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系“三气”成藏特征及共采可能性 被引量:69
1
作者 梁冰 石迎爽 +1 位作者 孙维吉 刘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7-173,共7页
煤系地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对煤系地层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认识还较薄弱,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也都比较低。根据气藏合层开采经验,把煤系地层视作一个整体,综合勘探开发... 煤系地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对煤系地层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认识还较薄弱,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也都比较低。根据气藏合层开采经验,把煤系地层视作一个整体,综合勘探开发煤系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不仅可以减少勘探开发成本,增大非常规天然气总储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还可以提高气井使用效率和单井利润。将煤系地层中的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称为"煤系三气",从煤系地层岩性分布特征、煤系气体成藏机理、不同类型含气储层特征和开采特征等方面分析煤系"三气"共采可能性及共采急需解决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煤层气 页岩气 致密砂岩气 共采
下载PDF
煤系页岩气的基本特点与聚集规律 被引量:54
2
作者 曹代勇 王崇敬 +3 位作者 李靖 秦荣芳 杨光 周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0,共6页
煤系页岩气是页岩气的重要类型之一。从煤系岩性组合、煤系页岩气地化特征和盖层条件等方面入手,剖析了煤系页岩气的生、排烃能力及保存条件,总结了中国煤系泥页岩的分布特征与发育规律。研究表明:煤系干酪根以腐殖型(III型)为主,H/C较... 煤系页岩气是页岩气的重要类型之一。从煤系岩性组合、煤系页岩气地化特征和盖层条件等方面入手,剖析了煤系页岩气的生、排烃能力及保存条件,总结了中国煤系泥页岩的分布特征与发育规律。研究表明:煤系干酪根以腐殖型(III型)为主,H/C较低,总有机碳TOC值高;生烃母质的性质导致煤系泥页岩以生气为主,且具有长期缓慢生烃、排气态烃困难、滞后,排烃效率低、残留烃量大等特点;煤系中的煤层既是良好的气源岩,又对下伏层位的页岩气起到封盖作用,因此,煤系泥页岩具备较好的聚集成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页岩气 基本特征 聚集规律 保存条件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成藏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5
3
作者 陈建平 王绪龙 +3 位作者 倪云燕 向宝力 廖凤蓉 廖键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2-1019,共1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与塔里木库车坳陷有着相似的沉积地层和构造演化历史,但是天然气勘探始终未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在南缘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气源判识的基础上,分析该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探讨有利勘探方向与目标层系。结果表明,南缘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与塔里木库车坳陷有着相似的沉积地层和构造演化历史,但是天然气勘探始终未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在南缘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气源判识的基础上,分析该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探讨有利勘探方向与目标层系。结果表明,南缘地区天然气存在煤型气、混合气与油型气三类,且以煤型气和混合气为主;侏罗纪煤系为该地区主要的天然气源岩,其大量生气期与背斜构造形成期相匹配,构成最佳源灶-圈闭成藏组合;二叠系湖相和上三叠统湖相-湖沼相烃源岩也是重要的天然气源岩,其主要生气期在中部地区早于绝大多数背斜构造形成期,而在西部地区与背斜构造形成期相匹配。南缘地区生烃物质基础好于库车坳陷,只是主要气源岩侏罗纪煤系的成熟度略低于库车坳陷,盖层封盖性和储层发育规模略逊于库车坳陷,但仍具备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成藏条件。深层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成藏组合是最为有利的天然气勘探目标层系,西部是寻找和发现侏罗纪煤系和二叠系湖相油气藏的有利目标区域,中部是寻找和发现侏罗纪煤系天然气藏的有利目标区域。中浅层白垩系-新近系成藏组合是次要的天然气勘探目标层系,具有寻找和发现一定规模天然气藏的潜力。高探1井获得重大突破充分表明制约南缘天然气勘探大发现的因素不是气源规模、运移通道、储层物性和盖层封闭性,而是有效圈闭的落实、钻井工程技术及勘探工作量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天然气 成因类型 侏罗纪煤系 天然气成藏 勘探方向 库车坳陷
下载PDF
煤系气开采模式探索及先导工程示范 被引量:32
4
作者 秦勇 吴建光 +4 位作者 李国璋 王应斌 申建 张兵 沈玉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13-2522,共10页
煤系气赋存态多种多样,储层属性复杂多变,经济高效开采模式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分析了国内科技攻关和现场试验近期进展,初步总结关于煤系气开采模式现有认识,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以临兴区块示范工程为例分析归纳了... 煤系气赋存态多种多样,储层属性复杂多变,经济高效开采模式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分析了国内科技攻关和现场试验近期进展,初步总结关于煤系气开采模式现有认识,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以临兴区块示范工程为例分析归纳了产量曲线类型及其合采有效性特点,介绍了煤系气合采成功范例。以管柱结构设计和排采管控方式为主,考虑井型选择和压裂方式,将煤系气开采工艺初步归纳为分排、先分后合、合排3类模式。每类模式包括若干具体方式;这些模式和方式各有优缺点,分排及合排模式中的主要方式在应用中见到初步效果,先分后合模式目前尚处于设计乃至设想阶段。建议煤系气开采模式及其技术创新本着“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多措并举、有所侧重”的策略,根据气藏具体地质条件选用和发展适应性开采工艺。目前仅有的两个国家级示范专项工程推进了我国煤系气开采模式的创新,临汾示范区采用分区分采方式实现了煤系气开发规模快速扩展,临兴示范区探索“排气降压”诱控接续合排工艺初步实现了煤系多气经济高效合采。重点分析了临兴示范区煤系气开采工程示范效果,揭示了自然接续工艺下的煤系气生产规律,发现存在4种单井产量曲线类型,包括以解吸气多层合采为特征的I型曲线,以游离气-解吸气诱导控制接续合采的Ⅱ类、Ⅲ类曲线,以及单纯游离气产出的IV型曲线。工程示范结果展示,采用“排气降压”的诱控接续方式,可以在较为广泛的气藏条件下实现煤层气-煤系致密砂岩气、煤系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的有效合采,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具有推广应用潜力的煤系气经济高效合采新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系多类型共生气藏均赋存在深部,而深部地层富水性往往微弱,使得“排水降压”传统模式难以奏效;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开采模式 开采方式 产量曲线 排气降压 多气合采
下载PDF
公路隧道揭煤防突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27
5
作者 黄长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6-242,共7页
针对以往公路瓦斯隧道揭煤依据已过时的现状,为提高公路瓦斯隧道的揭煤安全性,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新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隧道揭煤防突技术体系,该体系以"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为总体原则,将整个揭煤... 针对以往公路瓦斯隧道揭煤依据已过时的现状,为提高公路瓦斯隧道的揭煤安全性,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新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隧道揭煤防突技术体系,该体系以"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为总体原则,将整个揭煤过程分为区域综合防突措施阶段、局部综合防突措施阶段和过煤门阶段,并介绍了每个阶段的具体工艺方法和操作要领,最后以发耳隧道M4煤层揭煤为例,详细地介绍了隧道揭煤的全过程的探煤、瓦斯预抽、效果评价、安全防护及通风监控等过程,对今后大断面公路隧道揭煤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瓦斯 揭煤 防突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大型煤层气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目标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庆波 孙斌 李五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7,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世界十大聚煤盆地之一,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煤系分布面积达24×104km2,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该盆地东部石炭二叠系的山西组和太原组含煤面积为3.3×104km2,煤层气远景资源量约2.4×... 鄂尔多斯盆地是世界十大聚煤盆地之一,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煤系分布面积达24×104km2,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该盆地东部石炭二叠系的山西组和太原组含煤面积为3.3×104km2,煤层气远景资源量约2.4×1012m3,具有形成大型煤层气气田的有利条件。根据该区大量热模拟资料,其煤层生成的气量远超过自身吸附能力;煤中气孔特别发育且次生构造张裂隙发育,煤层储集物性好;煤层顶、底板均为稳定分布且厚而致密的灰岩、泥岩,多处于承压水封闭区,区域性封盖条件好。参考国外煤层气勘探选区标准,认为该区的中部地区(绥德—吴堡)是煤层气勘探最有利目标区。在绥德—吴堡地区完成的煤层气资料评价井(吴试1井)钻探证实,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有望发现大型煤层气气田。图3(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气田 形成 气田勘探 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二叠系—侏罗系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柳益群 刘斌 荐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0,共3页
为查明吐哈盆地油气的成因、形成时期及运移情况 ,在进行盆地热史研究时采用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该盆地侏罗系与前侏罗系砂岩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为 60~1 95℃ ,主要在构造运动中沿微裂隙进入储集层 ,多形成于半咸水的... 为查明吐哈盆地油气的成因、形成时期及运移情况 ,在进行盆地热史研究时采用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该盆地侏罗系与前侏罗系砂岩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为 60~1 95℃ ,主要在构造运动中沿微裂隙进入储集层 ,多形成于半咸水的还原环境 ,反映煤系地层湖相低等生物和陆相高等植物混合成烃的特点。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显示 ,侏罗纪古地热梯度由盆地西部的 2 .76℃ / 1 0 0m向东逐渐变为 3 .41℃ /1 0 0m ,盆地南带二叠纪地热梯度约为 3 .3 7~ 4.1 2℃ / 1 0 0m。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和盆地西南部的托克逊凹陷油气成熟及运移时期为侏罗纪—第三纪 ,盆地南部的台南凹陷油气成熟及运移时期为三叠纪。吐哈盆地三叠纪、侏罗纪的古流体势均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 ,反映了油气自北向南的运移规律。图 4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二叠系 侏罗系 流体包裹体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4
8
作者 牛小兵 赵伟波 +2 位作者 史云鹤 胡新友 杜小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0-1257,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煤系烃源岩在盆地中东部广泛发育,为盆地古生界天然气藏提供了气源保障。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不断取得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岩气勘探突破,揭示本溪组天然气藏类型多样、资源潜力较大。为深化本溪组多种类型天然...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煤系烃源岩在盆地中东部广泛发育,为盆地古生界天然气藏提供了气源保障。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不断取得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岩气勘探突破,揭示本溪组天然气藏类型多样、资源潜力较大。为深化本溪组多种类型天然气藏的成藏条件和运聚规律等认识,系统分析了本溪组沉积环境、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天然气储集条件,探讨了本溪组多类型天然气富集成藏机理,并指明了天然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①本溪组8号煤层和招贤页岩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广泛发育、分布稳定、热演化程度适中,是盆地古生界的有利气源岩。②本溪组天然气储层类型多样,其中,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平均为5.48%,以Ⅱ类、Ⅲ类储层为主,储集性能较好;煤岩储层孔缝发育,储集空间以割理缝、植物组织孔(胞腔孔)、气泡孔为主,孔隙度在0.5%~16.0%,游离气含量高;泥页岩储层较为致密,储集空间以无机孔隙为主,孔隙度平均为1.43%。③沉积环境、气源特征、储集条件、岩性组合特征等是本溪组发育多类型天然气成藏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认识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天然气勘探方向,并优选评价了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对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指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本溪组 煤系地层 天然气 成藏条件
原文传递
Evidence of the Near-Source Accumulation of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in Northern Ordos Basin,North-Central China 被引量:14
9
作者 YANG Zhi LI Qiyan +2 位作者 WU Songtao LIN Senhu LIU Xinsh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820-1835,共16页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in Upper Paleozoic Formation of the northern Ordos Basin is a typical giant unconventional tight gas province. Evidences from geochemistry, reservoir geology and paleotectonic setting all verif...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in Upper Paleozoic Formation of the northern Ordos Basin is a typical giant unconventional tight gas province. Evidences from geochemistry, reservoir geology and paleotectonic setting all verify that the present-day tight sandstone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is the result of near-source accumulation. The evidences are listed as following: tight sandstone gas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with high gas-generating strength; gas composition was not subjected tofractionation; gas satur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with th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source rocks; gas isotopes suggest their origin is the same and maturity is consistent with in-place source rocks; reservoirs have experienced three types of densification digenesis, including intense compaction, siliceous cementation and calcareous cementation, which took place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tight sandstone gas, forming tight reservoirs with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fine pore throat and great capillary resistance; the paleo-structural gradient ratio is small from the mai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eriod to present. It is indicated the present distribution of tight sandstone gas in the northern Ordos Basin is the result of near-source and short-distanc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source accumulation tight sandstone gas coal measures unconventional gas GEOCHEMISTRY
下载PDF
川南煤田龙潭组煤系泥页岩气与煤层气组合模式及合采前景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尹中山 蒋琦 +2 位作者 熊建龙 罗勇 琚宜文 《中国煤炭地质》 2019年第5期30-35,共6页
文中研究的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及其顶底板泥页岩含气性特征、组合模式及合采对煤系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为改变煤层气产业低产低效长周期的现状,实现综合效益的目标,将龙潭组作为目标层进行研究;简述了川南煤田龙潭组含气泥页岩与煤层... 文中研究的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及其顶底板泥页岩含气性特征、组合模式及合采对煤系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为改变煤层气产业低产低效长周期的现状,实现综合效益的目标,将龙潭组作为目标层进行研究;简述了川南煤田龙潭组含气泥页岩与煤层的组合模式,并初步探讨了上述组合模式合探合采的必要性、条件和前景,并提出了开展综合勘探开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组 煤系泥页岩气 煤层气 煤系气 组合模式 合采
下载PDF
中国主要煤系倾气倾油性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11
作者 钟宁宁 陈恭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1-338,共8页
从成煤物质基础与生油气物质基础的关系、煤系有机质的原始气油比分配特征及含煤建造特征与煤系烃源岩形成、演化特点的关系等方面,探讨煤系倾气倾油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煤岩显微组分组成的分布密度型式、煤化作用过程中岩系的气油比再... 从成煤物质基础与生油气物质基础的关系、煤系有机质的原始气油比分配特征及含煤建造特征与煤系烃源岩形成、演化特点的关系等方面,探讨煤系倾气倾油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煤岩显微组分组成的分布密度型式、煤化作用过程中岩系的气油比再分配效应和含煤建造层序基准面变化类型是影响煤系总体倾气倾油性的关键因素。中国主要煤系(煤盆地)的显微组分组成有镜质组-壳质组/腐泥组组合型(吉普斯兰型或加里曼丹型)、镜质组-惰质组组合型(库珀型)和过渡组合型3种分布密度型式,分别代表了倾油型、倾气型和过渡型的煤系。受煤系层序基准面变化控制,后两种类型较常见,因而中国多数煤系都是倾气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煤成气 倾油性 倾气性 显微组分 层序基准面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油气形成(之二)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建平 赵文智 +5 位作者 秦勇 罗平 孟繁友 赵长毅 杨福忠 朱兴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共4页
西北地区已发现的侏罗纪煤系原油绝大多数为低密度、低硫、中含蜡,饱和烃含量一般为70%~90%,并且以C21以前的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全油δ13C值多为-29‰~-24‰。成熟度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煤系原油为正常成熟原油... 西北地区已发现的侏罗纪煤系原油绝大多数为低密度、低硫、中含蜡,饱和烃含量一般为70%~90%,并且以C21以前的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全油δ13C值多为-29‰~-24‰。成熟度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煤系原油为正常成熟原油,少数为低成熟原油,没有未成熟原油。天然气中的重烃含量高,C2以上组分平均达20%,δ13C1值一般为-45‰~-35‰,多属接近油型气的混合气。在侏罗纪煤系有机质和原油生物标志物分布中,类异戊二烯烷烃中姥鲛烷占明显优势,即具有较高的Pr/Ph值;含有较高的二环倍半萜烷,而三环萜烷含量较低、三环二萜烷含量很低;五环萜烷含量丰富,约占萜烷总量的80%以上;煤和炭质泥岩中Ts、C29Ts、C30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含量很低,而煤系原油和泥岩中这些化合物相对较高;甾烷含量明显较低,且以C29甾烷为主,占40%~80%;重排甾烷含量相对较高,也以C29为主。总体上,煤系原油与泥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较相似,而与煤和炭质泥岩有较大差异。煤系泥岩是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地层中的主力油源岩,煤和炭质泥岩是次要油源岩。这一结论在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含油气盆地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煤系 油气形成 西北地区 中国
下载PDF
沁水盆地中-南部煤系及其上覆地层游离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控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秦勇 韦重韬 +4 位作者 张政 王存武 杨兆彪 梁建设 柳迎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5,共12页
煤系气及其上覆地层各类天然气的共生、共探及共采,是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提高煤系气开发经济性的重要途径。沁水盆地中—南部连续沉积的上石炭统—下三叠统构成了有利的油气生储盖组合系统,煤层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和排烃强度大,... 煤系气及其上覆地层各类天然气的共生、共探及共采,是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提高煤系气开发经济性的重要途径。沁水盆地中—南部连续沉积的上石炭统—下三叠统构成了有利的油气生储盖组合系统,煤层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和排烃强度大,气源充足,煤系气显示强烈,成藏前景可观。燕山运动中期构造-热事件导致石炭、二叠纪煤层发生强烈的二次生烃和排烃作用,为煤系及其上覆地层泥页岩和致密砂岩储层提供丰富的气源。煤层中天然气以扩散、盖层突破、渗流等方式排烃,累计排烃强度最大的地带沿复向斜轴部分布;排烃作用较活跃和中等活跃地带分布于复向斜轴部的中段和北段,天然气逸散程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游离气的富集。总体来看,研究区发育下生(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下—中储(太原组—下石盒子组)、上盖(上二叠统—三叠系)的游离气系统,具有构造、岩性、水力等多种圈闭形式,游离气成藏受控于燕山运动中期的构造分异和异常热事件以及新生代以来盆地持续回返两个关键地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系 游离天然气 生储盖组合 排烃强度 成藏前景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天然气藏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震亮 陈荷立 宋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中、下侏罗统煤系为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的主要源岩,砂岩体、断层及不整合面为主要通道,三工河组上部和八道河组上部泥岩为区域盖层。以古气势为依据,盆地内可以划分出若干个运聚系统:莫索湾-石西运聚系统可以寻找到中低丰度的天然... 中、下侏罗统煤系为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的主要源岩,砂岩体、断层及不整合面为主要通道,三工河组上部和八道河组上部泥岩为区域盖层。以古气势为依据,盆地内可以划分出若干个运聚系统:莫索湾-石西运聚系统可以寻找到中低丰度的天然气聚集;石河子-呼图壁运聚系统可能有重大发现;滴西-阜康运聚系统中,除彩南地区已发现三工河组气田外,阜康东北地区亦是另一有利区;小拐-车排子运聚系统、玛湖运聚系统则难以形成大的天然气聚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主要存在原生和残余次生两大类4小类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统 煤系 天然气藏 运聚系统 准噶尔盆地 特征
下载PDF
济阳坳陷煤型气源岩特征及资源前景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向奎 阎书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1-15,共5页
根据济阳坳陷深层大量钻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石炭一二叠系和中生界2套煤系的赋存状况及地化特征;探讨了“二次生气”的时期、门限深度和门限成熟度,计算了“二次生气”量和煤型气聚集量,并展望了煤型气勘探前景。
关键词 晚古生代 中生代 煤系 煤成气 勘探 资源前景
下载PDF
山西省海陆过渡相煤系“三气”共探共采展望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苏育飞 《中国煤层气》 2016年第6期7-11,共5页
山西省煤系"三气"资源丰富,其丰富的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资源条件及相同的赋存层位,为煤系"三气"综合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鉴于三者层位相邻或呈互层状产出,三种气藏的叠置性,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共探共采的... 山西省煤系"三气"资源丰富,其丰富的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资源条件及相同的赋存层位,为煤系"三气"综合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鉴于三者层位相邻或呈互层状产出,三种气藏的叠置性,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共探共采的概念,但对于山西省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共探共采的可行性如何、如何划分共探共采体系、如何进行共同勘探与共同开发,目前尚无可靠理论方法与实际依据。本文将从山西省"三气"的地质特征、富集规律、勘探开发方法等方面探讨其共探共采的理论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三气 煤层气 页岩气 致密砂岩气 共探共采
下载PDF
煤体水力化措施综合消突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向军 杜云飞 李立杨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9,共7页
为了研究水力化措施的综合消突作用,在综合分析水力化措施作用效应的基础上,将水力化措施归结为致裂类和掏槽类,结合煤与瓦斯突出综合作用假说,分别从水力化措施对煤体卸压效应、瓦斯内能以及煤的物理力学性质3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为了研究水力化措施的综合消突作用,在综合分析水力化措施作用效应的基础上,将水力化措施归结为致裂类和掏槽类,结合煤与瓦斯突出综合作用假说,分别从水力化措施对煤体卸压效应、瓦斯内能以及煤的物理力学性质3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力化措施能够降低一定范围内煤体的载荷应力;煤体吸附瓦斯受到环境气体压力的变化和水分的竞争吸附影响,发生了降压解吸和置换解吸,水分置换了59.14%的吸附瓦斯,降低了瓦斯内能;采取水力措施后煤体水分增加,弹性模量能够降低58.69%,塑性指数增大4.3倍以上,降低了煤体弹性能。水力化措施能够降低煤体承载应力、瓦斯内能和煤体弹性能,对煤层消突具有综合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水力化措施综合消突效果,提出执行水力化措施时,应考虑在注入的水中加入活性剂,增强煤体的湿润效果,致裂类措施还应采取卸压孔来消除裂缝尖端应力集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水力化措施 卸压效应 瓦斯内能
下载PDF
煤系非常规天然气一体化压裂液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栋 王玉斌 +4 位作者 白坤森 朱卫平 刘川庆 李兵 何朋勃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43,共9页
为了解决目前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压裂液体系应用灵活性差、性能不可调问题,研究了一体化压裂液体系。以3种一体化稠化剂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黏土稳定剂、助排剂和破胶剂,开展一体化压裂液体系增黏、减阻、悬砂、耐温抗剪切、破胶、添加剂... 为了解决目前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压裂液体系应用灵活性差、性能不可调问题,研究了一体化压裂液体系。以3种一体化稠化剂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黏土稳定剂、助排剂和破胶剂,开展一体化压裂液体系增黏、减阻、悬砂、耐温抗剪切、破胶、添加剂配伍性、防膨和表面张力实验评价,并分析一体化压裂液现场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一体化压裂液体系黏度灵活可调,黏度随一体化稠化剂含量增加而增大,黏度调整区间为3~200 mPa·s,高黏液体悬砂性能优异,体积分数为1.0%的一体化压裂液在60℃、100 S^(−1)剪切条件下黏度大于100 mPa·s;一体化压裂液体系与各类添加剂配伍性良好,易破胶,减阻率、防膨率均大于70%,表面张力小于28 mN/m。其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功能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功能上集滑溜水、线性胶、交联液压裂液体系于一体,能够满足各类气层压裂改造工艺对造缝、减阻、防膨、携砂、快速返排等性能的要求;应用上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现场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井均取得了成功应用。一体化压裂液推动了非常规气压裂工艺试验,提高了压裂改造效果,对各类气层以及压裂改造工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一体化 非常规天然气 煤系气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下载PDF
Upper Paleozoic coal measures and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systems of the Ordos Basin,China 被引量:8
19
作者 Xuan Tang Jinchuan Zhang +1 位作者 Yansheng Shan Jinyu Xiong 《Geoscience Frontiers》 CAS 2012年第6期863-873,共11页
Upper Paleozoic coal measures in the Ordos Basin consist of dark mudstone and coal beds and are important source rocks for gas generation. Gas accumulations include coal-bed methane (CBM), tight gas and conventional... Upper Paleozoic coal measures in the Ordos Basin consist of dark mudstone and coal beds and are important source rocks for gas generation. Gas accumulations include coal-bed methane (CBM), tight gas and conventional gas in different structural areas. CBM accumulation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arginal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and are estimated at 3.5 × 1012 m3. Tight gas accumulations exist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Yishan Slope area, previously regarded as the basin-centered gas system and now considered as stratigraphic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gas accumulations: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porosity 〈 8%, permeability 〈 0.85 × 10 3 μm2), abnormal pressure and the absence of well-defined gas water contacts. CBM is a self-generation and self- reservoir, while gas derived from coal measures migrates only for a short distance to accumulate in a tight reservoir and is termed near-generation and near-reservoir. Both CBM and tight gas systems require source rocks with a strong gas generation ability that extends together over wide area. However, the producing area of the two systems may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Upper Paleozoic coal measures coal bed methane Tight gas
下载PDF
煤系页岩气储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学庆 李贤庆 +3 位作者 李阳阳 和钰凯 张吉振 张亚超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2期59-66,共8页
煤系页岩气是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类型。储层研究可为煤系页岩气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分析,从煤系页岩分布与地化特征、储层特征与含气性、煤系页岩气赋存状态、富集影响因素、有利储层优选方面,阐述了煤系页岩气储... 煤系页岩气是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类型。储层研究可为煤系页岩气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分析,从煤系页岩分布与地化特征、储层特征与含气性、煤系页岩气赋存状态、富集影响因素、有利储层优选方面,阐述了煤系页岩气储层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煤系页岩单层厚度薄,累计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储层矿物中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含气量具备商业开发所需条件。煤系页岩气赋存状态本质上取决于储层孔隙结构,页岩气在微孔中主要以吸附态的形式存在,而在中孔和宏孔中游离态是其主要存在形式。煤系页岩气富集主要受到有机质特征、储层矿物组成、储层结构特征、岩性组合的影响。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页岩气赋存;黏土矿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多发育微孔和中孔,有利于页岩气富集;储层孔隙度的增加有利于页岩气富集;煤系页岩与煤层互层时,存在压力封闭和煤层气充注,利于富集。煤系页岩气有利储层优选为:TOC含量>2%,R o>0.7%,孔隙度>2%,脆性矿物含量>30%,黏土矿物含量<50%,含气量>1 m 3/t,煤系页岩有效厚度定为>30m、埋深>1000m,同时应考虑气藏封闭性及构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页岩气 储层特征 赋存状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