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O_2吸收增强气化制备氨合成原料气的可行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逊
高峻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0,共7页
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共气化制备氨合成原料气,煤层气提供合成所需的氮组分,从而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CO2吸收增强制气,在造气工段制得φ(H2)/φ(N2)=3,φ(CO2+CO)≤0.30%,φ(H2)≥70%的粗煤气,可直接进入醇烷化或...
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共气化制备氨合成原料气,煤层气提供合成所需的氮组分,从而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CO2吸收增强制气,在造气工段制得φ(H2)/φ(N2)=3,φ(CO2+CO)≤0.30%,φ(H2)≥70%的粗煤气,可直接进入醇烷化或醇烃化精制岗位.为论证系统的可行性和适宜操作条件,采用热力学平衡模型分析煤气组分随制气反应条件变化的规律,提出可一步制得φ(H2)/φ(N2)=3,φ(CO2+CO)≤0.30%,φ(H2)≥70%的制气反应条件和煤层气流量;根据煤层气温度、压力与爆炸极限的关系,确定催化转化/脱氧反应器的操作参数.结果表明,以合成原料气组分衡量,基于CO2吸收增强气化的煤和低浓度煤层气制气方法可行,且有利于简化调比和气体净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2吸收增强制气
煤和煤层气共气化
co
2+
co
含量
氢氮比
制气操作条件
煤层气脱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O_2吸收增强气化的氨电联产操作条件分析
2
作者
王逊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63-1469,共7页
本文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为原料,采用CO_2吸收增强气化,在造气工段制得φ(H_2)/φ(N_2)=3、φ(CO_2+CO)≤0.30%的粗煤气,直接进入气体精制岗位,并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单元建模和流程模拟的方法对系统可行性和适宜...
本文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为原料,采用CO_2吸收增强气化,在造气工段制得φ(H_2)/φ(N_2)=3、φ(CO_2+CO)≤0.30%的粗煤气,直接进入气体精制岗位,并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单元建模和流程模拟的方法对系统可行性和适宜操作条件进行分析;预报煤和煤层气共气化的产物分布,提出满足精制岗位进口气体品质要求的制气温度、压力、水煤比、钙煤比和煤气流量等参数;分析循环倍率对合成氨产量、系统净输出功等参数的影响,得到实现系统能量自平衡、且合成氨能耗最低的循环倍率。理论分析表明,该流程可用于合成气制备及氨电联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2
+
co
含量
氢氮比
制气操作条件
循环倍率
能量自平衡
原文传递
题名
CO_2吸收增强气化制备氨合成原料气的可行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逊
高峻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先进能源动力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出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6186)
文摘
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共气化制备氨合成原料气,煤层气提供合成所需的氮组分,从而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CO2吸收增强制气,在造气工段制得φ(H2)/φ(N2)=3,φ(CO2+CO)≤0.30%,φ(H2)≥70%的粗煤气,可直接进入醇烷化或醇烃化精制岗位.为论证系统的可行性和适宜操作条件,采用热力学平衡模型分析煤气组分随制气反应条件变化的规律,提出可一步制得φ(H2)/φ(N2)=3,φ(CO2+CO)≤0.30%,φ(H2)≥70%的制气反应条件和煤层气流量;根据煤层气温度、压力与爆炸极限的关系,确定催化转化/脱氧反应器的操作参数.结果表明,以合成原料气组分衡量,基于CO2吸收增强气化的煤和低浓度煤层气制气方法可行,且有利于简化调比和气体净化过程.
关键词
co
2吸收增强制气
煤和煤层气共气化
co
2+
co
含量
氢氮比
制气操作条件
煤层气脱氧
Keywords
co
2
absorption
enhanced
gasification
,
coal
and
cmm
co-gasification
,tents
of
co
2
and
co
,
flow
rate
ratio
of
H2
to
N2,
operation
co
nditions
of
syngas
productiontor,
O2
removal
from
cmm
co
n-reac-
分类号
TQ54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TQ5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O_2吸收增强气化的氨电联产操作条件分析
2
作者
王逊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先进能源动力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出处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63-146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176186)
文摘
本文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为原料,采用CO_2吸收增强气化,在造气工段制得φ(H_2)/φ(N_2)=3、φ(CO_2+CO)≤0.30%的粗煤气,直接进入气体精制岗位,并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单元建模和流程模拟的方法对系统可行性和适宜操作条件进行分析;预报煤和煤层气共气化的产物分布,提出满足精制岗位进口气体品质要求的制气温度、压力、水煤比、钙煤比和煤气流量等参数;分析循环倍率对合成氨产量、系统净输出功等参数的影响,得到实现系统能量自平衡、且合成氨能耗最低的循环倍率。理论分析表明,该流程可用于合成气制备及氨电联产。
关键词
co
2
+
co
含量
氢氮比
制气操作条件
循环倍率
能量自平衡
Keywords
co
ntents
of
co
_2
and
co
co
_2
absorption
enhanced
gasification
operation
co
nditions
of
syngas
production
reactor
coal
and
cmm
co-gasification
分类号
TQ54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O_2吸收增强气化制备氨合成原料气的可行性
王逊
高峻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CO_2吸收增强气化的氨电联产操作条件分析
王逊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