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9年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迁移轨迹及空间格局 被引量:22
1
作者 丁学谦 吴群 +1 位作者 文高辉 张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58-266,共9页
洞庭湖平原因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严重的耕地面源污染问题,揭示洞庭湖平原近10余年耕地面源污染迁移轨迹及空间格局,可为洞庭湖平原下一步科学防治耕地面源污染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洞庭湖平原湖南省部分的21个区(县、市)为实例,利... 洞庭湖平原因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严重的耕地面源污染问题,揭示洞庭湖平原近10余年耕地面源污染迁移轨迹及空间格局,可为洞庭湖平原下一步科学防治耕地面源污染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洞庭湖平原湖南省部分的21个区(县、市)为实例,利用清单分析法构建农田化肥、人畜排泄物和农田固废3类污染单元,测算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3类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运用空间分析、重心模型和冷热点分析研究2005-2019年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轨迹迁移变化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从时序上看,2005-2019年间3类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COD排放强度等级分布更为集中,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程度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空间格局;2)从重心模型分析来看,3类污染物排放强度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更显著,并且重心移动速度呈现阶段变化;3)从冷热点分析来看,3类污染物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性显著,COD最为明显,TP次之,TN最小,热点区域大多分布于洞庭湖平原东部,冷点区域大多分布于洞庭湖平原中部。研究说明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情况有所好转,并且各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程度和治理都具有差异性,为今后因地制宜地治理耕地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耕地 污染 清单分析法 重心模型 冷热点分析 时空演变 洞庭湖平原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及异质性演化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正云 胡艳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6,共13页
基于新时期目标要求,运用熵值协调函数、重心-SDE模型等方法,对2006-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空间关联的动态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总体偏低,高质量城镇化区域大体沿以沿海... 基于新时期目标要求,运用熵值协调函数、重心-SDE模型等方法,对2006-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空间关联的动态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总体偏低,高质量城镇化区域大体沿以沿海和沿江为主轴的"T"型轨迹持续拓展,省域间发展的异质性先扩散后收敛。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重心整体向西偏南方向迁移了40.886公里,空间布局动态上表现为先扩散后集聚的演化趋势;省域间新型城镇化质量存在较高强度的空间依赖,经济增长滞后成为了当前多数省区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空间异质 标准差椭圆 冷热点
原文传递
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冷热点区域识别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高会 付同刚 +1 位作者 梁红柱 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45-1053,共9页
生态系统服务冷热点区域特征的研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与优化提升有重要意义,山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本文以太行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为研究对象,基于Getis-Ord Gi*统计指数方法,识别太行山区1990年、2000年、201... 生态系统服务冷热点区域特征的研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与优化提升有重要意义,山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本文以太行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为研究对象,基于Getis-Ord Gi*统计指数方法,识别太行山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冷热点区域,分析冷热点区域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两两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太行山区3 km×3 km栅格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0~18506万元间划分出5个等级区间,4个研究年度各等级区间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不变。2)冷热点空间分布上:以2015年为例,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域遍布于整个太行山区,其中以亚高山区面积占比最大;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东西部的山地平原过渡带的低山丘陵区,冷点区域在亚高山区没有分布。3)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类型上:森林、水域和湿地中不存在冷点区域,水域、森林和湿地热点区域面积比例较大。4)权衡/协同关系上: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冷热点区域中,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两两之间只有协同关系。研究结果以期从空间、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方面为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和提升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冷热点 权衡/协同 垂直梯度 太行山区
下载PDF
荒漠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分析——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曹美芹 陈芸芝 +1 位作者 汪小钦 丁金晨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80,共9页
针对传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过多、评价周期较长和空间信息不够精确等问题,协同多源遥感和基础地理数据,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影响”模型选取23个指标,确定了适用于塔里木河下游的荒漠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并分析生... 针对传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过多、评价周期较长和空间信息不够精确等问题,协同多源遥感和基础地理数据,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影响”模型选取23个指标,确定了适用于塔里木河下游的荒漠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并分析生态输水前后其健康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1989—2018年,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等级Ⅰ和Ⅱ的比例从1989年的19.61%迅速降低到2000年的0.29%;生态输水后,这一比例又波动性增长到2018年的40.96%,呈整体改善、局部退化、恢复与受损并存的时空分布格局;2)热点由强聚集组团式向弱聚集条带式转变,平均中心由兵团农垦区向生态保护区移动,其健康恢复速度高于受损速度;3)当生态输水量大于5×10^(8)m^(3)时,即可保证25%左右的荒漠森林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水平,这可有效降低其健康对间断性输水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健康评价 生态输水 变化分析 DPSIR模型 冷热点
下载PDF
2010-2015年中国地级市地膜使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彦智 冯兆忠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5,共10页
地膜具有良好的增墒保温与除草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地膜过量使用也带来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微塑料污染。为在全国尺度上更好地分析我国地膜使用的时空变化,本研究基于2010—2015年全国地级市地膜使用量数据,结合相... 地膜具有良好的增墒保温与除草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地膜过量使用也带来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微塑料污染。为在全国尺度上更好地分析我国地膜使用的时空变化,本研究基于2010—2015年全国地级市地膜使用量数据,结合相关农业作物的产量数据,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冷热点区域分析、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全国地级市2010—2015年地膜使用量在全国尺度上的空间与时间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地膜使用量由2010年的118万t持续增加到2015年的145万t,但年增幅逐渐放缓;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我国地膜使用一直处于较高的聚集状态,总体呈上升趋势,全局莫兰指数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0.6279。从空间分布来看,2010—2015年我国地膜使用热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新疆部分地区;而地膜使用量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我国2010—2015年地膜使用量重心向西移动约147 km,揭示我国西部地区地膜使用量逐渐增加。本研究表明,相关部门需着重关注地膜使用量呈现聚集、高密度使用的黄淮海平原、浙东丘陵、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新疆地区,在这些地区要重点推行地膜回收复用等技术以降低地膜引起的土壤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时空变化 标准差椭圆 冷热点分析 核密度分析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下湖南省城镇化的时空特点及其优化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柳 朱立 +4 位作者 冯畅 邹君 郭哿 吴卓林 刘子怡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3期87-94,共8页
城镇快速发展时期,传统的城镇化过程带来许多环境及生态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1994—2015年湖南省三维城镇化数据,运用三维城镇化表征体系和空间自相关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城... 城镇快速发展时期,传统的城镇化过程带来许多环境及生态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1994—2015年湖南省三维城镇化数据,运用三维城镇化表征体系和空间自相关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城镇化进行定性定量的时空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来看,1994—2015年湖南省人口城镇化水平加快,但低于全国人口城镇化平均水平,且滞后于经济城镇化水平;空间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但增长速度放缓,由粗放型土地利用模式向集约高效土地利用模式转变,省内城镇化地区差异明显。从空间上来看,城镇化全局相关性加强,呈现集聚分布格局,区域热点数量增加,位置出现转移,长株潭高值聚集区逐渐形成。最后基于问题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对湖南省城镇化提出针对性对策。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生态文明背景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为城镇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城镇化 冷热点 时空特点 生态文明建设 湖南省
下载PDF
高速公路引导下的长江经济带路网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官冬杰 李子辉 +1 位作者 刘欣雨 张艳军 《公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6-253,共8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采用栅格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空间分析方法,在运用通达性、可达性等指标对长江经济带交通改善状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发展变化热点空间特征进行识别和探讨。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通达性与可达性均...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采用栅格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空间分析方法,在运用通达性、可达性等指标对长江经济带交通改善状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发展变化热点空间特征进行识别和探讨。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通达性与可达性均获得明显提升,但上下游仍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通达性与可达性除呈现从下游向上游逐层递减的扇形层次空间格局外,还呈现以中心省会城市向四周递减的圈层空间结构;交通干线沿线的通达性和可达性较优,平原通达性和可达性明显优于盆地、山地;在高速公路引导下,交通变化下的新交通核心城市涌现,云南、四川出现双核发展模式;交通发展热点主要分布在成渝城市群,冷点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地区通达性和可达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高速公路 通达性 可达性 空间格局 冷热点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PM2.5冷热点时空格局分析
8
作者 张良玉 高万泉 +1 位作者 李建军 王欢 《天津科技》 2020年第9期31-34,37,共5页
利用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环境监测站点PM2.5浓度资料,分析年、月和日PM2.5浓度变化,同时基于Getis-OrdG*i指数分析PM2.5浓度冷热点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达到优良水平的站点显著增多;PM2.5浓度值历年日变化呈U... 利用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环境监测站点PM2.5浓度资料,分析年、月和日PM2.5浓度变化,同时基于Getis-OrdG*i指数分析PM2.5浓度冷热点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达到优良水平的站点显著增多;PM2.5浓度值历年日变化呈U形分布,秋冬季高于春夏季;PM2.5浓度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及北京的北部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保定中南部以南的部分地区,冷、热点区PM2.5浓度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冷点区站点数呈上升趋势,热点区反之;各月冷点区分布与历年相近,热点区域以保定中部以南的部分地区为主,春夏季唐山、秦皇岛部分地区出现热点聚集区;冷热点区PM2.5浓度平均值及站点数为秋冬季大于春夏季,表明PM2.5浓度值大小影响冷热点的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PM2.5 冷热点 时空格局
下载PDF
1997-2018年广西县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9
作者 陆柳霖 刘建伟 余小璐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引入经济重心迁移模型、空间自相关理论方法,利用软件,以广西88个县域为单元,研究了1997年以来共22年广西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广西经济重心位于几何中心东南部。1997年以来,经济重心变动是由桂中逐步向东南方向迁移。(2)... 引入经济重心迁移模型、空间自相关理论方法,利用软件,以广西88个县域为单元,研究了1997年以来共22年广西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广西经济重心位于几何中心东南部。1997年以来,经济重心变动是由桂中逐步向东南方向迁移。(2)1997年以来的22年间,广西县域经济Moran’I指数介于0.06~0.18之间。以1997、2004、2011、2018年为时间节点,Moran’I指数时间变化可分为上升下降上升三阶段,每阶段大致为7年。(3)广西县域经济空间格局较为稳定,热点区集中分布在广西东部与南部;冷点区集中分布在广西西部与北部。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新经济热点区。(4)总体上广西经济格局演变具有明显符合区域历史基础及自然地理条件特征,并受区域及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县域单元 经济重心 全局空间自相关 冷、热点区
下载PDF
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空间演化特征研究——以江苏省县域尺度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连霞 赵媛 吴开亚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53,共11页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标准差、锡尔指数及变异系数、全局Moran’sⅠ指数、Getis Ord G*i指数等方法,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定量研究1990-2010年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的区域差异及空间集散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耦合度总...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标准差、锡尔指数及变异系数、全局Moran’sⅠ指数、Getis Ord G*i指数等方法,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定量研究1990-2010年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的区域差异及空间集散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耦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苏北地区耦合度普遍高于苏中与苏南地区;耦合度空间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与空间集聚程度均先增后减,热点地区-次热地区-次冷地区-冷点地区从由北向南转变为由西北、东南分别向中部梯度分布,中部呈低水平"俱乐部趋同";耦合度最高值与最低值比较分析可见,耦合度需在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协调的合理范围内才能达到协调型耦合。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调控两者耦合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制定差异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人口结构 经济 时空演化 全局自相关 冷、热点分析 江苏省县域
下载PDF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城市公园绿地暴露水平测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金光 宋安琪 +1 位作者 夏天禹 赵兵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198,共8页
【目的】社区生活圈是居民日常生活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单元。评估生活圈内公园绿地的暴露水平,能够精准刻画居民与公共绿色资源日常交互场景,识别公园绿地服务盲点。【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为实证案例,首先通过Isochrone应用程序编程... 【目的】社区生活圈是居民日常生活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单元。评估生活圈内公园绿地的暴露水平,能够精准刻画居民与公共绿色资源日常交互场景,识别公园绿地服务盲点。【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为实证案例,首先通过Isochron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计算居住小区15 min步行等时圈,以此作为社区生活圈的划定依据;其次构建了一个涵盖数量、面积、距离和质量的系统性暴露水平测度体系来评估圈内公园绿地暴露度;最后,采用区位熵指数和Getis-Ord G_(i)^(*)指数分析公园绿地暴露度和人口之间的供需空间匹配度,以及公园绿地暴露冷点-热点居住小区的空间聚类分布。【结果】(1)南京城区居住小区的公园绿地暴露度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城区内近一半的居住小区分布在公园绿地暴露的盲点(20.12%)和冷点(25.63%)区域;(2)区位熵指数表明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暴露度与人口之间的空间匹配度失衡;(3)公园绿地暴露度呈现了显著的“圈层”结构聚类状态。【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促进公园绿地科学合理的配置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暴露度 冷-热点聚类分析 社区生活圈 空间匹配度 配置优化 南京
原文传递
江苏省县域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连霞 吴开亚 赵媛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2期103-110,共8页
与传统OLS方法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更能反映各要素间的空间关联性,故采用LISA、Getis-ord G_1~指数及GWR模型等方法,分析江苏省县域人口城镇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 1990-2010年,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由... 与传统OLS方法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更能反映各要素间的空间关联性,故采用LISA、Getis-ord G_1~指数及GWR模型等方法,分析江苏省县域人口城镇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 1990-2010年,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由低水平型转向中高水平型为主。Moran’sⅠ指数均为正,空间上略趋均衡,以HH集聚(苏南地区)和LL集聚(苏北地区)类型为主,冷、热点区呈"核心一边缘"结构,涓滴效应凸显,南北分异明显且有缩小趋势,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连一淮一宿"等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一锡"及"宁一镇一扬"等地区。(2)国有动力和集聚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为正效应,初始动力和根本动力为负效应,推拉动力和非国有动力由正效应变为负效应,外部动力正、负效应均有。各动力因子不仅影响力变化,亦存在南北空间变异,多机制空间演化共同作用导致不同县域人口城镇化南北分异的空间布局。最后,提出优化县域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冷热点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格局 机制 江苏省
下载PDF
新疆经济弹性与能源消耗关系研究——基于脱钩理论的分析
13
作者 周伟梁 《煤炭经济研究》 2023年第6期66-72,共7页
新疆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能源资源大省,在应对外部冲击并从中进行恢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依赖于能源消耗。为了科学探索新疆经济弹性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以及该关系在时空分布上的规律,以指导各地州市经济绿色发展,依据经济弹性理论... 新疆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能源资源大省,在应对外部冲击并从中进行恢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依赖于能源消耗。为了科学探索新疆经济弹性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以及该关系在时空分布上的规律,以指导各地州市经济绿色发展,依据经济弹性理论,建立抵御、恢复、组织、更新4个维度的经济弹性体系,在对新疆14个地州市经济弹性与能源消耗进行脱钩指数测评的基础上,应用GIS技术对脱钩状态的时空冷热点聚集态势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首先,新疆经济在应对外部冲击时,主要依靠能源消耗带来的效益;其次,在脱钩苗头初现的地州市,培育孵化代替性产业;最后,新疆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逐步呈现出地理聚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经济弹性 能源消耗 脱钩系数 冷热点聚集态势
原文传递
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森林转型及其解释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宏 阎建忠 李惠莲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53-1267,共15页
利用MODIS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2002-2013年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森林转型的特点,探明了连片特困地区林地变化的趋势及其空间异质性。在此基础上,选择空间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林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出连片特困地区森林转型所... 利用MODIS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2002-2013年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森林转型的特点,探明了连片特困地区林地变化的趋势及其空间异质性。在此基础上,选择空间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林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出连片特困地区森林转型所遵循的路径。结果表明,2002-2013年间,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林地面积净增加106554.75 km2,增长率为11.93%,森林进入转型后期,即森林面积净增加阶段;秦巴山区、武陵山区、西藏地区东南部、四省藏区东部、燕山—太行山区东部是林地增长的热点区域,而林地增长冷点区域则主要分布在800 mm等降水量线以北的广大区域、大别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东部;非农人口的增加以及林业工程的实施都对林地面积的增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森林转型主要遵循着经济发展路径和国家森林政策路径。在连片特困地区,应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同时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国家森林政策方面,应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生态建设重点区域,切实保护中国的森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森林转型 冷热点 非农人口增加 国家森林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用地稳定性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秋梦 贾宝全 +2 位作者 李彤 刘文瑞 李晓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764-5775,共12页
生态用地稳定性是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双重保护的重要载体。基于2000、2010、2020年的GlobeLand30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并应用生态用地稳定性指数,揭示中国2000—2020年生态用地稳定性空间格局特征;同时运用... 生态用地稳定性是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双重保护的重要载体。基于2000、2010、2020年的GlobeLand30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并应用生态用地稳定性指数,揭示中国2000—2020年生态用地稳定性空间格局特征;同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中国生态用地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如下:(1)近20年中国生态用地面积总体减少了近7.44×10^(4)km^(2),以新疆西北部缩减最为明显;同时,耕地(76.5%)、建设用地(11.3%)的侵占是生态用地缩减的主要原因。(2)近20年中国稳定性生态用地数量变化不大,其空间分布与“胡焕庸线”较一致,其中热点面积分布在“胡焕庸线”西北侧(42.3%),冷点面积在“胡焕庸线”东南侧(21.2%);以占稳定性总面积53%的高稳定等级的生态用地为主,集中分布在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中(24%)、低(23%)稳定等级数量相差不大,多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3)自然因素,特别是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对生态用地稳定性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作用,相较单一影响因素对生态用地稳定性变化更具解释力。生态用地稳定性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探究,能在动态背景下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国土空间优化配置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全面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稳定性 冷/热点分析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河南省农区经济的演化特征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伟 买哲 +2 位作者 肖靖 周新玲 乔家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46,共5页
运用冷热点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方法,研究河南省农区经济的演化特征,借助ArcGIS软件对河南省106个县级单元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区经济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中低收入水平区占主体;中北部... 运用冷热点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方法,研究河南省农区经济的演化特征,借助ArcGIS软件对河南省106个县级单元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区经济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中低收入水平区占主体;中北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东南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部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2)以各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冷热点分析,热点区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呈增加趋势,冷点区由分散向东南部区域集中分布转变,热点区和冷点区的整体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态势。(3)河南省农区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空间上表现为先增加后缩小趋势,区域增长的空间差异明显,西北部增长速度大于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经济 冷热点分析法 演化特征 发展对策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县域尺度的河南省淘宝店铺数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迪 魏建飞 +3 位作者 丁志伟 简子菡 李凌子 李燕菲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37-149,共13页
基于构建的淘宝店铺数量获取与质量计算方法,运用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回归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域尺度淘宝店铺数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从综合类店铺来看数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 基于构建的淘宝店铺数量获取与质量计算方法,运用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回归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域尺度淘宝店铺数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从综合类店铺来看数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极高、高等、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阳的部分地区,中等水平区主要临近3类高水平区分布,极低、低等、较低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南、东南、南部并连续成片.②从各类别店铺来看,农产品型、批发零售型店铺数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布最广且与整体相似度最高.机械仪器、非金属、体艺文卫、生活服务类店铺在分布上出现很多空白区,等级结构不够完善,以极低等水平区为主,但在郑州市区附近均出现了高等水平区.③淘宝店铺数量和质量的空间关联格局较为相似,多以冷点和热点集聚区为主,冷点集聚区多于热点.在数量上形成两个热点集聚区,三个冷点集聚区.热点分布在河南省中部的郑州市区附近以及南部南阳附近;冷点分布在以鹤壁市为中心的北部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周口、驻马店、信阳等绵延区.在质量上,郑州市区附近形成一个热点集聚中心,冷点集聚区在河南省中南部形成横向大范围冷点绵延区.④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发现,影响淘宝店铺数量的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原有商业基础,影响淘宝店铺质量的原因主要是区位优势、卖家经营理念以及地区商品名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淘宝店铺 数量 质量 空间分异 冷热点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贵安新区建设用地时空变化及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长威 冉晓旭 +4 位作者 曾召英 严令斌 喻理飞 吴超 洪俊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为探究贵安国家级新区设立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效应,基于2006,2010和2016年的3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0 a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转移、建设用地梯度变化、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006... 为探究贵安国家级新区设立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效应,基于2006,2010和2016年的3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0 a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转移、建设用地梯度变化、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006年~2010年,贵安新区建设用地增加32.50%,水域减少34.67%,而2010年~2016年建设用地增加了144.60%,耕地迅速减少71.95%.(2)2006年~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随着坡度的梯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建设用地随着海拔、道路和城乡梯度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2010年~2016年,坡度和道路的梯度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呈降低趋势.随着海拔梯度增大,建设用地面积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城乡梯度的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3)总生态服务价值在2006年~2010和2010年~2016年间分别减少31.25%,26.61%.(4)2006年~2016年的Moran I指数下降,生态服务价值空间聚集程度降低,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减弱,"冷点"区主要集中在快速发展的建设用地周围,"热点"区主要集中在林地和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 建设用地 时空变化 空间自相关 冷热点 贵安新区
原文传递
2002—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程度的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潘丹 郭巧苓 孔凡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7-201,共15页
为使全国范围内化肥减量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本研究采用C-D生产函数测算2002—2015年水稻、小麦、玉米3种粮食作物主产区的过量施肥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和冷热点分析方法,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程度的空间关联格局进行... 为使全国范围内化肥减量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本研究采用C-D生产函数测算2002—2015年水稻、小麦、玉米3种粮食作物主产区的过量施肥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和冷热点分析方法,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程度的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水稻主产区过量施肥程度的高值区域在黄淮海地区、华南地区呈团块状分布,小麦主产区过量施肥程度的高值区域在北部高原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片分布,玉米主产区过量施肥程度的高值区域在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呈团块状分布,集聚特征显著。2)水稻、小麦和玉米过量施肥程度均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小麦集聚程度最强,水稻居中,玉米最弱。3)水稻过量施肥程度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原地区和东北地区;小麦过量施肥程度的冷热点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间热周围冷",热点区域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西北地区;玉米过量施肥程度的冷热点格局由"南热北冷"转变为"东热西冷",热点区域集中在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西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过量施肥程度 空间自相关 冷热点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地名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苏都尔 那顺达来 +1 位作者 其力木格 东方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8-1656,共9页
扎鲁特旗地处兴安岭余脉到辽河平原北部,跨中国地形二三阶梯,因各种自然条件所限形成了南农北牧、中间交叉的农牧交错带。通过以内蒙古扎鲁特旗3349处地名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地理集中指数及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地名景观的空... 扎鲁特旗地处兴安岭余脉到辽河平原北部,跨中国地形二三阶梯,因各种自然条件所限形成了南农北牧、中间交叉的农牧交错带。通过以内蒙古扎鲁特旗3349处地名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地理集中指数及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研究区自然景观地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北部丘陵和中、小山地区,地形地貌类地名集中分布于地形过渡区,即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水文地名主要分布在相对低海拔地区,与河流大小关系不明显,呈南北均匀分布,呈现出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名分布特征;(2)人文景观类地名多分布于中部与南部地区,其分布特征看,人文聚落地名与自然水文地名的关系最为密切,在中部地区随河流带状分布,并且因农业依赖水资源的特征而地表水、地下水富集的相对低海拔区和滨河地区集中的规律。这也是半农半牧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3)人文地名经历从清初的随机分布到现在的集中分布的过程,大多人文地名在近百年内形成,其中聚落地名从清初的小型聚落到清末蒙地放垦后初具规模,再发展到现在较有规模的集中聚落。经济、交通、建筑类地名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工业化、城镇化而逐渐集结。(4)研究区地名整体分布看,影响自然地名的主要因子是地貌、水文条件、气象气候、地名认知等,而人文地名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外,还有政策、人口活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名 核密度估计 冷热点分析 扎鲁特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