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生的抑郁症状与生活事件:非适应性策略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陈海燕 姚树桥 +1 位作者 明庆森 侯婵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非适应性策略在抑郁症状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从全国10个城市抽取7110名(男生3486人,女生3624人;高中3496人,初中3614人)中学生,采用流调中心抑郁用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认知情绪...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非适应性策略在抑郁症状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从全国10个城市抽取7110名(男生3486人,女生3624人;高中3496人,初中3614人)中学生,采用流调中心抑郁用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评定中学生的抑郁症状、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值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并采用路径分析评估非适应策略的中介效应。结果:中学生的CES-D平均分为(17.0±9.2),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7.0%。男生和女生的ASLE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20.0)vs.(30.5±18.9),P>0.05],高中生的ASLEC得分高于初中生[(33.9±19.6)vs.(27.3±18.6),P<0.01]。CERQ-C的非适应性策略得分为(38.6±10.4),与CES-D得分和ASLEC得分三者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40~0.48,均P<0.05);且非适应性策略在抑郁症状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2,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中学生的抑郁症状可能与其经历较重的负性生活事件相关,而对负性生活事件的非适应性策略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抑郁症状 负性生活事件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中介作用
下载PDF
护士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社会支持与知觉压力的关系 被引量:28
2
作者 郭颖 马含俏 +2 位作者 曾佳 杨璐 张曼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护士群体在知觉压力得分正常组和危险组间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差异,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对于知觉压力的预测作用。方法使用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 目的探讨护士群体在知觉压力得分正常组和危险组间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差异,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对于知觉压力的预测作用。方法使用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1 354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考察社会支持在护士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知觉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压力正常组和压力危险组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得分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知觉压力[(24.82±8.39)分]与积极情绪调节策略[(65.76±10.06)分]、主观支持[(24.02±4.77)分]、客观支持[(9.55±2.99)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7.94±1.84)分]呈负相关(r=-0.295,P<0.01;r=-0.306,P<0.01:r=-0.196,P<0.01;r=-0.306,P<0.01),与消极情绪调节策略[(42.53±8.75)分]呈正相关(r=0.472,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的多数维度对知觉压力的水平具有显著预测性。中介作用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对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及知觉压力关系的中介效应均为部分中介效应,在自我责备与知觉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8%,在灾难化与知觉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9%,在积极重新关注与知觉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1%,在积极重新评价与知觉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0%(P均<0.05)。结论选择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情况较好的护士,其知觉压力水平较低;倾向采用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护士,更可能具有较高的知觉压力水平。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对知觉压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情绪 调节策略 社会支持 知觉压力 护士
下载PDF
认知情绪调节对医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丽华 傅文青 +2 位作者 唐柳 苑光宗 孔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751-754,共4页
目的:研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医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得分位于前3位因子的影响。方法:运用SCL-90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对6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在SCL-90中的得分位于前3位的因子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 目的:研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医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得分位于前3位因子的影响。方法:运用SCL-90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对6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在SCL-90中的得分位于前3位的因子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灾难化、沉思、责难自己可解释强迫症状12.1%的方差变异;灾难化、责难自己、责难他人、沉思能解释人际关系敏感15.9%的方差变异;灾难化与责难自己能解释抑郁12.9%的方差变异。结论:灾难化与责难自己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的共同预测因子,沉思对强迫症状与人际关系敏感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责难他人策略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下载PDF
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连俊 吴国兰 +2 位作者 葛维 李朝君 李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抑郁自评问卷(BDI)对18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在重新关注计划(14.36±3.48)... 目的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抑郁自评问卷(BDI)对18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在重新关注计划(14.36±3.48)和积极重新评价(13.92±3.65)得分最高,而灾难化(6.73±3.45)和责难他人(7.89±2.38)策略得分最低;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数与抑郁得分、灾难化和责难他人显著正相关(r=0.26、0.19、0.26,P均<0.01),抑郁得分与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和自责显著正相关(r=0.45、0.44、0.25、0.25,P均<0.01);层次回归模型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沉思、灾难化对抑郁症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沉思和灾难化两个变量解释抑郁症状总方差的22.3%。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对中学生抑郁具有显著影响,而沉思和灾难化的应对策略可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生活事件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抑郁症状 中学生
原文传递
高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焦虑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席明静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 2014年3—4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唐山、保定、石家庄、邢台、衡水6个市的7所中学(其中石家庄2所中学),每个中学随机抽取2个高中班共648名高中生,使用... 目的探讨高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 2014年3—4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唐山、保定、石家庄、邢台、衡水6个市的7所中学(其中石家庄2所中学),每个中学随机抽取2个高中班共648名高中生,使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抑郁症状学生160人,占24.69%,有焦虑症状的学生26人,占4.01%,既有焦虑又有抑郁症状的学生142人,占21.9%,正常学生320人,占49.4%;回归分析表明,灾难化和沉思正向预测抑郁和焦虑(均P<0.05),积极设想负向预测抑郁和焦虑(均P<0.05);抑郁者比焦虑者较少采用积极调整(11.97±3.84 vs 14.15±2.98,P<0.05)和积极设想(22.83±6.29 vs 27.63±5.28,P<0.05),焦虑者比抑郁者较多采用责备他人(9.80±3.35 vs 8.91±3.12,P<0.05)。抑郁焦虑共病的高中生比焦虑、抑郁者更多采用沉思默想(11.08±2.63 vs 9.55±2.68 vs 8.87±2.47,P<0.05)、自我安慰(6.52±4.29 vs 5.00±2.15 vs 4.77±1.73,P<0.05)和灾难化(12.28±3.80 vs 10.15±4.08 vs9.27±3.43,P<0.05)。结论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情绪调节训练可以减轻抑郁和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抑郁 焦虑
原文传递
未治疗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海婷 刘嫣然 +5 位作者 吕婧 刘丹妮 张亚兰 李子玉 芦滢竹 陈景旭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具有自杀风险的抑郁障碍患者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方面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早期识别具有自杀风险的患者,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方法选取117例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经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5. 0中文版筛查符合抑郁障碍... 目的探讨具有自杀风险的抑郁障碍患者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方面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早期识别具有自杀风险的患者,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方法选取117例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经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5. 0中文版筛查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未治疗抑郁障碍患者,根据MINI 5. 0中文版自杀模块的访谈结果,将患者分为自杀风险组(n=52)和无自杀风险组(n=65)。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进行认知调节策略的测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发生率为44. 4%(52/117)。与无自杀风险组相比,自杀风险组患者更多见于女性、未婚、平均年龄更小、发病年龄更早、HAMD-17总评分更高、伴精神病性症状率较高,自杀风险组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灾难化4个认知调节策略维度及消极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均高于无自杀风险组(P均<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 539,95%CI:1. 383~9. 057)、发病年龄(OR=0. 931,95%CI:0. 895~0. 968)、HAMD-17总评分(OR=1. 207,95%CI:1. 063~1. 370)和灾难化(OR=1. 143,95%CI:1. 002~1. 305)与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相关(P均<0. 05)。结论女性、发病年龄早、抑郁症状严重和灾难化可能为未治疗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自杀风险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下载PDF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宿舍人际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社刚 郭浩然 +3 位作者 杨萍萍 汪明阳 刘小先 丁笑生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5-81,共7页
为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宿舍人际关系在家庭环境和大学生抑郁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对44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环境、宿舍人际关系分别与消... 为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宿舍人际关系在家庭环境和大学生抑郁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对44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环境、宿舍人际关系分别与消极策略、抑郁显著负相关,家庭环境、积极策略、宿舍人际关系彼此显著正相关。(2)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宿舍人际关系在家庭环境对抑郁的影响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会影响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进而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最终影响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环境 抑郁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宿舍人际关系
原文传递
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焦虑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贾惠侨 陈海燕 +3 位作者 姚树桥 柴巧莲 郭骁 杨伯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焦虑的总体状况,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中学生焦虑的预测作用。方法对来自全国10个城市的8031名中学生进行了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CERQ-C)和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MASC-C)评定。结果①中学生使用认知情绪调节... 目的探讨中学生焦虑的总体状况,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中学生焦虑的预测作用。方法对来自全国10个城市的8031名中学生进行了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CERQ-C)和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MASC-C)评定。结果①中学生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按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理性分析,积极重新关注,接受,积极重新评价,重新关注计划,沉思,责难自己,责难他人,灾难化;②使用适应性策略多于非适应性策略;男生的焦虑分数显著低于女生(t=-17.94,P<0.001),初中生的焦虑分数显著低于高中生(t=-20.27,P<0.001);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责难自己、灾难化、责难他人、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接受对焦虑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453.27,P<0.001)。结论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具有预测焦虑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预防中学生的焦虑情绪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焦虑 预测作用
下载PDF
青少年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海燕 姚树桥 +1 位作者 侯婵娟 明庆森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714-1716,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以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全国10个城市的7110名青少年进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CERQ)和流调中心抑郁用量表(CES-D)的评定。结果①青少年使用适应性策略多于使用非适应... 目的探讨青少年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以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全国10个城市的7110名青少年进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CERQ)和流调中心抑郁用量表(CES-D)的评定。结果①青少年使用适应性策略多于使用非适应性策略;②男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女生(t=-5.79,P<0.001),初中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高中生(t=-13.89,P<0.001);③抑郁与非适应性策略的使用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与适应性策略有弱的负相关;④灾难化、沉思、理性分析、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和责难他人对抑郁均有显著性的预测作用(F=373.62,P<0.001)。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抑郁 青少年 认知情节调节策略问卷
下载PDF
心理韧性对胃癌患者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肖秀金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1期3023-3026,共4页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心理韧性对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为临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胃癌患者134例,采用心理韧性问卷( CD-RISC)、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 CERQ )进行问卷调...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心理韧性对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为临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胃癌患者134例,采用心理韧性问卷( CD-RISC)、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 CERQ )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胃癌患者心理韧性总分为(56.81±9.43)分,处于较差水平,患者的心理韧性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沉思、积极重新关注因子呈正相关(r=0.121,0.284;P〈0.05),与自我责难、灾害化因子呈负相关(r=-0.243,-0.14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可联合解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总变异量的31.1%(△R^2=0.311,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心理韧性处于较差水平,应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以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韧性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胃癌
原文传递
孕期生活事件与抑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及神经质人格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子文 周婷 +4 位作者 黄峥 毛红芳 张丽峰 王海鸣 王海琪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孕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神经质人格与孕妇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短期纵向追踪设计,在T1时间点采用孕妇生活事件量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以及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神经质分量表对327名妊娠晚期... 目的探讨孕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神经质人格与孕妇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短期纵向追踪设计,在T1时间点采用孕妇生活事件量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以及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神经质分量表对327名妊娠晚期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间隔6周后在T2时间点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进行追踪调查,使用SPSS 20.0的宏程序PROCESS检验认知情绪的中介效应和神经质的调节效应。结果(1)以患者健康问卷9总分7分作为临界值,妊娠晚期抑郁的发生率12.23%。(2)孕妇生活事件总分(T1)与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总分(T1)呈显著正相关(r=0.25,P<0.01),神经质人格总分(T1)与抑郁情绪总分(T2)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孕妇生活事件总分(T1)与抑郁情绪总分(T2)呈显著正相关(r=0.36,P<0.01)。(3)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T1)在生活事件(T1)与抑郁(T2)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该直接效应(效应值=0.29)和中介效应(效应值=0.07)分别占总效应(效应值=0.36)的80.55%,19.44%;(4)神经质人格调节该中介模型的中介效应后半段,具体而言,个体的神经质人格水平越高,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孕妇抑郁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结论孕期生活事件通过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以及神经质的调节作用对孕妇抑郁情绪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事件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神经质人格 抑郁情绪 孕妇
原文传递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和忧郁型人格行为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昌群 张雨轶 吴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1218-1222,共5页
背景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发病过程与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和较差的社会支持有一定关系.因此,心理因素和社会支持是老年FC患者疾病恢复中尤为重视和关注的问题.目的探究老年慢性FC患者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 背景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发病过程与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和较差的社会支持有一定关系.因此,心理因素和社会支持是老年FC患者疾病恢复中尤为重视和关注的问题.目的探究老年慢性FC患者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特征及与忧郁型人格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02/2020-05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就诊的老年慢性FC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性情绪调节问卷、忧郁型人格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年FC患者非适应性情绪调节分量表总分及责难自己、渴望接纳、沉思、灾难化维度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责难自己维度评分低于国内常模(P<0.05);而适应性情绪调节分量表总分及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积极重新关注维度评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忧郁型人格量表总分及负性情感和社交抑制量表评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老年FC患者忧郁型人格行为120例(62.5%),非忧郁型人格行为72例(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FC患者忧郁型人格行为责难自己、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评分均高于非忧郁型人格行为(P<0.05);而渴望接纳、积极重新关注维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忧郁型人格行为、渴望接纳、沉思、灾难化与老年FC呈正相关(P<0.05),重新关注计划、理性分析与老年FC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慢性FC患者的认知性情绪调节可能与忧郁型人格行为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注重加强患者忧郁型人格行为的适应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功能性便秘 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 忧郁型人格行为
下载PDF
某部新兵情绪调节策略对军训应激后成长的影响
13
作者 彭璐媛 雷辉 朱强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4-47,52,共5页
目的探讨新兵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行为对军训应激后成长的影响。方法以新兵军训应激后成长量表(PTGI-RT)、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CERQ-C)和行为情绪调节策略问卷(BERQ)为研究工具,在新兵军训开始1个月后(T1)和3个月后(T2)两个时间点对66... 目的探讨新兵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行为对军训应激后成长的影响。方法以新兵军训应激后成长量表(PTGI-RT)、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CERQ-C)和行为情绪调节策略问卷(BERQ)为研究工具,在新兵军训开始1个月后(T1)和3个月后(T2)两个时间点对665名新兵进行施测。根据新兵T1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得分将其分为高适应性高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组、低适应性高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组、低适应性低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组和高适应性低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组共4组,比较4组间T2时应激后成长水平。行为情绪调节策略依照同法实施。结果认知情绪调节策略4组间的应激后成长分数有统计学差异(F=13.16,P<0.001),其中高适应性低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组应激后成长分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低适应性高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组应激后成长分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行为情绪调节策略4组间的应激后成长分数有统计学差异(F=21.13,P<0.001),其中高适应性低非适应性行为情绪调节策略组应激后成长分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低适应性高非适应性行为情绪调节策略组应激后成长分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结论新兵适应性认知和行为情绪调节策略与应激后成长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和行为情绪调节策略与应激后成长负相关。选择高适应性低非适应性认知和行为情绪调节策略的新兵会获得更多的应激后成长,而选择低适应性高非适应性认知和行为情绪调节策略的新兵会获得较少的应激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行为情绪调节策略 应激后成长 新兵军训
下载PDF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老年共病病人衰弱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缪羽菲 钱湘云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839-842,84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共病病人应对事件时采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以及其与衰弱的关系。方法于2021年5~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300例老年共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认知... 目的探讨老年共病病人应对事件时采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以及其与衰弱的关系。方法于2021年5~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300例老年共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病人衰弱的发生率,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衰弱的关系。结果老年共病病人衰弱发生率为57.0%(171/300),衰弱组与非衰弱组在年龄、居住状态、婚姻状况、近期记忆力、吸烟、饮酒、认知情绪调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近期记忆下降、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为衰弱的危险因素,而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重新关注计划、饮酒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共病病人衰弱发生率较高,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时,老年共病病人倾向于采用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会影响病人的衰弱,且年龄、近期记忆力、饮酒也与衰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共病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衰弱
下载PDF
受欺凌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的作用
15
作者 徐珺 高美慧 甄瑞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40-247,共8页
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卷)(DBVS-S)、领悟社会支持多维量表(MSPSS)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对501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筛选出1446名有受欺凌经历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在受... 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卷)(DBVS-S)、领悟社会支持多维量表(MSPSS)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对501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筛选出1446名有受欺凌经历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在受欺凌经历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受欺凌经历、抑郁、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会支持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P<0.05),受欺凌经历与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相关不显著,但与其他3个变量均显著相关(P<0.05);受欺凌经历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受欺凌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间起显著中介作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上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社会支持在受欺凌经历与青少年抑郁,以及受欺凌经历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间均起显著调节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受欺凌经历不仅会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问题,而且会通过增加采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间接提高抑郁水平;社会支持能够缓冲受欺凌经历对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青少年抑郁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凌经历 抑郁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社会支持
下载PDF
中学生羞耻感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愤怒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鹏宇 焦江丽 刘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26-1831,共6页
目的:调查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和愤怒情绪是否在中学生羞耻感与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学生羞耻感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以及攻击行为问卷对山西省阳城县47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羞耻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愤怒、攻击行... 目的:调查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和愤怒情绪是否在中学生羞耻感与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学生羞耻感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以及攻击行为问卷对山西省阳城县47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羞耻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愤怒、攻击行为的关系;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愤怒能否在羞耻感与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结果:①羞耻感、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愤怒和攻击行为之间两两显著相关(r=0.50,0.44,0.53,0.35,0.53,0.82;P<0.01);②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愤怒分别在羞耻感与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P<0.001);③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愤怒在羞耻感与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P<0.001)。结论:羞耻感高的中学生使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会提高自己的愤怒情绪,进而表现出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耻感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愤怒 攻击行为
下载PDF
初中生家庭累积风险与抑郁: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及学校氛围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子文 沈恋迪 +2 位作者 张丽峰 王海琪 国献丽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初中生家庭累积风险、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学校氛围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2022年6—9月,采用家庭累积风险问卷、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以及儿童抑郁自评量表、学校氛围量表对113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5.0中的宏程序... 目的探讨初中生家庭累积风险、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学校氛围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2022年6—9月,采用家庭累积风险问卷、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以及儿童抑郁自评量表、学校氛围量表对113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5.0中的宏程序PROCESS检验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的中介效应和学校氛围的调节效应。结果(1)初中生家庭累积风险得分为1.00(2.00)分、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得分为21.00(8.00)分、抑郁得分为7.00(9.00)分;学校氛围得分为3.32(0.76)分。(2)家庭累积风险与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呈正相关(r=0.28,P<0.01)、与抑郁呈正相关(r=0.43,P<0.01)。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呈正相关(r=0.41,P<0.01),学校氛围与抑郁呈负相关(r=-0.56,P<0.01)。(3)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在家庭累积风险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80.49%(0.33/0.41)、19.51%(0.08/0.41)。(4)学校氛围在家庭累积风险对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学校氛围水平较高时,家庭累积风险对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的正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B_(simple)=0.34,P<0.001)。结论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在初中生家庭累积风险和抑郁间起中介作用,学校氛围在家庭累积风险和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累积风险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学校氛围 抑郁 初中生
原文传递
艺术类研究生科学研究压力对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谨 李向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3年第5期482-488,共7页
为探讨艺术类研究生科学研究(简称科研)压力对抑郁的影响,并检验经验性回避的中介作用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采用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和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对301名艺术类研究生问卷... 为探讨艺术类研究生科学研究(简称科研)压力对抑郁的影响,并检验经验性回避的中介作用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采用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和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对301名艺术类研究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艺术类研究生科研压力与抑郁程度呈显著正相关;(2)经验性回避在科研压力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3)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调节经验性回避对抑郁的影响,表现为当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水平较高时,经验性回避对抑郁的影响更显著。综合分析表明,艺术类研究生科研压力会通过引发经验性回避增加抑郁的风险,而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又会增强经验性回避对抑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性回避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科研压力 抑郁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者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苑光宗 焦建平 孙玉军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对102例海洛因依赖者(海洛因依赖组)和1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组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对102例海洛因依赖者(海洛因依赖组)和1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组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责难他人、灾难化因子分及适应不良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沉思、接受、积极重新关注、理性分析因子分及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海洛因依赖组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与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自我责难、责难他人、灾难化因子分及适应不良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接受、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计划、理性分析因子分及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模型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因子包括责难他人、灾难化、积极重新关注以及接受,可以解释抑郁障碍38.2%的变异量.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明显的抑郁情绪,遭遇负性生活应激时多采用责难他人、灾难化及自我责难等适应不良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应对,临床工作中应采取个体化心理干预改善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及抑郁障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抑郁障碍 心理健康 生存质量 心理干预
下载PDF
自我认知评估对羞耻认知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隽 赵晴雪 +2 位作者 王觅 戴赟 钱铭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目的:考察自我指向和他人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类型对个体选择特定羞耻情绪认知调节策略的影响。方法:采用情境故事法操纵两种能激发羞耻的负性自我认知评估以诱发个体羞耻情绪,比较两种条件下个体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上的差异。结... 目的:考察自我指向和他人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类型对个体选择特定羞耻情绪认知调节策略的影响。方法:采用情境故事法操纵两种能激发羞耻的负性自我认知评估以诱发个体羞耻情绪,比较两种条件下个体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上的差异。结果:①自我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仅和能维持/扩大羞耻严重程度的消极认知策略有关,而他人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既和上述消极认知策略有关,又和防御型及修复型策略的选用有关。②自我指向的负性认知评估是羞耻体验中的主要负性认知评估类型,而他人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常伴随前者出现,并可加剧其强度。结论:自我负性认知评估类型对个体认知调节策略的选择有一定影响,但这一影响的表现是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耻情绪 自我负性认知评估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