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安全犯罪刑事司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继崇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1-45,共5页
新《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实践中仍有许多不足需要完善。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必须完善行刑衔接的相关制度,明确移送的标准与流程;在证据的收集上,根据证据种类的不同,直接采用证据,或是重新收集... 新《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实践中仍有许多不足需要完善。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必须完善行刑衔接的相关制度,明确移送的标准与流程;在证据的收集上,根据证据种类的不同,直接采用证据,或是重新收集。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上,宜采用过错推定与疫学因果关系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认定。同时,要充分利用《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第二百三十五条等关于过失犯罪的规定,弥补对过失犯处罚的缺失。应发挥《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四百零八条、第四百一十三条等条款的重要作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渎职犯罪。对于利用职业便利实施食品安全犯罪的从业人员要加大从业禁止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刑衔接 食品安全犯罪 证据取得 因果关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制假售假犯罪的刑法应对
2
作者 叶捷 陈天一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1-46,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打乱了城市的运转秩序,也为一系列制假售假犯罪提供了生存空间。根据制假售假犯罪侵犯领域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侵犯防疫用品类犯罪和侵犯食品安全类犯罪。处于风险之中的社会公众迫切需要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打乱了城市的运转秩序,也为一系列制假售假犯罪提供了生存空间。根据制假售假犯罪侵犯领域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侵犯防疫用品类犯罪和侵犯食品安全类犯罪。处于风险之中的社会公众迫切需要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给予回应。传统的刑事应对体系在其间暴露出介入尺度不清晰、侦查效率较低、行刑衔接不够顺畅、刑罚制裁措施有待完善等问题。应以预防性刑法观缓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制假售假犯罪造成的法益侵害与传统治理模式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将制假售假犯罪的侦查权交给对相应违法行为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从犯罪预防角度建议增设资格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制假售假 预防性刑法观 行刑衔接 刑罚
原文传递
版权领域刑事合规研究
3
作者 邓中文 余柯蓝 付忠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侵犯企业版权的犯罪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件、文字作品、音像制品等方面,处罚方式既有单罚制、也有双罚制。企业容易成为版权领域犯罪的高危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获得版权的同时,也蕴含着侵犯版权的风险。面对企业版权涉罪风险增加... 侵犯企业版权的犯罪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件、文字作品、音像制品等方面,处罚方式既有单罚制、也有双罚制。企业容易成为版权领域犯罪的高危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获得版权的同时,也蕴含着侵犯版权的风险。面对企业版权涉罪风险增加的趋势,实施刑事合规制度可以分割企业责任,帮助企业出罪。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比例原则,以平衡创新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此,应当树立利益平衡合规理念,优化企业版权刑事合规制度整改的实质效果;构建有效的行刑衔接机制,避免企业在此过程中因未及时停止行政违法行为而进一步触犯刑事法律的风险;完善暂缓起诉协议制度,激励涉案企业主动退缴违法所得并赔偿损失,发挥刑事合规制度在保护版权方面的导向功能;将刑事合规作为法定量刑情节,满足社会公众对合规从宽激励的稳定预期。健全版权领域的刑事合规制度,探索在企业版权领域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版权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领域 侵权风险 企业出罪 刑事合规制度 行刑衔接机制
下载PDF
当下纪法衔接机制的进步、不足与完善--以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为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泰 黄鑫平 《廉政学研究》 2019年第2期3-16,221,共15页
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党内法规的修改完善和实践的推进,一方面,“纪法衔接”机制发展有了新进步,即纪律和法律衔接在内容具体规定上的完善以及实践操作上的有益探索;另一方面,“纪法衔接”机制... 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党内法规的修改完善和实践的推进,一方面,“纪法衔接”机制发展有了新进步,即纪律和法律衔接在内容具体规定上的完善以及实践操作上的有益探索;另一方面,“纪法衔接”机制面临新问题,具体包括政治话语进入法律体系带来的理解、适用问题,以及形态转化畸宽导致出现执纪非罪化趋势问题。政治话语转化为法律话语的问题,核心在于解构法律话语所具有的特征来改造政治话语;而对于“四种形态”中“四转三”形态转化畸宽、带来刑事犯罪的非罪化趋势的问题,需要从制定操作细则、完善转化程序两方面入手解决,执行层面可以考虑探索引入司法监督等外部监督力量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法衔接 形态转化 制度层面 执行层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