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能计量远程抄表系统的应用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红革 张娟 《陕西电力》 2007年第4期81-82,共2页
针对电能计量远程抄表系统的结构和现状,结合商洛供电局目前该系统的运行特点,从其产生的背景及电能表、采集器和通信信道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措施以提高电能计量远程抄表系统抄表成功率。
关键词 电能计量 抄表系统 电子式电能表 采集器 通讯信道 改进措施
下载PDF
蛇形通路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干燥装置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罗建文 张永辉 +2 位作者 郑茂盛 谢超超 路丽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5-690,共6页
利用自行设计的包括蛇形通路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干燥箱、控制系统、鼓风机等的整套装置,在西安地理和气候环境下于不同设定温度下进行实际控制和测试,以及集热器的光热转化效率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控制系统稳定性好,温度控制精确;... 利用自行设计的包括蛇形通路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干燥箱、控制系统、鼓风机等的整套装置,在西安地理和气候环境下于不同设定温度下进行实际控制和测试,以及集热器的光热转化效率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控制系统稳定性好,温度控制精确;蛇形通路的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光热转化效率较高,在设定干燥箱温度值为60℃情况下,两小时内其光热转化效率达到74.32%,可望用于实际物料的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热器 蛇形通路 干燥箱 控制系统 光热转化效率
下载PDF
PV/T集热器冷却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曼莹 关欣 +1 位作者 姚发达 文楚琳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由光伏与光热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光伏面板能够提供各领域所需电能.由于光伏温度的升高会影响光伏组件的电效率及电池寿命,所以在光伏系统中加入光热部分,将多余的热量转移并加以利用,进而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由光伏与光热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光伏面板能够提供各领域所需电能.由于光伏温度的升高会影响光伏组件的电效率及电池寿命,所以在光伏系统中加入光热部分,将多余的热量转移并加以利用,进而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以液体和空气作为传热介质的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是通过对流的方式将光伏进行冷却,为了提高工作流体的均温性及系统在高电池温度峰值下的稳定性,可在水基PV/T中增加纳米颗粒.为了提高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热导率,可以使用混合纳米流体或者在单一纳米流体中加入相变材料(PCM).通过PCM进行冷却的PV/T系统是通过传导的方式将光伏进行冷却,可通过调整PCM的厚度实现控制温度的下降速率,或者在PCM内填充纳米颗粒增大组件的导热系数,以提高PV/T系统的热/电效率.通过总结目前相关的研究可知,PV/T集热器冷却技术还需深入研究的方面包括:混合纳米流体颗粒的浓度和工作温度对其热导率的影响、两相流传热理论及粒子间相互作用对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外界影响因素的波动对PV/T系统影响的动态理论研究、PCM自身特性对充放热速率和循环使用的影响、考虑经济性的热管数量对PV/T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适用于太阳能PV/T热泵系统的动态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收集器 热/电效率 纳米流体 相变材料 冷却通道
原文传递
小梁网泵调控理论及其对青光眼诊疗的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辛晨 《眼科》 CAS 2022年第6期405-412,共8页
小梁网房水引流功能异常导致眼压升高,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房水具有搏动外流的特征,说明小梁网是弹性组织,其弹性状态与Schlemm管腔开放程度、管类瓣膜结构联动和深层巩膜静脉丛的开放与闭合密切相关,表明... 小梁网房水引流功能异常导致眼压升高,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房水具有搏动外流的特征,说明小梁网是弹性组织,其弹性状态与Schlemm管腔开放程度、管类瓣膜结构联动和深层巩膜静脉丛的开放与闭合密切相关,表明小梁网对房水的引流具有泵调控机制。本文对小梁网泵调控机制的理论基础、相关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对青光眼微创手术的启示进行了系统介绍。希望小梁网泵调控理论为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选择治疗策略、优化和创新手术设计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网 SCHLEMM管 集液管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文传递
基于多目标算法集热/蒸发器微通道结构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孔祥强 岳振伟 +3 位作者 尹鹏宇 刘明朝 陈冲 李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94,共9页
为提升微通道集热/蒸发器流动与传热性能,该研究通过多目标算法对集热/蒸发器微通道孔结构进行优化。首先,建立集热/蒸发器流动传热耦合模型,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准确性;其次,采用响应曲面法拟合集热效率和压降的目标函数,建立以微通道集热... 为提升微通道集热/蒸发器流动与传热性能,该研究通过多目标算法对集热/蒸发器微通道孔结构进行优化。首先,建立集热/蒸发器流动传热耦合模型,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准确性;其次,采用响应曲面法拟合集热效率和压降的目标函数,建立以微通道集热/蒸发器结构参数为变量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通过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集热效率和压降的Pareto优化解集,用K-means聚类算法对优化解集进行分类;最后,采用不同季节典型工况试验数据确定最佳微通道孔结构尺寸。研究结果表明:集热效率和压降目标函数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5和0.999,拟合精度高;孔长、孔宽及孔间距对集热效率和压降影响显著;最终确定孔长1.27 mm、孔宽1.53 mm、孔间距0.39 mm为最佳微通道孔结构尺寸,与原结构相比,集热效率平均提高了8.29%,压降平均降低了11.05%。此方法提供了一定工况范围的优化解集,提升了微通道集热/蒸发器流动与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热/蒸发器 太阳能 热泵 微通道 结构参数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采集器通道及合成误差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天华 郭瑞宝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数据采集器通道误差是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误差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自动站各要素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其与温、湿、压、风等各气象要素传感器误差的合成构成了自动气象站误差。在稳定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利用高精度测量仪表,通过对... 数据采集器通道误差是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误差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自动站各要素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其与温、湿、压、风等各气象要素传感器误差的合成构成了自动气象站误差。在稳定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利用高精度测量仪表,通过对多台CAWS600型采集器进行精确测量,得到自动站采集器各气象要素通道误差的校准数据。对温、湿、压、风等要素的自动测量系统(传感器和采集器)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误差等于传感器误差与采集器通道误差之和。此外,采集器各主要通道的误差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有10台采集器气温通道误差≤0.1℃,主要分布在-0.1~0.1℃,所占比例为77%;有3台采集器通道误差>0.15℃而≤0.20℃,所占比例为23%。在600-1090 h Pa量程内,气压通道误差主要分布在-0.10~0.10 h Pa;风向、湿度通道误差较小,误差值相近,方向较一致,风向通道误差≤1°,湿度通道误差≤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数据采集器 通道误差 合成误差 数据分析
下载PDF
肋片型太阳能集热器热量通道传热效果仿真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刚 李鹏 张辉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9-92,共4页
对肋片型太阳能集热器热量通道传热特性效果进行分析,能够高效提高集热器的使用质量。对太阳能集热器热量通道传热效果进行仿真,需要建立集热器热量通道的湍流模型,分析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传统方法建立集热器单侧吸收高热流密度的传... 对肋片型太阳能集热器热量通道传热特性效果进行分析,能够高效提高集热器的使用质量。对太阳能集热器热量通道传热效果进行仿真,需要建立集热器热量通道的湍流模型,分析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传统方法建立集热器单侧吸收高热流密度的传热数学模型,但忽略了对流体动力学的分析,导致传热效果分析的准确度低,提出一种肋片型太阳能集热器热量通道传热效果分析方法,通过建立集热器热量通道的湍流模型,对集热器热量的湍流进行分析,确定集热器的湍流性能,并通过分析近壁区空气湍流特性,提高集热器热量通道传热特性效果的分析的准确性;对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对影响肋片型太阳能集热器热量通道传热效果的参数进行求解,从而实现传热效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各参数对肋片型太阳能集热器热量通道传热效果的影响,传热效果分析的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片型 太阳能 集热器 热量通道 传热效果
下载PDF
基于一种无线透传RS485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雪峰 钟强 起家琦 《通讯世界》 2019年第2期151-153,共3页
本文介绍通过研制一种无线透传RS485装置可以直接代替有线的RS485,通过远距离传输。具备抗干扰技术,无需挖沟布线(不需要在变电站电缆井中放置任何传输线路)。最终实现一种厂站电能量采集器与电能表之间的无线通讯采集的新技术,加以解决... 本文介绍通过研制一种无线透传RS485装置可以直接代替有线的RS485,通过远距离传输。具备抗干扰技术,无需挖沟布线(不需要在变电站电缆井中放置任何传输线路)。最终实现一种厂站电能量采集器与电能表之间的无线通讯采集的新技术,加以解决RS485断线故障期间的通讯问题,最终阐述通过应用无线采集与传输技术从而保证厂站电能量采集器下行通道与电能表之间的通讯快速恢复,提高故障处理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透传RS485装置 厂站电能量采集器 电能表 下行通道
下载PDF
双通道数据采集器在电力抄表中的应用
9
作者 殷俊 游若莎 +1 位作者 余恒洁 沈鑫 《电力系统装备》 2020年第22期159-161,共3页
传统的单通道抄表数据采集器,无法现场进行抄表测试和参数设置,工作效率较低。文章结合昆明供电局实际情况,研制了蓝牙载波双通道抄表数据采集器,开发配套抄表APP软件系统,详细介绍了双通道数据采集器和抄表APP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应用场景... 传统的单通道抄表数据采集器,无法现场进行抄表测试和参数设置,工作效率较低。文章结合昆明供电局实际情况,研制了蓝牙载波双通道抄表数据采集器,开发配套抄表APP软件系统,详细介绍了双通道数据采集器和抄表APP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应用场景,最后通过工程实际应用效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抄表 数据采集器 双通道
下载PDF
蛇形流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丽华 张来 姜铁熘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3-48,共6页
为了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和减小占地面积,对传统的平板集热器流道进行改进,把整体空腔流道改为蛇形流道.利用CFD软件对蛇形流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集热器入口流速对集热器出口温度和集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形流道... 为了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和减小占地面积,对传统的平板集热器流道进行改进,把整体空腔流道改为蛇形流道.利用CFD软件对蛇形流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集热器入口流速对集热器出口温度和集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形流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内部特殊的流道为空气提供有效的漩涡生成场所;入口速度越大,漩涡越大;相邻两气腔内的漩涡越近,集热效果越好.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集热器效率明显增加直到稳定.该模型下的集热效率最高能达到0.76.集热器出口温度随入口流速的增加逐渐降低直到稳定,稳定温度下对应的最低流速为4 m/s,并且出口温度随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平板集热器 蛇形流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全流道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勇 段广彬 +2 位作者 丁海成 卢郁 刘宗明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62-1768,共7页
以全流道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了集热性能试验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CFD技术对不同排管管径全流道吸热板内传热介质的流动与传热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全流道集热器集热性能好、保温性能优,最高瞬时集热效率可达86.... 以全流道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了集热性能试验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CFD技术对不同排管管径全流道吸热板内传热介质的流动与传热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全流道集热器集热性能好、保温性能优,最高瞬时集热效率可达86.1%,热损失系数仅为4.179 W/(m^2·℃);与有关国家标准比较,最高瞬时集热效率高14.1%,热损失系数低1.82 W/(m^2·℃)。模拟结果表明:全流道板芯在增大流体传热接触面积的同时产生了横向导流作用,使各排管间流体流量分布更为均衡;全流道板芯热阻小,壁面上热流分布均匀,有效地增大了板芯的对流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全流道 流体流动与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志兵 贾文惠 +1 位作者 尤占平 郝长生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5年第2期229-231,236,共4页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太阳能平板集热器集热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工况3的效率显著高于工况1以及工况2的效率;在实验条件下,集热效率的提高呈现先急后缓的趋势,当接近某一数值时,效率提高变缓。
关键词 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 效率 空气流道
下载PDF
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常晓琪 杜震宇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3-660,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传统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对一种自主设计的新型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行探究.通过采用矩形微通道吸热板结构,减小传统流道的截面面积及增加吸热板与循环工质的热传导面积,使流体吸收热能的时间延长,并提高总的... 为进一步提高传统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对一种自主设计的新型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行探究.通过采用矩形微通道吸热板结构,减小传统流道的截面面积及增加吸热板与循环工质的热传导面积,使流体吸收热能的时间延长,并提高总的传热量.同时,对该集热器在山西省某农村住宅供暖系统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晴朗天气的典型工况下,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日平均集热效率为63.6%,最高集热效率可达80.4%,系统平均能效比为16.1,单块集热板平均热损失为233.3 W,且集中在顶部;下进上出流动形式的瞬时效率较高,热损失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微通道 集热效率 热损失 能效比
下载PDF
微尺度通道平板集热器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青 邓先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将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流道设计为间距为0.7 mm的平行微尺度通道,这种微尺度通道集热器的特点是吸热板和底板之间距离较小,流体与吸热板间的传热系数较大,水的质量流率低,热容小,可使水温快速提升。通过对微尺度太阳能集热器与传统尺度太... 将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流道设计为间距为0.7 mm的平行微尺度通道,这种微尺度通道集热器的特点是吸热板和底板之间距离较小,流体与吸热板间的传热系数较大,水的质量流率低,热容小,可使水温快速提升。通过对微尺度太阳能集热器与传统尺度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性能的分析对比,可看出微尺度集热器在水的升温速率和对流传热系数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为太阳能集热器用于海水淡化提供了一条高效应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集热器 微尺度通道 瞬时效率 对流传热系数 升温速率
下载PDF
两种手段提升太阳能新风热利用效率的研究
15
作者 黄凯良 姜编 +4 位作者 冯国会 柳梦媛 刘康 谷雨倩 赵凯通 《建筑节能》 CAS 2017年第8期41-44,共4页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面临较为严重的冬季新风不足问题,太阳能新风系统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目的:了解空气流道厚度降低和使用双层玻璃盖板对于提升基础型太阳能新风集热器效率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搭建太阳能新风集热...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面临较为严重的冬季新风不足问题,太阳能新风系统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目的:了解空气流道厚度降低和使用双层玻璃盖板对于提升基础型太阳能新风集热器效率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搭建太阳能新风集热器实验平台,自制单层、双层玻璃盖板太阳能新风集热器,对比研究空气流道厚度(10mm和30mm)以及不同玻璃盖板层数对集热器效率的影响,并对不同工况下的出口温度和逐时效率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改小集热器空气流道厚度之后平均集热效率上升了10.8%,使用双层玻璃盖板之后平均集热效率上升了7.5%。双层玻璃盖板在低温下能够进一步发挥保温优势,减少了玻璃盖板表面的热损失。结论:减小空气流道厚度,采用双层玻璃盖板具有明显的实际效果,太阳能新风系统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新风集热器 空气流道厚度 玻璃盖板 集热效率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热性能关键参数影响研究
16
作者 黄阔 陈国宇 +1 位作者 郑桂兴 黄允生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22年第5期17-22,49,共7页
通过改变影响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热性能的关键参数:通道间距、流体流量、吸热板热流密度、流体进口温度,研究流体流动与传热规律。结果表明,通道间距为0.5~1.0 mm时,流体的传热系数、温升速率、压降的变化明显比通道间距为1.0~2.5 mm时高... 通过改变影响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热性能的关键参数:通道间距、流体流量、吸热板热流密度、流体进口温度,研究流体流动与传热规律。结果表明,通道间距为0.5~1.0 mm时,流体的传热系数、温升速率、压降的变化明显比通道间距为1.0~2.5 mm时高,通道间距越小,温升速率越快;随着流体流量增大,流体出口温度逐渐减小,温升速率保持稳定,阻力系数减少,压降逐渐增大,强化传热评价因子逐渐增加;吸热板热流密度越大,流体出口温度越高,温升速率越快;流体进口温度越高,流体出口温度越高,进出口温差和温升速率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热性能 通道间距 流体流量 吸热板热流密度 流体进口温度
下载PDF
一种平板集热器仿叶脉流道吸热体的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闫苇 武光锋 +2 位作者 白青燕 姜立军 徐冯 《电器》 2013年第S1期543-548,共6页
本文简述一种新的平板集热器吸热体流道结构,此种吸热体流道模仿了植物叶脉形式即仿叶脉结构,通过简单的实验说明此种结构的优势所在,并探讨实现批量生产存在的问题,在平板集热器发展方向上开拓新的视野。
关键词 平板集热器 吸热体流道 仿叶脉
下载PDF
通道式电袋除尘器在火电除尘改造中的应用
18
作者 倪新华 张海萍 《中国环保产业》 2015年第10期29-32,共4页
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现有的静电除尘技术难以达到现行标准要求,火电厂电除尘器的改造迫切需要更先进的除尘技术来满足当前的环保排放要求。电袋复合除尘器充分发挥了电除尘器和袋除尘器各自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在火电除尘改造... 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现有的静电除尘技术难以达到现行标准要求,火电厂电除尘器的改造迫切需要更先进的除尘技术来满足当前的环保排放要求。电袋复合除尘器充分发挥了电除尘器和袋除尘器各自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在火电除尘改造中得到了推广和使用。通道式电袋复合除尘器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在线检修方便、改造周期短、运行阻力低等优点。文章介绍了通道式电袋复合除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式电袋复合除尘器 结构 工作原理 技术特点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