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龙再菊 关露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观察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2例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方剂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莲子、砂仁、薏苡仁、桔梗、甘草)为主方,随症加减,并结合中药煎剂(调配通灌止血汤)灌肠,对72例溃疡性结... 目的 :观察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2例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方剂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莲子、砂仁、薏苡仁、桔梗、甘草)为主方,随症加减,并结合中药煎剂(调配通灌止血汤)灌肠,对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单纯性西药治疗组38例进行对照。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78.4%(P<0.05)。提示:治疗组所用方药有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之功效,使脾健湿去,瘀滞疏通,肠膜修复,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参苓白术散加味口服 中药保留灌肠
下载PDF
乙状肠镜检查结肠疾病2704例的年龄分布 被引量:4
2
作者 吴蝶 贺佩祥 徐银娥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年第6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洞庭湖地区结肠疾病的年龄分布特点。方法对乙状结肠镜检查2704例所见结肠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大肠癌等4种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2191(81.0%),42例(1.6%),... 目的探讨洞庭湖地区结肠疾病的年龄分布特点。方法对乙状结肠镜检查2704例所见结肠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大肠癌等4种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2191(81.0%),42例(1.6%),176例(6.5%),214例(7.9%)。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年龄分布在25_54岁最高;肠息肉的检出率在<15岁组最高,其年龄分布在25_34岁最多,55_64岁组次之,>65岁组则显著减少;大肠癌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年龄分布在45_54岁组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疾病 乙状肠镜检 年龄分布
原文传递
DCAMKL-1在小鼠结肠急性及慢性黏膜损伤中的表达
3
作者 温泉 Mahesh MAHASETH +2 位作者 周李平 陈欢 张燕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6-820,共5页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DCAMKL-1)在结肠上皮的表达,同时分析DCAMKL-1阳性细胞在急性结肠黏膜损伤〔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及慢性结肠黏膜损伤(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60只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其中40只用...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DCAMKL-1)在结肠上皮的表达,同时分析DCAMKL-1阳性细胞在急性结肠黏膜损伤〔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及慢性结肠黏膜损伤(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60只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其中40只用于DSS结肠炎模型实验,20只用于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模型实验。DSS结肠炎模型实验中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3组饮用2.5%DSS溶液7d,再分别自由饮用自来水不同天数后处死,对照组小鼠仅自由饮用自来水,7d后处死;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模型实验中小鼠分为2组,每组10只,其中实验组小鼠腹腔内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后给予3个周期DSS溶液和自来水饮用,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始终自由饮用自来水,两组小鼠均61d后处死。采用免疫组化观察DCAMKL-1、Musashi-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β-Catenin的表达,Westem blot分别检测2种模型实验中小鼠结肠上皮DCAMKL-1的表达。结果正常小鼠结肠上皮存在DCAMKL-1的表达,多数位于结肠隐窝的基底部。所有DCAMKL-1阳性细胞均表达Musashi-1。在DSS结肠炎模型中,DCAMKL-1阳性细胞在DSS作用7d后明显减少,停用DSS 3d后逐渐恢复正常;DCAMKL-1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小鼠结肠上皮中表达明显增加,除隐窝底部以外,部分DCAMKL-1阳性细胞位于隐窝的中部,且部分DCAMKL-1阳性细胞胞浆内出现β-Catenin表达。结论DCAMKL-1可能是结肠干细胞的标志物之一。使用DCAMKL-1作为结肠干细胞的标记物,我们能够描述结肠干细胞在急慢性结肠黏膜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相关蛋白 干细胞 DSS结肠炎 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改进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段微秀 《现代护理》 2005年第7期506-507,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将75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 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 目的 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将75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 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保留灌肠术 方法 改进 护理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玉芳 魏兵 欧阳钦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溃疡性结肠炎 (U 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U C组 (n=32 )、感染性结肠炎 (IC)组 (n=30 )和正常对照组 (n=12 )三组患者结肠粘膜 TGFβ1表达 ,原位杂交检测 TGFβ1m RNA。结果  U...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溃疡性结肠炎 (U 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U C组 (n=32 )、感染性结肠炎 (IC)组 (n=30 )和正常对照组 (n=12 )三组患者结肠粘膜 TGFβ1表达 ,原位杂交检测 TGFβ1m RNA。结果  UC组与 IC组结肠粘膜 TGFβ1及 TGFβ1m 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但与对照组比较表达均有显著性增高 (P<0 .0 0 1)。TGFβ1表达与 U C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r=0 .4 6 2 ,P=0 .0 0 2 )。结论  UC可能存在 TGFβ1信号传导异常。 TGFβ1可能是反映 U C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感染性结肠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21例缺血性肠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吕英志 王晓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分析21例缺血性肠炎的临床特征、肠镜所见及病理改变。结果缺血性肠炎的病理改变以肠壁充血、水肿、出血及变性坏死为主,伴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结论缺血性肠炎是一组具有一定临床...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分析21例缺血性肠炎的临床特征、肠镜所见及病理改变。结果缺血性肠炎的病理改变以肠壁充血、水肿、出血及变性坏死为主,伴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结论缺血性肠炎是一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性疾病。并讨论其病因、分型、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克隆病 临床病理
下载PDF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伴发溃疡性结肠炎的探讨
7
作者 杨绮红 舒建昌 +4 位作者 梁少娟 吕霞 余瑞芳 黎铭恩 张晓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2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伴发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两者关系。方法 分析、总结7例(男3例,女4例;年龄48~83岁,平均66岁)确诊为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同时伴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肠镜报告、病理报告等,追踪其治疗效... 目的 观察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伴发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两者关系。方法 分析、总结7例(男3例,女4例;年龄48~83岁,平均66岁)确诊为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同时伴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肠镜报告、病理报告等,追踪其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既往无慢性腹泻病史;因原发病在较长时间内(6~20天,平均15天)接受1~3种广谱抗生素治疗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均见多量的粘液和红白细胞;大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5例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可见特异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表现;按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控制,其中 3例需要使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愈合良好。结论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可同时伴有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可能与它们有相似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