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哈盆地大南湖矿区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建国 张静 +1 位作者 马荣 项歆璇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期63-69,共7页
吐哈盆地大南湖矿区煤炭资源丰富,采用煤岩学、煤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煤层剖面采样测试,对研究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25号煤层煤质、煤岩及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矿区25号煤层属于特... 吐哈盆地大南湖矿区煤炭资源丰富,采用煤岩学、煤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煤层剖面采样测试,对研究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25号煤层煤质、煤岩及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矿区25号煤层属于特低灰、高挥发分、低硫煤;煤岩显微组分以富惰质组为主,其次为镜质组;煤层共经历了干燥森林沼泽及较干燥森林泥炭沼泽、较潮湿森林泥炭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潮湿草本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5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煤岩煤质分析 煤相特征 聚煤规律
下载PDF
大同煤田白洞矿区5号煤层煤相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东娜 周安朝 马美玲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第5期1-4,52,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测定了大同煤田塔山井田太原组5号煤的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类型和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煤的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煤相特征,系统地分析了煤层的原始成煤泥炭...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测定了大同煤田塔山井田太原组5号煤的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类型和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煤的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煤相特征,系统地分析了煤层的原始成煤泥炭沼泽环境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号煤层有4种煤相类型,即湖沼相、泥炭沼泽相、潮湿森林沼泽相和较干燥森林沼泽相,相应表现为湖泊、障壁岛后潟湖、上三角洲平原和洪泛盆地含煤沉积体系特征。煤层自下而上存在5次比较明显的沉积旋回韵律,与之相随的水介质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海陆、咸水、淡水交替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以陆相为主、海陆交互的成煤泥炭沼泽环境,沉积环境逐渐从海相、海陆过渡相向陆相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号煤层 白洞矿区 煤相特征 煤岩学 煤地球化学
下载PDF
黄陵矿区2^#煤层煤岩及煤相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攀峰 马杨洋 +2 位作者 王福国 马国强 肇维龙 《中国煤炭地质》 2014年第12期24-27,共4页
应用煤岩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黄陵矿区2#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类型。研究表明:2#煤层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层从底部到顶部煤相由潮湿森林沼泽向开放沼泽过渡,包含五个次级演化层序,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是煤层... 应用煤岩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黄陵矿区2#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类型。研究表明:2#煤层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层从底部到顶部煤相由潮湿森林沼泽向开放沼泽过渡,包含五个次级演化层序,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是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水动力条件较弱,成煤植物以木本植物为主,形成环境整体上为潮湿—覆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煤层 显微组分 煤相特征 黄陵矿区
下载PDF
沁水煤田太原组煤层地质学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瑞 张荣华 耿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4-135,共2页
以沁水煤田左权矿区石炭系太原组8~#、14~#、15~#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光学、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方法,分析了该煤层的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和煤相特征,探讨其原始成煤环境及演化规律。
关键词 煤岩学 煤相 地质学特征
下载PDF
二连盆地低阶煤储层物性特征及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玲 姚海鹏 +2 位作者 李正 李凤春 林海涛 《中国煤炭》 2019年第4期43-51,共9页
为了对二连盆地煤储层物性特征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开展系统性研究,通过大量试验测试分析资料,对该区煤样岩石学特征、煤相、不同级别孔裂隙成因及结构分布、孔渗性、孔隙分形维数进行研究。系统总结了低阶煤储层特征评价参数,首次建立了... 为了对二连盆地煤储层物性特征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开展系统性研究,通过大量试验测试分析资料,对该区煤样岩石学特征、煤相、不同级别孔裂隙成因及结构分布、孔渗性、孔隙分形维数进行研究。系统总结了低阶煤储层特征评价参数,首次建立了二连盆地低阶煤储层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二连盆地发育三类煤储层,以大中孔为主,孔隙结构复杂。该评价体系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低、储层物性数据较少的二连盆地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为该区煤层气有利层位优选和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低阶煤 煤相 储层评价 煤储层物性 评价体系
下载PDF
沁南柿庄地区含煤岩系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向东 王延斌 +1 位作者 韩文龙 刘国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6,共8页
以柿庄地区的常规测井曲线为基础,结合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对柿庄地区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总结出了用于沉积微相识别的测井曲线特征。同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研究了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 以柿庄地区的常规测井曲线为基础,结合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对柿庄地区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总结出了用于沉积微相识别的测井曲线特征。同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研究了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发育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山西组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发育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以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体;研究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经历了3个沉积演化阶段,即大规模海侵阶段、缓慢海退阶段、明显海退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岩系 沉积微相 展布特征 沉积演化模式 柿庄地区 沁水盆地南部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层段沉积有机相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白悦悦 吕庆田 +7 位作者 刘招君 Simon C GEORGE 孙平昌 孟庆涛 谢文泉 宋青磊 王君贤 徐川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2-514,共13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段中发育有油页岩、煤、碳质泥岩和泥岩等富有机质细粒沉积。为了研究其沉积有机相的类型及煤和油页岩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工业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方法将含煤段...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段中发育有油页岩、煤、碳质泥岩和泥岩等富有机质细粒沉积。为了研究其沉积有机相的类型及煤和油页岩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工业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方法将含煤段细粒沉积物划分为了类型A(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B(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环境)、C1(湖沼非油页岩亚相)及C2(湖沼油页岩亚相)四种类型,其中类型C1沉积物中发育煤,类型C2中发育油页岩,且煤较油页岩具有更高的含油率、水分、挥发分以及发热量值。有机质类型特征方面,沉积有机相类型A、B及C1沉积物有机质类型均为Ⅱ2-Ⅲ型、有机质来源均以陆源和混合来源两种有机质来源为主,而类型C2中主要为II2型,以混合有机质来源为主;类型A及C2其沉积物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阶段,而类型B和C1中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有机质保存条件方面,类型A沉积物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环境,类型B主要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类型C1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而类型C2则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其中类型B较类型A,类型C2较类型C1,其沉积物均形成于更为还原且盐度更高的水体环境中。石门沟组含煤段是煤和油页岩的形成层位,稳定的沉积环境、丰富的湖泊有机质来源、良好的保存条件及较少的陆源碎屑的稀释共同促进了类型C2中油页岩的形成,而丰富的陆源植物供给及良好的保存条件则促进了类型C1中煤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沉积有机相 有机质特征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淮南煤田煤系泥页岩储层微孔特征及成因探讨
8
作者 李彦举 邵春景 +5 位作者 徐宏武 张巨峰 刘雪芬 许泰 朱秀兰 冯碧阳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3-175,共13页
煤系泥页岩储层发育的微孔(孔径<2 nm)对泥页岩气吸附赋存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南煤田石炭-二叠纪海相-海陆过渡相煤系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R0,max、TOC、XRD和CO2吸附实验,揭示储层微孔结构特征,探讨微孔发育的控制因素及成因。研究... 煤系泥页岩储层发育的微孔(孔径<2 nm)对泥页岩气吸附赋存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南煤田石炭-二叠纪海相-海陆过渡相煤系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R0,max、TOC、XRD和CO2吸附实验,揭示储层微孔结构特征,探讨微孔发育的控制因素及成因。研究表明: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基本接近,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三角洲平原亚相的下石盒子组TOC最高、黏土矿物最丰富、微孔最发育,其次为障壁砂坝-潟湖相的太原组,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的山西组TOC最低,黏土矿物中等,微孔最不发育;微孔孔径分布发育峰1 (0.366 5 nm)、峰2(0.457 7~0.627 2 nm)和峰3(0.821 6 nm)三个峰或区间。微孔孔容与TOC以及黏土矿物(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呈正相关,与脆性矿物含量呈负相关,推断储层主要发育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孔,不同类型微孔的发育受控于不同沉积环境及成岩演化下有机碳含量和矿物成分差异。峰1对应微孔归因于黏土矿物孔为主,有机质孔少量,峰2为黏土矿物孔和有机质孔共同主导,峰3主要为有机质孔,少量黏土矿物孔;认为有机质孔为芳环层间孔(峰1+峰2)和芳环有序堆叠形成的柱状孔(峰3),黏土矿物孔为高岭石和绿泥石矿物内部片层之间的空穴或经后期转化改造形成的微孔,以上也可能在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的复合体中发育微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泥页岩 海相海陆过渡相 微孔特征 成因 淮南煤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