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海岸线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68
1
作者 朱小鸽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珠江口、香港及澳门地区海岸线的变化近十几年来十分迅速 ,采用常规方法及时、定量地测量这种变化十分困难。本研究应用多时相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 ,采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监测海岸线的变化并计算增长的陆地面积。结果表明 ,人为的围... 珠江口、香港及澳门地区海岸线的变化近十几年来十分迅速 ,采用常规方法及时、定量地测量这种变化十分困难。本研究应用多时相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 ,采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监测海岸线的变化并计算增长的陆地面积。结果表明 ,人为的围海造田 ,香港、澳门机场及相关高速公路、港口等设施的建设是海岸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海岸线变化 遥感监测 神经网络分类 海洋监测
下载PDF
1976年黄河改道以来三角洲近岸区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35
2
作者 黄海军 樊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6-314,共9页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沿岸 1 0个河口、潮汐汊道的 2 3景陆地卫星影像高潮线的解译与对比 ,探讨自 1 976年黄河改道以来 ,三角洲岸线的变化特征 ;同时 ,利用GIS软件处理 1 976年和 1 992年滨海区水深测量数据 ,并与黄河利津站同期入海沙量...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沿岸 1 0个河口、潮汐汊道的 2 3景陆地卫星影像高潮线的解译与对比 ,探讨自 1 976年黄河改道以来 ,三角洲岸线的变化特征 ;同时 ,利用GIS软件处理 1 976年和 1 992年滨海区水深测量数据 ,并与黄河利津站同期入海沙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 :1 )目前黄河三角洲总体处于侵蚀破坏阶段 ,侵蚀岸线长相当于淤积岸线的 2倍 ;2 )人类活动对三角洲岸线变化的影响不断增强 ,人工海岸长度大幅度增加 ,总岸线长度缩短 ,岸线趋于平直 ;3)5 2 6%的黄河入海泥沙堆积于入海口附近 ,其中 92 %的泥沙堆积在 1 5m水深线以内 ,向外迅速减少 ,2 0m水深线以外出现侵蚀 ;4) 87%黄河入海泥沙往东、东南方向扩散与沉积 ,往南、东北方向扩散与沉积的泥沙很少 ,河口的北、西北方向整体上处于侵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遥感监测 海岸变化 沉积
下载PDF
中国东海区大陆岸线变迁及其开发利用强度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李加林 田鹏 +8 位作者 邵姝遥 汪海峰 王丽佳 叶梦姚 赵梦琪 张珂琴 蔡凯特 阮莹超 沈杏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86-1901,共16页
基于东海区海岸带1990-2015年6个时期遥感影像,分析其大陆岸线变迁,并评价其岸线利用强度。结果表明:(1)大陆岸线持续向海推进,且岸线长度缩减了495.91 km。岸线变迁强度呈现波动变化状态。岸线结构中大量自然岸线转变为人工岸线,自然... 基于东海区海岸带1990-2015年6个时期遥感影像,分析其大陆岸线变迁,并评价其岸线利用强度。结果表明:(1)大陆岸线持续向海推进,且岸线长度缩减了495.91 km。岸线变迁强度呈现波动变化状态。岸线结构中大量自然岸线转变为人工岸线,自然岸线比例缩减了14.18%,而人工岸线占比上升了21.94%,岸线的多样性快速增长。(2)岸线平均分形维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形态向平直、规则方向发展。海岸带海陆格局表现为陆进海退,陆地面积增加了2655.01 km2,海岸带受滩涂养殖、围填海、港口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显著。(3)岸线的开发利用强度加强。岸线人工化指数增加,2015年增长至53.88%。开发利用主体度由单一主体模式发展形成二元主体模式,至2015年,岸线二元主体转变为基岩岸线和建设岸线,主体度分别为30.53%和20.26%。岸线综合利用指数上升了32.42%,人类活动对岸线变化影响力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岸线变迁 开发利用强度 东海区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技术的大亚湾海岸线的变迁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于杰 杜飞雁 +2 位作者 陈国宝 黄洪辉 李永振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2-516,共5页
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经边缘检测、彩色合成图像处理方法,分析大亚湾海岸的岸相特征,提取海岸线,研究大亚湾海岸近20 a来(1987年~2005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岸线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岸线变迁最大的是泥质海岸带,沙质... 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经边缘检测、彩色合成图像处理方法,分析大亚湾海岸的岸相特征,提取海岸线,研究大亚湾海岸近20 a来(1987年~2005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岸线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岸线变迁最大的是泥质海岸带,沙质和基岩海岸的变化较小。岸线变化主要集中在西岸和北岸,以养殖开发、工业用地、城镇和港口建设用地开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遥感 岸线变迁
原文传递
人类活动对港湾岸线及景观变迁影响的比较研究——以中国象山港与美国坦帕湾为例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永超 李加林 +4 位作者 袁麒翔 史小丽 浦瑞良 杨磊 卢雪珠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103,共18页
利用多时期遥感数据,以10年为时间步长,提取1985-2015年4个时期中国象山港和美国坦帕湾的岸线空间位置、长度和曲折度以及港湾地区景观构型、多样性和破碎度等信息,构建海岸人工化和港湾景观人工干扰指标,探讨人类活动对港湾岸线、景观... 利用多时期遥感数据,以10年为时间步长,提取1985-2015年4个时期中国象山港和美国坦帕湾的岸线空间位置、长度和曲折度以及港湾地区景观构型、多样性和破碎度等信息,构建海岸人工化和港湾景观人工干扰指标,探讨人类活动对港湾岸线、景观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0年来,象山港和坦帕湾自然岸线长度不断缩减,人工岸线长度呈先增后稳定的态势。由于两地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象山港局部岸段形态发生剧烈变化,岸线曲折度不断变小;而坦帕湾岸线形态变化较小,岸线曲折度几乎保持不变。2 1985-1995年,象山港海岸人工化不断加强,1995年以后有所减弱,但人类活动的影响范围逐渐变大,几乎遍及整个港湾海岸。1985-2015年,坦帕湾海岸人工化强度虽有加强,但增幅缓慢,海岸人类活动也主要集中于各沿海城市区域。3 1985-2005年,象山港和坦帕湾各人工化强度等级样区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但2005-2015年,象山港各强度样区景观平均斑块面积变化趋势不一,坦帕湾各强度样区变幅则较为平稳。4 1985-2005年,象山港各强度样区景观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而坦帕湾变化不一;2005-2015年,两港湾人工化强度由弱至强,景观多样性指数先增后减。5 1985-2005年,象山港和坦帕湾不同人工化强度样区,景观破碎度指数逐渐增大;2005-2015年,两港湾景观破碎度指数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湾岸线 港湾景观 变迁 人类活动 象山港 坦帕湾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和GIS的江苏省海岸线时空变化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行 张连蓬 +2 位作者 姬长晨 刘红樱 黄巧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426,共13页
以江苏省海岸1973-2012年的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江苏省海岸线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显著侵蚀岸段以废黄河口为中心,北至新淮河口,南至双洋港,长度约79.05 km,占研究区岸线总长度的8%;淤... 以江苏省海岸1973-2012年的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江苏省海岸线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显著侵蚀岸段以废黄河口为中心,北至新淮河口,南至双洋港,长度约79.05 km,占研究区岸线总长度的8%;淤涨岸段以弶港为中心,北至运粮河口,南至新中港,长约715.50 km,占72%;其它部分稳定岸段与淤涨岸段相间存在。最大侵蚀速率为-23.37±11.92 m/a,位于废黄河口南侧;最大淤涨速率为445.37±66.80 m/a,位于射阳河口南侧。围垦是江苏省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总的来看,1973年以来40年间共围垦1912.4 km2,1980年前后出现了一个围垦高峰,之后围垦强度明显减弱且进入休养期,90年代以后围垦又普遍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变化 遥感 GIS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南黄海辐射沙洲趋势性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陈可锋 陆培东 +1 位作者 王艳红 喻国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7-273,共7页
南黄海辐射沙洲区水道及其之间的沙洲普遍存在逐渐向南偏移的趋势,对这种趋势性演变机理及驱动力的认识成为辐射沙洲区海岸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恢复黄河北归以来苏北黄河三角洲海岸不同发育阶段的岸线位置和水下地形的基础之上... 南黄海辐射沙洲区水道及其之间的沙洲普遍存在逐渐向南偏移的趋势,对这种趋势性演变机理及驱动力的认识成为辐射沙洲区海岸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恢复黄河北归以来苏北黄河三角洲海岸不同发育阶段的岸线位置和水下地形的基础之上,通过所建立的潮波数学模型,研究了在苏北黄河三角洲不同演变阶段南黄海潮波系统的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岸线后退和水下三角洲的夷平,辐射沙洲地区潮差不断增大;水动力不断加强,而且加强的区域逐渐向南偏移,这种大范围区域性水动力主轴的向南偏移有可能是导致辐射沙洲整体南移的主导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废黄河三角洲 岸线变迁 数值模拟 江苏海岸
下载PDF
近30余年辽河口海岸线遥感变迁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建步 张杰 +2 位作者 陈景云 孙伟富 马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2,共7页
利用1979年、1990年、2000年和2013年4个时相的Landsat遥感影像,开展了30余年辽河口海岸线遥感变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79~2013年间,辽河口岸线不断向海推进,海岸线长度总体呈增加趋势,目前岸线长度为298 km,较1979年增加了63 ... 利用1979年、1990年、2000年和2013年4个时相的Landsat遥感影像,开展了30余年辽河口海岸线遥感变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79~2013年间,辽河口岸线不断向海推进,海岸线长度总体呈增加趋势,目前岸线长度为298 km,较1979年增加了63 km,陆域面积增加了410 km2;(2)辽河口自然岸线中的淤泥质岸线减少显著,近70%的淤泥质岸线转化为港口、盐田和养殖围堤岸线;1979~1990年间淤泥质岸线主要转化为了盐田和养殖围堤岸线,进入新世纪因盘锦港的建设,使得盐田围堤岸线转化为了港口岸线;(3)1979~1990年、1990~2000年、2000~2013年3个时段辽河口岸线变迁速率分别为94.2 m/a、52.1 m/a、81.0 m/a,尤其二界沟镇在1990~2000年间,因盐田建设导致海岸线迅速向海推进,海岸线变迁速率达到了1200 m/a;(4)辽河河流入海口门和河道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大规模的养殖开发和盐田建设围海导致双台子河入海口门变窄,而大辽河入海口门由于盐田和港口建设导致河口变窄;双台子河道和大辽河道主要由于泥沙淤积和养殖围填,也导致了河道局部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海岸线 海岸线变迁 遥感
原文传递
1990-2015年浙江省大陆岸线变迁与开发利用空间格局变化 被引量:27
9
作者 叶梦姚 李加林 +6 位作者 史小丽 姜忆湄 史作琦 徐谅慧 何改丽 黄日鹏 冯佰香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9-1170,共12页
分析海岸线变迁及开发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对加强岸线资源管理,推动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90-2015年6期的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浙江省大陆岸线变迁及开发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浙江省大... 分析海岸线变迁及开发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对加强岸线资源管理,推动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90-2015年6期的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浙江省大陆岸线变迁及开发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浙江省大陆岸线变迁显著,岸线向海推进,总长度不断缩减,其中自然岸线长度缩减,人工岸线显著增加;(2)岸线平均分形维数为1.0922,2000年之前较稳定,其后持续下降,2015年降至1.086;(3)浙江省大陆岸线人工化指数上升,最显著的变化是大量基岩岸线转变为港口码头岸线,其中杭州湾北岸区、象山港岸区和椒江口岸区人工化程度最高;(4)杭州湾南岸区、三门湾岸区及瓯江口—沙埕港岸区岸线开发利用始终为单一主体结构,而象山港岸区为二元结构类型,其余岸区的开发利用主体类型结构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演化趋势;(5)岸线开发强度不断上升,由0.25升高至0.38,其中象山港岸区开发强度最大,2015年达到了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岸线 岸线变迁 空间格局 海岸人工化 浙江
原文传递
浙江大陆淤涨型海岸线的变迁遥感调查 被引量:21
10
作者 丁丽霞 周斌 +1 位作者 张新刚 王人潮 《科技通报》 2006年第3期292-298,共7页
浙江沿海由于滩涂淤涨与围海造地等因素引起海岸线的剧烈变迁,研究海岸线的变迁规律,对浙江生态环境安全、经济持续发展有深远意义。本文利用遥感方法对浙江省海岸线的变迁幅度与速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宏观、快速、实... 浙江沿海由于滩涂淤涨与围海造地等因素引起海岸线的剧烈变迁,研究海岸线的变迁规律,对浙江生态环境安全、经济持续发展有深远意义。本文利用遥感方法对浙江省海岸线的变迁幅度与速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宏观、快速、实时、直观、动态性和空间定位准等特点,克服了传统海岸线变迁调查方法费时、费力的缺点。通过对各岸段在不同时期海岸线变迁的幅度与速度进行了数量化的分析与比较发现,一千多年里,浙江整个海岸线变迁幅度与速度都呈现由南至北逐渐变小的趋势,海岸线变迁速度近代大于古代,在1960-1990年期间,海岸线变迁速度最快,近十年有速度变慢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变迁 遥感监测 浙江省
下载PDF
基于遥感测量的海岸线变化与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静 张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4-228,共5页
采用较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影像的空间数据进行挖掘,解译出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在盐城沿海选择12个断面,定量地获取海岸线信息,计算海岸的淤蚀形态和速率变化;分析典型岸段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 采用较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影像的空间数据进行挖掘,解译出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在盐城沿海选择12个断面,定量地获取海岸线信息,计算海岸的淤蚀形态和速率变化;分析典型岸段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域海岸线形态平直化程度加剧,2007—2009年海岸线平直情况突出,长度缩短近40km;2009—2010年海岸线平直化有所减缓.盐城海岸线年平均淤长速率在44~100m.射阳河口北部海岸线变化很小,南部淤长比较明显(其中水龙港—川东港口海岸年淤长速率达到27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测量 海岸线变化 海岸淤蚀变化 滩涂资源开发 射阳河口
下载PDF
山东北部全新世的人地关系演变:以海岸变迁和海盐生产为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青 朱继平 史本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9-596,共8页
根据先秦考古遗址地理分布的分析和郭井子贝壳堤的发掘和调查,复原了6.5—5.0kaB.P.,4.5—4.0kaB.P.和3.4—2.1kaB.P.的3条海岸线,它们大致与现代海岸线平行分布,年代自南向北逐渐年轻,揭示了山东北部地区全新世海侵... 根据先秦考古遗址地理分布的分析和郭井子贝壳堤的发掘和调查,复原了6.5—5.0kaB.P.,4.5—4.0kaB.P.和3.4—2.1kaB.P.的3条海岸线,它们大致与现代海岸线平行分布,年代自南向北逐渐年轻,揭示了山东北部地区全新世海侵和海退过程的主要环节,恢复了全新世海岸变迁的具体历程。对寿光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盔形器内壁凝结物的XRF和XRD分析证明,本区沿海商周时期遗址出土的盔形器应是制盐器具,而沿海盔形器密集分布区与6.5—5.0kaB.P.的海岸线基本重合,表明商周时期海盐生产地域应在6.5—5.0kaB.P.和3.4—2.1kaB.P.的两条海岸线之间。本区的海盐生产与海岸变迁密切相关,人类适应环境和开发资源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事海盐生产。在6.5—4.0kaB.P.,人类在滨海地带有了初步的海盐生产,开始了适应环境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最早尝试,在3.4—2.1kaB.P.,人类又开始开采地下卤水生产海盐,使现今海拔9-10m以下的广阔地区成为产盐区。本区内陆的山前平原地带则是海盐的主要消费区,也是产盐区所需粮食和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供应区。这一分析对研究本区先秦时期的聚落功能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本区全新世人地关系演变的关键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山东北部 海岸变迁 海盐生产 人地关系演变
下载PDF
胶州湾近150年来海岸变迁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春艳 李广雪 史经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9-106,共8页
本文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结合历史海图、水深资料研究近150年来胶州湾岸线属性和位置变化。1863~1935年胶州湾以自然演变为主导,岸线变化很小,因自然淤积潮间带面积缓慢减小,72年中仅减少了15.68 km^2;而1935年以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胶州... 本文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结合历史海图、水深资料研究近150年来胶州湾岸线属性和位置变化。1863~1935年胶州湾以自然演变为主导,岸线变化很小,因自然淤积潮间带面积缓慢减小,72年中仅减少了15.68 km^2;而1935年以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胶州湾岸线变化很大,大面积的自然潮滩被盐田养殖区和人工填海代替,岸线普遍向海推进,总体上趋于平直造成潮间带面积和纳潮量急剧减小,1935—2005年潮间带面积减小了164.7 km^2,纳潮量减小了0.246 km^2。在近150年的时间里,胶州湾的面积缩小了38.6%,各种岸线类型历史长度变化反映了人类对胶州湾集中开发利用的几个阶段。1863年胶州湾的总水域面积为567.95 km^2,比2008年的大220 km^2,其中,1935年以后胶州湾面积的缩小速率大约是1935年以前的13倍。纳潮量变化规律与潮间带面积变化相似,2005年纳潮量比1863年减小了0.25×10~9m^3,减小了19%,其中1935年以后纳潮量的缩小速率大约是1935年以前的2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岸线变化 岸线类型 潮间带 纳潮量
下载PDF
渤海海岸带变迁及其环境地质效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段永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共5页
渤海海岸带变迁频繁。自第四纪以来 ,由于新构造活动与气候变迁 ,约有 7~ 8次大规模海侵。渤海海岸带变迁对海岸带岩相古地理、海岸带地貌的形成演化、海岸带卤水矿床与贝壳堤分布、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强度、地下水流系统划分 ,起着重要... 渤海海岸带变迁频繁。自第四纪以来 ,由于新构造活动与气候变迁 ,约有 7~ 8次大规模海侵。渤海海岸带变迁对海岸带岩相古地理、海岸带地貌的形成演化、海岸带卤水矿床与贝壳堤分布、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强度、地下水流系统划分 ,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海岸带变迁 环境地质效应 地质灾害
下载PDF
1985—2002年江苏粉砂淤泥质海岸岸线和围海变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良勇 张志珣 陆凯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共5页
了解海岸的变化对海岸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利用1985年MSS数据、1992年陆地卫星TM数据和2002年陆地卫星ETM+数据,提取江苏盐城和南通地区岸线和海岸大坝,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岸段为淤长海岸,南部和北部各有一段为侵蚀海... 了解海岸的变化对海岸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利用1985年MSS数据、1992年陆地卫星TM数据和2002年陆地卫星ETM+数据,提取江苏盐城和南通地区岸线和海岸大坝,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岸段为淤长海岸,南部和北部各有一段为侵蚀海岸。淤积海岸一个特点是不断出现的围海现象,从区域上看淤积快的地方,围海建立的养殖区面积也较大;从时间上看,1985—1992年围海面积远远小于1992—2002年的面积,这说明1992年之后人类活动增强。此外,近年修建的大丰港大坝北侧淤积,南侧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海岸线变迁 围海造地 沉积物沿岸输运 南黄海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威海岸线变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梅娜 陈小英 +2 位作者 刘金庆 吴振 宋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84,共6页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与技术,通过对1990、2000、2009和2013年4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和2013年资源卫星数据分析,获得了近20多年来威海海岸线演变的信息。研究表明,威海市围填海活动频繁,岸线变化显著,人工岸线所占比例由...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与技术,通过对1990、2000、2009和2013年4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和2013年资源卫星数据分析,获得了近20多年来威海海岸线演变的信息。研究表明,威海市围填海活动频繁,岸线变化显著,人工岸线所占比例由1990年的50.7%上升到2013年的57.8%;海岸线变化呈现显著区域特征,变化较剧烈的区域集中在环翠区双岛港、杨家湾,及文登五垒岛湾;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力表现为早期的滩涂围垦养殖及中后期的码头建设和海洋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时空变化 遥感 围填海 岸线变迁 威海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1987-2013年北部湾海岸线变迁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黎良财 LU Dengsheng +2 位作者 张晓丽 朱长明 邓利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利用北部湾海域1987-2013年7个时期多时序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提取水体指数并以最大类间方差法计算水陆分割阈值,从而分割得到"水边线"并进行潮位校正后得到海岸线;对各时期海岸线的时空分布、分形维数、变迁速率等特征进... 利用北部湾海域1987-2013年7个时期多时序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提取水体指数并以最大类间方差法计算水陆分割阈值,从而分割得到"水边线"并进行潮位校正后得到海岸线;对各时期海岸线的时空分布、分形维数、变迁速率等特征进行计算,并初步分析了海岸线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从1987-2013年北部湾海岸线增加120km,其中:北海市增加65km,防城港市增加54km,钦州市保持稳定。海岸线分维数从1.0677增加至1.0870,与海岸线长度变化趋势相同;从空间上看,北海、钦州、防城港段海岸线分维数逐渐增大,说明了北部湾海岸线由东向西逐渐变得曲折与复杂。从海岸线变迁的速率来看,总体变化速率为3.48m/a,77.30%的岸段变化速率低于平均值(保持稳定),22.70%的岸段变化速率远高于平均值(变化剧烈);从海岸线变迁的方向来看,约68.20%的岸段向海推(淤)进,约27.30%的岸段保持稳定,仅有约4.50%的岸段向陆侵蚀。人类生产建设活动是引起北部湾海岸线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河口淤积与水力侵蚀对海岸线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水体指数 最大类间方差法 分形维数 海岸线变化
原文传递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岸线变迁与海岸冲淤动态遥感监测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志一 徐素宁 +2 位作者 姜艳辉 梅军军 吕铁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6-139,154,共5页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砂质、淤泥质海岸正呈现侵蚀加剧的演变趋向。随着卫星遥感数据在光谱、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方面的不断提高,海岸侵蚀和淤积监测具备了精度越来越高的数据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砂质、淤泥质海岸正呈现侵蚀加剧的演变趋向。随着卫星遥感数据在光谱、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方面的不断提高,海岸侵蚀和淤积监测具备了精度越来越高的数据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和野外实地调查对海岸岸线变迁及冲淤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遥感技术在岸线变迁、侵蚀淤积监测和预测方面具有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已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黄河三角洲 岸线变迁 侵蚀淤积 遥感监测
下载PDF
渤海岸线地形变化对潮波系统和潮流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孟云 娄安刚 +1 位作者 刘亚飞 张栋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101,共8页
采用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VCOM,基于渤海2004和2014年的岸线地形数据,构建渤海2个年份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渤海岸线地形变化对潮波系统和潮流性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岸线地形变化后,半日分潮潮时在... 采用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VCOM,基于渤海2004和2014年的岸线地形数据,构建渤海2个年份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渤海岸线地形变化对潮波系统和潮流性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岸线地形变化后,半日分潮潮时在渤海湾、莱州湾和渤海中部东南海域提前,在辽东湾和渤海中部西北海域滞后;振幅在渤海湾及辽东湾增大,在莱州湾及渤海中部减小;位于秦皇岛和黄河口的半日分潮无潮点位置分别向西南和东南方向移动。渤海绝大部分海域全日分潮潮时提前,振幅增大,位于渤海海峡的全日潮无潮点位置向东移动。潮流性质系数在莱州湾增大,在渤海其他大部分海域减小,渤海规则半日潮流海区范围略有增加,不规则半日潮流海区范围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波系统 潮流性质 岸线变化 渤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近70年胶州湾水动力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金瑞 陈学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41,共12页
采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海洋模式FVCOM,基于胶州湾不同年代的岸线和水深地形条件,建立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各年代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分析和比较胶州湾不同年代纳潮量、潮汐潮流、水交换率等水动力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采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海洋模式FVCOM,基于胶州湾不同年代的岸线和水深地形条件,建立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各年代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分析和比较胶州湾不同年代纳潮量、潮汐潮流、水交换率等水动力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胶州湾水域总面积不断缩小,纳潮量在逐渐减小,2008年全湾的纳潮量相对于1935年减少了31.5%,约合3.9×108 m3;海湾流场结构变化很小,流速呈减小趋势;胶州湾欧拉余流"团团转"的多涡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最大值都发生在团岛附近;海湾的水交换能力趋弱,对整个胶州湾水体的半交换时间进行海湾平均,不同年代5套岸线下海湾的水体半交换时间分别是37.0d,36.7d,39.2d,39.7d和40.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岸线变化 潮汐潮流 纳潮量 水交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