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宋以来江苏海岸带历史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晓祥 王伟玮 +4 位作者 严长清 晏王波 戴煜暄 徐盼 朱晨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4-351,共8页
历史海岸线变迁研究是海岸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海岸带的利用、开发与保护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分区段建立有效的海岸线分析断面,并计算各个区段的海岸线历史变化,对南宋至今约1 000 a来... 历史海岸线变迁研究是海岸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海岸带的利用、开发与保护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分区段建立有效的海岸线分析断面,并计算各个区段的海岸线历史变化,对南宋至今约1 000 a来的历史海岸线变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海岸线时空变迁背后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废黄河口地区变化剧烈,最大淤涨速率和侵蚀速率分别达250、600 m/a,塑造其剧烈变化的动因是公元1128年的黄河夺淮与公元1855年的黄河北归;此外,近代废灶兴垦等人类活动也导致了辐射沙洲北部及南部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海岸线变迁 历史演变 时空分析 江苏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海岸线遥感调查和近期演变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俊凤 王耿明 +1 位作者 张金兰 黄铁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0-137,共8页
为了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珠江三角洲海岸线近期演变情况,利用TM,ETM,ALOS等多源多时相遥感图像对珠江三角洲海岸线进行遥感调查和近期演变分析,通过几何纠正与图像配准,得到具有统一投影和坐标系统的基础图像;根据不同海岸类型特征和所建... 为了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珠江三角洲海岸线近期演变情况,利用TM,ETM,ALOS等多源多时相遥感图像对珠江三角洲海岸线进行遥感调查和近期演变分析,通过几何纠正与图像配准,得到具有统一投影和坐标系统的基础图像;根据不同海岸类型特征和所建立的解译标志,采用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珠江三角洲1998,2003和2008年3个时段的各类海岸线,提取精度优于80%;借助GIS的叠加和统计工具,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海岸线近期演变特点、变化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海岸线长度在1998—2003年间几乎没有多大变化,而在2003—2008年增加较多,其中人工岸线的增加比例最高(达50%以上),其次是基岩岸、河口岸、沙砾质岸和淤泥质岸,而红树林岸的增加比例最低;珠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趋势以向海延伸为主,主要是沿岸工程建设、滩涂围垦、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等所致,而人为造地是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遥感调查 海岸线 演变分析
下载PDF
我国海岸线现状及其保护建议 被引量:24
3
作者 范晓婷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我国有18 000 km的大陆海岸线和14 000多km的岛屿海岸线,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海岸线系数仅为0.001 88,在世界沿海国家中占第94位,这又说明我国海岸线资源是极其宝贵的。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寸海岸线,尽可能地做到合理... 我国有18 000 km的大陆海岸线和14 000多km的岛屿海岸线,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海岸线系数仅为0.001 88,在世界沿海国家中占第94位,这又说明我国海岸线资源是极其宝贵的。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寸海岸线,尽可能地做到合理利用。本文旨在对我国海岸线的变迁及其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我国海岸线遭受破坏的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海岸线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变迁 保护 建议
下载PDF
黄河改道以来黄河三角洲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21
4
作者 韩广轩 栗云召 +5 位作者 于君宝 许景伟 王光美 张志东 毛培利 刘玉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7-472,共6页
基于1976—2009年的23期遥感影像,并结合1976—2008年利津站水沙数据以及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数据,定量分析黄河入海水沙特征以及黄河三角洲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6—2008年间,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呈现出年际变化大... 基于1976—2009年的23期遥感影像,并结合1976—2008年利津站水沙数据以及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数据,定量分析黄河入海水沙特征以及黄河三角洲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6—2008年间,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呈现出年际变化大和丰枯水(沙)年交替的特征,但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清水沟流路河口三角洲岸线和面积变化总体呈淤积增长趋势,三角洲的发育过程大致分1976—1985年、1986—1995年和1996—2009年3个阶段,3个阶段的增长速率逐阶段递减;黄河三角洲岸线和面积与利津站累积输沙量之间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黄河流域降水量的年际波动与利津站入海输沙量年际波动基本同步,并具有相关性,说明黄河流域降水量的年际波动是引起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波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岸线 演变 驱动机制
原文传递
2006年胶州湾现有水域面积与岸线的卫星调查与历史演变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永森 辛海英 +1 位作者 吴隆业 李文渭 《海岸工程》 2008年第3期15-22,共8页
利用2006年5月20日Landsat-5 TM卫星数据对胶州湾的现存水域面积与岸线长度进行了量算,结果给出胶州湾2006年现存总水域面积为353.92 km2,总岸线长度为220.02km。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总岸线长度在进一步加长,而总水域面积在进一步... 利用2006年5月20日Landsat-5 TM卫星数据对胶州湾的现存水域面积与岸线长度进行了量算,结果给出胶州湾2006年现存总水域面积为353.92 km2,总岸线长度为220.02km。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总岸线长度在进一步加长,而总水域面积在进一步缩小。其原因是由胶州湾的人工围垦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水域面积 岸线 卫星调查 历史演变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多年海岸线动态变迁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奎峰 李念春 王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0-338,共9页
以黄河三角洲1976—2014年的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一般高潮线法提取不同时期的海岸线,结合RS遥感与GI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976年以来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形态及长度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北部的刁口... 以黄河三角洲1976—2014年的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一般高潮线法提取不同时期的海岸线,结合RS遥感与GI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976年以来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形态及长度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北部的刁口河流路区岸线向内陆蚀退明显,以海洋侵蚀作用为主,属于蚀退型海岸;清水沟流路区的岸线整体向海域推进,海岸处于进淤状态,属于强淤进型海岸.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频繁而快速,黄河的入海流路、水沙量、降水量等是影响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的重要因素;行水期黄河三角洲岸线一般以淤进造陆为主,停止行河岸段,海岸侵蚀后退速率趋于缓慢,逐渐地变得相对稳定,在长时间不行水的海岸段,岸线基本保持稳定,随着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该区域的海岸线演变受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貌学 海岸线 动态演化 RS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Evolution of Yellow River Delta Coastline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from 1976 to 2014, China 被引量:10
7
作者 WANG Kuif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Coastal regions are threatened by natural processes, such as erosion driven by storm surges and the effect of jetties, as well as by human behavior. The coastline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YRD) was monitored using the... Coastal regions are threatened by natural processes, such as erosion driven by storm surges and the effect of jetties, as well as by human behavior. The coastline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YRD) was monitored using the general high-tide line method, which combines Remote sensing(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technology, using multi-spectral scanner(MSS), thematic mapper(TM), and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ETM+) images of the YRD from 1976 to 2014 as a data sourc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hape and length of the YRD coastline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since 1976. The course of the Diaokouhe channel has resulted in mainly inland erosion in the north, and is primarily marine erosion; therefore, it was termed an erosion-type estuary. However, the coastline of the Qingshuigou course has moved seaward, demonstrating an accretion stage, and was therefore termed an accretion-type estuary. The coastline advanced forward before 1997 and shrank after 2003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river mouth, which was due to the shift in the river mouth in 1996. It has continually extended outwar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river mouth from 2003 onward. The coastlin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river mouth has moved randomly, with the occurrence of both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caused by land reclamation and sea wave intrusion. In most cases, the coastline has extended offshore,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river mouth. The YRD coastline has changed frequently and rapidly from 1992 to 2014. The river mouth channel, river water and sediments, and precipitation were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YRD. The YRD coastline was mainly in an accretion stage during flow periods. The erosion rate decreased and tended to be stable during a dry period. The coastline was basically stable when dry periods occurred over a long period. The location of Yellow River ports and sea eros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driving coastline changes. The coastline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flow path of the Yellow River, with re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line evolution remote sensing YELLOW River Delta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social-ecological CHALLENGE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的长江口岸线演化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雪 马妍妍 +1 位作者 李广雪 赵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3,共7页
通过对1987、1993、1999、2006和2010年5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利用适合长江口岸线演变研究的遥感波段组合,获得了长江口南北两岸20多年来岸线演变的信息,结果表明,1987—2010年期间,研究区内岸线的总长度由526.7km增长到579... 通过对1987、1993、1999、2006和2010年5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利用适合长江口岸线演变研究的遥感波段组合,获得了长江口南北两岸20多年来岸线演变的信息,结果表明,1987—2010年期间,研究区内岸线的总长度由526.7km增长到579.7km,高潮线以上陆地面积增加541.48km2,其中,以海门市的南部海岸、崇明岛北岸和东岸、浦东新区的东部岸段以及长兴岛北部和横沙岛东部岸段变化最为明显,并且它们以不同的速度向海淤进。20多年来,造成岸线变化的原因有长江输沙、港口建设和围填海工程建设。今后应密切关注长江口岸线的变化,了解其变化规律,预测其未来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岸线变化 长江口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岸线及现行河口区水下地形演变 被引量:12
9
作者 彭俊 陈沈良 +2 位作者 李谷祺 刘锋 陈广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8-376,共9页
根据实测的岸线和水深数据,利用Surfer和Mapinfo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合不同阶段利津站输沙量,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岸线及现行河口区水下地形演变。结果表明:1953-2000年,68%左右的入海泥沙淤积在口门和滨海区。由于入海流路变迁,不同岸... 根据实测的岸线和水深数据,利用Surfer和Mapinfo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合不同阶段利津站输沙量,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岸线及现行河口区水下地形演变。结果表明:1953-2000年,68%左右的入海泥沙淤积在口门和滨海区。由于入海流路变迁,不同岸段的岸线变化具有各自的特征。刁口河流路以西岸线基本稳定;刁口河流路以东—孤东油田以北岸线经历先淤后冲,属于强侵蚀岸段,但在防潮大堤的保护下得到人为控制下的稳定;清水沟流路形成的岸线整体向海淤进,但清8出汊后,清水沟老河口沙嘴南侧出现侵蚀。1976-1996年,现行河口(清水沟流路)水下地形总体上表现为淤积,顶坡段变缓,前坡段变陡。1996-2005年,清水沟老河口水下地形顶坡段和前坡段发生侵蚀,底坡段呈现淤积;出汊新河口水下地形继续淤积,但程度和范围都比1976-1996年的小。孤东油田近岸侵蚀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岸线 河口 水下地形 演变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锦州湾附近海域围填海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柯丽娜 曹君 +2 位作者 武红庆 王权明 王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45-1657,共13页
填海造陆在增加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填海造陆的监测和研究成为现实需要。本文以1991年、1995年、2000年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2005年SPOT卫星影像和2010年环境卫星HJ-1CCD及2014年SPOT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 填海造陆在增加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填海造陆的监测和研究成为现实需要。本文以1991年、1995年、2000年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2005年SPOT卫星影像和2010年环境卫星HJ-1CCD及2014年SPOT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构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CA)的岸线提取方法,并对锦州湾附近海域的围填海分布、强度指数、质心坐标及其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3年间锦州湾附近海域海岸线共增加了20.07km,在1991—1995年和2005—2010年两个时间段增加较快;(2)锦州湾中部北港镇、牛营子及西海口等地区海岸线位移量相对较大,围填海强度较高;(3)锦州湾新增围填海面积50.67 km2,城市建设、港口用海及围海养殖用海为围填海的主要类型,盐业用海面积相对减小,未利用类型面积增加;(4)锦州湾围填海重心总体往东北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海岸线 多源遥感影像 RS/GIS 动态演变 锦州湾
原文传递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coastline and subaqueous geomorphology in muddy coas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被引量:6
11
作者 PENG Jun MA Suisui +1 位作者 CHEN Hongquan LI Zhiwe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490-502,共13页
Based on measured data of coastline and bathometry, processed by softwares of Surfer and Mapinfo, and combined with sediment loads in different phases at Lijin gauging st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coastl... Based on measured data of coastline and bathometry, processed by softwares of Surfer and Mapinfo, and combined with sediment loads in different phases at Lijin gauging st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coastline and subaqueous geomorphology in muddy coas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68% of sediments were delivered by the Yellow River deposited around the river mouth and in the littoral area from 1953 to 2000. Coastline in different coasts had distinctive changes in response to shifts of river course. Coastline was stable in the west of the Diaokou river mouth. Coastline from the east of the Diaokou river mouth to the north of the Gudong oilfield had experienced siltation, then serious erosion, and finally kept stable with sea walls conservation. Generally, coastline of the survived river mouth of the Qingshuigou river course stretched seaward, whereas the south side of sand spit at the Qingshuigou old river mouth was eroded after the Yellow River inpouring near the position at the Qing 8. The subaqueous geomorphology off the survived river mouth exhibited siltation from 1976 to 1996, with flat topset beds and steeper foreset beds. From 1996 to 2005, the subaqueous geomorphology off the Qingshuigou old river mouth was eroded in the topset and foreset beds, but silted in the bottomset beds. The subaqueous geomorphology off the new river mouth sequentially performed siltation with small degree compared to that of 1976-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Delta coastline river mouth subaqueous geomorphology evolution
原文传递
The modern change and evolution tendency of sand coast in the eastern area of Liaodong Gulf 被引量:5
12
作者 Miao Fengmin Bi Zhaoqi +3 位作者 Li Shuyuan Xiao Yuzhong Cong Peifu Zhuang Zhenye and Xu Weid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37-552,共16页
In studying sand beach erosion and protection tactics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authors calculated the wavedata of 27 a Period (1963-1991) at Bayuquan Observation Station in Liaodong Gulf. Together with the beach leve... In studying sand beach erosion and protection tactics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authors calculated the wavedata of 27 a Period (1963-1991) at Bayuquan Observation Station in Liaodong Gulf. Together with the beach levellingsand some simple marking stakes monitoring and by having the aid of local annals, the paper analy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sof the coastline and the causes of sand coastal recession and serious consequences, and then discussed the dynamic processof alongshore sand transport. Simultaneously, based on alongshore sand transport model, oneline cut-and-fill theory anddynamical water model(sea level rise), the authors preliminary estimated beach process for the future in the area.Recently, the coastline is being eroded and 2/3 of the sand coast is subjected to erosion, which the recession rate ofthe individual sector exceed 7. 0 m/a. Coastal erosion has threatened villages, roads, factories and tourist resources. Sealevel rises and the decreasing amount of materials by rivers discharged into the sea and the activities of man, made coast line recession rate accelerate, and cause a great loss of land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coastal erosion alongshore sand transport coastline evolution eastern of Liaodong Gulf.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曹妃甸岸线岛体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海兰 刘西汉 +3 位作者 王红 石雅君 李庆辰 王艳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4,共7页
在对1979年、1987年、1991年、1997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2年十个时期曹妃甸遥感影像图解译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学角度对岸线和岛体历史演变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得到曹妃甸岸线和岛体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曹妃甸岛体面积在近... 在对1979年、1987年、1991年、1997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2年十个时期曹妃甸遥感影像图解译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学角度对岸线和岛体历史演变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得到曹妃甸岸线和岛体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曹妃甸岛体面积在近半个世纪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0.34 km2增加为227.34 km2;岸线整体表现为向海推进,1979年曹妃甸陆域岸线25.21%为自然岸线,之后自然岸线比例逐渐减少,自2002年起人工岸线占据了曹妃甸陆域岸线的全部,2012年岛体整体人工岸线长度较1989年自然岸线增长10倍之多;岛体在自然演变时期呈现中部侵蚀、两端淤积、端点延长、西向漂移且中心点逐步向大陆靠拢的变化特征,自2005年起自然状态岛体已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 岸线演变 岛体演变 折剪速率法 演变速率
下载PDF
莱州湾南部地区1973—2016年海岸演化及防护对策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建 张军强 +2 位作者 郭志谦 李亚蒙 郭颖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2期27-36,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岸侵蚀,为海岸带地区的工程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造成了重大威胁。研究莱州湾南部海岸演化规律,可为潍坊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海上山东"等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莱州湾南部地...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岸侵蚀,为海岸带地区的工程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造成了重大威胁。研究莱州湾南部海岸演化规律,可为潍坊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海上山东"等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莱州湾南部地区陆地资源卫星影像,对1973—2016年海岸带自然景观进行分析,提取了莱州湾南部1973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16年的6期海岸线。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南部40多年来海岸线演化与海岸带建设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总的来说,莱州湾南部逐渐由天然海岸转变为人工海岸,海岸工程大规模修建地区海岸线向海推进,否则海岸线向陆退缩。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海平面上升、河流输沙减少和海岸工程建设。1990年前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2000年后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海平面上升给莱州湾南部海岸防护和侵蚀海岸的修复工作造成持续缓慢的压力。莱州湾南部海岸防护工作应以长期持续的现场观测为基础,遵循海岸线演化规律,开展综合手段防护治理,同时完善立法,提高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演化 海岸侵蚀 海岸防护 莱州湾
下载PDF
胶州湾微塑料迁移分布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赵越 周春艳 许春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塑料污染是突出的海洋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对海洋微塑料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和现场实测为主,而对其迁移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胶州湾为例,考虑风流共同作用对微塑料的影响,采用MIKE3三维水动力模块耦合ECO Lab模块和ABM模... 塑料污染是突出的海洋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对海洋微塑料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和现场实测为主,而对其迁移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胶州湾为例,考虑风流共同作用对微塑料的影响,采用MIKE3三维水动力模块耦合ECO Lab模块和ABM模块,研究了胶州湾漂浮微塑料和悬浮微塑料的迁移分布特征,以及围填海导致的岸线演变对胶州湾微塑料迁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浮微塑料在胶州湾东北部、前礁水道、黄岛前湾和海西湾大量聚集且不易随涨、落潮输运出湾外。黄岛前湾、海西湾和胶州湾湾口有多个悬浮微塑料高浓度聚集区。在近50年围填海导致的岸线演变影响下,胶州湾中部和湾口、前礁水道、黄岛前湾、海西湾以及大港附近的漂浮和悬浮微塑料浓度均不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漂浮微塑料 悬浮微塑料 岸线演变 MIKE3
原文传递
韩江三角洲1982-2020年海岸线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义家吉 沈成 +3 位作者 常建宇 高方艺 王万虎 王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本研究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了韩江三角洲1982-2020年期间7个时期的海岸线分布,运用岸线类型结构、长度和端点变化速率(EPR)等指标分析韩江三角洲岸线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岸线演变的影响因素。结... 本研究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了韩江三角洲1982-2020年期间7个时期的海岸线分布,运用岸线类型结构、长度和端点变化速率(EPR)等指标分析韩江三角洲岸线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岸线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2-2020年期间,韩江三角洲岸线长度共增加了51.90 km,岸线总长度的增加主要源于人工岸线和生物岸线的增长。韩江三角洲岸线总体上表现为向海推进,平均向海推进距离为164.55 m,端点变化速率平均值为4.35 m/a。向海推进岸段主要分布于榕江河口至莱芜岛和海门角一带,侵蚀后退岸段主要分布于莲阳河口至黄厝草溪河口一带。向海推进主要由围填海和滨海工业设施建设导致,蚀退的原因主要是风浪作用引起的沙坝向岸运移。韩江三角洲岸线主要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入海河流输沙变化、风暴潮活动、水动力作用和海岸带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主控因素是海岸带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海岸线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GF-1和Landsat影像的连云港市44年海岸线遥感监测与演变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亚斌 任广波 +4 位作者 马毅* 杨俊芳 安居白 张彦彦 许海蓬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6期9-16,共8页
海岸线的动态变化监测可为海岸带防护、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支持提供理论支撑。文中基于1973-2017年覆盖连云港市的Landsat系列和GF系列卫星影像数据,结合海岸线分类体系,提取了连云港市10期海岸线信息,并分析... 海岸线的动态变化监测可为海岸带防护、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支持提供理论支撑。文中基于1973-2017年覆盖连云港市的Landsat系列和GF系列卫星影像数据,结合海岸线分类体系,提取了连云港市10期海岸线信息,并分析了海岸线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2017年连云港市海岸线总长度为205.90 km,主要岸线类型为建设围堤和港口岸线,两类岸线总长为120.52 km,占总岸线长度的58.53%;(2)1973-2017年连云港市海岸线长度整体呈现增长态势,44年间海岸线长度共增长了57.17 km,年增长率约为1.3 km/a。连云港市海岸线主要增长的岸线类型为建设围堤、港口岸线和生物岸线;(3)44年间,连云港市海岸变化主要的海岸线类型为粉砂淤泥质岸线、生物岸线、港口岸线、建设围堤和盐田围堤;(4)2017年连云港市自然岸线长度为69.15 km,占总岸线长度的33.6%,44年间,自然岸线长度减少了28.8 km,年减少率为0.65 km/a。自然岸线减少的原因主要为养殖业发展、城市扩张建设和港口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市 海岸线 遥感监测 演变特征
下载PDF
沙质海岸岸滩长期演变基本规律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丽佳 孙林云 +1 位作者 张继生 王宁舸 《中国港湾建设》 2019年第9期1-7,26,共8页
研究沙质海岸岸滩长期演变基本规律既是对泥沙运动理论现有成果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是指导沙质海岸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需要。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从沿岸泥沙运动、岸线演变和岸滩演变3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近数十年来沙质海岸岸滩长... 研究沙质海岸岸滩长期演变基本规律既是对泥沙运动理论现有成果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是指导沙质海岸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需要。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从沿岸泥沙运动、岸线演变和岸滩演变3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近数十年来沙质海岸岸滩长期演变基本规律研究的相关成果,评述了各研究方向在面向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优劣。从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模拟技术等方面,对未来可继续深化研究的一些方向作了展望,以期更好地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海岸 沿岸泥沙运动 岸线演变 岸滩演变 规律研究 综述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岸变迁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支兵发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年第2期200-204,共5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特别是珠江口地区海岸变迁衍生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RS与GIS技术获得的海岸变迁成果,海岸变迁速率估算结果表明最近30年内海岸变迁呈加速趋势。以珠江口地... 20世纪6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特别是珠江口地区海岸变迁衍生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RS与GIS技术获得的海岸变迁成果,海岸变迁速率估算结果表明最近30年内海岸变迁呈加速趋势。以珠江口地区为重点总结海岸变迁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认为海岸变迁导致陆地扩展与水域萎缩、淤积空间格局改变、湿地生态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三角洲腹地洪涝灾害风险增大、水质性缺水形势加剧以及不利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变迁 洪涝灾害风险 湿地生态破坏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下载PDF
渤海湾围垦工程引起的岸线及潮流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涂晶 白玉川 +1 位作者 徐海珏 张哲源 《港工技术》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以10年为间隔选取1984年、1995年、2005年、2016年的渤海湾卫星图像资料进行处理对比,分析渤海湾的岸线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模拟渤海湾岸线变化对湾内潮流动力的影响。2005~2016年的岸线变化最为明显,海域利用方式... 本文以10年为间隔选取1984年、1995年、2005年、2016年的渤海湾卫星图像资料进行处理对比,分析渤海湾的岸线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模拟渤海湾岸线变化对湾内潮流动力的影响。2005~2016年的岸线变化最为明显,海域利用方式从滩涂围垦向填海造地进行转变。岸线变化对渤海湾潮流的影响集中于围填海工程规模较大的近岸区域,离岸区域变化则不明显。岸线变化前后,渤海湾的流态总趋势并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围垦工程 岸线变化 潮流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