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侯泽豪 王书平 +2 位作者 魏淑东 刘志雄 方正武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03-1613,共11页
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在植物抗逆和预防人类慢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在模式植物中的研究较为清晰,其过程主要受多种结构基因编码的酶类及转录调控因子(MYB、bHLH和WD40蛋白)控制。此外,LBD基... 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在植物抗逆和预防人类慢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在模式植物中的研究较为清晰,其过程主要受多种结构基因编码的酶类及转录调控因子(MYB、bHLH和WD40蛋白)控制。此外,LBD基因家族中的LBD37、LBD38和LBD39基因对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起负调控作用,microRNA和环境因子对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也起到了调控作用。同时,茉莉酸、赤霉素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也参与了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调控过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植物花青素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揭示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在不同种植物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该文对植物花青素的合成途径、相关酶和各种调控因子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中基因突变与花色变异的关系,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花青素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其遗传规律以及利用基因工程开展作物遗传改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生物合成 相关酶 调控因子 颜色变异
下载PDF
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铝合金表面锌黄环氧底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涂层体系失效过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明涛 鞠鹏飞 +3 位作者 左禹 唐聿明 赵旭辉 亓丽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2,共6页
目的研究5A06型铝基材所使用的锌黄环氧底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涂层体系的失效过程。方法设计"紫外/冷凝3 d+中性盐雾3 d+低温暴露1 d"为一个周期的实验室循环加速试验,采用交流阻抗谱法,结合光泽度、色差值、红外光谱等数据,... 目的研究5A06型铝基材所使用的锌黄环氧底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涂层体系的失效过程。方法设计"紫外/冷凝3 d+中性盐雾3 d+低温暴露1 d"为一个周期的实验室循环加速试验,采用交流阻抗谱法,结合光泽度、色差值、红外光谱等数据,研究涂层体系性能。结果循环加速试验进行到16周,该过程中面漆的失光率、色差值上升,达到轻微失光等级和轻微变色等级。面漆的表面形貌及涂层的低频阻抗发生明显变化,第12周时在光学显微镜下明显可见微小鼓泡,涂层0.1 Hz阻抗保持在109W·cm^2以上,但此后鼓泡数量增加,部分鼓泡破损,颜填料流出;第14周时,0.1 Hz阻抗下降到108W·cm^2,此后鼓泡数量进一步增加,部分鼓泡处面漆脱落;第16周时,0.1 Hz阻抗下降到约为107W·cm^2。结论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树脂基体特征官能团、聚合物链发生断裂,面漆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这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相关。这将加速涂层中腐蚀性介质(如水、氧和侵蚀性氯离子)渗透,促进涂层的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聚氨酯 锌黄环氧 失光率 色差值 交流阻抗 失效
下载PDF
泰安市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宫庆涛 张坤鹏 +3 位作者 武海斌 李素红 窦立志 孙瑞红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95-99,102,共6页
对泰安市1 320头异色瓢虫越冬成虫进行了观察研究,共发现表现型150种,其中未被记录的20种。按表现型将其分为4种类型:黄底黑斑、橘红底黑斑、黑底红斑和黑底黄斑,其种类数分别为64、67、11和8,各类型数目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9.24%、... 对泰安市1 320头异色瓢虫越冬成虫进行了观察研究,共发现表现型150种,其中未被记录的20种。按表现型将其分为4种类型:黄底黑斑、橘红底黑斑、黑底红斑和黑底黄斑,其种类数分别为64、67、11和8,各类型数目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9.24%、30.83%、26.14%和3.79%。黄底黑斑和橘红底黑斑型以十九斑变型最多,黑底红斑和黑底黄斑型以显明变型居多。对各斑点出现频率统计结果表明,斑点1/2在雄虫出现的频率约为雌虫的1/4,斑点9约为雌虫的1/2,其余各斑点雌虫均高于雄虫。首次对斑点和联斑不对称的异色瓢虫进行了命名,优化了记号命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安市 异色瓢虫 色斑类型 命名
下载PDF
余华小说语言变异艺术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胡玲 王秀娟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8-101,共4页
余华作为先锋派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最受评论家们关注的作家,被誉为"最为希望靠近大师这一称谓的极少数作家之一"。其作品语言突兀怪诞、抽象玄虚,与常规语言相比,极具个性魅力与艺术韵味。本文试从变异修辞的角度,阐述余华... 余华作为先锋派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最受评论家们关注的作家,被誉为"最为希望靠近大师这一称谓的极少数作家之一"。其作品语言突兀怪诞、抽象玄虚,与常规语言相比,极具个性魅力与艺术韵味。本文试从变异修辞的角度,阐述余华小说语言是如何"违背"常规语言规范的。拟对其作品语言中的变异艺术做一个全面、深入的探讨,进而分析文学语言是如何"立足常规语言之中,又超越常规语言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语言变异 词语变异 搭配变异 色彩变异
下载PDF
33个观赏文冠果品系花瓣色彩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成宇 武怀燕 +2 位作者 圣倩倩 曹福亮 祝遵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4,共11页
为探析文冠果开花过程中花瓣色彩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安丘市文冠果种质博览园基地中的33个观赏文冠果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RHSCC比色法和色差仪测色法对文冠果花瓣色彩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开花过程中,33个观赏文冠果品系的花瓣... 为探析文冠果开花过程中花瓣色彩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安丘市文冠果种质博览园基地中的33个观赏文冠果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RHSCC比色法和色差仪测色法对文冠果花瓣色彩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开花过程中,33个观赏文冠果品系的花瓣色彩较为丰富,覆盖了比色卡中的10个色系。(2)通过对CIELCH色空间中三维动态分布图的分析,发现花瓣上部色彩亮度较高的品系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饱和度较高的品系比列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花瓣下部色彩亮度在S1和S2时期处于中等或较高水平,饱和度较高的品系比例整体呈降低趋势。(3)基于文冠果S3时期花瓣上部和下部的色彩参数L^(*)、C^(*)、h°的聚类分析,将33个文冠果品系分为橙色、白色、红色三大色系。橙色系品系在S1至S2时期的花瓣色彩变化程度较大,橙色逐渐加深。白色系品系在S1至S2时期的花瓣上部色彩变化程度也较大,在S2至S3时期花瓣下部的色彩变化则更为明显,从黄色变为红色。红色系品系在S2至S3时期的花瓣色彩变化程度较大,且亮度逐渐降低,颜色也变得更红。研究结果对文冠果开花过程中花瓣色彩的动态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文冠果 花瓣 CIELCH色空间 色彩变化
下载PDF
菊花花色嵌合花瓣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5
6
作者 魏曼曼 王江民 +1 位作者 Muhammad Imtiaz 洪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以菊花‘粉妆’粉色和其发生嵌合花色的花瓣为试材,研究了6-BA和NAA不同浓度配比对花瓣离体再生的影响,建立了花瓣外植体的再生体系,观察分析了花色嵌合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菊花品种‘粉妆’花瓣再生的最适配方为MS+6... 以菊花‘粉妆’粉色和其发生嵌合花色的花瓣为试材,研究了6-BA和NAA不同浓度配比对花瓣离体再生的影响,建立了花瓣外植体的再生体系,观察分析了花色嵌合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菊花品种‘粉妆’花瓣再生的最适配方为MS+6-BA2.0 mg/L+NAA1.0 mg/L,再生芽分化率达93.3%,单个外植体平均再生不定芽数为10.0个,采用1/2MS培养基,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达100.0%。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发生广泛变异,粉色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呈现从白色到黄色多色变异,且粉色占的比例最高,但没有花色嵌合体出现;而嵌合花色的花瓣再生植株发生变异的花色更为丰富,从白色到橙红色均有分布,且与亲本相同或相似的花色占的比例最高,部分植株还可以保持花色嵌合性状,但嵌合的花色仅为白色与粉色的嵌合,嵌合花色形成率为4%;因此,菊花品种‘粉妆’经过组织培养可以部分保持嵌合花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花瓣 再生 嵌合体 花色变异
下载PDF
基于阴影和周边区域色差的光照条件和光谱反射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潇 尧思远 +2 位作者 代朋纹 王蕊 操晓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98-2109,共12页
光照条件和光谱反射率对增强现实和场景渲染任务非常有用,但是通过仪器采集比较困难,因此根据普通图像计算光照条件和光谱反射率是重要的计算机视觉任务.本文设计了一种通过分析场景中的阴影区域和周边区域颜色之间的色差,无需训练数据... 光照条件和光谱反射率对增强现实和场景渲染任务非常有用,但是通过仪器采集比较困难,因此根据普通图像计算光照条件和光谱反射率是重要的计算机视觉任务.本文设计了一种通过分析场景中的阴影区域和周边区域颜色之间的色差,无需训练数据即可计算场景的光照条件和光谱反射率的算法.在自然场景中,阴影区域由于遮挡只能接收和反射天空光,而其周边的非阴影区域则同时受到太阳光和天空光的影响.当阴影和非阴影区域有着相同的光谱反射率时,两块区域颜色之间的色差反映了被遮挡光源的信息.两块区域之间的颜色差异由光照条件造成,又以光谱反射率为联系.因此,可以利用这两种颜色之间的关系计算光照条件和光谱反射率.本文使用先验知识和模型公式化表达某一区域在光照下呈现在图像中的颜色,然后基于两种颜色以及两者之间的色差设计了一种优化算法,通过计算最优解来计算场景的光照条件以及光谱反射率.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的一系列对比实验,以及一个使用光照条件和光谱反射率来去除阴影区域的应用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影区域 非阴影区域 色差 光照条件 光谱反射率
下载PDF
冻融循环老化对PE@桉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卜凡 郭明明 +3 位作者 张蕙 陈福涛 杨扬 王宗乾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73-78,共6页
为探究PE@桉木粉复合材料的耐冻融循环老化性能,实验采用相同工艺分别制备了不同颜色的PE@桉木粉板材,系统测试了冻融循环老化进程中板材的吸水性能、膨胀率、力学性能以及色差指标的变化规律,并与PE@徽州混合木粉板材进行对比。结果表... 为探究PE@桉木粉复合材料的耐冻融循环老化性能,实验采用相同工艺分别制备了不同颜色的PE@桉木粉板材,系统测试了冻融循环老化进程中板材的吸水性能、膨胀率、力学性能以及色差指标的变化规律,并与PE@徽州混合木粉板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徽州混合木粉,桉木粉具有质地疏松、密度低且颜色浅等特点;随着冻融老化循环次数的增加,制备的PE@桉木粉板材吸水率和膨胀率逐步平稳,且在同等条件下,冻融循环10次后,吸水率是PE@徽州地区混合木粉复合板材的1.10倍,膨胀率与PE@徽州地区混合木粉复合板材持平;冻融老化30次,桉木粉质地疏松与PE混合均匀,制备出的PE@桉木粉板材弯曲强度高于PE@徽州混合木粉板材1.17 MPa;因桉木粉色泽浅,PE@桉木粉板材可加工成盐湖银、浅灰等浅色系列,经5次冻融循环老化后,浅色系板材色差仍能控制在1.1范围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木粉复合板材 冻融循环 老化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基于RNA-seq的甘薯芽变株系类胡萝卜素基因代谢差异分析
9
作者 赵冬兰 赵凌霄 +4 位作者 刘洋 张安 戴习彬 周志林 曹清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39-3249,共11页
为研究甘薯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浙薯81及其芽变系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研究了浙薯81及其芽变系的薯皮(红色变黄色)和脉基(紫色变绿色)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薯皮和脉基分别筛选出24个和10个差... 为研究甘薯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浙薯81及其芽变系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研究了浙薯81及其芽变系的薯皮(红色变黄色)和脉基(紫色变绿色)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薯皮和脉基分别筛选出24个和1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有4个DEGs同时存在于薯皮和脉基中。类胡萝卜合成代谢上游途径中,与浙薯81相比,芽变系薯皮中的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GGDPS (g29773、g38646)、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 (g11630)和ζ-胡萝卜素异构酶基因Z-ISO (g42608)均显著上调, GGDPS (g29773)仅在突变系中有表达;脉基部在类胡萝卜素上游代谢途径中没有筛选到DEGs。番茄红素环化分支点后,在薯皮中检测到2个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CHYB (g33351、g953),与浙薯81相比,芽变系中g33351下调表达, g953则上调表达。在薯皮和脉基分别检测到一个玉米黄质环氧化酶基因ZEP,薯皮中的ZEP (g41700)显著下调,脉基部的ZEP (g1103)显著上调。类胡萝卜素分解代谢中突变体薯皮中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CCD8 (g21348)下调表达;2个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加氧酶基因NCED (g30636、g43412)在突变系的薯皮和脉基中均下调表达;此外在薯皮和脉基分别检测出5个黄氧素脱氢酶基因ABA2,薯皮中有4个上调表达,而脉基中的则全部下调表达。利用实时定量PCR (qRT-PCR)验证了部分基因的表达模式,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该研究对甘薯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分子机制及解析甘薯薯皮和脉基不同颜色突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转录组测序 类胡萝卜素 差异基因 颜色变异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变异”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纪燕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2-95,共4页
色彩的隐喻意义是人们基于生活体验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基于人类共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存在共性。然而,莫言对颜色有浓厚的意识倾向,其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色彩感知存在着明显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色彩变异&quo... 色彩的隐喻意义是人们基于生活体验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基于人类共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存在共性。然而,莫言对颜色有浓厚的意识倾向,其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色彩感知存在着明显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色彩变异":红色被赋予残暴、恐怖、性等隐喻意义;绿色充满邪恶、肮脏和鄙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莫言文学作品 “色彩变异”
下载PDF
小径柞木染色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恩昌 尚延有 《吉林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28-29,42,共3页
以小径柞木板材为试验材料,采用碳酸钠、氢氧化钠、硫代硫酸钠和氨水4种染色剂进行了染色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氨水染色效果最好,最佳工艺参数为:质量分数为15%,抽真空,染色时间为12 h。
关键词 柞木 染色 色差
下载PDF
菊花嵌合体‘su-07’花色性状的组培分离及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周阳 闫俊芳 +4 位作者 张萍萍 陈驰 牛瑞鹤 祁伟 谈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4-15,35,共3页
[目的]分离和固定菊花嵌合花色性状,并探讨其花色变异机制。[方法]以紫红-黄色相嵌的菊花花色嵌合体‘su-07’为材料,通过花瓣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花色表型,分析花色嵌合体性状的稳定性和分离状况;同时,采用徒手切片的方法,检测不同花色... [目的]分离和固定菊花嵌合花色性状,并探讨其花色变异机制。[方法]以紫红-黄色相嵌的菊花花色嵌合体‘su-07’为材料,通过花瓣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花色表型,分析花色嵌合体性状的稳定性和分离状况;同时,采用徒手切片的方法,检测不同花色花瓣的细胞内色素分布状况。[结果]在MS+6-BA 2.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不同花色的花瓣均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进而分化形成不定芽,经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及大田栽培,成功获得了性状稳定遗传的黄色株系;在紫红色花瓣和嵌合花瓣的表皮细胞中都观察到了黄色花色素的存在。[结论]分离的黄色性状来源于嵌合体花瓣的表皮细胞,而未能获得紫红色性状的再生植株也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色素 菊花 花色嵌合体 花瓣 花色变异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紫叶稠李叶色变异研究初探
13
作者 尚天歌 于楠楠 +5 位作者 李佳鑫 刘秀莲 田稼穑 胡燕 马世明 薛利忠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2年第5期87-90,共4页
紫叶稠李在年生长过程中存在叶片变色现象,为了探究产生叶色差异的原因,本实验在叶色变化稳定期采集叶片,测定色素含量及细胞pH值等指标,发现叶色差异主要受花色苷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影响:随着比值的增加,叶片逐渐呈现紫色,且同一枝条... 紫叶稠李在年生长过程中存在叶片变色现象,为了探究产生叶色差异的原因,本实验在叶色变化稳定期采集叶片,测定色素含量及细胞pH值等指标,发现叶色差异主要受花色苷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影响:随着比值的增加,叶片逐渐呈现紫色,且同一枝条上紫色叶片所占比例越大,比值越大;此外,同一时期产生的叶色差异与叶片细胞pH值、叶片在枝条上生长的位置等外部环境无关。因此,推测紫叶稠李产生叶色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植物体内部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色素含量和比例的变化,而细胞内酸碱环境对花色苷等其他色素无显著影响。通过对叶色差异原因的研究,初步掌握了紫叶稠李叶片变色的内部影响因子,排除了酸碱性可能对叶色变化产生的作用,为本地园林绿化培育新的变异观赏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期定向栽培抚育管理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稠李 叶色变异 花色苷 p H值
下载PDF
高针超细超薄纬编平纹布经轴染色层差的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红强 吴宏礼 《染整技术》 CAS 2020年第5期17-20,共4页
应用经轴染色机染高针超细超薄平纹布,可以避免勾丝、压条、鸡爪花等诸多问题。但目前染色过程中产生内外层色差问题,严重制约了该项应用。载布量的选择、流量的设定以及打卷密度的控制都是影响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调整载布量、流量、... 应用经轴染色机染高针超细超薄平纹布,可以避免勾丝、压条、鸡爪花等诸多问题。但目前染色过程中产生内外层色差问题,严重制约了该项应用。载布量的选择、流量的设定以及打卷密度的控制都是影响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调整载布量、流量、打卷密度,探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经轴染色机染色的内外层色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针 超细 超薄 色差 载布量 流量 打卷密度
下载PDF
N、P、K配比施肥对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8
15
作者 陆秀君 葛根塔娜 +2 位作者 梅梅 洪晓松 李克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5,共7页
为探究不同N、P、K水平施肥处理对优良景观树种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的影响,选取1年生改良美国红枫Acer×freemanii‘Autumn Blaze’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设3种不同N、P、K施肥配比(N、P、K比例为1∶1∶1、3∶1... 为探究不同N、P、K水平施肥处理对优良景观树种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的影响,选取1年生改良美国红枫Acer×freemanii‘Autumn Blaze’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设3种不同N、P、K施肥配比(N、P、K比例为1∶1∶1、3∶1∶2、3∶2∶1),每种配比设3水平施肥量(15、30、45 g/pot),共9组施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施肥处理下,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状况均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配比施肥对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有促进作用;在促进幼苗生长方面,以处理9(N、P、K比例为3∶2∶1,45 g/pot)植株长势最盛,株高、地径、干质量分别高达83.34 cm、11.39 mm、41.68 g,为最优处理;在叶色变化的影响方面,处理3(N、P、K比例为1∶1∶1,45 g/pot)的植株叶片中花色素苷相对含量与总叶绿素比值均为最大值,分别为3.74 g/pot和278.69,叶片呈鲜红色,观赏性最强,但变色较晚;结合生物学观察,N、P、K比例为3∶1∶2施肥处理的植株,其叶片变色最早,在延长美国红枫幼苗变色期方面为最优施肥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枫 配比施肥 幼苗生长 叶色变化
下载PDF
茶树叶色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向娜 熊立瑰 +4 位作者 温贝贝 王坤波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娟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为多年生叶用植物,其叶色变异具有易观察、易鉴别、易利用的特点,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叶色变异茶树是研究叶绿素代谢途径和发育调控、叶片呈色机理以及鲜叶适制性等的理想材料。茶树的特... 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为多年生叶用植物,其叶色变异具有易观察、易鉴别、易利用的特点,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叶色变异茶树是研究叶绿素代谢途径和发育调控、叶片呈色机理以及鲜叶适制性等的理想材料。茶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色素类物质(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在叶色变异茶树中的含量均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茶树光合作用、抗逆性、鲜叶适制性、成茶品质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茶树叶色变异的发生与色素类物质合成降解、叶绿体发育、核-质信号转导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茶树叶色变异分类、重要化学成分变化、影响叶色变异的环境因素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茶树叶色变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展望了其下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色变异 重要化学成分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西南鸢尾花色变异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被引量:18
17
作者 马璐琳 崔光芬 +5 位作者 王祥宁 贾文杰 段青 杜文文 王继华 陈发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07-1716,共10页
为筛选适用于不同花色西南鸢尾花色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本研究根据西南鸢尾及其白花变型白花西南鸢尾花蕾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了6个常用内参基因(ɑ-TUB、β-TUB、AQP、ACT、GAPDH、UBQ),同时以百合18S做为对照... 为筛选适用于不同花色西南鸢尾花色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本研究根据西南鸢尾及其白花变型白花西南鸢尾花蕾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了6个常用内参基因(ɑ-TUB、β-TUB、AQP、ACT、GAPDH、UBQ),同时以百合18S做为对照内参基因,在西南鸢尾及其白花变型白花西南鸢尾的花蕾组织中,分别通过反转录PCR(RT-PCR)初筛和RT-qPCR检测表达量,并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对7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价。RT-PCR初筛结果显示,7个候选内参基因引物的特异性均较好,在6个样品间没有明显差异;RT-qPCR分析表明,7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18S表达量最高,UBQ最低;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分析结果表明,ACT表现最稳定,最适合做为内参基因,β-TUB相对稳定性最低;以Actin为内参对西南鸢尾类黄酮/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2类色素合成途径中部分相关基因的RT-q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为鸢尾属植物花色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内参基因的筛选以及鸢尾属植物资源利用和花色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鸢尾 花色变异 实时定量PCR 内参基因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olor variation mechanisms of structural light in Papilio maackii ménétriès butterfly wings 被引量:13
18
作者 REN LuQuan QIU ZhaoMei +2 位作者 HAN ZhiWu GUAN HuiYing WU LiY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4期430-436,共7页
The body color in animals results from billions of years of their natural evolution in order to evade natural enemies, catch quarries or display themselves beauty,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sms of structural light is a... The body color in animals results from billions of years of their natural evolution in order to evade natural enemies, catch quarries or display themselves beauty,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sms of structural ligh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bionics. Based on the phenomenon of Papilio maackii ménétriès’ blue scales changing into green ones immediately after dropping some alcohol aqua on the underwing sur-face and soon returning back to the original col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tructure, optics characteristic of scales and changing color effect were studied using the Olympus Stereo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Ultraviolet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 The color variation mechanisms of blue scales of Papilio maackii mé-nétriès in Chinese Northeast were revealed in this paper. When visible lights trav-eled through the concaver structure with multilayer reflector and the filled medium with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ices, the reflected lights in definite wavelengths pro-duced interference and color at that wavelength came into being. It has important academic reference value to biomimetics design of video stealth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deo STEALTH PAPILIO maackii ménétriès color variation of structural LIGHT
原文传递
橘色双冠丽鱼胚后色素细胞发育与体色变化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韦敏侠 宋红梅 +3 位作者 祁宝伦 刘超 罗建仁 胡隐昌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5,共8页
采用生物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等对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色和色素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7±1)℃,pH 8.3条件下,仔鱼期:初孵仔鱼体表已具有黑色... 采用生物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等对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色和色素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7±1)℃,pH 8.3条件下,仔鱼期:初孵仔鱼体表已具有黑色素,2 dph(day post hatching,dph)黑色素增加,眼窝变黑,未有视觉功能;3dph卵黄囊尚未吸收完毕,黑色素细胞分支,形态多样;4 dph仔鱼有视觉功能,能自行游动;5 dph仔鱼开口,卵黄囊明显变小;7 dph仔鱼出现虹彩细胞;10 dph仔鱼体表出现黄色素细胞;12 dph各鳍被成鱼鳍膜所取代,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继续增多,视觉看到鱼体变黑。稚鱼期:19 dph有鳞片产生,各鳍条发育完全,30 dph发现红色素细胞;幼鱼期:35 dph幼鱼体表为黑色,初步形成7条色素带,全身布满鳞片;65 dph鱼体部分黑色素开始褪去;85 dph黑色素细胞全部褪去,鱼体变为亮黄色。研究结果为培育褪黑完全而且遗传稳定的橘色双冠丽鱼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双冠丽鱼 体色变化 早期生活史 形态观察
原文传递
基于形态特征和线粒体COI基因探讨扶桑绵粉蚧物种的有效性并记述一体色变异型扶桑绵粉蚧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哲 张姜 +3 位作者 傅杭飞 许争争 邓坤正 张加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50,共8页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于2008年首次在广东发现,到目前为止,浙江、广西、云南等10多个省市均有其入侵的报道。为探讨入侵中国的扶桑绵粉蚧是否存在两大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作者对浙江的该物种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于2008年首次在广东发现,到目前为止,浙江、广西、云南等10多个省市均有其入侵的报道。为探讨入侵中国的扶桑绵粉蚧是否存在两大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作者对浙江的该物种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色浅橘黄色、背部具三对黄色斑点的体色变异型个体,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证实该体色变异型粉蚧为扶桑绵粉蚧。同时对中国、巴基斯坦、美国的扶桑绵粉蚧COI基因序列进行碱基差异比较、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分析,发现所扩增的浙江省内6个地点7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25条扶桑绵粉蚧COI基因(694bp)可以分成3种单倍型,这3种单倍型与中国海南、中国广州、巴基斯坦和美国加州的扶桑绵粉蚧遗传分歧较小(0–1.0%),而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遗传分歧较大(3–3.6%);但两者遗传距离小于绵粉蚧属内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13.0–17.2%)。综合形态特征和COI基因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扶桑绵粉蚧可能没有达到种间分化。基于碱基差异所构建的网络关系图、遗传分歧差异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扶桑绵粉蚧存在两个进化支系,至于是否是复合种,目前尚难作结论,还有待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生物入侵 遗传多样性 COI 体色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