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中颜色值和色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75
1
作者 霍开玲 宋朝鹏 +3 位作者 武圣江 刘闯 贺帆 宫长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13-2021,共9页
【目的】了解不同成熟度烟叶密集烘烤中颜色值和色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测色色差计,对比研究烘烤中未熟、尚熟、适熟和过熟烟叶颜色参数(L*、a*、b*)和色差参数(... 【目的】了解不同成熟度烟叶密集烘烤中颜色值和色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测色色差计,对比研究烘烤中未熟、尚熟、适熟和过熟烟叶颜色参数(L*、a*、b*)和色差参数(△L*、△a*、△b*)的变化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成熟度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成熟度烟叶的L*、a*值在烘烤过程中均呈现升高的趋势,b*值在48℃之前升高,48—54℃有所下降,之后稍有回升。L*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过熟>适熟>尚熟>未熟,鲜烟叶a*值在不同成熟度之间差别不大,在变黄中期之前成熟度高的烟叶a*值上升较快,烤后烟叶b*值大小表现为尚熟>未熟>过熟>适熟。随着烘烤的进行,烟叶△L*总体趋势变小。在48℃烟叶△a*明显变大,△b*相对降低,尤其以未熟和过熟烟叶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尚熟和适熟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L*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79,-0.851,P<0.01),类胡萝卜素含量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r=-0.832,-0.853,P<0.05)。烘烤过程中适熟烟叶的L*、a*和b*与各种色素含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245.67 x1+114.75 x2-211.69 x3-125.21 x4+118.69,y2=416.9 x1+369.19 x2-404.38 x3-78.38 x4+43.55,y3=-1051.55 x1-1270.02 x2+1106.42 x3+17.48 x4+40.1。【结论】烘烤中不同成熟度烟叶正反面颜色变化趋势基本同步,烟叶颜色参数和色素含量的相关性明显,可以用颜色值作为辅助指标来判断烟叶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密集烘烤 成熟度 颜色 色素
下载PDF
同部位不同等级烤烟的色泽和化学成分及其关系 被引量:58
2
作者 彭新辉 易建华 +2 位作者 周清明 黄平俊 周冀衡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了探讨同部位不同等级烤烟的色泽和化学成分差异及其相关关系,以中部三级柠檬黄(C3L)和桔黄(C3F)烤烟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它们的色泽指标、常规化学成分和主要色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烟叶的色度和光泽存在本质差异,其化学成分... 为了探讨同部位不同等级烤烟的色泽和化学成分差异及其相关关系,以中部三级柠檬黄(C3L)和桔黄(C3F)烤烟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它们的色泽指标、常规化学成分和主要色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烟叶的色度和光泽存在本质差异,其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柠檬黄烟叶中总糖和叶黄素含量高于桔黄烟叶,但其总碱、总氮和β-胡萝卜素含量低于桔黄烟叶.色度和光泽部分指标与烟叶化学成分有一定相关性,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颜色 光泽 常规成分 色素
下载PDF
榉树秋季转色期叶色变化的生理生化 被引量:57
3
作者 张敏 黄利斌 +2 位作者 周鹏 钱猛 窦全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4-51,共8页
【目的】从生理生化角度探寻影响秋季榉树叶片呈色的关键因素,为选育秋季叶色纯正的榉树优良观赏株系提供依据,并为探寻提高品种观赏特性、延长秋色观赏期的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榉树优... 【目的】从生理生化角度探寻影响秋季榉树叶片呈色的关键因素,为选育秋季叶色纯正的榉树优良观赏株系提供依据,并为探寻提高品种观赏特性、延长秋色观赏期的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榉树优选单株为试材,对其色素、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不同叶色榉树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及比例存在差异,在整个转色期,绿色单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红色和黄色单株(P<0.05),花色素苷/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均最小。红色单株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显著提高(P<0.05),花色素苷/叶绿素远高于其他2个单株。黄色单株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较稳定,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显著高于绿色和红色单株(P<0.05),花色素苷/叶绿素位于二者之间。不同榉树单株叶片变色直接受叶片中花色素苷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综合影响。2)相关性分析显示,绿色单株叶片中花色素苷/叶绿素与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叶绿素a含量的相对稳定在绿色单株呈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花色素苷和花色素苷/叶绿素分别与温度、淀粉和N含量呈负相关。红色单株中花色素苷/叶绿素与花色素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绿素呈负相关但不显著(P>0.05),表明花色素苷含量的提高是红色单株叶色变红的主要原因;花色素苷分别与温度和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蔗糖、P和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日照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黄色单株类胡萝卜素与碳水化合物及N含量呈正相关。【结论】秋季榉树叶色变化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完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色素的成分和比例发生改变,而温度、糖分、矿质元素等是叶片呈色的重要内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榉树 叶色 色素 碳水化合物 矿质元素
下载PDF
黑米稻种皮色素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名位 彭仲明 徐运启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9-155,共7页
采用3个种皮颜色深浅不同的黑米稻品种与1个白米稻品种配制6个杂交组合,测定F2单株黑米种皮中的色素含量。所有组合F2群体的色素含量的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并呈现近似的正态分布,表现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选用6个黑米... 采用3个种皮颜色深浅不同的黑米稻品种与1个白米稻品种配制6个杂交组合,测定F2单株黑米种皮中的色素含量。所有组合F2群体的色素含量的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并呈现近似的正态分布,表现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选用6个黑米稻品种与1个白米稻品种作7×7完全双列杂交,按Hayman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黑米稻种皮色素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高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对低含量的等位基因表现显性,种皮深黑色对浅黑色、黑色对白色为显性;显性等位基因对提高色素含量起增效作用,隐性等位基因起减效作用;且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在黑米稻的杂交育种中,可以种皮颜色作为主要目标,连续多代定向选择深黑色种皮的个体,并结合高世代的营养品质分析结果进行最终抉择,以保证所选黑米稻新品种(系)既有深黑色的种皮外观,又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稻 双列杂交 种皮颜色 色素含量
下载PDF
四种槭树属(Acer)植物秋色叶变化与色素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关系 被引量:37
5
作者 楚爱香 张要战 王萌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1,137,共5页
为了探索三角枫、五角枫、元宝枫和小叶鸡爪槭这4种槭树属植物秋色叶变化与叶片中质体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在10月10日到11月11日叶片变色期,对其叶片中的质体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连续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中叶... 为了探索三角枫、五角枫、元宝枫和小叶鸡爪槭这4种槭树属植物秋色叶变化与叶片中质体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在10月10日到11月11日叶片变色期,对其叶片中的质体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连续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趋势一致;花色素苷含量在秋色叶变红的三角枫和小叶鸡爪槭中显著上升,在秋色叶变黄的五角枫和元宝枫中上升不明显。当叶片中叶绿素占绝对优势时(60%以上),叶片呈现绿色;当叶片中花色素苷占绝对优势时(60%~80%),叶片呈现红色;当叶片中叶绿素和花色素苷比例减少到一定程度时(降到40%以下),叶片呈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表现为单峰曲线;且其峰值在花色素苷的峰值前,说明可溶性糖是花色素苷合成的前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槭树属 秋色叶 色素 可溶性糖
下载PDF
锦鲤总色素及色素组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安利 刘金海 王维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用光谱和色谱两种方法对锦鲤的总色素和色素组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色锦鲤、乌鲤和绯写锦鲤总色素光谱在可见光区(448nm和470nm)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吸收峰,黄写锦鲤和昭和三色锦鲤总色素光谱在可见光区(445nm和472nm附近)有两个... 用光谱和色谱两种方法对锦鲤的总色素和色素组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色锦鲤、乌鲤和绯写锦鲤总色素光谱在可见光区(448nm和470nm)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吸收峰,黄写锦鲤和昭和三色锦鲤总色素光谱在可见光区(445nm和472nm附近)有两个相近的吸收峰,锦鲤所含色素组分均以杏黄色或橙色为主,其他色素组分为辅。锦鲤黑色色斑是由于黑色素存在时,其他各色素组分的颜色被黑色所掩盖;锦鲤其他色斑的形成则是由于其体内各色素组分以不同比例相互搭配组合的结果。亲缘关系越近的锦鲤其总色素组分就越相似,红色锦鲤和乌鲤均含有六种相同的色素组分,绯写锦鲤除杏黄色和橙色色素组分与前二者的同色色素组分Rf值不同外,其余四种同色色素组分的Rf值均相近;黄写锦鲤与昭和三色锦鲤分别含有三种和四种色素组分且Rf值差异显著。据此推测,红色锦鲤、乌鲤和绯写锦鲤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黄写锦鲤、昭和三色锦鲤与前三者之间可能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该研究有望为锦鲤增色饵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使锦鲤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总色素 色素组分 光谱 色谱
下载PDF
园艺植物叶色变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延惠 李跃霞 +3 位作者 郭晓丽 连红可 李洪涛 胡青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34,共5页
园艺植物叶色变化受叶片色素成分、含量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对叶片色素的研究可以为改良和培育彩叶植物品种提供参考依据。从叶片色素成分、叶片色素含量与叶形态和结构特征、光合特性及其他相关影响因子等方面论述了园艺植物叶... 园艺植物叶色变化受叶片色素成分、含量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对叶片色素的研究可以为改良和培育彩叶植物品种提供参考依据。从叶片色素成分、叶片色素含量与叶形态和结构特征、光合特性及其他相关影响因子等方面论述了园艺植物叶色变化的研究概况,总结了提取园艺植物三大叶片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最佳方法,并提出了今后彩叶园艺植物育种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植物 叶色 叶片色素 彩叶植物
下载PDF
TFT-LCD用彩色滤光片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宏彦 杨久霞 +3 位作者 吕艳英 陈军 南永卓 吴桔生 《现代显示》 2005年第6期41-44,共4页
彩色滤光片作为液晶显示器件的关键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显示器的对比度、亮度、视角乃至画面质量。本文阐述LCD用彩色滤光片的结构、特性和制取方法,着重介绍目前最常用的制取彩色滤光片的颜料分散法。彩色滤光片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彩色滤光片作为液晶显示器件的关键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显示器的对比度、亮度、视角乃至画面质量。本文阐述LCD用彩色滤光片的结构、特性和制取方法,着重介绍目前最常用的制取彩色滤光片的颜料分散法。彩色滤光片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打破国外在颜料领域的垄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带动国内整个行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滤光片 液晶显示 颜料
下载PDF
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特征参数与色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丽英 鲜兴明 +5 位作者 杨杰 宋朝鹏 耿宗泽 邵惠芳 黄五星 许自成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90,共6页
为了明确烟叶颜色特征与色素含量的关系,以红花大金元品种不同成熟度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颜色特征参数和色素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烘烤进程中,烟叶图像的3个颜色特征参数的大小依次为R(彩色数字图... 为了明确烟叶颜色特征与色素含量的关系,以红花大金元品种不同成熟度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颜色特征参数和色素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烘烤进程中,烟叶图像的3个颜色特征参数的大小依次为R(彩色数字图像中红色的亮度值)>G(彩色数字图像中绿色的亮度值)>B(彩色数字图像中蓝色的亮度值);不同成熟度烟叶R、G、B分量的平均值均表现为过熟>适熟>尚熟。烘烤过程中成熟度低的烟叶叶绿素降解速度较快,降解量明显大于成熟度高的烟叶;尚熟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变黄和定色期大量降解,直到定色期结束时与适熟和过熟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接近,而过熟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R值与烟叶叶绿素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B值与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G组合和r,g值(颜色分量)均与色素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H(色调)值与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选取与烟叶色素含量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的8个颜色特征参数,即H,g,r-g,G-R,G/R,G/(R+B),(G-R)/(G+R)和(R-G)/(R+G+B)值,建立了对烟叶色素含量的逐步回归方程,经F测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烘烤中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特征参数和色素含量的相关性明显,可以用颜色特征参数作为辅助指标来判断烟叶色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烘烤 颜色 特征参数 色素含量
下载PDF
禽类蛋壳颜色及其基因的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袁青妍 卢立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禽类的蛋壳具有白色、青色及褐色3种颜色,特别是鸡和鸭的青壳蛋因外观美观,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蛋壳硬度和强度高于白壳蛋而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依据表型培育青壳鸡或鸭品系存在误选,因而研究蛋壳颜色的形成及控制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 禽类的蛋壳具有白色、青色及褐色3种颜色,特别是鸡和鸭的青壳蛋因外观美观,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蛋壳硬度和强度高于白壳蛋而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依据表型培育青壳鸡或鸭品系存在误选,因而研究蛋壳颜色的形成及控制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了禽类蛋壳颜色的种类、色素组成及其合成,它的可遗传性、遗传力大小、遗传模式,控制蛋壳颜色的基因数量及其相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以期为揭示蛋壳颜色的形成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类 蛋壳颜色 色素组成 色素合成
下载PDF
基于表里关联的栀子饮片炮制过程中表观颜色变化与其内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晓庆 王云 +8 位作者 张雪 李玲云 戴业佳 王清浩 麻印莲 宋嬿 张玉莲 吕婷婷 张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焦栀子、栀子炭炮制过程中表观颜色与其主要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和二萜色素类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规范栀子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电子眼获取栀子炮制过程饮片的色度值,分析栀子不同炒制时间点饮片颜色的变化规... 目的:研究焦栀子、栀子炭炮制过程中表观颜色与其主要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和二萜色素类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规范栀子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电子眼获取栀子炮制过程饮片的色度值,分析栀子不同炒制时间点饮片颜色的变化规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和总二萜色素的含量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法对多源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栀子炮制过程中L*(明度值),a*(红绿分量值),b*(黄蓝分量值)变化趋势与总环烯醚萜苷含量呈负相关,与总二萜色素含量呈正相关。焦栀子过程饮片L*和总二萜色素含量相关性最大;栀子炭过程饮片b*和总二萜色素含量相关性最大。结论:颜色和色素类成分可考虑作为栀子炮制过程中的控制和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炮制 表观颜色 环烯醚萜苷 色素 西红花苷-Ⅰ 京尼平苷
原文传递
月季花发育过程中花色变化的生理生化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程怡 张云婷 +2 位作者 王清明 马建伟 张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3-739,共7页
以月季‘仙境’为材料,观测其正面和反面花瓣在开花过程中6个阶段的颜色和其花色的L*、a*、b*、C*、h*值变化,花瓣组织结构,以及pH值、花色素含量、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探讨月季花色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1)半开期时... 以月季‘仙境’为材料,观测其正面和反面花瓣在开花过程中6个阶段的颜色和其花色的L*、a*、b*、C*、h*值变化,花瓣组织结构,以及pH值、花色素含量、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探讨月季花色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1)半开期时,花瓣正面红色最深,花色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在盛开期时达到最高。(2)pH越小时,花瓣红色越深,而且pH值小范围内的变动,就能导致花色的改变。(3)花色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上表皮,并且上表皮呈圆锥形小突起、下表皮为扁平状,故上表皮花色深于下表皮,亮度小于下表皮。(4)a*正面与pH值、花色苷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a*反面与L*正面、L*反面、b*反面呈正相关关系;L*正面与b*正面、L*反面与b*反面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5)众多影响花色呈现的因素中,正面(反面)花色主要是受到花色素苷(L*反面)的直接作用,其他因素则通过影响花色素苷(L*反面)间接影响花色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花色 色素分布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影视动画作品中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 被引量:25
13
作者 曲春景 童云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50,共11页
影视动画作品中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介质和表情达意的符号,形成自身一系列传递信息的方式。首先,在色彩和概念之间已存在某种普遍认同的契约关系;其次,色彩语言与普通语言一样,遵从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其与普通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具有模... 影视动画作品中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介质和表情达意的符号,形成自身一系列传递信息的方式。首先,在色彩和概念之间已存在某种普遍认同的契约关系;其次,色彩语言与普通语言一样,遵从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其与普通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具有模拟代码和表现代码的双重特征。色彩语言与影像语言实属两个代码系统。影像语言无法完全涵盖色彩语言的关键问题是,在能指(影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往往会因色彩及亮度的不同,在所指层面上形成巨大反差甚至传递出完全相反的意义。色彩语言用色素创造出某种能够与观众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句。这种色素构成的表达一般受文化习俗和色彩暗示两种规约性的限制。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使色彩语言带有某种民族特点;而由色彩暗示产生的心理联想意义则是普世共识的。色彩语言能塑造形象推进剧情的发展。无论是单格图画内的色彩组合抑或画面镜头之间的色彩组合,色彩要素的不同搭配均可以构成特定内涵的"句子",组成对人物善恶美丑等性格特征的陈述性表达。镜头与镜头的转换衔接又使色彩具备了"线性"组合的特征,更倾向完成对一段复杂事件的意义传递。色彩之所以成为一种语言,不仅由于色彩具有表意特点、具有语言的聚合及组合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模拟、表意、聚合、组合等内涵都是现实生活赋予的。某些色彩形式早已对人们的意识构成过影响。那些成为某种表达模式或公式化标记的色彩语言,往往是启动了观众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储备,因此,能够在色彩与概念之间形成默认的契约关系;人们很容易接受其中所蕴涵的表达意图,从而使色彩语言具有了表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语言 文化习俗 心理暗示 色素组合 表意功能
下载PDF
普洱茶发酵阶段色泽的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秋萍 龚加顺 邹莎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94-399,共6页
为阐明普洱茶不同发酵阶段色泽变化及其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研究了恒温恒湿与恒温非恒湿条件下,接种外源优势菌(酿酒酵母)与未接种外源优势菌的云南普洱茶在不同发酵阶段的感官品质、汤色的定量分析及茶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明度指... 为阐明普洱茶不同发酵阶段色泽变化及其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研究了恒温恒湿与恒温非恒湿条件下,接种外源优势菌(酿酒酵母)与未接种外源优势菌的云南普洱茶在不同发酵阶段的感官品质、汤色的定量分析及茶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明度指数L及明度指数差△L与感官指标汤色的评分呈正相关;色品指数a、b及色差值△a、△b与汤色感官评分、滋味评分和品质总评分均呈正相关;不同发酵阶段样的△L、△b的值逐渐减小,而△a的值逐渐增大,这与其茶红素和茶黄素的值逐渐减小和茶褐素的值不断增大是一致的。普洱茶发酵阶段色泽的量化分析可作为普洱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在自动化恒温恒湿条件下发酵普洱茶,有利于实现普洱茶清洁化加工和提高普洱茶品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色泽 品质 普洱茶 感官评价 定量分析 茶色素
下载PDF
采前除袋铺设反光膜对桃果实着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马瑞娟 张斌斌 +2 位作者 张春华 蔡志翔 颜志梅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23-2132,共10页
为探讨采前铺设反光膜对桃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及着色机制,以容易着色的晚熟桃品种‘霞晖8号'为试材,采收前12 d除去外黄内黑双层袋,研究了不套袋不铺反光膜、除袋不铺反光膜和除袋铺反光膜对果皮色泽、色素含量以及与果实着色相关的酶... 为探讨采前铺设反光膜对桃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及着色机制,以容易着色的晚熟桃品种‘霞晖8号'为试材,采收前12 d除去外黄内黑双层袋,研究了不套袋不铺反光膜、除袋不铺反光膜和除袋铺反光膜对果皮色泽、色素含量以及与果实着色相关的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袋不铺反光膜和除袋铺反光膜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红绿色差值(a~*)、红绿色差/黄蓝色差值(a~*/b~*)、色饱和度(C)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降低色调角(h),除袋铺反光膜较除袋不铺反光膜处理花色素苷含量更高(P〈0.05);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UFGT和CHS在试验之初即上调表达,而DFR、LDOX和F3H则随试验的进行而上调表达。此外,不套袋不铺反光膜处理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逐渐降低,而其他两个处理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采前除袋铺反光膜较除袋不铺反光膜的处理活性更高。据此推测,除袋不铺反光膜和除袋铺反光膜条件下果皮花色素苷的合成是多个基因协同调控作用的结果,尤以除袋铺反光膜处理促进花色素苷积累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 反光膜 色差 色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柑橘果实色素—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黄贝 王鹏 +4 位作者 温明霞 吴韶辉 高伟勤 徐建国 夏仁学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3-802,共10页
柑橘果实丰富多彩,广受大众喜爱,外观色泽作为消费者选择看重的果实品质之一,其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类胡萝卜素是柑橘果实呈色的主要贡献者,成为近年来柑橘果实色素研究的重点。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不同的色素单体... 柑橘果实丰富多彩,广受大众喜爱,外观色泽作为消费者选择看重的果实品质之一,其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类胡萝卜素是柑橘果实呈色的主要贡献者,成为近年来柑橘果实色素研究的重点。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不同的色素单体呈现黄到橙红甚至紫红多种颜色,其丰富多样的组成给与柑橘果实丰富的颜色表现。笔者概述了柑橘果实呈色色素的主要来源、内外部及其他影响因素、3条合成途径(番茄红素、胡萝卜素和含氧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并介绍了类胡萝卜素对植物体和人体的生理活性功能,但目前对类胡萝卜素的分解过程以及分解产物存在形式和生理功能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果实 色泽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金叶银杏半同胞子代无性系的叶色和色素含量变化及呈色机制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郁万文 祝遵凌 +1 位作者 曹福亮 周春丽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53,共11页
对4月份至11月份金叶银杏‘万年金’(Ginkgo biloba‘Wannianjin’)32个半同胞子代无性系与亲本的叶色差异进行比较;比较了不同色系叶片的色素含量和比值及叶色参数(L*、a*和b*)的变化,分析了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并观察了... 对4月份至11月份金叶银杏‘万年金’(Ginkgo biloba‘Wannianjin’)32个半同胞子代无性系与亲本的叶色差异进行比较;比较了不同色系叶片的色素含量和比值及叶色参数(L*、a*和b*)的变化,分析了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并观察了不同色系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32个半同胞子代无性系可被分为金黄、浅黄、草绿和蓝绿4个色系。随时间推移,草绿和蓝绿色系叶片的总叶绿素(Chl)、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呈"双峰型"变化趋势,Car/Chl和Car/Chla比值的变幅均较小;而金黄和浅黄色系叶片的上述色素含量呈"升高—降低—升高"变化趋势,Car/Chl和Car/Chla比值总体呈"迅速下降—相对稳定—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各色系叶片的上述色素含量在夏季均不同程度下降,Car/Chlb比值变化差异较大,且金黄和浅黄色系的各色素含量均低于草绿和蓝绿色系。随时间推移,金黄和浅黄色系叶片的L*、a*和b*值以及草绿和蓝绿色系叶片的L*和b*值均先降低后升高,后2个色系的a*值则先升高后下降;并且,前2个色系的L*和b*值总体上显著高于后2个色系,而a*值则总体上低于后2个色系。金黄色系的Chla和Chl含量与L*和a*值显著负相关,而其Car/Chl和Car/Chla比值则与L*、a*和b*值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浅黄色系的Chlb含量与a*值显著负相关,其Car/Chla比值与L*和b*值以及Car/Chlb比值与a*值均显著正相关;草绿色系的Chla含量与L*值显著负相关,其Car/Chla比值与L*和b*值以及Car/Chlb比值与a*值均显著正相关;这3个色系叶片的其余指标间以及蓝绿色系叶片的各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性。观察结果显示:金黄和浅黄色系的叶绿体基粒片层发育不健全,基粒片层可见但排列较疏松,且无明显垛叠,分布范围小而稀疏;蓝绿和草绿色系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垛叠层数均较多,基粒片层发达且排列紧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银杏 叶色 色素含量 叶色参数 超微结构 呈色机制
下载PDF
金叶银杏叶色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改萍 张磊 +1 位作者 姚雪冰 祝遵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8,共8页
【目的】金叶银杏为银杏(Ginkgo bilobaL.)的1个芽变品种,具有独特的叶色性状及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通过观察分析金叶银杏实生苗叶色变化特性,为选育更优良的品系及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湖北安陆的1年生金叶银... 【目的】金叶银杏为银杏(Ginkgo bilobaL.)的1个芽变品种,具有独特的叶色性状及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通过观察分析金叶银杏实生苗叶色变化特性,为选育更优良的品系及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湖北安陆的1年生金叶银杏实生苗为材料,在对叶形、叶色观察的基础上,应用X-Rite色差仪测定叶色参数L~*、a~*和b~*值,计算出反应色彩变化的彩度C~*和色相角h,测定其色素含量及光合特征参数,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叶银杏叶形主要为扇形,叶色4—5月为金黄色,6月开始转绿,先为浅黄绿色,直至深绿,10月底后再次变黄。色差参数L~*维度方向上,大部分位点集中在中间位置(L~*值为50~65),a~*值主要集中在负值区域,b~*维度方向位点整体呈现上移趋势。色素含量的年变化中,Chla(叶绿素a)、Chlb(叶绿素b)、ChlT(总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规律,且色素含量之间基本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Car(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现"下降—升高"趋势。ChlT/Car(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质量之比)与ChlT的变化趋势相似,Chla/b(叶绿素a与叶绿素b质量比)的变化呈现波动下降。Chla和Chlb均与色差参数L~*、a~*、b~*和C~*呈负相关,与h则为极显著正相关。Car与色差参数a~*呈显著正相关,与b~*呈极显著正相关。Pn(净光合速率)、Gs(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双峰,Tr(蒸腾强度)在13:00前处于较高水平,15:00后急剧下降。Ci(细胞间隙CO2浓度)的日变化呈"W"形,即一天之内出现两个低谷,分别在11:00和15:00。Pn与Chla、Car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Chla/b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光合特征值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1年生金叶银杏叶形主要为扇形,叶色在4—5月为金黄色,6月逐渐变绿色,10月时变黄。色差参数在4—5月,高亮度单株增加,各单株绿色变浅,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银杏 色差参数 色素含量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遮阴对欧洲鹅耳枥变色期叶色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力宇 施曼 +2 位作者 吴驭帆 周琦 祝遵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34,共9页
为探寻不同光照强度下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及其不同园艺品种(种)Carpinus betulus‘Beekman’、Carpinus betulus‘Frans Fontaine’、Carpinus betulus‘Lucas’的叶色及其生理变化,筛选适宜的光照强度及变色效果更好、观赏价... 为探寻不同光照强度下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及其不同园艺品种(种)Carpinus betulus‘Beekman’、Carpinus betulus‘Frans Fontaine’、Carpinus betulus‘Lucas’的叶色及其生理变化,筛选适宜的光照强度及变色效果更好、观赏价值更高的品种,以4个欧洲鹅耳枥品种(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梯度的遮阴处理,营造不同的光照强度,而后对其叶片进行叶色及生理指标的动态观测,并进行方差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欧洲鹅耳枥叶色转变的根本原因均是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的升高,表现为类胡萝卜素较叶绿素稳定,分解较慢,导致类胡萝卜素在色素中的比例占优,进而叶色转黄。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其中可溶性蛋白与其他指标为极显著负相关。结论:4个欧洲鹅耳枥品种(种)变色期存在差异,在全光照条件下有最佳的叶色表达效果,在南京地区Carpinus betulus、Carpinus betulus‘Beekman’、Carpinus betulus‘Frans Fontaine’作为园林秋叶树种有较长观赏期,类胡萝卜素是其呈色基础,叶色变换会影响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鹅耳枥 叶色 光强 色素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春季不同叶色鹅耳枥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驭帆 于萍 祝遵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26,132,共8页
【目的】研究春季不同叶色鹅耳枥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各生理指标与叶色变化的关系。【方法】以春季展叶期红叶和对照绿叶的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植株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 【目的】研究春季不同叶色鹅耳枥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各生理指标与叶色变化的关系。【方法】以春季展叶期红叶和对照绿叶的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植株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并比较2种叶色植株叶片转色的差异性;通过相关分析探究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红叶植株相比,绿叶鹅耳枥植株积累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较少,但叶绿素含量积累相对较多,叶片呈现绿色;可溶性糖含量呈平稳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小。2种叶色鹅耳枥PAL、POD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但红叶植株下降幅度较快,与花色素苷的变化动态相似。2种植株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花色素苷含量占色素比例较大时,叶片呈红色;反之叶绿素占优势,叶片呈绿色。花色素苷含量与PAL、POD活性均呈显著相关,与可溶性糖呈不显著相关。【结论】鹅耳枥叶色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叶片色素成分和比例的差异,PAL、POD、可溶性糖含量均是影响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叶片显现红色的重要因素,园林栽培中可通过提高相关酶活性和内含物含量延长鹅耳枥春季的叶色观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耳枥 叶色 花色素苷 可溶性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