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菌根对矿区环境修复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48
1
作者 杜善周 毕银丽 +2 位作者 吴王燕 刘慧辉 杨永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3-116,共4页
针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定位监测菌根的生态来探索菌根生物技术在矿区环境治理的效应与推广模式。菌根对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菌根6个月后杨树和白蜡的胸周和株高分别较对照明显增加,菌根侵染率达... 针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定位监测菌根的生态来探索菌根生物技术在矿区环境治理的效应与推广模式。菌根对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菌根6个月后杨树和白蜡的胸周和株高分别较对照明显增加,菌根侵染率达到80%以上,菌根与植物共生作用好。接种菌根菌6个月后,菌根际菌丝长度远远高于对照,产生的孢子数量也明显增加,接种菌根菌对于降低煤矿区环境修复成本以及增加未来生态收益具有很大的潜力,维持了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煤矿区 环境修复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问题及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47
2
作者 孙亚军 徐智敏 +9 位作者 李鑫 张莉 陈歌 赵先鸣 高雅婷 刘琪 张尚国 汪韦峻 朱璐璐 王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共16页
煤炭开采必然产生大量的矿井涌水,我国目前的矿井水整体上表现出水质相对较差、水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首先明确了我国典型矿区矿井水水质的主体特征:常规离子是造成矿井水水质差的主要化学组分;矿井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占比小,且基本优于... 煤炭开采必然产生大量的矿井涌水,我国目前的矿井水整体上表现出水质相对较差、水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首先明确了我国典型矿区矿井水水质的主体特征:常规离子是造成矿井水水质差的主要化学组分;矿井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占比小,且基本优于地下水Ⅲ类水质量标准。其次,详细探讨了我国矿井水水质形成、演化的几个科学问题,包括不同水文地质结构下物理–化学作用所起的主导作用,时间效应对水质演化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水动力场–化学场–微生物场–温度场的多场耦合问题等。接着重点介绍矿井水污染防控的技术方法,以减少矿井突(涌)水量和水资源保护为前提,以实现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煤炭绿色开采为目标,以矿井水"阻断、减量、保护"为主要防控思路,围绕煤矿区矿井水阻断技术、污染负荷减量技术、污染区修复治理等科学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各种现有技术、方法、工艺,最大可能地降低吨煤矿井水处理成本,如采用井下预处理、地面深度处理、超深回灌封贮、生态资源化利用等。最后,提出研发煤矿区地下水及污染物的阻断材料和吸附材料、注浆装备、监测设备、投料设备、原位取样检测设备等,形成我国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的构建可对煤矿绿色开采、煤矿区深层地下水污染防控、闭坑矿井水污染防控、矿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等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矿井水 污染防控 阻断 减量 保护
下载PDF
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机制模式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海涛 舒龙勇 +1 位作者 姜在炳 胡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共13页
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关键在于协调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发的时空关系。“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总体实施,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机制取得巨大进展。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由... 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关键在于协调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发的时空关系。“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总体实施,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机制取得巨大进展。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由最初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瓦斯抽排”“煤层气抽采”“地面开发和井下抽采相结合”等形成“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技术开发新机制。通过界定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范围、建立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评价方法、形成煤层气与煤协调开发优化决策平台,提出基于“协调开发、提质增效、技术支撑、平台决策、集成示范”的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理念,依托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技术体系等成套技术系列,形成山西矿区煤层气“四区联动”全域协调开发模式、两淮矿区煤层群煤层气立体联合开发模式、松藻矿区复杂松软煤层超前增透协调开发模式、新疆矿区大倾角多煤组”三位一体”协调开发模式,进而带动全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实践。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机制、模式与应用引领了我国煤矿区煤层气行业科技创新,显著提升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双碳”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新形势新要求,煤矿区煤层气发展面临新需求新挑战,指出需重点推进煤矿区煤层气地质精细探查、井下煤层气高效开发、废弃矿井煤层气抽采、煤系气协同共采等技术研发,构建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清洁高效开发的新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矿区 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典型煤矿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振鹏 袁珂月 +1 位作者 钱雅慧 梁汉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82-3591,共10页
以3个煤矿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Cs)为研究对象,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和蒙特卡洛(Monte-Carlo)模拟,分析典型煤矿区土壤中PACs污染的来源和致癌风险.结果显示,石嘴山煤矿、棋盘井煤矿和石炭井煤矿周边土壤中ΣPACs分别为2186... 以3个煤矿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Cs)为研究对象,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和蒙特卡洛(Monte-Carlo)模拟,分析典型煤矿区土壤中PACs污染的来源和致癌风险.结果显示,石嘴山煤矿、棋盘井煤矿和石炭井煤矿周边土壤中ΣPACs分别为21862,6226,2278μg/kg.受煤矿区影响显著的地区土壤中PACs组成类型丰富且以低环为主.同时,烷基多环芳烃(aPAHs)含量明显高于母体多环芳烃(16PAHs).PMF溯源结果显示煤矿区土壤中PACs污染以煤和煤矸石颗粒为主要污染源,其次是交通源.Monte-Carlo模拟显示,3个煤矿区均对当地居民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尽管研究区受涉煤污染源影响显著,但煤炭燃烧才是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者.此外,Monte-Carlo模拟相较于终生致癌风险模型(ILCR)准确性更高,而传统采取ILCR进行风险评估低估了实际成人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烷基多环芳烃(aPAHs)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 蒙特卡洛(Monte-Carlo)模拟 终生致癌风险(ILCR)
下载PDF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湿地水文过程演变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秋霞 王芳 陈敏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淮北市北部肖濉新河流域采煤沉陷区形成的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气候变化、煤炭开采和下垫面改变共同作用下,湿地水文过程的演变趋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降雨量呈增加趋势,变化率为18mm/10a,蒸发量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下降趋... 以淮北市北部肖濉新河流域采煤沉陷区形成的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气候变化、煤炭开采和下垫面改变共同作用下,湿地水文过程的演变趋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降雨量呈增加趋势,变化率为18mm/10a,蒸发量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下降趋势明显,变化率为53mm/10a,90年代之后趋势不明显,变化率仅为4.7mm/10a。受城市化和沉陷区范围增加的影响,稳沉后沉陷区汇水量将增加530万m3/a。受煤炭终采的影响,沉陷区湿地疏干水呈减少趋势,稳沉后将减少1 000万m3/a。由此可得出沉陷区湿地水资源在稳沉后呈现减少趋势,减少量为462万m3/a,为淮北煤炭沉陷区湿地修复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 采煤沉陷区 湿地 水文过程 水文演变
下载PDF
矿区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卢彦琦 常社霞 +3 位作者 邢红霞 李焱 许春景 王正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2,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邯郸武安煤矿区植物进行了菌根共生效应的研究,分析了20个科41种主要植物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的共生状况,筛选出该地区建群的优势植物,并探讨了不同科、植被间...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邯郸武安煤矿区植物进行了菌根共生效应的研究,分析了20个科41种主要植物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的共生状况,筛选出该地区建群的优势植物,并探讨了不同科、植被间侵染率、侵染强度、孢子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8个科35种植物都能与丛枝菌根真菌形成共生关系,在不同科中,萝藦科、豆科、马鞭草科植物的侵染率较高;从植物种类上看,侵染率最高的是杠柳,其次是紫穗槐和牡荆,分别高达92.33%、85.30%和70.78%,不同植被类型中,乔木、灌木、草本类植被的菌根侵染率差异显著,从侵染强度上分析,不同植物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关系因植物不同而异,二者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丛枝菌根真菌 共生
原文传递
山西省煤矿区域水源污染风险定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建强 《山西科技》 2014年第4期84-85,共2页
从山西煤矿区域的基本状况、煤炭特点、采掘方式及功能区划和水源历史污染事故等方面,对全省煤矿区域的水污染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 水污染风险 定性分析 煤矿区域 山西省
下载PDF
面向矿区生态治理的二项耦合渗流填充工艺设计
8
作者 张俊文 钟帅 梁珠擎 《煤》 2019年第12期5-6,16,共3页
面向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针对地表沉陷控制、地面工艺废弃物治理,提出二项耦合渗流填充工艺,将地面工业废弃物二次处理后通过渗流管路送至采空区及覆岩裂隙带,在有效控制地表沉陷的同时解决地面工业废物治理难题,增进矿山社会效益,为构建... 面向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针对地表沉陷控制、地面工艺废弃物治理,提出二项耦合渗流填充工艺,将地面工业废弃物二次处理后通过渗流管路送至采空区及覆岩裂隙带,在有效控制地表沉陷的同时解决地面工业废物治理难题,增进矿山社会效益,为构建绿色矿山和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矿区 生态环境治理 工艺设计
下载PDF
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 被引量:201
9
作者 彭苏萍 毕银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1221,共11页
针对黄河流域煤矿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该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水资源短缺是该流域中上游生态环境治理的瓶颈,现有技术与方法还不能支撑黄河流域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将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分析... 针对黄河流域煤矿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该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水资源短缺是该流域中上游生态环境治理的瓶颈,现有技术与方法还不能支撑黄河流域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将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分析了国内外煤矿开采的岩层结构及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地下水资源保护、煤炭开采对水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应结合煤层赋存特点和煤层开采工艺技术,对上覆岩层产生的裂隙发育特征与展布格局,裂隙与地表水和矿井水的导通与耦合关系,裂隙对地表生态发育与退化作用,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描述。提出黄河流域中上游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是水的保护与利用,要采用四维综合监测方法,揭示采矿全周期的地下水、表层水运移及地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要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煤矿区开发过程对水土资源受损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研究并形成黄河流域煤矿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构建黄河流域煤炭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调控模式。要改变传统认为煤炭开采只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旧观念,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对上覆岩层产生裂隙这一类似“松土”的作用动力,减缓干旱半干旱地区极易形成的次生盐碱化现象,积极将人工修复技术和生态自修复作用相结合,实现从被动防治到主动治理,使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典范,并为其他行业应用提供借鉴。最后提出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今后工作重点与发展模式,来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煤矿区 裂隙发育 水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修复
下载PDF
两淮矿区小型塌陷湖泊水质特征与水环境容量 被引量:16
10
作者 章磊 易齐涛 +2 位作者 李慧 徐鑫 王晓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128,共8页
两淮煤矿开采导致大面积土地沉陷和积水,形成众多小型塌陷湖泊水体,现阶段湖泊水质特征不清晰,亟需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选取淮南潘谢矿区3个塌陷湖泊(HNPJ、HNXQ和HNGQ)和淮北朱-杨庄矿区3个塌陷湖泊(HBDH、HBZH和HBNH)为研究对象,结... 两淮煤矿开采导致大面积土地沉陷和积水,形成众多小型塌陷湖泊水体,现阶段湖泊水质特征不清晰,亟需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选取淮南潘谢矿区3个塌陷湖泊(HNPJ、HNXQ和HNGQ)和淮北朱-杨庄矿区3个塌陷湖泊(HBDH、HBZH和HBNH)为研究对象,结合各湖泊研究站点的监测资料,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水质特征标识,明确了塌陷湖泊水体的水质目标、水体功能和特征污染物。利用完全混合系统水质模型计算了各研究站点特征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塌陷湖泊水体大部分为Ⅲ类水体,淮北矿区HBZH和HBNH主要为Ⅱ类水体;淮南矿区需要对TN进行控制,HNPJ、HNXQ的TN需要分别消减8.3、37.4 t·a-1,使其不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淮北矿区COD是关注的重点,HBDH和HBZH的COD需要分别消减25.8和87.7 t·a-1,使其分别达到Ⅳ类和Ⅲ类水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淮矿区 塌陷湖泊 水质 水环境容量
原文传递
生态脆弱矿区地表裂缝动态变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群英 冯泽伟 +4 位作者 胡振琪 陈超 浮耀坤 杨福芹 高磊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8-155,共8页
针对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煤矿区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环境的损害问题,以陕北生态脆弱矿区某矿为研究区,采用土壤水分速测仪(TDR)现场实测、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分析采空区上方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地表采煤沉陷动... 针对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煤矿区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环境的损害问题,以陕北生态脆弱矿区某矿为研究区,采用土壤水分速测仪(TDR)现场实测、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分析采空区上方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地表采煤沉陷动态地裂缝动态发育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空区上方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地表动态地裂缝的动态发育规律基本一致,当地表裂缝开始出现并开裂时,裂缝周围表层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当裂缝初次闭合时,表层土壤含水量也随之有小幅度回升;当裂缝再次开裂时,表层含水量也随之下降;随着工作面推进,后方裂缝闭合,表层土壤含水量也随之上升,且动态裂缝对表层土壤含水量有一定的影响范围,影响距离70 cm左右,距离地裂缝距离越近,表层含水量变化越明显,当距离超过70 cm时,表层土壤含水量基本不再变化。采动地裂缝对周围土壤含水量具有一定影响周期,且影响周期与动态地裂缝发育周期基本一致,土壤水分的变化与采动地裂缝的发育过程紧密相关,发现采动地裂缝的开裂与闭合对土壤微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与渗透,当采动地裂缝闭合后,土壤含水量将逐步恢复至采前水平。该研究具有开采工作面小尺度精细研究的特征,有助于生态脆弱矿区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的影响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矿区 采动地裂缝 土壤含水量 生态修复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农田-水域生态系统变化前后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慧 易齐涛 +2 位作者 章磊 王晓萌 徐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54-361,404,共9页
两淮矿区煤炭大规模的井工开采导致了广泛的土地沉陷和积水,农业生态系统向水域生态系统转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采矿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采矿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扰动影响。该研究参照农田生态系... 两淮矿区煤炭大规模的井工开采导致了广泛的土地沉陷和积水,农业生态系统向水域生态系统转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采矿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采矿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扰动影响。该研究参照农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并选取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两淮典型矿区农田生态系统向水域生态系统转变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估算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样化,使得其服务功能单位面积总价值均高于此前的农田生态系统,淮南3个研究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从原来的农田生态系统的53 845元/(hm2·a)增加至95 203~133 089元/(hm2·a)的范围,而淮北2个研究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则从47 624元/(hm2·a)增加至82 948~93 204元/(hm2·a)的范围;由于大量储水空间的形成,农田生态系统原有的产品提供价值主要转变为供水价值,占总服务价值的45%左右;同时水域水分调节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也显著增强,二者在淮南水域占到总服务价值的48%左右,在淮北水域则为40%左右;由于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显著下降,使得其初级产品提供能力和气体调节能力弱化80%~90%,但生物多样性服务价值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两淮矿区 土地利用 采煤沉陷
下载PDF
锡林郭勒盟大型露天煤矿区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辉 穆文平 +5 位作者 张晓 宋煜冰 吕远洋 武雄 叶宝莹 白中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57,共15页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型露天煤矿区经过20多年的开发,产生了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区地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因此,开展大型露天煤矿区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评价可为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修复提供参考。本文对锡林郭勒盟3个大型矿区进...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型露天煤矿区经过20多年的开发,产生了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区地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因此,开展大型露天煤矿区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评价可为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修复提供参考。本文对锡林郭勒盟3个大型矿区进行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评价。首先通过现场调查,明确了研究区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地压占(排土场和工业场地)、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露天采坑)和含水层破坏等4类;其次利用遥感影像定量获取了2000—2020年之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信息,并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基于GIS的影响指数模型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区划,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3个大型矿区植被覆盖度下降区域的面积、排土场压占土地面积和露天采坑破坏地形地貌景观面积随时间不断增加;(2)大型矿区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划分为无影响区、轻微影响区、一般影响区、较强影响区和强烈影响区5个等级分区;(3)3个大型矿区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规律基本相同,不同影响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面积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区 地质环境 植被覆盖度 层次分析法 影响指数模型 时空演化评价
下载PDF
两淮矿区塌陷湖泊水体中磷含量水平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易齐涛 赵德慧 +2 位作者 章磊 谢凯 严家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4-760,768,共8页
两淮采煤沉陷区水系结构修复对矿区水生态环境功能十分重要,研究归纳了塌陷湖泊"封闭"、河湖常年联通与季节性联通及河流-湖泊串联等多种不同水量调蓄和污染负荷模式.在两淮矿区各选取3个塌陷湖泊站点,分别为淮南潘谢潘集站(P... 两淮采煤沉陷区水系结构修复对矿区水生态环境功能十分重要,研究归纳了塌陷湖泊"封闭"、河湖常年联通与季节性联通及河流-湖泊串联等多种不同水量调蓄和污染负荷模式.在两淮矿区各选取3个塌陷湖泊站点,分别为淮南潘谢潘集站(PXPJ)、潘谢顾桥站(PXGQ)和潘谢谢桥站(PXXQ),淮北东湖(HBDH)、淮北中湖(HBZH)和淮北南湖(HBNH),利用Vollenweider混合箱式模型研究了湖泊水体磷含量对水量调蓄和污染负荷的响应特征.模拟结果和塌陷湖泊水体实际磷含量水平状态吻合良好,两淮塌陷湖泊中总磷(TP)的质量浓度ρ(TP)能分别保持在Ⅲ类(ρ(TP)≤0.05mg/L)、Ⅳ类(ρ(TP)≤0.10mg/L)或Ⅴ类(ρ(TP)≤0.20mg/L)水平范围,从而实现不同的水体功能目标.建立良好的生态缓冲带,减少外源污染负荷输入,优化水系结构与调蓄方式是不同水质目标实现的3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淮矿区 塌陷湖泊 生态修复 河湖联通 水质模拟
原文传递
淮南矿区猪囊虫病流行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克霞 《医学动物防制》 2002年第11期597-599,共3页
目的 :调查淮南矿区猪囊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现场调查居民生活环境 ,并对其生活、饮食、炊事习惯问卷调查 ;采用 EL ISA法作猪囊虫病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对阳性者连续进行三天粪检 ,镜检虫卵 ;对矿区居民饲养的家猪肉进行常... 目的 :调查淮南矿区猪囊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现场调查居民生活环境 ,并对其生活、饮食、炊事习惯问卷调查 ;采用 EL ISA法作猪囊虫病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对阳性者连续进行三天粪检 ,镜检虫卵 ;对矿区居民饲养的家猪肉进行常规肉类检查以确定有无囊尾蚴感染。结果 :普查人群 14 2 7例 ,阳性率 0 .95 % (14 /14 2 7) ,14例阳性者连续三天粪检 ,虫卵检出率 85 .71% (12 / 14 ) ;70头家猪囊尾蚴检出率为 15 .71% (11/ 70 ) ;问卷调查获知矿区居民有炊事菜刀、砧板生熟不分等习惯。结论 :淮南矿区存在多种猪囊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猪囊虫病 流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榆林市重点煤矿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估
16
作者 刘俊梅 马永刚 《能源与节能》 2021年第10期88-91,94,共5页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越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容量,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应在科学评估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制订大气环境政策。榆林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能源型城市,建立重点煤矿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预警模型,不仅可以动态分析大气环境承载力...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越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容量,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应在科学评估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制订大气环境政策。榆林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能源型城市,建立重点煤矿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预警模型,不仅可以动态分析大气环境承载力,还有助于识别大气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和大气环境风险问题。根据榆林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平台发布的数据,基于云模型和马尔可夫链建立重点煤矿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动态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警能力,榆林市重点煤矿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正在逐步提高。从整体来看,目前榆林市重点煤矿区域不存在严重超载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承载力 云模型 马尔可夫链 重点煤矿区域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6
17
作者 申宝宏 刘见中 雷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共4页
总结了"十二五"以来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在基础理论、技术装备、工程示范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在资源条件、抽采效果、利用水平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指出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要走... 总结了"十二五"以来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在基础理论、技术装备、工程示范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在资源条件、抽采效果、利用水平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指出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要走出一条"协调开发、提质上产、梯级利用"的道路,实现煤层气与煤炭一体化协调开发,能抽尽抽,能用尽用。为此,针对性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将在碎软煤层强化抽采、低浓度煤层气高效集输利用、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专用装备等方面的技术装备需求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煤层气 瓦斯抽采 提质上产 梯级利用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02
18
作者 李达 邓喀中 +1 位作者 高晓雄 牛海鹏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31-1537,共7页
针对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易受时空失相关、大气相位延迟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小基线集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对13景TerraSAR-X数据进行时序处理,估算并去除了... 针对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易受时空失相关、大气相位延迟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小基线集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对13景TerraSAR-X数据进行时序处理,估算并去除了残余数字高程模型误差、大气延迟误差和轨道误差,分析了研究区域2012-2013年沉降速率,发现2310和1301两工作面最大下沉速率分别为40mm/a和50mm/a;分析时序累计沉降值发现,2306、2308、2310这3个工作面在2012年11月15日之前地面沉降并不明显;在2310和1301工作面分别提取3个失相干现象表现较为缓慢的候选点进行时序分析,发现沉降值和时间成线性变化关系,且开采时间越早,其沉降特性越符合线性变化;将SBAS和DInSAR两种方法获得的累计沉降值进行差值分析,发现两种方法的差值在5mm以内;在2310工作面走向方向和倾向方向选取若干观测点,并提取各观测点的时序沉降值对工作面时序沉降进行量化分析,实验表明SBAS-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技术 SBAS-InSAR技术 煤矿地区 时序分析 形变监测
原文传递
中国采煤沉陷区空间格局与治理模式 被引量:44
19
作者 李佳洺 余建辉 张文忠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7-880,共14页
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引发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沉陷区复垦研究不同,考虑采煤沉陷区自然生态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采煤沉陷区整体格局和面临的社... 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引发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沉陷区复垦研究不同,考虑采煤沉陷区自然生态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采煤沉陷区整体格局和面临的社会经济风险,深入研究各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路径。结果表明:中国采煤沉陷区面积预计超过60000 km2,其中与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叠压的面积分别达到4500 km2和26000 km2,涉及人口达2000万左右,其中山西和山东两省采煤沉陷区的影响最为严重;从区域特征来看,中国采煤沉陷区有开发利用、环境修复、民生保障、异地搬迁四大主要治理导向,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和空间特征,可以将沉陷区分为环境适应发展型、基础设施完善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环境修复型、民生保障型、异地搬迁型六个治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空间格局 综合治理 中国
原文传递
某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武江 朱四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101,共9页
为探明贵州六盘水某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以矿区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测定Cr、Ni、Cu、Pb、Zn和As含量,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并探究其来源。结果显示,6种... 为探明贵州六盘水某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以矿区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测定Cr、Ni、Cu、Pb、Zn和As含量,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并探究其来源。结果显示,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贵州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超标倍数依次为Cu(5.82)>Ni(2.52)>Zn(2.46)>Pb(1.81)Cr(1.51)>As(1.18),重金属分布显示矿区煤矸石山和洗选厂周边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富集较为严重。单项污染指数均值显示Cu处于重度污染水平,Ni、Zn为轻度污染水平,Pb、Cr、As为轻微污染水平;综合污染处于重度污染级别。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u、Ni、Zn、Pb处于轻度污染,Cr、As表现为尚未污染水平。研究区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8.02,已经达到轻度危害程度,其中Cu、Ni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RI)的贡献最大。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Zn与Pb、Zn与As以及Cu与Pb的相关性较强,表明Zn、Pb、AS、Cu的来源较相似,为第一类来源,主要源于采矿活动产生的三废;Ni、Cr分别为第二、三类来源,第二类重金属来源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机械损耗有关;第三类重金属主要受土壤母质影响。4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处于重度污染,轻度危害程度,Cu、Ni是研究区土壤影响最显著的生态风险因子,重金属主要源于采矿活动产生的三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布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