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YDRUS-3D的涌泉根灌土壤入渗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耀刚 王文娥 胡笑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552,共7页
针对涌泉根灌流量大且出流边界为柱状,与传统滴灌、渗灌等存在很大差异的问题,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并结合涌泉根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建立了具有柱状出流边界的入渗模型,利用HYDRUS-3D对模型进行求解,所建模型通过土壤剖... 针对涌泉根灌流量大且出流边界为柱状,与传统滴灌、渗灌等存在很大差异的问题,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并结合涌泉根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建立了具有柱状出流边界的入渗模型,利用HYDRUS-3D对模型进行求解,所建模型通过土壤剖面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数值模拟结果可为涌泉根灌系统的合理设计及运行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流量、套管开孔长度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发现流量越大,水分运移速率越大,随着时间推移流量所引起的差异减小;灌水量相同时,灌水结束后土壤湿润体范围随流量增大略有减小;开孔区长度增加对湿润体形状、大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土壤湿润体内水分分布状况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泉根灌 柱状入渗 土壤水分运动 土壤含水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垂直入渗模型试验研究及其渗透系数求解 被引量:26
2
作者 覃小华 刘东升 +2 位作者 宋强辉 杜春兰 王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484,共10页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的入渗规律及求解非饱和土体的渗透系数,开发一套模拟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垂直入渗模型试验装置,对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做了4组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得到不同降雨强度下垂直土柱的入渗率时程曲线、...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的入渗规律及求解非饱和土体的渗透系数,开发一套模拟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垂直入渗模型试验装置,对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做了4组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得到不同降雨强度下垂直土柱的入渗率时程曲线、浸润峰深度时程曲线及监测点体积含水率的变化规律;提出计算非饱和土体渗透系数的新方法,并结合试验结果,得到试验土样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对垂直土柱的入渗影响较大,当降雨强度小于土柱最小入渗能力时,入渗率等于降雨强度;当降雨强度大于土柱最小入渗能力时,入渗率时程曲线呈无压入渗、有压入渗和饱和入渗3阶段变化。(2)不同降雨强度下,土柱出现积水点和饱和点的历时不同,降雨强度越大出现积水点和饱和点的时间越短,有压入渗阶段越长。(3)在同一降雨强度下,监测点距土柱上表面越远,其体积含水率时程曲线越密集;而同一监测点,降雨强度越大,其体积含水率时程曲线越稀疏。(4)非饱和重塑黄土渗透系数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减小,且渗透系数的对数与基质吸力呈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降雨强度 土柱 垂直入渗 体积含水率 入渗率 渗透系数
原文传递
黄土土柱入渗的优先流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学选 陈天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85,共4页
在黄土高原塬区的长武试验站,采用大型土柱监测天然降雨补给下土柱底部下渗量的变异。对2007-2010年期间的5次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00-300 cm深度土柱在不同测定时段多数土柱有一定的渗出量,但渗出量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渗出... 在黄土高原塬区的长武试验站,采用大型土柱监测天然降雨补给下土柱底部下渗量的变异。对2007-2010年期间的5次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00-300 cm深度土柱在不同测定时段多数土柱有一定的渗出量,但渗出量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渗出量差异性可用土壤大孔隙连通或阻隔来解释,且黄土土柱大孔隙稳定性与降雨和土柱深度有关。降雨补给增大时,大孔隙贯通性增强;土柱越深,贯通性变差。以黄土非饱和入渗的均匀介质理论难以解释其补给地下水的差异性,黄土大孔隙流应是降雨补给地下水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土柱 入渗 优先流 大孔隙
下载PDF
城市雨水入渗及排水系统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纪桂霞 王文远 徐向阳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6,共5页
通过透水铺盖面的土柱雨水入渗和透水雨水管道模型试验,对渗透式雨水利用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影响雨水入渗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雨水入渗率和透水雨水管的稳渗量公式.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透水铺盖面及渗透式雨水管道系统,对... 通过透水铺盖面的土柱雨水入渗和透水雨水管道模型试验,对渗透式雨水利用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影响雨水入渗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雨水入渗率和透水雨水管的稳渗量公式.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透水铺盖面及渗透式雨水管道系统,对削减径流、补充地下水源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 开孔铺盖面 透水雨水管道 入渗试验
下载PDF
基于Green-Ampt模型离子型稀土柱浸试验入渗水头的确定 被引量:9
5
作者 尹升华 谢芳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68-2675,共8页
在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过程中,溶浸液入渗水头的合理确定有利于减少入渗时间和提高浸出率。基于Green-Ampt土壤入渗模型,通过离子型稀土变水头入渗试验,建立入渗率与入渗水头和湿润峰深度以及渗流时间与累积入渗量和入渗水头之间的关系,... 在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过程中,溶浸液入渗水头的合理确定有利于减少入渗时间和提高浸出率。基于Green-Ampt土壤入渗模型,通过离子型稀土变水头入渗试验,建立入渗率与入渗水头和湿润峰深度以及渗流时间与累积入渗量和入渗水头之间的关系,并对两关系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原地浸出注液井积水入渗时,入渗水头并非越高越好,随着入渗水头的增加,入渗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最优入渗水头;对赣南某离子型稀土进行柱浸试验,得到的最优入渗水头为26.69 cm;入渗界面的入渗率一定程度上决定溶液在矿体内的渗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柱浸 GREEN-AMPT模型 入渗
下载PDF
开孔铺面土柱入渗试验及对地表径流削减作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向阳 纪桂霞 刘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对开孔铺面的土柱入渗试验结论是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 ,下渗强度和下渗量的大小与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及淹水深度有关 .利用试验结果对典型城市设计暴雨分析表明 ,开孔铺面对地表径流确有削减作用 ,但不同的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 ,降雨... 对开孔铺面的土柱入渗试验结论是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 ,下渗强度和下渗量的大小与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及淹水深度有关 .利用试验结果对典型城市设计暴雨分析表明 ,开孔铺面对地表径流确有削减作用 ,但不同的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 ,降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 入渗试验 地表径流系数 开孔铺面 城市
下载PDF
A column system for modeling bentonite slurry infiltration in sands 被引量:3
7
作者 Xin-sheng YIN Ren-peng CHEN +1 位作者 Yu-chao LI Shuai Q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818-827,共10页
Pressurized bentonite slurry is applied on a tunnel face to form a filter cake to stabilize the tunnel face when the slurryshield excavates through the sandy soil. Failure of the tunnel face may be caused by a high pe... Pressurized bentonite slurry is applied on a tunnel face to form a filter cake to stabilize the tunnel face when the slurryshield excavates through the sandy soil. Failure of the tunnel face may be caused by a high permeable filter cake, which commonlyhas a long penetration distance of slurry in sands. A column system with a height of 680 mm and a diameter of 300 mm was de-veloped to model pressurized slurry infiltration in sands. Pressure transducers were installed to estimate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of the filter cake during slurry infiltrati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leachate of collected samples was measured. Results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fine particles in slurry are within the range 100-300 mm into the sand specimen. The time for forming animpermeable filter cake is about 300 s, which indicates the impermeable filter cake is hard to form during the exca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iltration column SLURRY penetration Tunneling shield Filter cak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原文传递
碎石桩排水能力和井阻效应对复合地基孔压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冯艳辉 王武刚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4年第3期90-93,114,共5页
国内外许多学者基于假定桩体材料排水能力为无限大基础上,研究了碎石桩复合地基排水减压作用在饱和粉土地基抗震液化方面的特性。在实际工程中,碎石桩的排水能力与地基土体相比是在一个可比的数量级上,并不是无限大的。利用巴隆固结理论... 国内外许多学者基于假定桩体材料排水能力为无限大基础上,研究了碎石桩复合地基排水减压作用在饱和粉土地基抗震液化方面的特性。在实际工程中,碎石桩的排水能力与地基土体相比是在一个可比的数量级上,并不是无限大的。利用巴隆固结理论,优化相应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综合考虑在地震作用时间极短的状况下,引起的超孔压消散速度是有限的,以及散体材料本身会对进入桩体中的水的垂直渗流有一定的阻力作用等条件下,研究了碎石桩在地震作用期间的排水减压作用,并提出了由地震引起的碎石桩复合地基中超孔压发展规律的拟合公式。经过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对碎石桩排水减压作用在抗震液化能力提高方面进行评价,为饱和粉土地基抗震液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桩 渗透能力 井阻效应 抗震液化 超孔隙水压力发展模式 解析解公式
下载PDF
Hydro-mechanical response with respect to the air ventilation for water filtration in homogeneous soil 被引量:1
9
作者 Wei-Lin LEE Yih-Chin TAI +2 位作者 Chjeng-Lun SHIEH Kuniaki MIYAMOTO Yu-Feng L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11期2562-2576,共15页
When water penetrates into soil,interstitial air can become trapped by the infiltrating water.Neglecting the effect of air ventilation could cause deviations in the predicted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the associated eff... When water penetrates into soil,interstitial air can become trapped by the infiltrating water.Neglecting the effect of air ventilation could cause deviations in the predicted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the associated effective stress.This study aims at the effect of air ventilation on the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responses in homogeneous soil during infiltration.A schematic concept of infiltration conditions(open-and closed-valve)in homogeneous soil is proposed for investigating their impacts on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effective stress.Experiments of vertical soil column filled with Ottawa sand(ASTM C77820/30)were designed for two types of air ventilation(namely,open and closed infiltration).The evolu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t the cylinder bottom was recorded,and served as a benchmark problem for evaluating the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response.Coding with the commercial software,GeoStudio,was employed for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pore-water and-air pressures as well as the evolving effective stress.It was found in both the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that the infiltration condi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for the ascending rate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s well as the associated effective stress.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inevitable impacts of the air ventilation condition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during infil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infiltration Air ventilation SCHEMATIC concept SOIL column experiment UNSATURATED SOIL mechanism GeoStudio
下载PDF
The Unsaturated Hydraulic Parameters for Aeolian Sand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东会 王文科 +1 位作者 李威 王会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for aeolian sand in two processes of wetting and drying was obtained by the negative water column technique.The values of fitting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Van Genuchten fo...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for aeolian sand in two processes of wetting and drying was obtained by the negative water column technique.The values of fitting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Van Genuchten formula and the parameters that characterized the prosperities of aeolian sand such as the unsaturated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 and specific water capacity were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for aeolian sand in wetting process had greater hysteresis quality tha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water column technique Soil-wafer characteristic curve Wetting and drying Unsaturated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 Specific water capacity Aeolian sand
下载PDF
入渗率对Sr在沙土中迁移的影响
11
作者 于静 司高华 +3 位作者 张瑞荣 周旭 黄云贵 李哲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通过柱法实验对不同入渗率下Sr2+在沙土中的迁移行为进行模拟研究,采用惰性示踪剂Br-示踪水流状况,测定不同入渗率下Sr在沙土柱流出液中的浓度曲线,并采用CXTFIT程序计算土柱中Sr的运移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 通过柱法实验对不同入渗率下Sr2+在沙土中的迁移行为进行模拟研究,采用惰性示踪剂Br-示踪水流状况,测定不同入渗率下Sr在沙土柱流出液中的浓度曲线,并采用CXTFIT程序计算土柱中Sr的运移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柱实验结果一致,CXTFIT程序可较好模拟核素在土柱中的运移特性;随入渗率的增大,核素迁移速度和弥散系数增大,阻滞系数和有效孔隙度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柱法实验 入渗率 CXTFIT程序
下载PDF
不同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詹舒婷 宋明丹 +1 位作者 李正鹏 马海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4-300,共7页
探究不同秸秆生物炭对土壤入渗和蒸发的影响,对于秸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3种秸秆(油菜、藜麦和马铃薯)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探究不同材料生物炭对土壤湿润过程、累积入渗量和蒸... 探究不同秸秆生物炭对土壤入渗和蒸发的影响,对于秸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3种秸秆(油菜、藜麦和马铃薯)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探究不同材料生物炭对土壤湿润过程、累积入渗量和蒸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生物炭下的土壤入渗和蒸发过程存在显著差异。马铃薯杆炭显著促进了湿润锋的运移,而藜麦杆和油菜杆炭在中后期减缓了湿润锋的运移速度。添加生物炭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早期的入渗速率,降低了土壤后期的稳定入渗速率,其中马铃薯杆炭表现最好,促进了早期入渗,而且后期入渗降低少,在入渗55 min时,马铃薯杆炭累积入渗67.8 mm,比对照提高41.8%。在模拟施炭土壤的入渗过程方面,Kostiakov模型表现最优。施炭对于前期土壤蒸发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后期的土壤蒸发量。蒸发30天后,马铃薯杆、油菜杆和藜麦杆炭累积蒸发量分别比CK高5.2%,9.2%和10.2%。马铃薯杆生物炭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入渗能力。研究结果为青海省东部农区选择合适的生物炭种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 湿润锋 稳定入渗速率 入渗模型 蒸发
下载PDF
高原斜坡软土地基处理实践 被引量:13
13
作者 尤昌龙 赵成刚 +2 位作者 张焕城 李明领 杨凡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通过挤密碎石桩处理高原斜坡软土地基的实践,指出利用挤密碎石桩结合深渗水盲沟处理斜坡软土地基可以增强坡体的抗滑稳定性,对于坡度较大的斜坡将地基处理和抗滑支挡相结合可确保其路基的稳定性。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土力学 高原 斜坡软土 挤密碎石桩 渗水盲沟 抗滑桩 路基
下载PDF
黄土覆盖层水–气耦合运移土柱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4
作者 詹良通 邱清文 +2 位作者 杨益彪 徐文杰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9-977,共9页
基于水分储存与释放机理的土质覆盖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垃圾填埋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前人研究土质覆盖层大多侧重于其雨水存储及防渗性能,忽略了填埋气在覆盖层中的运移及其影响。通过在黄土土柱底部通入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比例混合... 基于水分储存与释放机理的土质覆盖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垃圾填埋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前人研究土质覆盖层大多侧重于其雨水存储及防渗性能,忽略了填埋气在覆盖层中的运移及其影响。通过在黄土土柱底部通入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比例混合气体模拟填埋气在覆盖层运移,在土柱顶部施加3 cm常水头模拟雨水入渗对黄土覆盖层中气压分布以及各气体组分分布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利用商业软件Geo-Studio中的Air/W模块对黄土覆盖层水–气耦合运移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雨水入渗降低了上层黄土的导气系数,导致土柱中气压显著增加,呈现出先增加至"突破值"然后回落至"稳定值";气压"突破值"约等于上部土体进气值;数值模拟能较好地模拟水分入渗过程并捕捉到气压变化趋势,但由于其无法模拟多组分填埋气在土柱中的复杂物理过程,导致气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存在差距。本文为更准确模拟分析土质覆盖层中水与填埋气耦合运移过程提供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覆盖层 土柱试验 水-气耦合运移 气压 雨水入渗
下载PDF
用修正的Green-Ampt模型确定土壤入渗性能的速算方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毛丽丽 雷廷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3-57,共5页
土壤入渗性能的确定对水文过程及其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土壤入渗性能的水平土柱测量方法和Green-Ampt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Green-Ampt模型与修正模型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提出了土壤入渗性能的速算模型。该计算模... 土壤入渗性能的确定对水文过程及其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土壤入渗性能的水平土柱测量方法和Green-Ampt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Green-Ampt模型与修正模型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提出了土壤入渗性能的速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在保证土壤入渗性能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计算过程较修正Green-Ampt模型有了很大的简化。将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壤入渗率进行了比较,快速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壤入渗性能与Green-Ampt修正模型计算得到的土壤入渗性能非常接近。在水量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得到3种方法计算结果误差分别为11.5%(Green-Ampt模型),0.66%(修正模型)和2.68%(快速计算模型)。表明快速计算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新方法大大简化了修正模型的计算步骤。该文提出的土壤入渗性能速算法与水平土柱试验相结合,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室内土壤入渗性能的测量,为水文循环/地表产流等相关研究提供便捷的土壤入渗性能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模型 入渗 水平土柱 GREEN-AMPT入渗模型 修正模型 快速方法
下载PDF
生物质炭种类与混施深度对紫色土水分运移和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宁婷 王小燕 +2 位作者 周豪 倪珂 崔璨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2-732,共11页
土壤中施加生物质炭对改善土壤墒情及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探明生物质炭种类与混施深度对土壤水分运移和养分拦截的作用特征,通过室内定水头土柱模拟试验,设置3种生物质炭(稻壳炭、玉米秸秆炭、竹炭)和2种混施深度(10 cm、20 c... 土壤中施加生物质炭对改善土壤墒情及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探明生物质炭种类与混施深度对土壤水分运移和养分拦截的作用特征,通过室内定水头土柱模拟试验,设置3种生物质炭(稻壳炭、玉米秸秆炭、竹炭)和2种混施深度(10 cm、20 cm),以裸土为对照,测定水分运移及氮磷流失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土壤孔隙结构的改变以及生物质炭比表面积和粒径分布可共同影响土壤水分运移。混施不同种类生物质炭能使土壤容重降低,其中混施稻壳炭后容重降低幅度最大,且稻壳炭能显著提高土壤总孔隙度与饱和含水量。混施稻壳炭能显著促进湿润锋运移,提高入渗量,其中稻壳炭混入10 cm土层后对炭-土层入渗的促进作用最大,对水分渗漏影响较小;而混入20 cm土层会促进渗漏,提高饱和导水率。玉米秸秆炭比表面积与总孔体积最大,吸持水分能力强;玉米秸秆炭不含大于1 mm粒径的颗粒,混施后对土壤总孔隙度影响较小,土壤饱和含水量显著降低,能抑制水分运移,其中玉米秸秆炭混入20 cm土层对渗漏的抑制作用最强。混施竹炭对湿润峰运移和入渗过程影响不明显,混入20 cm土层对渗漏有抑制作用。混施稻壳炭后,全磷(total phosphorous,TP)流失量减少,但会使全氮(total nitrogen,TN)流失量增加;混施玉米秸秆炭对TN流失影响较小,能使全磷流失量减少;混施竹炭能吸附氮素,但会使TP流失量增加。在田间开展应用时,可选择将稻壳炭混入10 cm土层,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与TP流失,但需注意会增加TN流失;玉米秸秆炭混入20 cm土层能降低水分运移速率,有效减少水分渗漏与TP流失,适用于砂土等透水性强的土壤。竹炭对水分运移的影响不如稻壳炭与玉米秸秆炭,且增加了TP流失,不适合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柱模拟 紫色土 入渗
下载PDF
鄂西恩施地区非饱和土降雨入渗规律 被引量:5
17
作者 丰光亮 胡新丽 +2 位作者 吴刚 孙淼军 章广成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在分析鄂西恩施地区降雨特征的基础上,选取6组典型降雨条件,设计并进行了室内人工降雨土柱非饱和入渗试验。通过实测土体体积含水率,揭示了鄂西恩施地区非饱和土降雨入渗规律,获得了降雨入渗影响区体积含水率变化规律、入渗前锋运移规... 在分析鄂西恩施地区降雨特征的基础上,选取6组典型降雨条件,设计并进行了室内人工降雨土柱非饱和入渗试验。通过实测土体体积含水率,揭示了鄂西恩施地区非饱和土降雨入渗规律,获得了降雨入渗影响区体积含水率变化规律、入渗前锋运移规律以及降雨强度和历时对入渗的影响规律。通过GeoStudio软件对室内降雨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同,进一步验证了降雨入渗规律。同时依据实测结果,分析了数值模拟的不足之处,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非饱和土降雨入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非饱和土 土柱入渗试验 入渗规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用双环法和单环土柱法测定黄土地表土壤入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费璐旸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8期47-50,I0001,共5页
对双环法和单环土柱法两种测定土壤入渗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双环法测得的数据明显大于采用单环土柱法测得的数据,与自然降雨时的土壤入渗数据相差更大,且存在着需要设备较多、操作程序较为复杂等问题,而单环土柱法使用设备较少、操... 对双环法和单环土柱法两种测定土壤入渗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双环法测得的数据明显大于采用单环土柱法测得的数据,与自然降雨时的土壤入渗数据相差更大,且存在着需要设备较多、操作程序较为复杂等问题,而单环土柱法使用设备较少、操作程序较为简单易行且数据较为贴近自然降雨时的土壤入渗实际,值得在同类地区的土壤入渗试验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法 单环土柱法 土壤入渗 差异分析
下载PDF
盐土改良中砂柱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博 马晨 +3 位作者 马履一 贾黎明 贾忠奎 刘洪庆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27,214,共7页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合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砂柱在盐土改良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土柱模拟试验中,设置砂柱的土柱3次淋水水分平均下渗速率达到0.132 mm/min,是未设置砂柱的1.73倍;含盐量由3.78%降低至0.51%...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合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砂柱在盐土改良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土柱模拟试验中,设置砂柱的土柱3次淋水水分平均下渗速率达到0.132 mm/min,是未设置砂柱的1.73倍;含盐量由3.78%降低至0.51%,淋盐效率是未设置砂柱的1.45倍;其淋水后pH值较未设置砂柱的降低了0.12,田间试验区淋水后表现出和土柱试验相似的规律。同时,随着砂柱密度的增加,土壤脱盐率、脱盐均匀度提高,抑制pH值升高效果增加,砂柱间距0.67 m的田间试验区土壤脱盐率达到83.9%,垂直方向均匀度差值为3.9%,而未设置砂柱的脱盐率仅为53.2%,均匀度差值达到33.1%,前者pH值相对后者降低了0.59。在一定范围内,盐土含盐量、pH值及水分下渗速率显著线性相关,随着淋水速率加快、pH值升高,盐土含盐量降低。综合考虑各方面效果砂柱处理以间距0.67 m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土 砂柱 含盐量 脱盐均匀度 水分下渗速率 PH值
下载PDF
黄土-古土壤互层对土壤水分运移及土体微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李培月 李佳慧 +2 位作者 吴健华 王远航 陈银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大多与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有关,而马兰黄土-古土壤互层结构对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的影响显著。为揭示古土壤阻滞作用下黄土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对黄土体微结构的影响,为黄土地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以陕西省... 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大多与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有关,而马兰黄土-古土壤互层结构对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的影响显著。为揭示古土壤阻滞作用下黄土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对黄土体微结构的影响,为黄土地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以陕西省泾阳县南塬的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模型进行水分入渗试验,研究黄土-古土壤互层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微结构测试、分形维数和概率熵等指标的计算,分析黄土-古土壤互层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对黄土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古土壤层的透水性弱,湿润锋抵达黄土与古土壤界面处产生瞬态滞水,且随着入渗强度增加滞水时间增加;古土壤层影响下黄土与古土壤界面处的滞水会导致孔隙结构相互连通,孔隙空间平均增加4.13%,孔隙方向概率熵平均减少0.029,分形维数平均减小0.076,即古土壤层的阻水作用使得界面处黄土的孔隙空间增大,孔隙排列有序,孔隙形态规则。研究结果为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土壤 土柱试验 水分入渗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