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挥发分氮和焦炭氮对N_2O生成的相对贡献的研究方法——对“原煤/焦炭分别燃烧实验法”的研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煜 李冠华 闫安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1-75,79,共6页
结合多项实验结果 ,通过实例计算和论证分析 ,论述了“原煤 /焦炭分别燃烧实验”方法在实验和计算方面的缺陷 ,指出了焦炭燃烧实验温度应与焦炭制备的温度一致 ,焦炭的制备与燃烧实验应在同一台装置中进行。证明了煤氮转化率与焦炭氮转... 结合多项实验结果 ,通过实例计算和论证分析 ,论述了“原煤 /焦炭分别燃烧实验”方法在实验和计算方面的缺陷 ,指出了焦炭燃烧实验温度应与焦炭制备的温度一致 ,焦炭的制备与燃烧实验应在同一台装置中进行。证明了煤氮转化率与焦炭氮转化率的差值不能作为挥发分氮的转化率 ;在煤中氮的 90 %以上分布于焦炭的情况下 ,煤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焦炭 ,其氮的转化量和转化率都大于煤热解制成的焦炭。通过原煤热解制备的焦炭不能代表煤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氧化亚氮 相对贡献 焦炭 燃料氮转化率
全文增补中
神华煤中含铁矿物质及其在煤粉燃烧过程中的转化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意 盛昌栋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9-264,共6页
采用57Fe Mssbauer谱仪对多种典型神华煤样及其在沉降炉中燃烧生成的煤灰样中的含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研究了神华煤中含铁矿物的存在形式、含量及其在煤粉燃烧条件下的转化.研究表明,神华煤样中含铁矿物质包括黄铁矿、菱铁矿和含F... 采用57Fe Mssbauer谱仪对多种典型神华煤样及其在沉降炉中燃烧生成的煤灰样中的含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研究了神华煤中含铁矿物的存在形式、含量及其在煤粉燃烧条件下的转化.研究表明,神华煤样中含铁矿物质包括黄铁矿、菱铁矿和含Fe2+的伊利石;黄铁矿和菱铁矿在燃烧过程中主要转化成氧化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与硅酸盐反应生成了含铁玻璃体,从而有利于结渣的形成和发展;燃烧过程中黄铁矿及菱铁矿发生了破碎,导致破碎峰附近尺寸的颗粒中出现了Fe2O3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煤粉燃烧 含铁矿物质 转化 颗粒分布
下载PDF
我国燃煤发电污染治理的CO_2捕集封存与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琼玖 杜世权 +11 位作者 廖宗富 周述志 申同贺 刘尚武 甄耀东 黄吉荣 王建华 李德宽 漆长席 赵月兴 李润庠 王树中 《化肥设计》 CAS 2010年第6期1-10,共10页
针对我国燃煤发电的污染治理技术和创新途径进行了研讨。分析了我国燃煤锅炉SO2和CO2排放污染的严峻形势;论述了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与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烟道气中CO2回收技术的工业应用;建议把煤炭能源化工生产排放的CO2制成干冰,... 针对我国燃煤发电的污染治理技术和创新途径进行了研讨。分析了我国燃煤锅炉SO2和CO2排放污染的严峻形势;论述了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与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烟道气中CO2回收技术的工业应用;建议把煤炭能源化工生产排放的CO2制成干冰,用作植物生长的碳养分而释放出氧元素的化学反应平衡循环工艺路线,作为我国处置CO2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燃烧与转化 污染物 CO2 干冰 捕集封存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利用
下载PDF
鼓泡流化床煤燃烧中燃料氮转化的研究(Ⅰ)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波 刘皓 +2 位作者 袁建伟 林志杰 刘德昌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2-87,共6页
本文研究了各种操作因素如床温、过量氧率、煤种、脱硫、燃料粒径等对流化床煤燃烧中燃料氮转化为NO_x和N_2O的影响,为找到减少流化床煤燃烧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鼓泡流化床 燃烧 燃料 氮转化
下载PDF
燃煤电厂稀土元素的迁移转化与提取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彪 姚洪 +4 位作者 罗光前 李显 邹仁杰 HOWER James C ZHANG Wencai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5-159,共15页
近年研究发现,煤是重要的潜在稀土资源(REEs)来源,相比原煤,煤燃烧过程使稀土元素进一步富集至煤灰,从煤灰中提取稀土元素已成为国内外重要议题。针对煤灰中稀土元素的高效分离与提取涉及到的稀土元素赋存形态、稀土元素分布与富集规律... 近年研究发现,煤是重要的潜在稀土资源(REEs)来源,相比原煤,煤燃烧过程使稀土元素进一步富集至煤灰,从煤灰中提取稀土元素已成为国内外重要议题。针对煤灰中稀土元素的高效分离与提取涉及到的稀土元素赋存形态、稀土元素分布与富集规律、煤灰中稀土高效浸提回收3个关键科学问题,系统总结了煤、煤灰中稀土元素赋存形态特征。煤中稀土元素以矿物形式赋存为主,包括稀土磷酸盐、碳酸盐等稀土主矿物,以类质同象分布在硅酸盐、磷灰石等矿物晶格或以吸附态形式赋存于黏土矿物中,其具体种类和形式受成煤盆地物源类型、沉积环境、火山活动、后期岩浆/热水循环等地质活动影响;煤灰中稀土赋存形态不同于煤,一方面其化学态和晶体/配位结构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另一方面颗粒更加细小与分散,包裹、晶格替代等现象更常见。煤中不同形态稀土元素在炉膛内可能发生矿物破碎、分解、氧化、矿物间烧结、熔融以及矿物间化学反应等转化行为,燃烧后烟气输运过程中稀土可经历硫酸化、氯化等二次转化过程。总体而言,煤燃烧过程稀土主要向飞灰中迁移富集,不同级别飞灰中稀土总量差异不大,但轻稀土/重稀土质量比呈向细颗粒后排除尘器飞灰减小的趋势。基于燃煤过程煤中矿物-稀土高温转化行为与降温过程中灰成分形成过程,提出并描述了燃煤过程中铝硅酸盐捕虏稀土元素的2种富集机制。最后,以我国燃煤电厂为例,总结了不同煤种、炉型、灰类型对煤灰中稀土浸出率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基于物理分选和化学湿法提取的煤灰中稀土元素提取技术。未来研究应围绕煤灰中稀土元素超微结构识别与定量分析方法、燃煤工况条件-煤灰中稀土赋存形态-稀土浸出率关系、煤灰中稀土高效浸出方法与新型绿色药剂开发、煤灰中其他关键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稀土飞灰 煤燃烧 富集转化机理 提取技术 高值利用
下载PDF
鼓泡流化床煤燃烧中燃料氮转化的研究 (Ⅱ)机理解释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波 刘皓 +2 位作者 袁建伟 林志杰 刘德昌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5-29,共5页
本文讨论了流化床煤燃烧中NO_x和N_2O生成与分解机理,提出了鼓泡流化床中NO_x及N_2O的主要生成机理和生成过程。
关键词 鼓泡流化床 燃烧 转化
下载PDF
浅谈我国的热力发电
7
作者 隋秀兰 张峰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年第6期57-58,共2页
叙述了我国热力发电的生产过程及其能量转换过程,以向人们普及发电专业知识,提高其科技素质及树立节约有限自然资源的意识。
关键词 热力发电 煤炭燃焕 能量转换
下载PDF
燃煤助燃剂催化助燃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川 姜英 丁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115,共5页
针对燃煤助燃剂催化助燃效果评价方法缺乏科学评价指标的现状,通过热重分析仪研究了CuSO4和K2CO3两种纯组分助燃剂对阳泉无烟煤和铁法烟煤燃烧特性参数的影响。同时,通过改进坩埚类型,探讨了CuSO4与K2CO3对阳泉无烟煤和铁法烟煤燃烧的... 针对燃煤助燃剂催化助燃效果评价方法缺乏科学评价指标的现状,通过热重分析仪研究了CuSO4和K2CO3两种纯组分助燃剂对阳泉无烟煤和铁法烟煤燃烧特性参数的影响。同时,通过改进坩埚类型,探讨了CuSO4与K2CO3对阳泉无烟煤和铁法烟煤燃烧的恒温区碳转化率与残灰碳氢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燃烧特性参数中的着火温度、恒温区碳转化率与残灰碳氢含量3个参数作为助燃剂催化助燃效果的评价指标,能全面地评价助燃剂对煤燃烧过程的催化助燃效果。分布活化能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煤催化燃烧活化能变化与助燃剂对煤燃烧催化助燃效果存在对应关系,同时从动力学角度验证了着火温度、恒温区碳转化率指标评价助燃效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助燃剂 着火温度 残灰碳氢含量 恒温区碳转化率 分布活化能模型
下载PDF
一维固定床煤粉富氧燃烧的辐射能流特性与模型分析(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Shi-quan SHAN Zhi-jun ZHOU +1 位作者 Zhi-hua WANG Ke-fa C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431-446,共16页
目的:1.从辐射能利用角度出发,探究一维固定床煤粉富氧燃烧的辐射能流特性,为固体燃料燃烧能量分质分级转化应用提供参考;2.对比研究半经验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这两种建模方法,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后续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创新点... 目的:1.从辐射能利用角度出发,探究一维固定床煤粉富氧燃烧的辐射能流特性,为固体燃料燃烧能量分质分级转化应用提供参考;2.对比研究半经验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这两种建模方法,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后续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创新点:1.提出燃烧光热能量分级转化的概念,为燃烧光热能量分质分级转化系统提供研究基础;2.从辐射能量利用的角度研究煤粉燃烧的辐射能流特性;3.不局限于实验报告,基于实验数据探究2种建模方法,揭示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势。方法:1.在一维管式炉反应器上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燃烧条件下煤粉富氧燃烧的辐射能流特征;2.基于辐射传热理论,通过半经验模型描述煤粉在固定床中燃烧的辐射能流;3.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描述实验结果,通过对比2种方法来揭示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结果方面的优势。结论:1.固定床煤燃烧过程中的挥发分及煤烟会降低辐射能;可利用低挥发分燃料以及增大氧浓度来提高火焰辐射能比例。2.较高的燃烧温度是提升燃烧辐射能比例最重要的因素;实践中可以通过采用高热值燃料以及烟气回热等方法来提高燃烧温度。3.多联产半焦燃烧辐射能比例高于原煤;可通过煤热解多联产技术与半焦燃烧光热能量分级利用相结合的方式构成新的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系统。4.人工神经网络不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建模,还能够很好地预测未知工况结果,因此值得在更多的后续研究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能流 固定床 富氧燃烧 人工神经网络 能量分质分级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