影响。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从发酵的米酒中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热图分析发现:红曲菌与酿酒酵母组合发酵明显比红曲菌纯菌发酵产生更多的挥发性物质,顺序发酵明显比同步发酵产生更多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尤其是紫色红曲菌、红色红曲菌与酿酒酵母组合的顺序发酵。对不同红曲菌与酿酒酵母组合发酵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紫色红曲菌和红色红曲菌与酿酒酵母在顺序发酵模式下会产生更多的挥发性风味组分且其风味组成较为接近。挥发性风味组分含量差异分析表明,异丁醇、1-庚醇、(3Z)-3-壬烯-1-醇、2-十四醇、(Z)-5-辛烯-1-醇、癸醛、辛酸乙酯、癸酸乙酯、9-癸烯酸乙酯、苯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1,2-二甲氧基-4-乙烯基苯等是红曲菌与酿酒酵母组合发酵产物中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本研究结果可为红曲酒工业化生产中风味品质的提升与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酿酒酵母 组合发酵 红曲酒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乳酸菌与酵母菌联合发酵改善食品品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梓桐 刘堉萍 +5 位作者 汪超 王健 张温清 商亚芳 魏兆军 马意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7,共6页
乳酸菌和酵母菌广泛用于谷物、果蔬、豆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的发酵,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乳酸菌和酵母菌不仅可以分别用于食品的发酵,还可以组合使用对食品进行联合发酵。该文对不同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组合方式、相互作用,及其对... 乳酸菌和酵母菌广泛用于谷物、果蔬、豆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的发酵,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乳酸菌和酵母菌不仅可以分别用于食品的发酵,还可以组合使用对食品进行联合发酵。该文对不同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组合方式、相互作用,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联合发酵对食品的感官特征、贮藏时间等品质具有明显影响,对改善食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为乳酸菌与酵母菌联合发酵改善食品品质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传统发酵食品的改良与新型发酵食品的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酵母菌 联合发酵 发酵食品 食品品质
下载PDF
煤与玉米秸秆联合发酵伴随底物与菌群代谢变化特征
7
作者 徐强 郭红玉 +2 位作者 张洺潞 白秀佳 赵岳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2-331,共10页
在煤的厌氧发酵系统中加入秸秆能够显著提高煤制生物甲烷产气量,但联合发酵伴随的底物与菌群代谢的变化规律却鲜有研究。开展不同煤阶煤与玉米秸秆联合发酵生物产气试验,基于16S rRNA测试探讨菌群代谢特征,采用SEM测试分析煤与玉米秸秆... 在煤的厌氧发酵系统中加入秸秆能够显著提高煤制生物甲烷产气量,但联合发酵伴随的底物与菌群代谢的变化规律却鲜有研究。开展不同煤阶煤与玉米秸秆联合发酵生物产气试验,基于16S rRNA测试探讨菌群代谢特征,采用SEM测试分析煤与玉米秸秆的微生物附着特征,XPS测试煤的表面元素赋存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瘦煤、弱黏煤和焦煤与玉米秸秆最佳质量比为2:1、2:1、3:1,相应的甲烷产量分别为17.28、12.51和14.88 mL/g,不同煤阶煤与秸秆联合发酵的促进效果依次为瘦煤>焦煤>弱黏煤。菌群鉴定揭示了混合发酵体系中球螺菌属(Sphaerochaeta)和噬蛋白菌属(Proteiniphilum)为优势细菌属,分别占35.95%和24.36%,而优势古菌属为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烷丝菌属(Methanoculleus),分别占比达到49.71%、31.83%和9.87%。瘦煤与焦煤和弱黏煤相比,联合发酵液中代谢糖类物质的细菌属及古菌属和基因功能占据优势,而这与甲烷产气规律趋于一致。不同混合底物发酵时,随着煤阶的升高,煤表面的菌群附着量逐渐减少,而玉米秸秆表面始终附着大量菌群,表明玉米秸秆始终具有降解优势。联合发酵后焦煤和弱黏煤表面C元素相对含量相比于瘦煤减少更加明显,而含氧有机碳(C—O、C=O和O—C=O)的总相对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联合发酵能够促进菌群生长代谢,使得更多有机碳转化为生物甲烷,研究结果查明了不同煤阶煤与玉米秸秆联合发酵在微观层面上的作用效果,对于揭示煤与玉米秸秆联合发酵内在机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甲烷 联合发酵 菌群结构 代谢特征
下载PDF
开菲尔功能菌组的复合及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曾友明 曾文兵 +1 位作者 冯司亮 丁泉水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28,共3页
研究了开菲尔粒子中不同分离菌种的发酵情况,对不同比例的乳酸菌、酵母发酵产物的质量指标(如风味、酸度和发泡性)进行了评价,不同比例分离菌种(30~50g/L)在均质乳中(30℃,16h)连续发酵培养,分析检测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粗多糖、酒精... 研究了开菲尔粒子中不同分离菌种的发酵情况,对不同比例的乳酸菌、酵母发酵产物的质量指标(如风味、酸度和发泡性)进行了评价,不同比例分离菌种(30~50g/L)在均质乳中(30℃,16h)连续发酵培养,分析检测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粗多糖、酒精、黏度和VB含量。结果表明,L-1∶L-2∶L-3∶L-4∶L-5∶Y-1∶Y-2=1∶1∶1∶1∶1∶1发酵产物经评价其质量和感官特性最接近开菲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 复合发酵 发酵剂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酵母的筛选及其组合发酵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宇 管桂坤 +3 位作者 万自然 袁宁 刘明坤 左翔 《酿酒科技》 2021年第10期140-144,共5页
从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分离筛选了3株酵母,通过形态学特征和26S rDNA-D1/D2序列分析,将3株酵母鉴定为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卡斯特瑙曼氏酵母(Naumovozyma castellii)和汉斯德巴氏酵母菌(Debaryomyces hansenii)。经过纯... 从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分离筛选了3株酵母,通过形态学特征和26S rDNA-D1/D2序列分析,将3株酵母鉴定为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卡斯特瑙曼氏酵母(Naumovozyma castellii)和汉斯德巴氏酵母菌(Debaryomyces hansenii)。经过纯培养发现,发酵毕赤酵母具有高产乙酸乙酯的特点,因而设计了酵母组合发酵试验,分析了3株酵母的种群关系,从微生物的角度解析了浓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偏高的内在原因,为白酒行业中乙酸乙酯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酵母 组合发酵 乙酸乙酯 种群关系
下载PDF
生物质废弃物发酵过程中菌群多样性及秸秆降解菌的筛选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萌 孙寓姣 +2 位作者 李洁 徐上崴 赵娟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1-598,共8页
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生物质废弃物玉米秸秆、畜禽粪便、活性污泥混合物在不同氧含量条件下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变化,同时采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对秸秆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以寻找能在秸秆还田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菌种... 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生物质废弃物玉米秸秆、畜禽粪便、活性污泥混合物在不同氧含量条件下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变化,同时采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对秸秆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以寻找能在秸秆还田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菌种资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秸秆、畜禽粪便、污泥共发酵体系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据绝对优势,不同氧含量堆肥条件下发酵体系营养结构、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氧含量较低的条件更有利于秸秆的降解。通过纯培养方式得到的目的菌株对玉米秸秆降解效率最高可达28.9%,初步被确定为厚壁菌门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进一步证明结合高通量测序结果快速选择生物质废弃物发酵体系中秸秆降解菌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联合发酵 秸秆降解 生物质废弃物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评价精补料与冷季天然牧草组合发酵营养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积兰 刘书杰 +4 位作者 柴沙驼 王迅 崔占鸿 张晓卫 牛建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0-858,共9页
本研究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青海高原牦牛精补料分别与高山嵩草-异针茅(Kobresia pygmaea Charke-Stipa aliena Keng)、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 Charke)、紫花针茅(Gramineae)、高山嵩草+杂类(Kobresia Pygmaea Charkc and others)4... 本研究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青海高原牦牛精补料分别与高山嵩草-异针茅(Kobresia pygmaea Charke-Stipa aliena Keng)、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 Charke)、紫花针茅(Gramineae)、高山嵩草+杂类(Kobresia Pygmaea Charkc and others)4种草地型冷季天然牧草均按25:75,50:50,75:25的比例两两组合后的发酵营养特性。结果表明,精补料分别与4种牧草组合均能有效提高牧草发酵的累计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常数,降低产气延滞时间,有利于牧草在瘤胃中的降解利用;同时,两两组合后体外发酵pH值均处于正常变化范围内,体外有机物质消化率及挥发型脂肪酸(乙、丙酸)浓度明显提高,而乙丙酸比降低,此正组合效应随精补料添加水平升高而逐渐增强,即精补料75%比例的组合均为最高,且添加精补料还表现出能减少牧草体外发酵甲烷产生量的潜在趋势。综合研究结果确定了精补料与4种草地型牧草均以75:25的比例组合搭配效果更优,为青海高原三江源玉树地区放牧牦牛冷季营养平衡补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天然牧草 精补料 组合发酵 营养特性 体外产气法
下载PDF
多菌联合发酵对辣木发酵品质和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鄂晓迪 李家明 +4 位作者 张玉鹏 汪腾蛟 左舒月 李梦梅 沙国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6-130,共5页
为探究黑曲霉、酿酒酵母和乳酸菌联合接种对辣木茎叶粉(辣木叶粉:辣木茎秆粉=2:1)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氧(24、48、60、72 h)与厌氧(3、5、7、9 d)连续性发酵的方式,有氧阶段添加黑曲霉、酿酒酵... 为探究黑曲霉、酿酒酵母和乳酸菌联合接种对辣木茎叶粉(辣木叶粉:辣木茎秆粉=2:1)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氧(24、48、60、72 h)与厌氧(3、5、7、9 d)连续性发酵的方式,有氧阶段添加黑曲霉、酿酒酵母和乳酸菌,添加比例为1:1:1(质量比),添加量为0.1%;厌氧阶段转移至真空袋中进行发酵。结果表明:(1)有氧发酵48 h的pH显著低于24、60、72 h(P <0.05),72 h的pH显著高于24、60 h(P <0.05),其他各时间段差异不显著(P> 0.05)。(2)有氧发酵48、60、72 h的粗蛋白质显著高于24 h(P <0.05),30 h的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高于24、48、72 h(P <0.05)。(3)有氧发酵72 h的黄酮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 <0.05),60、72 h的单宁显著低于24、48 h(P <0.05),有氧发酵48、60、72 h的植酸显著高于24 h(P <0.05)。(4)厌氧发酵7 d的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3、5 d(P <0.01),厌氧发酵9 d的单宁显著高于3、5、7 d(P <0.05)。综上所述,发现有氧发酵48 h和厌氧发酵7 d时发酵品质最佳,可以获得含高活性成分、高粗蛋白质和低抗营养因子的发酵辣木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联合发酵 发酵品质 活性成分
下载PDF
花生粕和淘米水联合发酵产酸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定武 方茜 +3 位作者 吉诗敏 黄周玥 曾蕴仪 肖英豪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473,共9页
为了研究2种典型有机废物花生粕和淘米水联合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协同效应。根据不同配比设计了6组C/N,采用批式厌氧发酵工艺,考查各组的VFAs产量及组成、pH、氨氮和溶解性糖原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与花生粕空白组和淘米水空白... 为了研究2种典型有机废物花生粕和淘米水联合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协同效应。根据不同配比设计了6组C/N,采用批式厌氧发酵工艺,考查各组的VFAs产量及组成、pH、氨氮和溶解性糖原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与花生粕空白组和淘米水空白组对比,C/N=15∶1和25∶1协同效应均显著,VFAs最高浓度分别为11 939.95 mg·L^(-1)和17 228.06 mg·L^(-1);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预测在C/N=26.24,发酵时间为10.54 d时,产VFAs效果最优;C/N=69∶1协同效应均显著、C/N=156∶1协同效应均不存在。C/N=15∶1和25∶1的VFAs产量与pH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氨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性糖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C/N=15∶1和25∶1产VFAs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物资源化 联合发酵 协同效应 挥发性脂肪酸
原文传递
海洋产几丁质酶微生物选育及组合发酵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存宝 刘海燕 +2 位作者 李明 贾长虹 张秀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397-15399,共3页
[目的]探索海洋产几丁质酶微生物最佳的发酵组合。[方法]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海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几丁质酶活性强的菌株,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诱变及组合发酵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通过紫外诱变产生的菌株的透明圈较大,直径在3~4m... [目的]探索海洋产几丁质酶微生物最佳的发酵组合。[方法]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海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几丁质酶活性强的菌株,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诱变及组合发酵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通过紫外诱变产生的菌株的透明圈较大,直径在3~4mm,但数量不多;培养基碳源以胶体几丁质最好,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在32℃;pH在7.0~8.0产酶量最高;以蛋白胨和酵母粉为氮源对产酶的效果明显;添加Mn^2+的培养基产酶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变的菌株组合发酵产酶后,几丁质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在组合发酵中,选取高产酶培养条件、不同来源的菌株混合培养对组合发酵有着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组合发酵 诱变
下载PDF
荆门市静脉产业园餐厨垃圾、市政污泥联合发酵系统主要监控指标及控制措施
15
作者 柳超 关小敏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2期136-136,138,共2页
荆门市静脉产业园餐厨垃圾、市政污泥采用联合发酵工艺,结合厌氧发酵机理。本文分析了餐厨垃圾、市政污泥联合发酵系统运行过程中温度、pH值、有机负荷、C/N、Na^+、VFA、VFA/碱度等关键影响因子,并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来确保联合发酵系... 荆门市静脉产业园餐厨垃圾、市政污泥采用联合发酵工艺,结合厌氧发酵机理。本文分析了餐厨垃圾、市政污泥联合发酵系统运行过程中温度、pH值、有机负荷、C/N、Na^+、VFA、VFA/碱度等关键影响因子,并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来确保联合发酵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污泥 联合发酵
下载PDF
混菌发酵改良棉粕蛋白工艺及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诸葛斌 刘俊 +3 位作者 方慧英 孙进 张漾 诸葛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2-68,共7页
利用筛选到的Aspergillus nigerP1和Bacillus subtilisH1混菌发酵改良棉粕蛋白,以提高其利用率。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棉粕40 g,硫酸铵0.2%,麸皮15%,含水量50%,接种量15%,同时接菌且两菌接菌比例(A.nigerP1∶B.subtili... 利用筛选到的Aspergillus nigerP1和Bacillus subtilisH1混菌发酵改良棉粕蛋白,以提高其利用率。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棉粕40 g,硫酸铵0.2%,麸皮15%,含水量50%,接种量15%,同时接菌且两菌接菌比例(A.nigerP1∶B.subtilisH1)为2∶1,发酵温度30℃,pH约为6.0,发酵时间60 h。在此条件下发酵后棉粕小肽含量可提高至18.36%,平均肽链长度可降至4.23,体外消化率可提高至88.59%,显著提高了改良棉粕蛋白的效果。在相同发酵条件下比较单、混菌发酵过程的各营养指标发现:A.nigerP1可分泌丰富的酸性蛋白酶,B.subtilisH1可分泌丰富的中、碱性蛋白酶,混菌发酵各种蛋白酶的活性显著提高。混菌发酵将大多数大于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降解为1~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单菌发酵。两菌株具有很好的"协同性",可充分利用棉粕基质,协同改良棉粕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粕 B.subtilis A.niger 混菌发酵 小肽
原文传递
复合发酵剂对羊肉发酵香肠亚硝酸盐残留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德宝 王佩霞 +1 位作者 赵丽华 靳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6-209,共4页
以羊肉为原料不添加发酵剂、添加市售发酵剂和复合发酵剂(植物乳杆菌与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比为1∶3)采用同种工艺生产三组发酵香肠。研究三组羊肉发酵香肠发酵和干燥成熟过程中的p H、Aw、色差、亚硝酸盐(NIT)含量变化以及成品的质构... 以羊肉为原料不添加发酵剂、添加市售发酵剂和复合发酵剂(植物乳杆菌与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比为1∶3)采用同种工艺生产三组发酵香肠。研究三组羊肉发酵香肠发酵和干燥成熟过程中的p H、Aw、色差、亚硝酸盐(NIT)含量变化以及成品的质构特性。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三组发酵香肠的p H、Aw和e值均下降,混合发酵剂组p H迅速降低为4.7,低于对照组和市售发酵剂组,其NIT含量为0.66mg/kg,低于对照组和市售发酵剂组的0.79、0.8mg/kg;成熟结束时,三组的p H和e值开始上升,混合发酵剂组的Aw下降极显著(p<0.01)快于市售发酵剂组和对照组,并且三组各项质构指标除黏聚性外均差异极显著(p<0.01),最终对照组、市售发酵剂组、混合发酵剂组发酵香肠的NIT含量分别为1.38、1.46、1.26mg/kg。整体上,混合发酵剂香肠品质优于其他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发酵香肠 复合发酵剂 亚硝酸盐
下载PDF
木薯酒精废醪产氢潜力的试验以及对产氢产甲烷联合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展耀 尹芳 +6 位作者 张无敌 赵兴玲 刘士清 吴凯 王昌梅 柳静 杨红 《能源工程》 2019年第6期48-53,共6页
以木薯酒精废醪为原料,通过调节pH值至5.0,在(35±1)℃的中温条件下进行批量式沼气发酵实验,发酵料液的TS浓度设为6%。实验结果表明,氢气发酵试验的运行时间为11 d,净产气量为1615 mL,产氢潜力为92.13 mL/g(TS)、97.58 mL/g(VS),能... 以木薯酒精废醪为原料,通过调节pH值至5.0,在(35±1)℃的中温条件下进行批量式沼气发酵实验,发酵料液的TS浓度设为6%。实验结果表明,氢气发酵试验的运行时间为11 d,净产气量为1615 mL,产氢潜力为92.13 mL/g(TS)、97.58 mL/g(VS),能源转换效率为1.58%。针对产氢发酵和产甲烷发酵能源转换效率低这一问题,对产氢、产甲烷联合发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原料种类、接种量、温度、pH值、发酵浓度、氢气分压等参数对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以及对发酵过程中动力学和菌群的探讨,并对以厌氧产氢产甲烷联合发酵的方法处理木薯酒精废醪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可为以后木薯酒精废醪的能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酒精废醪 产氢发酵 产甲烷发酵 产氢产甲烷联合发酵
下载PDF
黑松酸性亚硫酸盐法预处理后固液混合发酵产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小林 詹怀宇 付时雨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文研究了酸性亚硫酸盐(sulfite pretreatment to overcome recalcitrance of lignocelluloses,简称SPORL)预处理后固体、液体单独发酵以及固液混合发酵的可行性,并分别对主要糖组分和整体工艺过程进行了质量衡算和能量效率的评价。研... 本文研究了酸性亚硫酸盐(sulfite pretreatment to overcome recalcitrance of lignocelluloses,简称SPORL)预处理后固体、液体单独发酵以及固液混合发酵的可行性,并分别对主要糖组分和整体工艺过程进行了质量衡算和能量效率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SPORL预处理所得固体较易被酶水解和发酵,整体发酵效率为56%;而未经脱毒处理的预处理液不能单独进行发酵。将5g预处理后的固体物质在50mL醋酸缓冲液中酶水解48h后,再加入24mL的预处理液,发酵72h;则基于预处理后固体中葡聚糖和预处理液中可发酵糖的发酵效率为65%,整体工艺的能量效率为120%。从而说明,固液混合发酵的方式较为可行,这将为预处理液的利用开辟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亚硫酸盐预处理 酶水解 固液混合发酵 质量衡算 能量效率评价
下载PDF
好气性发酵节能点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飞浩 《医药工程设计》 2009年第4期19-20,共2页
对好气性发酵节能点从空气系统、发酵罐系统、尾气系统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新的节能系统及设备,并对新的系统设备与传统的系统设备进行了节能对比,为发酵生产节能减排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好气性发酵 节能点 节能减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