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育融合”视野下的中小学集体劳动:价值、困境与路径
1
作者 陈祖鹏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7期18-31,共14页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中小学实施“五育融合”的重要着力点。作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集体劳动是落实“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整个学生集体的智力发展,推动学生集体的个性成长,培育学生...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中小学实施“五育融合”的重要着力点。作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集体劳动是落实“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整个学生集体的智力发展,推动学生集体的个性成长,培育学生集体的公民精神,提升学生集体的道德水平,发展学生集体的情感素养。然而,当前中小学校的集体劳动呈现空心化、形式化、私人化和去交往化的现实困境,集体劳动落实“五育融合”、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功能被遮蔽。为此,中小学集体劳动活动应以“五育融合”作为指导理念,在集体劳动的目标、方法和评价方面融入集体精神,走出娱乐化、体力化的思维误区,彰显劳动教育全面的育人价值;开发饱含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集体劳动任务,展现学生在集体劳动中的智慧,构建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劳动集体,实现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的育人功能;构建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责任的集体劳动机制,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与集体劳动中发展道德素质、增进知识智慧、涵育情感价值观;充分发挥集体舆论和集体评价在集体劳动中的育人价值,改变个别学生不良的劳动素质,培育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每个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利益的道德品质和情感品质,有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身心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集体劳动 “五育融合” 苏霍姆林斯基 集体精神 集体评价
下载PDF
对抗无地方化的思考:地方认同视野下的城市环境教育研究
2
作者 黄愉皓 张艺馨 李铭君 《华中建筑》 2024年第7期135-139,共5页
近年来,网红化城市与流行性文化的并行趋势,肇生了城市同质化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通用性的现代主义手法侵蚀了大量地方空间与本土营造观念,地方文化没有得以活态传承,反而被解构在全球资本运行的体系中。针对这一现象,如何恰如其分地... 近年来,网红化城市与流行性文化的并行趋势,肇生了城市同质化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通用性的现代主义手法侵蚀了大量地方空间与本土营造观念,地方文化没有得以活态传承,反而被解构在全球资本运行的体系中。针对这一现象,如何恰如其分地推进地方感知与城市环境教育的关系建设成为亟待思考的关键问题。该文通过质性理论梳理、案例样本拆解结合要素分析法,系统搭建了城市建设与地方认同的教育观念、空间差异、研究方法、地方营造的联系,并对城市环境教育的地方感知塑造提出相应的培养方式,从“概念—感知—实践”提出了五项逻辑性视角。该文填充了地方感知理论在城市环境教育视角研究下的系统框架建构,以期通过城市“策划者—教育者—学习者”之间的客观联动性,深刻思考地方建设的根性处理与人性化观念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教育 地方感 集体记忆 身份认同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学的样貌及其独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阎连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4,共5页
当代中国作家出现集体精神缺失,其原因之一是近30年来过度亲近20世纪的外国文学,乐于采纳西方写作的各种主义和经验,却在无意间疏远了中国文学强大、丰富、源远流长的传统和经验。虽然每位当代作家都个性鲜明,却缺少一种鲜明的集体个性... 当代中国作家出现集体精神缺失,其原因之一是近30年来过度亲近20世纪的外国文学,乐于采纳西方写作的各种主义和经验,却在无意间疏远了中国文学强大、丰富、源远流长的传统和经验。虽然每位当代作家都个性鲜明,却缺少一种鲜明的集体个性。当代文学在时过境迁之后,是否还有文学意义而非文学史的意义,也正取决于这种当代文学集体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集体精神 独特性 中国经验
原文传递
重构的场所与集体意向——奥洛特卡索旧宅废墟的遗产场地干预及其适应性策略解析
4
作者 黄磊 李翔宁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场所精神是与特定场地有着根本性联系的空间品质,人们可以透过场所来认识、挖掘,再阐释地方具体的意义。然而在历史建成环境更新中,适应性再利用在重塑场所精神潜能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在回顾场所精神概念及其在建筑学、遗产保护等... 场所精神是与特定场地有着根本性联系的空间品质,人们可以透过场所来认识、挖掘,再阐释地方具体的意义。然而在历史建成环境更新中,适应性再利用在重塑场所精神潜能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在回顾场所精神概念及其在建筑学、遗产保护等领域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层面讨论场所精神与适应性再利用的关系;接着以西班牙奥洛特古城卡索旧宅的废墟更新为例,通过对其复合立面、材料语言、场所结构的分析,归纳适应性再利用策略分别在文脉性、过程性和见证性3个维度上对场所精神的重塑;最后指出建筑师对适应性再利用的创新性实践,不仅巧妙地回应了现实的、场地的时空特质,并透过融合日常生活的文化基因,重新定义教堂的纪念性存在,为当代历史建成环境中的遗产场地干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公共空间 遗产场地 干预 适应性再利用 集体意向 场所精神
下载PDF
从班集体建设谈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海芳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4-86,共3页
大学生是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民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前途。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班集体建设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和意义:以班集体活动为契机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载体;以班集体的文... 大学生是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民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前途。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班集体建设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和意义:以班集体活动为契机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载体;以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为依托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以班集体建设凝聚大学精神的灵魂,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精神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 班集体 主体意识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下载PDF
集体记忆视角下红色精神的传播探赜——以蚂蚁岛精神为例
6
作者 陈浩哲 陈改玲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4-69,96,共7页
红色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历史时期集体性创造的伟大革命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征。传播和发扬红色精神是守好红色根脉的重要途径。蚂蚁岛精神是浙江孕育的红色精神,传播好蚂蚁岛精神也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 红色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历史时期集体性创造的伟大革命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征。传播和发扬红色精神是守好红色根脉的重要途径。蚂蚁岛精神是浙江孕育的红色精神,传播好蚂蚁岛精神也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义。研究引入集体记忆理论,从传播学角度系统梳理了蚂蚁岛精神内蕴的集体记忆,以其“展示形象”与“传播实践”为切口,重构蚂蚁岛集体记忆。为突破当下“时空范围局限”“代际传播减弱”“叙事衔接不畅”等传播困境,提出“完整叙事强化品牌”“现代复刻唤醒记忆”“拓宽产业传播精神”等传播策略,以此提高红色精神的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岛精神 集体记忆 红色精神
下载PDF
试谈如何培养职校学生的集体观念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芬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本文针对目前职校生娇纵任性,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不强,以及单亲家庭的状况比较普遍的现实情况,从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确立班级的总体目标、处理好班级的各种关系、班级无小事、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职校生集体观... 本文针对目前职校生娇纵任性,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不强,以及单亲家庭的状况比较普遍的现实情况,从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确立班级的总体目标、处理好班级的各种关系、班级无小事、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职校生集体观念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校学生 集体观念 培养
下载PDF
作为集体记忆的“东亚病夫情结”对武术精神复兴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建丰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东亚病夫"是近代中国人内心中最为痛楚的"集体记忆",但它并不是一个对象化的历史事实,而是被"自我的东方化"构建出来的一种情结,一种效果的历史。这种记忆的"痛楚感"并没有摧垮国人的精神意志... "东亚病夫"是近代中国人内心中最为痛楚的"集体记忆",但它并不是一个对象化的历史事实,而是被"自我的东方化"构建出来的一种情结,一种效果的历史。这种记忆的"痛楚感"并没有摧垮国人的精神意志,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促进近代中华民族武术精神复兴的"牛虻"。如今,作为民族身体符号的武术需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竞技体育金牌数量跻身于世界前列带来的表面繁荣,富足平稳的社会环境,和平的社会现状,传统文化的衰微和考试指挥棒下的文弱化的青少年,都容易导致民族精神在其中慢慢沉沦,因此亟需新的"牛虻"——"痛楚情结"的刺激,以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巧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东亚病夫情结 武术精神 复兴
下载PDF
对革命根据地妇女集体主义精神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叶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妇女解放则是其中的一个从属部分。革命根据地的中国下层妇女从生活和精神上走出家庭,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了苏区的革命和建设中去,并从中获得了安全感和生活乐趣,体认到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妇女解放则是其中的一个从属部分。革命根据地的中国下层妇女从生活和精神上走出家庭,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了苏区的革命和建设中去,并从中获得了安全感和生活乐趣,体认到了自身的价值,其经济、政治、法律地位和精神面貌由此得到了极大改善。革命根据地妇女在集体中实践个人解放的这段历史,体现了集体与个人解放二者相辅相成的结合,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独特性和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 马克思主义 妇女解放思想 土地革命 解放运动 下层妇女 生活乐趣 精神面貌 法律地位 相辅相成 安全感 独特性 个人 阶级 苏区
下载PDF
论民间舞的民族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丽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3,共5页
本文从民间舞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民间舞作为民族精神最本真最直接的身体表现和民族身体文化的代表,以及民间舞具有民族舞蹈文化的母体性质等方面来探索民间舞的民族性问题,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民间舞的特征,认识民间舞的社会价值,在民间... 本文从民间舞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民间舞作为民族精神最本真最直接的身体表现和民族身体文化的代表,以及民间舞具有民族舞蹈文化的母体性质等方面来探索民间舞的民族性问题,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民间舞的特征,认识民间舞的社会价值,在民间舞创作中忠实体现民间舞的民族性,使中国民间舞作品在世界舞蹈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 民间舞 宗教信仰 集体情感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荣格“集体无意识积淀内容”辨疑及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立新 李吉勇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10,共5页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扩大了人类的理论视野,积淀的内容和理论启示,可以认定它是经过理性整合的种族精神和智慧,并暗含有哲性内容,而非仅仅具体的原型式样。
关键词 荣格 集体无意识 原型 原始意象 积淀 理性整合 种族精神
下载PDF
集体记忆:武术精神与“去病夫情结”的构建及当代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震 《中华武术(研究)》 2015年第Z1期116-121,共6页
"东亚病夫"并不是一个对象化的历史事实,而是被"自我的东方化"构建出来的一种情结,一种效果的历史,其经过集体记忆的加工,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促进近代中华民族武术精神复兴的"牛虻"。如今,作为民族身体符... "东亚病夫"并不是一个对象化的历史事实,而是被"自我的东方化"构建出来的一种情结,一种效果的历史,其经过集体记忆的加工,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促进近代中华民族武术精神复兴的"牛虻"。如今,作为民族身体符号的武术需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富足平稳的社会环境,容易导致民族精神在其中慢慢沉沦,所以可以在转义后的语境中再次复活这只"牛虻",助推当代武术精神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武术精神 病夫情结 自我的东方化 当代意义
原文传递
女娲神话的“集体无意识”功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78-83,共6页
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神话是民族精神内涵的显性展示和核心表达,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载体,是社会精神气质的活化石。女娲神话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神话之一,以故事的形式传输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宗法伦理、族群意识,展示了初民对社... 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神话是民族精神内涵的显性展示和核心表达,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载体,是社会精神气质的活化石。女娲神话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神话之一,以故事的形式传输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宗法伦理、族群意识,展示了初民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思考,是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原初密码。女娲的丰业伟绩,指导着华夏族的精神理念从差异走向趋同,是展现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崇尚英雄、敢于殉道济世等民族品格的精神化石。女娲神话作为一种具有虚构性质的文学形态,又具有一种超脱性的价值追求,它推崇天人合一、阴阳相谐、和悦共生,是中华民族审美取向的重要文化图腾。女娲神话所表现出来的集体无意识既是折射中华民族历史的镜子,也是照亮中华民族未来走向的灯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社会秩序 民族精神 审美取向
下载PDF
个人主义价值观中的“集体精神”传统:美国早期文化思潮探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一安 陈许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21-28,共8页
个人主义是美国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美国的个人主义内容丰富,不同的历史宗教传统在个人主义框架下有不同的层次和方向。本文梳理美国早期个人主义发展的脉络,分析其在美国早期思想文化中的四个传统和来源——宗教传统、共和思想、实... 个人主义是美国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美国的个人主义内容丰富,不同的历史宗教传统在个人主义框架下有不同的层次和方向。本文梳理美国早期个人主义发展的脉络,分析其在美国早期思想文化中的四个传统和来源——宗教传统、共和思想、实用个人主义和表现个人主义(或浪漫个人主义),并以美国早期的四个名人——温思罗普、杰斐逊、富兰克林和爱默生为例进行解读。四种传统相互竞争作用,使美国个人主义既包含了个人的概念,也有集体精神,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多姿多彩的美国国民性。这种动态的视角也对我国当代价值观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个人主义价值观 集体精神 早期文化传统 动态视角
下载PDF
基于红色集体记忆视角下智慧文博的设计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雅琴 吴波 王佳瑞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7期43-45,共3页
红色集体记忆是具有自身特殊的文化聚合性以及同一性的群体中对其自身过去的记忆。在构建红色集体记忆的智慧文博过程中,需要对其产生原因、场域要素、文化要素进行分析,采用空间再现对接时间记忆、打通全年龄层的沉浸式体验、整合文博... 红色集体记忆是具有自身特殊的文化聚合性以及同一性的群体中对其自身过去的记忆。在构建红色集体记忆的智慧文博过程中,需要对其产生原因、场域要素、文化要素进行分析,采用空间再现对接时间记忆、打通全年龄层的沉浸式体验、整合文博资源的设计策略,实施路径包括复刻历史场景以打造回忆空间,挖掘传承要素以促成跨时空的群体对话,提取红色文化因子产生文博互动体验,塑造共同话题与拓印红色精神,通过文博纪念馆的智慧设计从而加强红色集体记忆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红色精神 智慧文博 博物馆
原文传递
转型期中国人经济社会行动的成因及其调整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68,共3页
笔者从中国人经济社会行动的演变入手,分析了中国人经济社会行动的成因:即传统文化、政治理性和集体精神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人经济社会行动的调整方向和路径:把理性行动适当地在中国的经济领域中扩展,在经济领域中倡导合理求利原则,... 笔者从中国人经济社会行动的演变入手,分析了中国人经济社会行动的成因:即传统文化、政治理性和集体精神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人经济社会行动的调整方向和路径:把理性行动适当地在中国的经济领域中扩展,在经济领域中倡导合理求利原则,培育中国人合人性的经济社会行动,把中国人的工具理性行动和价值理性行动结合起来,把政治宣传、市场经济建设、宗教信仰自由发展、法制规范教育和传统伦理的扬弃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社会 行动 工具理性 政治理性 集体精神
下载PDF
论全球化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播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9期53-56,共4页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也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需要。红旗渠精神具有较强的传播价值。全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播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实现传播理念的国际化...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也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需要。红旗渠精神具有较强的传播价值。全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播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实现传播理念的国际化转换、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提高传播的艺术性,是传播红旗渠精神,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渠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 全球化 传播
下载PDF
班团活动对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娟娟 《科教导刊》 2012年第25期164-164,174,共2页
本文以大专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班团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及相关作用,同时也提出目前班团活动存在的不足。需要我们辅导员从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让班团活动对班级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班团活动 促进 综合素质 集体观念
下载PDF
现代城市中的场所与人文精神传承——以南阳市宛城区民主街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宇 刘富余 张陶成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0期46-49,101,共5页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烙印,无论是历史文化、地理条件,还是人文情怀,都有自己不一样的魅力。正因为这许许多多的不同,才造就了不同城市的地域性。当徜徉于古城老街时,我们会发现建筑是历史留下的印记。而城市老街作为承载集体记忆...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烙印,无论是历史文化、地理条件,还是人文情怀,都有自己不一样的魅力。正因为这许许多多的不同,才造就了不同城市的地域性。当徜徉于古城老街时,我们会发现建筑是历史留下的印记。而城市老街作为承载集体记忆的容器,反映着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价值。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旧城大拆大建式的更新方式使得城市传统空间结构和肌理逐渐遭到破坏,导致记忆断层、归属感缺失,场所与人的联系逐渐减弱,人文情感与场所记忆难以建构与重生。针对这样的现象,文章以街区空间与日常生活为出发点,研究当前城市发展阶段下老街空间与民众日常在人文精神传承中的联系,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城市传统街区的保护策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老街 日常生活 集体记忆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前新时期文学中的浩然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晓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153,共3页
针对浩然在前新时期文学研究中的过分意识形态化问题,文章尝试从文学作品的细读和体验出发,从集体精神、青年理想、农民语言等几方面解读剥离政治话语后的浩然小说的文学魅力,凸显浩然文学研究中文学性阐释的有效性,丰富浩然研究及评价... 针对浩然在前新时期文学研究中的过分意识形态化问题,文章尝试从文学作品的细读和体验出发,从集体精神、青年理想、农民语言等几方面解读剥离政治话语后的浩然小说的文学魅力,凸显浩然文学研究中文学性阐释的有效性,丰富浩然研究及评价的客观性,以期进一步深化浩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集体精神 青年理想 农民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