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须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白建华 赵昀 +1 位作者 郭晓霞 赵二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3,共3页
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与加热浸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50%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m:V)1:5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8 min... 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与加热浸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50%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m:V)1:5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8 min。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可达1.13%。与加热浸提法相比,提取时间缩短约9/10,提取率提高约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微波辅助提取
下载PDF
玉米须饮料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鸿立 张扬 +1 位作者 孙佳佳 周建康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64,共4页
探究玉米须饮料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对玉米须饮料稳定性、污染物限量、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总还原力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须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玉米须汁100.0 m L,三氯蔗糖1... 探究玉米须饮料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对玉米须饮料稳定性、污染物限量、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总还原力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须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玉米须汁100.0 m L,三氯蔗糖10.0 mg,柠檬酸36.0 mg,山梨酸钾24.0 mg;稳定性等质量评价结果符合DBS 22/031—2014要求;玉米须饮料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总还原能力均有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饮料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玉米须多酚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明华 张晓丽 +1 位作者 杨洁 赵二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476-6480,共5页
为了研究玉米须多酚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本研究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玉米须多酚对DPPH·和·OH的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为了研究玉米须多酚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本研究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玉米须多酚对DPPH·和·OH的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玉米须多酚对DPPH·和·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8.6%和91.2%,强于BHT的清除率。玉米须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玉米须多酚具有作为抗氧化剂和抑菌剂应用的前景。本研究为玉米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多酚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玉米须黄酮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数学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晓明 郭春燕 +2 位作者 白建华 杨霞 赵二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9-92,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了玉米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同时对提取进行了数学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为:以50 %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g ︰ mL)1 ︰ 84,提取温度 75 ℃ ,超声波提取时间75 min。此条件下,玉米须黄...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了玉米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同时对提取进行了数学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为:以50 %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g ︰ mL)1 ︰ 84,提取温度 75 ℃ ,超声波提取时间75 min。此条件下,玉米须黄酮提取率可达1.51 %。与加热浸提法相比,提取时间缩短了25%,提取率提高了约20 %。超声波提取的数学模拟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超声波提取 数学模拟
下载PDF
可溶性玉米须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在贵 刘朝良 +1 位作者 吴晓峰 方杨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3-35,共3页
本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在不同的煎煮时间、提取温度、水料比条件下,探索最佳提取条件。并用不同体积的乙醇沉淀多糖,得出最佳醇沉体积比。水提后的玉米须残渣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酶解提取,比较用不同的酶量酶解条件... 本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在不同的煎煮时间、提取温度、水料比条件下,探索最佳提取条件。并用不同体积的乙醇沉淀多糖,得出最佳醇沉体积比。水提后的玉米须残渣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酶解提取,比较用不同的酶量酶解条件下的最适提取条件,提取的粗多糖用三氯乙酸(TCA)法除多糖蛋白,用紫外扫描检验蛋白是否除尽。结果表明,玉米须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80min、80℃、18倍的水料比、2.5倍体积乙醇沉淀效果最佳;3%浓度的TCA溶液除蛋白质效果最好;通过紫外扫描检测纯化样品表明糖结合蛋白基本除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多糖 提取 纯化
下载PDF
玉米须袋茶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鹤鹏 万博 周鸿立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1-44,共4页
以玉米须为主要原料,菊花和甘草为辅料,研制袋泡茶。首先探讨玉米须、菊花和甘草的添加量对袋泡茶口感的影响,采用人工品尝最佳工艺参数,即玉米须1.8 g,菊花0.9 g,甘草0.3 g。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确定冲泡参数的范围。最后... 以玉米须为主要原料,菊花和甘草为辅料,研制袋泡茶。首先探讨玉米须、菊花和甘草的添加量对袋泡茶口感的影响,采用人工品尝最佳工艺参数,即玉米须1.8 g,菊花0.9 g,甘草0.3 g。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确定冲泡参数的范围。最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最佳冲泡条件为:冲泡次数2.21次,冲泡时间33.53 min,加水量171.56mL时,所测多糖含量66.22 mg/g,黄酮含量2.26 mg/g。研制的产品口感淡雅、色泽均一,在确定的冲泡工艺条件下能最大程度保留活性成分含量,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功能性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袋泡茶 多糖 黄酮
原文传递
玉米须酸性多糖的结构表征及降血脂活性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夏 孙从永 +1 位作者 余江南 徐希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目的:研究玉米须酸性多糖(acid corn silk polysaccharide,ACSP)的基本结构特征,并探究其对体内血脂的影响。方法:玉米须经水提醇沉提取,所得粗多糖经D315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和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 G100分离纯化,得到组分ACSP,并对其... 目的:研究玉米须酸性多糖(acid corn silk polysaccharide,ACSP)的基本结构特征,并探究其对体内血脂的影响。方法:玉米须经水提醇沉提取,所得粗多糖经D315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和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 G100分离纯化,得到组分ACSP,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将42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CSP高剂量(500 mg·kg^(-1))和低剂量(100 mg·kg^(-1))组以及2个阳性对照组,每组7只,采用高脂饲料构建高血脂小鼠模型;各组对应处理30 d后,测定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20 g玉米须粗多糖经分离纯化得到ACSP 4.335 4 g,收率约为21.68%。ACSP是由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D-木糖等7种单糖组成的杂聚糖;糖含量和单糖组成测定结果均显示ACSP是酸性糖,糖醛酸含量为(37.00±1.03)%;分子量约为19.32 k D;红外光谱显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并具有糖醛酸的羧基特征吸收峰;刚果红试验显示ACSP为非三螺旋结构。与模型组相比,500 mg·kg^(-1)ACSP组血脂水平明显改善(P<0.05)。结论:本实验分离纯化得到的ACSP是由7种单糖组成的非三螺旋结构酸性糖,具有显著的降血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酸性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表征 降血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