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智能化与矿用5G和网络硬切片技术 被引量:54
1
作者 孙继平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共6页
为减少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提出了采掘工作面无人5G地面远程控制方法:在采掘工作面设置工业摄像机和传感器,将视频、音频和传感器信号通过5G网络传输至地面,地面操作人员远程操作设备,将控制命令通过5G网络传输至采掘工作面,控... 为减少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提出了采掘工作面无人5G地面远程控制方法:在采掘工作面设置工业摄像机和传感器,将视频、音频和传感器信号通过5G网络传输至地面,地面操作人员远程操作设备,将控制命令通过5G网络传输至采掘工作面,控制采掘设备动作。提出了用于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的无线传输距离和传输带宽计算方法。综采工作面两端头的基站之间无线传输距离应不小于综采工作面长度的1/2。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所需上行传输总带宽与综采工作面长度成正比,与液压支架中心距成反比,与支架和摄像机数量比成反比,与单台摄像机视频压缩后所需传输带宽成正比。为减少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对上行传输带宽的需求,可以只传输邻近采煤机的摄像机视频。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所需上行传输最小带宽与邻近采煤机的摄像机数量成正比,与单台摄像机视频压缩后所需传输带宽成正比。提出了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系统无线传输距离测试方法,用于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的5G等无线传输系统,在保证传输带宽、时延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对无线传输距离进行测试,基站上行无线传输带宽不得小于20 Mbit/s,同时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50 m。提出了基于网络硬切片的全矿井一体化信息传输网,通过网络硬切片,给煤矿安全监控、矿井监控、人员及车辆和设备定位、视频监视、语音通信、5G通信等分配不同的信道,既保证了煤矿安全监控和矿井监控等高可靠、低时延的要求,也统一了煤矿井下信息传输网络,将煤矿安全监控网、矿用工业以太网和矿用5G通信网等多网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5G 网络硬切片 无人工作面 地面远程控制 全矿井一体化信息传输网 无线传输距离
下载PDF
深井高应力难采煤层上行卸压开采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7
2
作者 蒋金泉 孙春江 +1 位作者 尹增德 张殿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以新汶矿区为工程背景,深入研究了采动覆岩裂隙亚分带特征、覆岩运动与结构分带特征、上行卸压开采作用效应,建立了上行卸压开采可行程度的评价方法,论证了深井复合顶板煤层上行卸压开采的可行程度,通过应用实践根除了深井高应力难采煤... 以新汶矿区为工程背景,深入研究了采动覆岩裂隙亚分带特征、覆岩运动与结构分带特征、上行卸压开采作用效应,建立了上行卸压开采可行程度的评价方法,论证了深井复合顶板煤层上行卸压开采的可行程度,通过应用实践根除了深井高应力难采煤层的多重障碍,为上行卸压开采的可行程度判别、区域划分、开采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高应力 上行卸压开采 冲击地压 覆岩结构分带
下载PDF
煤矿开采环境影响评价中地下水问题探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孟凡生 王业耀 《地下水》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煤矿的开采与地下水资源紧密相连,煤层往往与地下含水层相邻,采煤时会疏干地下水,这不仅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且破坏了水的动态平衡和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根据煤炭开采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保护的最新发展趋势... 煤矿的开采与地下水资源紧密相连,煤层往往与地下含水层相邻,采煤时会疏干地下水,这不仅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且破坏了水的动态平衡和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根据煤炭开采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保护的最新发展趋势,概略提出了煤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问题、煤矿开采引起的地下水环境问题、以及由煤矿地下水疏干引发的地面沉陷及其植被景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开采 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煤矿开采沉陷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香凝 贺黎明 +3 位作者 刘翠芝 王兴杰 唐永亮 何蓉花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1-1028,共8页
地下煤炭资源大量开采导致的地表形变,引发严重的安全和环境隐患,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高精度、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煤矿为例,采用SBAS-InSAR技术探测2018—2019年矿区地表形变结果,获取了采煤... 地下煤炭资源大量开采导致的地表形变,引发严重的安全和环境隐患,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高精度、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煤矿为例,采用SBAS-InSAR技术探测2018—2019年矿区地表形变结果,获取了采煤引起地表形变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采场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变形诱发因素,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观测形变结果进行模拟分析,进而讨论了蒲河煤矿地面沉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形规律和机制。InSAR形变监测结果显示,开采区域内存在两处沉降漏斗,且数值模拟结果与InSAR形变观测值分布规律一致,反演结果接近实际情况,可为相关部门制定地面沉降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地面沉降 SBAS-InSAR Okada模型
原文传递
宁夏羊场湾煤矿浅埋煤层开采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5
5
作者 谢晓深 侯恩科 +3 位作者 高冠杰 徐友宁 魏启明 刘江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3-2240,共8页
以宁夏羊场湾煤矿Y1102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野外调查与有限差分软件模拟方法研究浅埋煤层开采的地面塌陷类型、发育规律及其形成机理。(1)浅埋煤层开采地面塌陷以地表裂缝发育为主,地表破坏严重。(2)平行切眼裂缝... 以宁夏羊场湾煤矿Y1102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野外调查与有限差分软件模拟方法研究浅埋煤层开采的地面塌陷类型、发育规律及其形成机理。(1)浅埋煤层开采地面塌陷以地表裂缝发育为主,地表破坏严重。(2)平行切眼裂缝间隔性出现,展布于整个工作面内,间隔距离为10~120m,局部裂缝形成错台高度约为15cm。平行顺槽裂缝为拉张型裂缝,发育在顺槽至外围一定范围。(3)采煤活动导致地下形成采空区,上覆岩层发生移动破坏,破坏区分为剪切破坏区、拉张破坏区及剪-拉破坏区,分别对压应力区、拉应力区和压-拉转化区。(4)当应力扰动传递至地表,应力值超过覆盖层抗拉强度时地表产生裂缝。随着工作面推进,覆岩内部裂缝带上行裂缝与地表下行裂缝贯通,形成错台。研究成果丰富了该区浅埋煤层的地面塌陷理论知识,为地面塌陷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场湾煤矿 浅埋煤层 地面塌陷机理 无人机遥感
下载PDF
地质雷达井下探测瓦斯富集区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梁庆华 宋劲 +1 位作者 孙兴平 朱昌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70-1574,共5页
地质雷达由于能够直接识别地下目标体,井下探测快速,不影响生产,分辨率高,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本文基于地质雷达基本原理,探讨井下探测工艺,分析井下数据处理的方法,对井下瓦斯富集区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质异... 地质雷达由于能够直接识别地下目标体,井下探测快速,不影响生产,分辨率高,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本文基于地质雷达基本原理,探讨井下探测工艺,分析井下数据处理的方法,对井下瓦斯富集区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质异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若在传播距离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回波异常,则有可能存在瓦斯富集区.随着研究的深入,地质雷达有望突破瓦斯富集区探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地质雷达 瓦斯富集区
下载PDF
基于概率积分法的横河煤矿巨厚松散层下开采沉陷预测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永辉 倪岳晖 +2 位作者 周建伟 温冰 陈洪年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9-224,共6页
煤炭资源开采产生的沉陷变形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针对巨厚松散层下煤炭开采产生的地面沉陷变形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山东济宁横河煤矿为例,运用概率积分法分别建立了主断面和采区任意点的预测模型,预测了2#... 煤炭资源开采产生的沉陷变形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针对巨厚松散层下煤炭开采产生的地面沉陷变形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山东济宁横河煤矿为例,运用概率积分法分别建立了主断面和采区任意点的预测模型,预测了2#、3#煤层先后开采后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等特征。预测结果显示,横河矿区下沉面积为78hm2,最大下沉值达到9.987m,与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由于横河矿区由巨厚松散层覆盖,相比一般采矿条件下,地表沉陷具有地表下沉系数较大、地表最大下沉值较大、水平移动系数和水平移动值较正常值偏大、沉陷范围大、拐点偏移距较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河煤矿 巨厚松散层 地面沉陷 概率积分法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信息综合承载网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继平 程加敏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90,共5页
目前用于煤矿井下的信息承载网主要是百兆、千兆和万兆矿用以太环网,其时延和可靠性不可控,难以满足煤矿井下少人或无人作业、地面远程控制等需求。服务质量(QoS)可保证最高优先级应用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但当多路接口信号同时汇入且数据... 目前用于煤矿井下的信息承载网主要是百兆、千兆和万兆矿用以太环网,其时延和可靠性不可控,难以满足煤矿井下少人或无人作业、地面远程控制等需求。服务质量(QoS)可保证最高优先级应用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但当多路接口信号同时汇入且数据量较大,或前1个数据包正在发送时,最高优先级应用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也无法保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煤矿智能化信息综合承载网技术要求:传输带宽宽、传输时延短、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本质安全防爆、电网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抗故障能力强、防护性能好、多业务综合承载等。基于上述要求,提出了基于灵活以太网(FlexE)的煤矿智能化信息综合承载网,根据时间敏感和时间不敏感视频、时间敏感和时间不敏感音频、人员定位、车辆定位、设备定位、安全监控、供电监控、运输监控、排水监控、采煤工作面监控、掘进工作面监控等不同业务对带宽、时延和可靠性的需求,分配不同的信道,将煤矿监控、定位、视频和音频等多网合一。基于FlexE的煤矿智能化信息综合承载网既满足了地面远程控制、人员定位、安全监控等不同业务对带宽、时延和可靠性的需求,又实现了煤矿智能化信息一网综合承载,减小了维护难度和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信息综合承载网 灵活以太网 FlexE 一体化网络 网络硬切片 无人工作面 地面远程控制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静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1,共3页
在实践中,发生煤矿冲击地压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归结起来,主要有煤矿地质因素、开采技术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针对这些原因,应当加深对相关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而有效地防止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为了更好地检验解危措施效果,在实际操... 在实践中,发生煤矿冲击地压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归结起来,主要有煤矿地质因素、开采技术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针对这些原因,应当加深对相关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而有效地防止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为了更好地检验解危措施效果,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利用电磁辐射和钻屑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冲击地压 防治技术 效果检验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 TOPS模式Stacking技术监测淮南矿区沉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晓博 赵学胜 +4 位作者 葛大庆 刘斌 张玲 李曼 王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0-205,共6页
基于Sentinel-1获取的9景影像,采用新型TOPS成像模式Stacking技术分析淮南矿区地面沉降特征。首先,针对TOPS干涉影像burst间存在相位跳变的问题,采用三步法对影像进行精确配准,配准精度高达0. 001个像元;然后,利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消除差... 基于Sentinel-1获取的9景影像,采用新型TOPS成像模式Stacking技术分析淮南矿区地面沉降特征。首先,针对TOPS干涉影像burst间存在相位跳变的问题,采用三步法对影像进行精确配准,配准精度高达0. 001个像元;然后,利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消除差分干涉图中的趋势性相位;最后,基于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得到研究区的沉降速率。沉降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呈现多个沉降中心,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沉降速率在空间上呈不均一分布,最大年沉降速率在80~90 cm/a;研究区开采沉陷具有幅度大、范围小的特点,沉降幅度在10~80 cm/a间变化,沉降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3. 13%;矿井地面沉降非线性特征明显,即沉降中心在不同时间段的形变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TOPS模式 Stacking技术 淮南矿区 地面沉降
下载PDF
PLC和组态软件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为简化现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过程,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构成煤矿井下监控分站、以计算机(PC)为核心构成煤矿地面监控主站,并采用专用编程软件和组态软件开发构建新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 为简化现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过程,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构成煤矿井下监控分站、以计算机(PC)为核心构成煤矿地面监控主站,并采用专用编程软件和组态软件开发构建新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以简化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拓扑结构,具有开发设计周期较短、装置配置灵活、用户开发使用方便等优点.该设计方案对于构建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具有经济上的优势,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监控系统 地面主站 井下分站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组态软件 现场总线 计算机控制系统
下载PDF
高潜水位煤矿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与模拟预测研究——以沛北煤矿区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慧 丁忠义 +2 位作者 侯湖平 贾斐斐 杨子睿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4-582,共9页
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煤矿区因煤粮复合、煤水复合、煤村复合成为我国土地复垦难度最大的典型地区之一;研究高潜水位煤矿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可为制订有效的土地复垦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沛... 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煤矿区因煤粮复合、煤水复合、煤村复合成为我国土地复垦难度最大的典型地区之一;研究高潜水位煤矿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可为制订有效的土地复垦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沛北煤矿区为例,选用1995年TM、2005年ETM+和2015年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转移轨迹、景观格局指数等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采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202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景观变化轨迹趋势明显,耕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塌陷积水区、水域和湿地;园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耕地;塌陷积水面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建设用地和耕地,贡献比例分别为47.68%、19.20%;(2)CA-Markov模型情景模拟结果表明:2015~2025年,耕地、水域和湿地面积减小;建设用地和塌陷积水面积明显增加;(3)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类型水平上,耕地、水域和湿地是主导优势地类,但耕地、塌陷积水、水域和湿地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水平上,景观格局总体边缘形状趋向简单。综上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变化源于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因采矿活动导致的地表沉陷积水情况加重;建议提前编制预计塌陷区的防治及已塌陷区的规划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演变 煤矿区 高潜水位 土地景观格局 CA-Markov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矿井隧道施工地质雷达预报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开伟 聂庆科 +1 位作者 王世淼 马清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91-394,400,共5页
采用地质雷达技术对煤矿井隧道进行连续超前探测,研究地质雷达技术在煤矿井隧道施工超前预报中的工作规律。首先通过分析以往非煤矿井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不良地质体的探测资料,总结出几种隧道内典型不良地质体地质雷达异常特征,并深... 采用地质雷达技术对煤矿井隧道进行连续超前探测,研究地质雷达技术在煤矿井隧道施工超前预报中的工作规律。首先通过分析以往非煤矿井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不良地质体的探测资料,总结出几种隧道内典型不良地质体地质雷达异常特征,并深入探讨如何结合这几种地质雷达典型异常特征来解决煤矿井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问题;其次以贵州六枝某煤矿井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为例,采用已总结得到的煤矿井隧道地质雷达波异常特征分别对矿井内部隧道掌子面前方岩溶溶蚀、构造节理裂隙及富水等常见的不良地质异常进行探测分析;最后通过实际隧道开挖来验证地质雷达异常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煤矿井隧道施工提供较准确的预报信息,更好指导隧道信息化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隧道工程 地质雷达 超前预报 波谱异常 异常分析
下载PDF
基于弱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围岩变形监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延河 杨战标 +1 位作者 朱元广 王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9,共9页
煤矿深部地层高地应力与围岩低强度间的突出矛盾导致巷道开挖后极易发生大变形失稳灾害。为及时掌握巷道开挖支护前后围岩内部的变形情况,研究基于弱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研制了一种准分布式大量程应变传感器光缆,实现了围岩内部变形测点的... 煤矿深部地层高地应力与围岩低强度间的突出矛盾导致巷道开挖后极易发生大变形失稳灾害。为及时掌握巷道开挖支护前后围岩内部的变形情况,研究基于弱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研制了一种准分布式大量程应变传感器光缆,实现了围岩内部变形测点的1 m级间距布置。通过室内标定试验掌握了传感器光缆的测试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应变传感光缆应变量程不低于0.04,灵敏度为1.23 pm/με,精度等级为0.5,属于高精度传感器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线性度。依托平煤股份四矿深部岩石巷道开展了现场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应变随孔深增加而减小,4 m范围内围岩应变数值较大,7 m外应变数值较小且渐趋稳定;巷道围岩应变激增主要发生在前30 d内,随后巷道围岩应变增加量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取应变速率迅速向0收敛位置作为围岩松动区边界,确定巷道帮部和顶部松动区边界为5 m,肩部松动区边界为4 m。该应变光缆通过弱光纤光栅技术与时分复用技术的综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感网络的复用容量,满足了煤矿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监测的大量程、精细化在线监测需求。通过技术应用,可及时掌握煤矿深部巷道围岩内部变形特征及松动圈时空演化规律,为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控制决策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弱光纤光栅 光纤传感 松动圈 巷道变形 地应力
下载PDF
贵州煤矿瓦斯地面抽采现状及抽采方式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曙 罗勇 +2 位作者 韩真理 龙祖根 李晓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96,共5页
对贵州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现状和抽采技术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贵州煤层瓦斯赋存地质条件"一弱、两多、三高、四大"的特点,分析了煤矿瓦斯地面抽采技术难点,结合并下和地面瓦斯抽采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贵州煤矿瓦斯地面合理的抽... 对贵州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现状和抽采技术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贵州煤层瓦斯赋存地质条件"一弱、两多、三高、四大"的特点,分析了煤矿瓦斯地面抽采技术难点,结合并下和地面瓦斯抽采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贵州煤矿瓦斯地面合理的抽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煤矿瓦斯 地面抽采 技术难点 抽采方式
下载PDF
江西萍乡采煤区地面塌陷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细元 魏源 +2 位作者 衷存堤 马振兴 杨永革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江西萍乡素有“江南煤都”之称,曾是近代中国十大矿厂之一,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同时也在采煤区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灾害,形成了6个相对独立的地面塌陷“盆地”,分别为:安源—髙坑塌陷区、青山塌陷区、白源塌陷区、巨... 江西萍乡素有“江南煤都”之称,曾是近代中国十大矿厂之一,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同时也在采煤区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灾害,形成了6个相对独立的地面塌陷“盆地”,分别为:安源—髙坑塌陷区、青山塌陷区、白源塌陷区、巨源塌陷区、黄冲—焦源塌陷区和杨桥塌陷区,塌陷总面积79.7km2。塌陷区内房屋、道路、市政设施、农田、水利等设施遭受了较严重的破坏。本文较全面地阐述和分析了研究区地面塌陷灾害的现状和成因,对地面塌陷灾害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预测,并提出了地面塌陷灾害的综合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区 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 江西萍乡
下载PDF
西部地区煤矿建井问题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斌 《建井技术》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结合门克庆煤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西部地区煤矿建井问题,如凿井方案的选择、冻结井壁结构形式的确定、钻孔处理、软岩支护等作了探讨;指出对于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弱胶结地层,冻结法是首选,同时可开展钻井法凿井技术可行性研究... 结合门克庆煤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西部地区煤矿建井问题,如凿井方案的选择、冻结井壁结构形式的确定、钻孔处理、软岩支护等作了探讨;指出对于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弱胶结地层,冻结法是首选,同时可开展钻井法凿井技术可行性研究。建议研发适应西部地区的大直径深立井快速掘砌新工艺,提高现有凿井设备性能;并根据地质条件和巷道断面特征,合理配套巷道施工机械化作业线,促进深立井和巷道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应开展西部地区软岩支护机理研究,确定合理的支护方式和参数,全面提高施工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煤矿建井 探讨 冻结法 软岩支护
下载PDF
无人机技术在煤矿岩移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海文 《中国煤炭》 2023年第2期89-96,共8页
通过对煤矿开采造成的岩层移动以及地表沉陷数据进行高精度的采集和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煤矿工作面的岩移情况,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岩移观测在数据采集效率以及岩移监测的便捷性和实时性上,都难以满足大数据监测分... 通过对煤矿开采造成的岩层移动以及地表沉陷数据进行高精度的采集和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煤矿工作面的岩移情况,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岩移观测在数据采集效率以及岩移监测的便捷性和实时性上,都难以满足大数据监测分析的需求。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无人机测量精度的大幅提高,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来监测煤矿岩移活动,可以实现煤矿矿压数据的采集和监测、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安全预警等功能。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布尔台煤矿(以下简称“布尔台煤矿”)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测数据采集和监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建模仿真建立三维空间模型,从而获得完整清晰的地面岩移数据,为后续的人工智能分析、实时岩移监测、智能云监测平台的建立了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煤矿安全 岩移监测 无人机技术 矿压数据监测 大数据分析 智能监测平台
下载PDF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及防治措施
19
作者 高徽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7期278-280,共3页
通过分析煤层顶板的不稳定性和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突出地应力,揭示了顶板事故原因,讨论了顶板事故对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经济的影响,强调了问题的紧迫性。在防治措施方面,提出了改进矿山设计、加强采煤工艺管理以及优化支护技术等策... 通过分析煤层顶板的不稳定性和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突出地应力,揭示了顶板事故原因,讨论了顶板事故对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经济的影响,强调了问题的紧迫性。在防治措施方面,提出了改进矿山设计、加强采煤工艺管理以及优化支护技术等策略。采取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最后,总结了研究结果,强调了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顶板事故 突出地应力 支护技术 矿山设计
下载PDF
煤矿地面变电站无人值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马健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3期33-35,共3页
针对煤矿地面变电站人工巡检周期长、巡视效率低,检测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机器人的井上变电站无人值守应用方案。该方案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实现对站内一次设备温度、噪声、现场运行图像等核心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测及站... 针对煤矿地面变电站人工巡检周期长、巡视效率低,检测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机器人的井上变电站无人值守应用方案。该方案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实现对站内一次设备温度、噪声、现场运行图像等核心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测及站内运行环境感知,确保站内一次设备的可靠运行与环境安全,为设备检修及状态评估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有效保障煤矿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地面变电站 智能巡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