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型和分散型催化剂应用于煤油共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建方 石斌 +1 位作者 邱宝金 阙国和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08年第5期4-7,共4页
采用负载和分散型催化剂,对内蒙褐煤与杜-84超稠原油(以下简称Du-84原油)进行了共处理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优于分散型催化剂;对不同催化剂前体的考察结果表明,FeSO4的催化效果好于Fe(NO3)3,FeSO4更利于沥青烯的生... 采用负载和分散型催化剂,对内蒙褐煤与杜-84超稠原油(以下简称Du-84原油)进行了共处理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优于分散型催化剂;对不同催化剂前体的考察结果表明,FeSO4的催化效果好于Fe(NO3)3,FeSO4更利于沥青烯的生成;对催化剂浓度的考察结果表明,FeSO4负载催化剂的最优添加量大于1wt%,而分散型催化剂在催化剂浓度为0.5wt%时达到最佳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共处理 负载 分散
下载PDF
超声波预处理对煤-油临氢共炼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曜宸 孙昱东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46,共5页
在预设的超声条件下对不同煤-油共炼原料进行预处理,并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使用实验室自制的铁系催化剂进行煤-油共炼反应,考察煤液化率的变化,对液体产物进行元素和馏程分析以及对固体产物进行工业四组分分析,确定超声波预处理对煤-油... 在预设的超声条件下对不同煤-油共炼原料进行预处理,并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使用实验室自制的铁系催化剂进行煤-油共炼反应,考察煤液化率的变化,对液体产物进行元素和馏程分析以及对固体产物进行工业四组分分析,确定超声波预处理对煤-油临氢共炼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超声波预处理后,共炼原料结构发生改变,分别对油浆及使用安徽煤与油浆所配油煤浆进行超声处理,再进行共炼反应,安徽煤的液化率分别提高9.85%和12.42%;分别对煤焦油及对使用安徽煤与煤焦油所配油煤浆进行超声处理,再进行共炼反应,安徽煤的液化率分别提高7.99%和18.65%,固体产物的灰分、挥发分降低,固定碳含量增加,质量有所提高;液体产物的馏程分布基本没有改变.达到了在提高煤液化率的同时、保证共炼产物质量不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共炼 超声波预处理 液化率 产物组成 馏程
下载PDF
分散型钼基催化剂在煤显微组分与催化裂化油浆共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3
作者 涂椿滟 秦鹏伟 +1 位作者 刘昌伟 黄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83,共7页
采用正辛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四硫代钼酸铵(MS)反应法合成了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OT-MS)。由OT-MS催化剂前躯体形成的MoS_(2)催化剂比表面积高且MoS_(2)片晶长度集中在3~6 nm、堆叠层数主要为1~3层。以凉水井原煤(LSJR)及其惰质组富集物... 采用正辛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四硫代钼酸铵(MS)反应法合成了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OT-MS)。由OT-MS催化剂前躯体形成的MoS_(2)催化剂比表面积高且MoS_(2)片晶长度集中在3~6 nm、堆叠层数主要为1~3层。以凉水井原煤(LSJR)及其惰质组富集物(LSJ-I)和镜质组富集物(LSJ-V)为原料煤,催化裂化(FCC)油浆为原料油,研究煤显微组分与重油共加氢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MS相比,OT-MS在LSJR与FCC油浆共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干基无灰煤转化率提升至77.1%,固体残渣收率降低至8.3%;对于OT-MS催化的煤油共加氢反应体系,随着原料煤中镜质组含量的增加,反应的转化效率和液体收率明显增大,液体产物中饱和分含量逐渐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当采用LSJ-V与重油进行反应时干基无灰煤转化率达到90.3%,固体残渣收率低至3.4%,共加氢液体产物中沥青质含量最低,H C原子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共加氢 煤显微组分 MoS_(2) 四硫代钼酸铵 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 催化裂化油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