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煤制油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晓燕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年第1期161-162,共2页
分析了首选煤基液体燃料作为替代能源的原因,介绍了发展煤基液体燃料的重要性和煤制油的技术。
关键词 煤制油 液体燃料 能源安全
下载PDF
“煤成油”——能源勘探的一个新领域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黔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4-68,共5页
含煤地层中以腐殖型有机质为主的成煤物质在成煤过程中、特别是在沥青化过程中形成的“煤成油”已经成为能源勘探中的具有极大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的油田多为陆相成因,属高含蜡质油,含油岩系与煤系共生或有密切关系。“煤成烃”... 含煤地层中以腐殖型有机质为主的成煤物质在成煤过程中、特别是在沥青化过程中形成的“煤成油”已经成为能源勘探中的具有极大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的油田多为陆相成因,属高含蜡质油,含油岩系与煤系共生或有密切关系。“煤成烃”理论,尤其是“煤成油”理论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中都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煤成油”理论所涉及的问题综其根本不外三个主要方面:一是煤及煤的各组成部分的成油能力和鉴定特征;二是形成物的运移,特别指的是初次运移;三是烃源对比和源源对比。而实用意义则在于对煤成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和对开发的经济可行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成因 能源 勘探 煤成油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装置内部回炼含固污油的技术应用
3
作者 李强 《辽宁化工》 CAS 2016年第4期464-466,共3页
针对煤直接液化装置在原设计生产中,煤浆制备单元和分馏单元所排放的含固污油进行回炼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经过几年的开停车发现,原设计回炼方法不仅浪费溶剂油而且给操作和罐区的储存均带来不便,通过多次试验、技术改造及攻关提出了煤直... 针对煤直接液化装置在原设计生产中,煤浆制备单元和分馏单元所排放的含固污油进行回炼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经过几年的开停车发现,原设计回炼方法不仅浪费溶剂油而且给操作和罐区的储存均带来不便,通过多次试验、技术改造及攻关提出了煤直接液化装置内部回炼含固污油的技术应用,此技术应用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大大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油 煤液化 含固污油 回炼
下载PDF
煤制油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朝林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6年第8期97-98,共2页
随着近年来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生产中需求的大量的生产用水和产生的大量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各项法律法规要求煤化工行业实现废水的"零排放"。首先分析了煤制油工业... 随着近年来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生产中需求的大量的生产用水和产生的大量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各项法律法规要求煤化工行业实现废水的"零排放"。首先分析了煤制油工业中废水的来源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然后阐述了工业中常用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以及实现煤制油"零排放"所遇到的经济、技术、环境和管理上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油 废水 零排放
下载PDF
煤炭液化技术的专利态势分析
5
作者 徐淑芬 《煤炭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煤炭液化技术研发成功对于解决我国油气资源短缺,平衡能源结构,推进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全球及中国范围内煤炭液化专利进行检索及分析,了解该技术在全... 煤炭液化技术研发成功对于解决我国油气资源短缺,平衡能源结构,推进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全球及中国范围内煤炭液化专利进行检索及分析,了解该技术在全球及国内的发展历史、最新发展状况及主要申请人的分布状况等,从而为煤炭液化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液化 专利态势 专利分析 煤制油 趋势
下载PDF
甲醇制烯烃技术中国专利现状分析
6
作者 董斌琦 《神华科技》 2014年第3期3-7,16,共6页
对甲醇制乙烯、丙烯技术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主要专利持有者的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在国内的专利布局现状,简要分析该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尚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该领域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中石化、埃... 对甲醇制乙烯、丙烯技术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主要专利持有者的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在国内的专利布局现状,简要分析该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尚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该领域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中石化、埃克斯美孚、大连化物所、神华集团等单位的专利申请量位居前列,尤其是中石化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专利申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利布局,留给新研究者的研发空间相对狭小,专利规避难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油 专利申请 甲醇制烯烃技术
下载PDF
煤液化油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高云龙 焦安亮 《化工技术经济》 2001年第6期6-11,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煤炭液化制油的工艺技术及商业化运作情况,并对我国发展煤液化油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煤液化油 工艺技术 商业化运作 中国 投资前景
下载PDF
油煤浆中溶剂的黏度与油煤浆黏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克健 赵鹏 +1 位作者 史士东 郑建国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38,共3页
安庆芳烃萃取油是理想的煤液化起始溶剂的原料,常压,100℃以下用德国Haake旋转黏度仪测定了不同加氢次数安庆芳烃萃取油的黏度,神华煤液化循环溶剂的黏度及其相对应的干煤浓度为45%的煤浆黏度变化,提供了油煤浆中溶剂的黏度与油煤浆黏... 安庆芳烃萃取油是理想的煤液化起始溶剂的原料,常压,100℃以下用德国Haake旋转黏度仪测定了不同加氢次数安庆芳烃萃取油的黏度,神华煤液化循环溶剂的黏度及其相对应的干煤浓度为45%的煤浆黏度变化,提供了油煤浆中溶剂的黏度与油煤浆黏度关系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液化 油煤浆 黏度
下载PDF
煤炭直接液化先进工艺的经济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治邦 戴和武 《煤化工》 CAS 1995年第4期13-18,共6页
煤直接液化可以生产液体燃料油。比较了碳氢化合物研究公司(HRI)的两段催化液化(CTSL)、煤油共炼和氢─—煤工艺的经济性。煤油共炼可以看作是重质渣油提质和煤液化之间的过渡技术。作出在中国建设煤油共炼示范工厂的经济分... 煤直接液化可以生产液体燃料油。比较了碳氢化合物研究公司(HRI)的两段催化液化(CTSL)、煤油共炼和氢─—煤工艺的经济性。煤油共炼可以看作是重质渣油提质和煤液化之间的过渡技术。作出在中国建设煤油共炼示范工厂的经济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经济性 液化 煤炭液化
下载PDF
不同等级煤与油共炼的转化率差异及残渣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传 秦勇 +3 位作者 杨腾飞 孟环爽 杨彬 邓文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6-441,共6页
选取安徽褐煤、辽宁褐煤和贵州烟煤三种煤为原料,以油溶性环烷酸钼为催化剂,分别与马瑞常渣(MRAR)、克炼常渣(KAR)以及催化裂化油浆(FCCS)在高压釜内模拟悬浮床加氢共炼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油体系下,两种褐煤都能达到83%以上的转化率... 选取安徽褐煤、辽宁褐煤和贵州烟煤三种煤为原料,以油溶性环烷酸钼为催化剂,分别与马瑞常渣(MRAR)、克炼常渣(KAR)以及催化裂化油浆(FCCS)在高压釜内模拟悬浮床加氢共炼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油体系下,两种褐煤都能达到83%以上的转化率,而对于贵州烟煤,转化率最高的FCCS体系与最低的KAR体系分别为67.75%和50.31%,相差很大。采用FT-IR和SEM分析反应后固体残渣,计算了固体残渣中脂肪族和芳香族中各个基团的相对含量,并对比了不同体系反应后固体残渣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KAR体系的固体残渣脂肪链较长,支链化程度高,取代度较低。转化率较高的褐煤反应后固体残渣结构松散,分散度高;转化率较低的烟煤固体残渣随着转化率降低,残渣颗粒逐渐变大,表面更加光滑,板结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共炼 基团相对含量 固体残渣 干基无灰转化率
下载PDF
煤油共处理中原料油结构对供氢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光耀 张晓静 +2 位作者 陈贵锋 李培霖 颜丙峰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83-87,92,共6页
为考察煤焦油作为煤油共处理溶剂的反应效果,以高温煤焦油为对象,利用1H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表征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结构变化,计算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的平均分子式和平均结构参数。通过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与煤的共处理试验... 为考察煤焦油作为煤油共处理溶剂的反应效果,以高温煤焦油为对象,利用1H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表征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结构变化,计算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的平均分子式和平均结构参数。通过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与煤的共处理试验,研究高温煤焦油加氢后结构变化对供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平均结构变化明显,加氢使部分芳环被取代,侧链发生断裂,芳烃加氢饱和形成氢化芳烃或发生开环反应形成其他脂肪结构,芳香氢HA含量由0.743下降到0.605,Hα、Hβ和Hγ分别提高0.109、0.022和0.705,加氢后高温煤焦油PDQI指数提高0.68,供氢效果明显改善,原料转化率、油收率分别提高1.24%和3.92%,沥青烯、前沥青烯产率下降2.25%,产物组成一环至四环化合物分别增加0.79%、0.53%、2.97%和0.83%,H/C原子比由0.99提高至1.03。说明加氢后焦油用于煤油共处理反应,促进了共处理反应重质产物向轻质产物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直接液化 煤油共处理 溶剂结构 供氢溶剂 溶剂加氢
下载PDF
煤油共炼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璐 朱慧红 +3 位作者 金浩 杨光 吕振辉 杨涛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2期410-413,共4页
针对目前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煤油共炼技术的优势,简述了煤油共炼工艺对原料油和原料煤的性质要求,提供了煤油共炼中油和煤的可选种类,介绍了目前几种典型的煤油共炼工艺的来源、工艺流程及效果。总结得出:已有的煤油共... 针对目前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煤油共炼技术的优势,简述了煤油共炼工艺对原料油和原料煤的性质要求,提供了煤油共炼中油和煤的可选种类,介绍了目前几种典型的煤油共炼工艺的来源、工艺流程及效果。总结得出:已有的煤油共炼工艺大多采用沸腾床或悬浮床反应器,而工艺的重点在于原料油能够获得足够活性氢并顺利传递到溶解煤中进行加氢反应;最后指出该技术要实现工业应用,应注重煤与油的合理选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煤油共炼 现状 溶剂油 活性氢
下载PDF
煤油水三元燃料料浆的制备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延红 王维周 张东亮 《煤炭转化》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3-75,共3页
介绍了七种乳化剂对五种煤形成三元料浆性能的影响. 实验指出, 不同的乳化剂对煤浆性能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 经反复筛选, 认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较为理想的乳化剂.
关键词 煤浆 燃料 乳化剂 流动度 粘度 煤油水三元料浆
下载PDF
掺炼进口原油工艺技术分析及加工方案优化
14
作者 王蒙 何鑫 +3 位作者 高伟 吴小园 王鹏伟 王军峰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针对延长石油榆林炼油厂现有榆林原油、进口原油与混合原油的性质特征,总结掺炼进口原油过程中常压装置、催化装置出现的运行问题,提出适应性解决措施,形成大常压+小减压的进口原油加工方案。结果表明,进口原油减压一次加工蜡油,经催化... 针对延长石油榆林炼油厂现有榆林原油、进口原油与混合原油的性质特征,总结掺炼进口原油过程中常压装置、催化装置出现的运行问题,提出适应性解决措施,形成大常压+小减压的进口原油加工方案。结果表明,进口原油减压一次加工蜡油,经催化裂化或加氢处理后,生产的重油满足煤油共炼装置的原料要求,装置具备加工高硫、含酸原油的能力,实现进口原油与延长石油自产原油的高效耦合加工,进一步提高进口原油掺炼量,有效提升炼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进口原油 混合原油 催化剂活性 煤油共炼 加工方案
下载PDF
煤油气共生矿井顶板油气赋存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15
作者 薛海涛 王祥 许志龙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85-186,共2页
为了提高煤油气共生矿井油气灾害治理的科学性,以富县矿区为例,采用钻探取芯、物探识别、分析化验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采掘工作面煤层顶板油型气赋存特征,并探讨了顶板油型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油气主要赋存于煤层顶板3套砂体中,油... 为了提高煤油气共生矿井油气灾害治理的科学性,以富县矿区为例,采用钻探取芯、物探识别、分析化验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采掘工作面煤层顶板油型气赋存特征,并探讨了顶板油型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油气主要赋存于煤层顶板3套砂体中,油气富集受到沉积相带、构造鼻隆与厚层砂体的共同控制,建议加强油型气综合探查技术、油型气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油型气综合抽采技术和智能化矿井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气共生矿井 煤层顶板 富县矿区 油气赋存规律
下载PDF
热溶预处理油煤浆的粘度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英杰 盖彩虹 +1 位作者 张德祥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将神华煤与循环油混合油煤浆经不同热溶温度预处理后,研究了油煤浆粘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研究发现:与未经热溶处理的油煤浆相比,经热溶处理的其粘度有所增大。在同一热溶温度处理后的油煤浆在测粘过程中,粘度随测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将神华煤与循环油混合油煤浆经不同热溶温度预处理后,研究了油煤浆粘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研究发现:与未经热溶处理的油煤浆相比,经热溶处理的其粘度有所增大。在同一热溶温度处理后的油煤浆在测粘过程中,粘度随测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没有出现粘度峰,粘度(η)与测量温度(tM)的关系为。而在同一测粘温度下,经不同热溶温度处理的油煤浆粘度变化情况却截然不同:在神华煤发生热分解反应之前(<320℃),η基本上随热溶温度(tT)的升高呈直线增加,η=B+ktT;在开始发生热解反应以后(>320℃),粘度在370℃时出现了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度 热溶解 油煤浆 煤液化
下载PDF
分散型钼基催化剂在煤显微组分与催化裂化油浆共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17
作者 涂椿滟 秦鹏伟 +1 位作者 刘昌伟 黄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83,共7页
采用正辛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四硫代钼酸铵(MS)反应法合成了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OT-MS)。由OT-MS催化剂前躯体形成的MoS_(2)催化剂比表面积高且MoS_(2)片晶长度集中在3~6 nm、堆叠层数主要为1~3层。以凉水井原煤(LSJR)及其惰质组富集物... 采用正辛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四硫代钼酸铵(MS)反应法合成了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OT-MS)。由OT-MS催化剂前躯体形成的MoS_(2)催化剂比表面积高且MoS_(2)片晶长度集中在3~6 nm、堆叠层数主要为1~3层。以凉水井原煤(LSJR)及其惰质组富集物(LSJ-I)和镜质组富集物(LSJ-V)为原料煤,催化裂化(FCC)油浆为原料油,研究煤显微组分与重油共加氢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MS相比,OT-MS在LSJR与FCC油浆共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干基无灰煤转化率提升至77.1%,固体残渣收率降低至8.3%;对于OT-MS催化的煤油共加氢反应体系,随着原料煤中镜质组含量的增加,反应的转化效率和液体收率明显增大,液体产物中饱和分含量逐渐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当采用LSJ-V与重油进行反应时干基无灰煤转化率达到90.3%,固体残渣收率低至3.4%,共加氢液体产物中沥青质含量最低,H C原子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共加氢 煤显微组分 MoS_(2) 四硫代钼酸铵 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 催化裂化油浆
下载PDF
厨房空气污染对肺巨噬细胞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瑾 胡绍明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2年第5期296-298,共3页
本文研究了小鼠暴露于厨房空气污染物后肺巨噬细胞体内、外细胞毒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鼠吸入煤气烟气后未出现细胞毒效应的变化,吸入燃煤饼烟气及燃煤与油烟混合烟气2、3月,体外细胞毒效应受抑制,吸入上述污染烟气3个月,体内肺巨噬... 本文研究了小鼠暴露于厨房空气污染物后肺巨噬细胞体内、外细胞毒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鼠吸入煤气烟气后未出现细胞毒效应的变化,吸入燃煤饼烟气及燃煤与油烟混合烟气2、3月,体外细胞毒效应受抑制,吸入上述污染烟气3个月,体内肺巨噬细胞抗肿瘤细胞毒效应出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油烟 巨噬细胞 细胞毒
下载PDF
一种潜在的“石油”资源——“煤岩油气(矿)藏”的认识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军 牛嘉玉 +2 位作者 王好平 侯创业 杨元一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1-629,共9页
在分析化石能源盆地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化石能源物理结构模型。煤岩是由大分子碳基质和中、低分子油基质两相组成,其中碳基质包括骨干相和枝干相,是固定碳的转化基质,而广义的"石油"组分——油基质是热成烃的基础物质... 在分析化石能源盆地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化石能源物理结构模型。煤岩是由大分子碳基质和中、低分子油基质两相组成,其中碳基质包括骨干相和枝干相,是固定碳的转化基质,而广义的"石油"组分——油基质是热成烃的基础物质,储集在碳基质骨架中,构成"煤岩油气(矿)藏"。并依据这一认识,在归纳现已工业化的煤转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来可能工业化的油煤浆连续焦化技术和煤岩油气(矿)藏分散、溶解、相分离技术和油基质加工的工艺路线,以期对煤岩油气(矿)藏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使其成为商业化能源。通过资源和储量的初步分析,我国煤岩油气资源大约为常规油气资源的数倍,从而为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开拓了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能源盆地 化石能源物理模型 煤岩油气(矿)藏 碳基质 油基质 油煤浆连续焦化 分散一溶 解一相分离技术 油气资源潜力
下载PDF
油煤浆黏温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彦军 舒歌平 +2 位作者 章序文 高山松 王洪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003-4011,共9页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油煤浆的黏温特性对其配制、输送、加压、预热及反应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方法、变化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油煤浆的黏温特性对其配制、输送、加压、预热及反应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方法、变化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升温过程中,油煤浆流变特性表现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特性;高温高压下黏度测定方法主要有4种;分析黏温特性变化机理:煤浆制备和升温阶段黏度变化主要由溶胀作用导致,高温阶段主要由煤裂解产生沥青质(尤其是前沥青烯)导致;从溶剂、煤的性质(煤阶、显微组分及粒径分布)、剪切速率、油煤浆浓度、催化剂和氢分压等方面分析了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未来油煤浆黏温特性的研究方向,为我国煤直接液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油煤浆 黏温特性 变化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