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igid coaxial rotor by wind tunnel test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被引量:10
1
作者 Jinghui DENG Feng FAN +2 位作者 Ping'an LIU Shuilin HUANG Yongfeng LI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68-576,共9页
Focusing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igid coaxial rotor of a high-speed helicopter in hover and forward flight, a wind tunnel test is conducted in the 8 m ? 6 m low-speed straightflow wind tunnel of China Aerod... Focusing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igid coaxial rotor of a high-speed helicopter in hover and forward flight, a wind tunnel test is conducted in the 8 m ? 6 m low-speed straightflow wind tunnel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In the experiment,a 4 m diameter composite model rigid coaxial rotor i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and firstorder flapping frequency ratio of the blade is 1.796 to ensure sufficient stiffness at the blade root.Rotor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is measured under hovering and high advance ratio conditions.Also, the numerical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typical states of the rigid coaxial rotor for analysis purpose. The rotor lift-drag ratio and lateral lift offset in the experiment are emphatically analyzed for the rigid coaxial roto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forward flight condition, the rotor lift-drag ratio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advance ratio and lift offset. When advance ratio remains constant, with the increment of lift offset, the lift-drag ratio of rigid coaxial rotor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High-speed HELICOPTER Lateral LIFT OFFSET RIGID coaxial ROTOR Wind tunnel test
原文传递
共轴双旋翼桨毂减阻初步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伟 林永峰 +1 位作者 黄水林 刘平安 《直升机技术》 2014年第4期14-18,共5页
基于CFD方法对不同构型的共轴刚性双旋翼桨毂阻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了桨毂气动阻力随不同曲线构型桨毂整流罩和不同构型连接轴整流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共轴双旋翼桨毂气动减阻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构型3(钝椭圆+翼型形状)的桨... 基于CFD方法对不同构型的共轴刚性双旋翼桨毂阻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了桨毂气动阻力随不同曲线构型桨毂整流罩和不同构型连接轴整流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共轴双旋翼桨毂气动减阻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构型3(钝椭圆+翼型形状)的桨毂阻力比构型2(钝椭圆+圆柱形)的桨毂阻力减小19%,构形3(钝椭圆+翼型形状)桨毂阻力比构型1(尖椭圆+圆柱形)桨毂阻力减小30%,构型3(钝椭圆+翼型形状)为最佳减阻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共轴旋翼 桨毂 阻力特性
下载PDF
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下同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雷枭 方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91-1396,共6页
采用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同轴电极结构产生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BD),通过电压-电流波形的测量及发光图像拍摄研究了放电特性,计算得到了放电功率及传输电荷量等重要放电参量,研究了电压幅值、气隙距离对放电特性及放电参量的影响,在分... 采用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同轴电极结构产生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BD),通过电压-电流波形的测量及发光图像拍摄研究了放电特性,计算得到了放电功率及传输电荷量等重要放电参量,研究了电压幅值、气隙距离对放电特性及放电参量的影响,在分析放电机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下,DBD平均放电功率可达上百W,传输电荷量可达几千nC;增大电压幅值和减小放电气隙距离能获得更剧烈的放电,平均放电功率和传输电荷量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振荡脉冲电源 同轴电极 放电特性 放电机理
下载PDF
不同飞行速度下的共轴式直升机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龙海斌 吴裕平 《直升机技术》 2019年第2期6-11,共6页
近年来,共轴式直升机飞行速度越来越快,其气动特性也与常规直升机有比较大的差异。采用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某共轴式直升机算例样机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状态包括五种典型的飞行速度。通过分析全机和桨毂等部件的气动特性计算... 近年来,共轴式直升机飞行速度越来越快,其气动特性也与常规直升机有比较大的差异。采用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某共轴式直升机算例样机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状态包括五种典型的飞行速度。通过分析全机和桨毂等部件的气动特性计算结果发现,在目前直升机的最高飞行速度范围内,共轴式直升机气动特性受飞行速度的影响比较小。未来随着直升机飞行速度进一步提高,全机和桨毂的阻力增长很快,同时全机和垂尾的偏航力矩变化比较大。研究结果对直升机减阻设计和气动布局选型有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式直升机 飞行速度 气动特性 CFD
下载PDF
同轴波导内金属支撑杆的散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袁成卫 钟辉煌 +1 位作者 刘庆想 张晓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55-1059,共5页
对同轴波导内传输TEM模时金属支撑杆的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将同轴波导等效为窄边是磁壁的矩形波导,建立了金属支撑杆的散射场计算模型,用积分方程法得到了散射场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方法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分析计算和实... 对同轴波导内传输TEM模时金属支撑杆的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将同轴波导等效为窄边是磁壁的矩形波导,建立了金属支撑杆的散射场计算模型,用积分方程法得到了散射场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方法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分析计算和实验表明:当同轴波导传输TEM模时,n根角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杆在同轴波导内激励起一系列TE(mn)1模式;当n大于同轴波导截面平均周长与波长之比时,金属杆所激励的高阶模截止,输出和反射模式仅为TEM模,其反射系数随支撑杆根数或支撑杆半径的增加而增大,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同轴波导 同轴提取 散射特性
下载PDF
共轴双旋翼系统的气动特性分析及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海 贾宏光 陈在斌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40-2148,共9页
基于动量叶素理论明确了旋翼的入流分布情况,建立了适用于共轴双旋翼的气动计算模型,通过所研制的气动试验平台对共轴双旋翼的气动特性(拉力、扭矩及功耗)进行了测试,着重分析了悬停状态下旋翼转速及间距的变化对系统气动性能的影响,探... 基于动量叶素理论明确了旋翼的入流分布情况,建立了适用于共轴双旋翼的气动计算模型,通过所研制的气动试验平台对共轴双旋翼的气动特性(拉力、扭矩及功耗)进行了测试,着重分析了悬停状态下旋翼转速及间距的变化对系统气动性能的影响,探索最优的气动布局。实验结果表明:共轴双旋翼系统中旋翼间距的变化对总拉力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下旋翼产生的拉力明显小于上旋翼,系统中下旋翼仅提供了43.8%~45.1%的拉力,适当增大下旋翼桨距和扭转角等参数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下旋翼的存在极大抑制上旋翼尾流的收缩,上旋翼尾流收缩的实际边界面积比理想边界增加了15%左右;当双桨间距为0.40R时,下旋翼产生的拉力最大,系统净扭矩最小,气动布局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双旋翼 计算模型 旋翼间距 气动特性
下载PDF
同轴电缆测量纳秒脉冲信号衰减的数字补偿 被引量:7
7
作者 付佳斌 卿燕玲 +2 位作者 卫兵 杨礼兵 丰树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26-2830,共5页
为了减小较长的信号传输电缆对纳秒量级前沿测量信号波形的畸变,提出了一种同轴电缆信号衰减数字补偿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信号在电缆中传输的衰减特性,结合标定或者扫频所得频响进行拟合,得到电缆的频响特性函数,再对电缆的出口信号进行... 为了减小较长的信号传输电缆对纳秒量级前沿测量信号波形的畸变,提出了一种同轴电缆信号衰减数字补偿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信号在电缆中传输的衰减特性,结合标定或者扫频所得频响进行拟合,得到电缆的频响特性函数,再对电缆的出口信号进行反补,可以重建入口信号。经过实验验证,此补偿方法可以明显改善信号传输系统的频响特性,对于实验中的100m的SYV-50-7-2同轴电缆,补偿前传输带宽-3dB约在40MHz处,补偿后传输带宽约为1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同轴电缆 信号衰减 数字补偿 傅里叶变换 频响特性
下载PDF
温度和机械弯曲引起的同轴电缆相位变化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戈弋 黄华 袁欢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1-626,共6页
对微波相位敏感的电子系统,要求信号在电缆中传输时由环境温度变化和线缆机械应力作用引起的相位变化较小,以确保传输信号较低的信号畸变。在-20~60℃温度范围内和50~200 mm静态机械弯曲影响下对不同结构的同轴电缆传输相位变化特性进... 对微波相位敏感的电子系统,要求信号在电缆中传输时由环境温度变化和线缆机械应力作用引起的相位变化较小,以确保传输信号较低的信号畸变。在-20~60℃温度范围内和50~200 mm静态机械弯曲影响下对不同结构的同轴电缆传输相位变化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开展实验验证,得到了2种常用同轴电缆传输相位随温度和机械弯曲变化的灵敏度。温度在0~10℃时,电缆传输相移突然增大;静态机械弯曲时,弯曲半径由50 mm增大至200 mm时,电缆传输相移可减小一半。在同轴电缆的选择和使用环境的确定时需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电缆 相位变化特性 温度 机械弯曲
下载PDF
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配平及旋翼系统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裕平 习娟 范俊 《直升机技术》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以类S97构型的高速直升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机平衡方程的建立,开展共轴双旋翼、尾部推进桨的气动特性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前进比下转速变化对拉力/推力、功率的影响,研究其气动环境与常规直升机的差异,并从全机角度出发,进行共轴双旋翼... 以类S97构型的高速直升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机平衡方程的建立,开展共轴双旋翼、尾部推进桨的气动特性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前进比下转速变化对拉力/推力、功率的影响,研究其气动环境与常规直升机的差异,并从全机角度出发,进行共轴双旋翼、尾部推进桨的功率占比分析,研究旋翼转速、飞行速度、需用功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到了高速直升机气动特性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其气动效率的一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直升机 平衡 共轴双旋翼 尾部推进桨 气动特性
下载PDF
不同管径配比的地热用同轴套管的阻力特性研究
10
作者 施捷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在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利用地热资源进行供暖或制冷的绿色节能技术迅速发展。总结了近年来地热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利用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根据工程中常用的内外径配比和流量工况,计算了地热用2000 m垂直下降同轴套管... 在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利用地热资源进行供暖或制冷的绿色节能技术迅速发展。总结了近年来地热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利用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根据工程中常用的内外径配比和流量工况,计算了地热用2000 m垂直下降同轴套管的沿程阻力损失,得出了内外径比为63 mm/160 mm的同轴套管阻力特性最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同轴套管 管径配比 阻力特性
下载PDF
共轴刚性旋翼非定常气动特性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伟 林永峰 +1 位作者 黄水林 朱清华 《直升机技术》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了解旋翼总距、间距、转速和风速等参数对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特性影响的规律,探索气动性能最佳的非定常气动模型,着重从试验方面对悬停状态和前飞状态下旋翼非定常气动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旋翼总距、间距和转速等参数变... 为了解旋翼总距、间距、转速和风速等参数对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特性影响的规律,探索气动性能最佳的非定常气动模型,着重从试验方面对悬停状态和前飞状态下旋翼非定常气动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旋翼总距、间距和转速等参数变化对共轴刚性双旋翼的气动性能影响较大,受上旋翼气动干扰影响,相同转速配平状态时下旋翼总距比上旋翼大1°左右;在相同旋翼总距和间距下,上旋翼升力占总升力的51.5%~60%。试验结果为未来高速直升机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特性试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式旋翼 共轴刚性 非定常 气动特性 试验研究
下载PDF
Improvement in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yield of ozone generation via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of a coaxial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
12
作者 Chuang Liang Zhihao Liu +2 位作者 Baochang Sun Haikui Zou Guangwen Ch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1-68,共8页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has been widely employed in ozone generation.However,the technology still exhibits relatively low energy yield (E_(Y)) referring to its theoretical value.In this work,E_(Y)of ozone g...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has been widely employed in ozone generation.However,the technology still exhibits relatively low energy yield (E_(Y)) referring to its theoretical value.In this work,E_(Y)of ozone generation was improved by optimizing the mesh number,electrode length,and dielectric material in a coaxial DBD reactor with two wire mesh electrodes.Meanwhile,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reactor configuration on E_(Y).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wer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mesh number,electrode length,and relative permittivity.When the mesh number was increased from 40 to 100,an improvement of approximately 48%in E_(Y) was obtained.Additionally,higher E_(Y) values were obtained using corundum as the dielectric material relative to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and quartz.Ultimately,E_(Y) in the optimal DBD reactor could reach 326.77 g·(k W·h)^(-1).Compared with the reported DBD reactor,the coaxial DBD reactor with the mesh electrode and the dielectric material of corundum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E_(Y),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design of high-efficiency coaxial DBD re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xial DBD reactor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Ozone generation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Energy yield
下载PDF
Power consumption and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a coaxial mixer with a double inner impeller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宝庆 张义堃 +2 位作者 陈明强 厉鹏 金志江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A coaxial mixer meeting the actual demand of a system with high and variable viscosity is investigated. It has an outer wall-scraping frame and a double inner impeller consisting of a four-pitched-blade turbine and Ru... A coaxial mixer meeting the actual demand of a system with high and variable viscosity is investigated. It has an outer wall-scraping frame and a double inner impeller consisting of a four-pitched-blade turbine and Rushton turbine. The power consumption and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xial mixer in laminar and transitional flow are simulated numerically, and then the distribution of velocity field, shear rate and mass flow rate are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uter fram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double inner impeller whether in laminar or transitional flow, whereas the inner combined impeller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outer frame.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rotation mode,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outer frame will decrease in co-rotation mode and increase in counter-rotation mode. The velocity, shear rate and mass flow rate are relatively high near the inner impeller in all operating modes, and only under double-shaft agitation will the mixing performance near the free surface be improved.In addition, these distributions in the co-rotation and counter-rotation modes show little difference, but the co-rotation mode is recommended for the advantage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xial mixer Power consumption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同轴送粉激光熔覆件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季霞 周建忠 +1 位作者 郭华锋 徐大鹏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7-31,共5页
介绍了同轴送粉激光熔覆的工艺过程以及激光与金属粉末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影响熔覆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粉末对激光能量的吸收表达式和稀释率的表达式,提出从材料特性和工艺参数方面改善熔覆件质量的途径。最后对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成... 介绍了同轴送粉激光熔覆的工艺过程以及激光与金属粉末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影响熔覆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粉末对激光能量的吸收表达式和稀释率的表达式,提出从材料特性和工艺参数方面改善熔覆件质量的途径。最后对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成形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同轴送粉 材料特性 工艺参数 熔覆件质量
下载PDF
一种共轴双旋翼式火星飞行器设计及其试验验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凯杰 唐徳威 +7 位作者 沈文清 吕艺轩 赵鹏越 邓慧超 全齐全 孟林智 王彤 邓宗全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7-1216,共10页
针对火星飞行器探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共轴双旋翼式火星飞行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优选了桨叶翼型、平面形状和扭转角等结构参数,基于叶素动量理论建立了旋翼气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选择了旋翼转速、旋翼间距和桨叶安装角等飞行... 针对火星飞行器探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共轴双旋翼式火星飞行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优选了桨叶翼型、平面形状和扭转角等结构参数,基于叶素动量理论建立了旋翼气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选择了旋翼转速、旋翼间距和桨叶安装角等飞行参数,设计了原理样机“火星飞鸟-I”的结构与控制系统。构建了火星大气环境模拟器和重力补偿与运动约束装置,开展了模拟火星环境下旋翼式飞行器地面飞行试验,验证了共轴双旋翼式火星飞行器的推进性能,展望了旋翼式火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我国开展的火星探测工程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旋翼飞行器 共轴双旋翼 悬停特性 火星大气环境模拟 试验验证
下载PDF
共轴式直升机桨毂阻力特性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海斌 吴裕平 《直升机技术》 2018年第3期1-5,10,共6页
共轴式直升机桨毂迎风面积大,表面结构复杂,产生的气动阻力占全机废阻的50%以上。采用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某型共轴式直升机桨毂的阻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别研究了飞行速度、上下桨毂方位角和计算模型尺寸的变化对桨毂阻力特性的影响。... 共轴式直升机桨毂迎风面积大,表面结构复杂,产生的气动阻力占全机废阻的50%以上。采用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某型共轴式直升机桨毂的阻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别研究了飞行速度、上下桨毂方位角和计算模型尺寸的变化对桨毂阻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发现上下支臂的气动阻力比较大,直升机飞行速度、上下桨毂方位角和计算模型尺寸变化对桨毂阻力的影响比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直升机桨毂减阻设计、阻力特性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式直升机 桨毂 阻力特性 CFD
下载PDF
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传输WiFi信号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宇波 张照锋 +1 位作者 陈毅华 钱国明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721,共5页
为了有效解决家庭WiFi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传输WiFi信号的方案。通过测试无线信号在同轴电缆中的衰减性能,验证了WiFi信号基于同轴电缆传输比在自由空间传播有更好的传输性能。最后设计和仿真了有线电视信... 为了有效解决家庭WiFi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传输WiFi信号的方案。通过测试无线信号在同轴电缆中的衰减性能,验证了WiFi信号基于同轴电缆传输比在自由空间传播有更好的传输性能。最后设计和仿真了有线电视信号和WiFi信号的混合分配电路,经过实际测试,验证了其在一般家庭布线下传输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FI 同轴电缆 传输特性 混合分配电路
下载PDF
共轴刚性旋翼布局对直升机配平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星亮 徐国华 史勇杰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8,共7页
为了研究旋翼布局对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配平特性的影响,基于等效挥舞运动和Pitt-Peters入流模型建立了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计算并验证了样例直升机飞行试验条件下的配平结果。然后,针对上下旋翼间距、旋翼轴前倾角和桨毂... 为了研究旋翼布局对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配平特性的影响,基于等效挥舞运动和Pitt-Peters入流模型建立了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计算并验证了样例直升机飞行试验条件下的配平结果。然后,针对上下旋翼间距、旋翼轴前倾角和桨毂中心相对直升机重心位置等旋翼布局参数改变对样例直升机配平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3个旋翼布局参数的改变均对样例直升机配平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纵向周期变距偏差可达8°,俯仰角偏差可达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布局 共轴双旋翼 刚性旋翼 配平特性
原文传递
共轴刚性旋翼桨毂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敏 黄明其 +1 位作者 杨永东 李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为研究高速直升机共轴刚性旋翼桨毂的阻力特性,采用自研的桨毂模型试验台,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FL-14风洞开展了风洞试验。试验模型为典型的共轴刚性旋翼桨毂模型,包括上、下桨毂整流罩模型和4种中间轴整流罩模型,分别为基准中... 为研究高速直升机共轴刚性旋翼桨毂的阻力特性,采用自研的桨毂模型试验台,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FL-14风洞开展了风洞试验。试验模型为典型的共轴刚性旋翼桨毂模型,包括上、下桨毂整流罩模型和4种中间轴整流罩模型,分别为基准中间轴和基于翼型的优化外形。主要试验内容包括多种桨毂模型在不同转速、不同风速及不同模型姿态角下的阻力特性试验,以及桨根对桨毂阻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等。风洞试验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桨毂构型的阻力特性差异,获得了中间轴整流罩外形对桨毂阻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桨毂构型相对基准桨毂构型,可减阻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共轴刚性旋翼 桨毂 阻力特性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Coaxial Double-Buoy Wave Energy Converter 被引量:1
20
作者 LI De-min DONG Xiao-chen +1 位作者 SHI Hong-da LI Yan-ni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1年第3期454-464,共11页
The double-body heave wave energy converter(WEC)is one of the most conducive devices to absorb the wave energy from relative motion while the law of which is not well understood.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 The double-body heave wave energy converter(WEC)is one of the most conducive devices to absorb the wave energy from relative motion while the law of which is not well understood.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is wave energy converter,by mean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hysical model experiment.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capture of the double-buoy under constant and linear Power Take-Off(PTO)damping are investigated.Influences of absolute mass and mass ratio are discussed in the theoretical model.Relative displacement amplitude and average power output are tested in the experiment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wave period and outer buoy’s mass,while the capture width ratio(CWR)is also calculated.Results show that the wave period and mass of the buoy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verter.Different forms of PTO damping have no influence on the optimal wave period and mass ratio of this device.It is recommended to select the double-buoy converter with a mass ratio of 0.80 and to place it in an area with the frequent wave period close to the natural period of the outer buoy to achieve the optimal energy cap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xial double-buoy wave energy converter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model test power take-of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