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coupling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with membrane filtration in water treatment:A review 被引量:21
1
作者 TorOve Leikn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12,共5页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demands are foreseen to face enormous challenges over the coming decades to meet the fast growing needs in a global perspective. Significant growth in the industry is predicted and membrane...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demands are foreseen to face enormous challenges over the coming decades to meet the fast growing needs in a global perspective. Significant growth in the industry is predicted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possible solutions to meet future demands.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embrane technology is expected both in production of potable water as well as in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In potable water production membranes are substituting conventional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due to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potential for less chemical use and sludge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to fulfill hygienic barrier requirements.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technology is probably the membrane process which has had most success and has the best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indicate that this technology is becoming accepted and is rapidly becoming the best available technology for many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s. A major drawback of MBR systems is membrane foul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ouling mitigation in MBR systems can potentially be done by coupling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to th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membrane filtration potable water WASTEWATER
下载PDF
饮用水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锐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6,共7页
天然地球化学过程导致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地下水氟污染,饮用水氟超标人口达5亿.控制以高氟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氟污染及其健康风险,成为饮用水质安全保障的核心问题之一.全世界在饮用水除氟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成效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 天然地球化学过程导致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地下水氟污染,饮用水氟超标人口达5亿.控制以高氟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氟污染及其健康风险,成为饮用水质安全保障的核心问题之一.全世界在饮用水除氟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成效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深刻认识氟污染形成机制与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理信息、遥感等手段预测区域风险水平,优先考虑"更换水源",仍是饮用水氟污染控制的重要策略.此外,在研究层面上,应以净水药剂、环境功能材料创新为基础,以混凝沉淀、吸附、膜分离为重要技术方向,开发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的高效、经济、方便、稳定的除氟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在工程应用层面上,应加强饮用水除氟设施设计、建设、运行与监管,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实现工程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风险控制 混凝 吸附 膜分离
原文传递
含油废水处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亚乾 徐培 欧阳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在水量水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出水回用为目的的含油度水隔油调节沉淀-混凝沉淀-砂滤处理工艺.动态模型试验表明,废水中油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和90%,出水浊度低于2。此水质完全可回用于有关生产车间。
关键词 含油废水 隔油 废水处理 混凝沉淀 砂滤池
下载PDF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的去除 被引量:7
4
作者 仝贵婵 叶裕才 +1 位作者 云桂春 金光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3-76,共4页
以城市污水地下水回灌为回用目的 ,研究不同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研究结果表明 ,原水若未经深度处理 ,直接由土壤含水层处理的出水不能满足推荐的回灌水水质要求 .对原水分别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臭... 以城市污水地下水回灌为回用目的 ,研究不同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研究结果表明 ,原水若未经深度处理 ,直接由土壤含水层处理的出水不能满足推荐的回灌水水质要求 .对原水分别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和粒状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单元及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效果的对比 ,最终选用由混凝沉淀 ,砂滤 ,粒状活性炭过滤与土壤含水层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经该工艺处理后 ,出水中的 DOC可降至 3mg/L以下 ,且活性炭柱的产水床体积可达 350 0 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回用 深度处理 有机物 废水处理 工艺
下载PDF
贵州省都柳江砷污染事件的应急供水技术与实施要点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晓健 陈超 李勇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8,共5页
2007年12月底发生的贵州都柳江砷污染事件,造成下游三都县县城水厂被迫停水。清华大学张晓健教授及其课题组于2008年1月2日前往现场协助当地开展应急供水工作。应急处理采用了预氯化铁盐混凝法除砷净水工艺,先采用预氯化把水中可能存在... 2007年12月底发生的贵州都柳江砷污染事件,造成下游三都县县城水厂被迫停水。清华大学张晓健教授及其课题组于2008年1月2日前往现场协助当地开展应急供水工作。应急处理采用了预氯化铁盐混凝法除砷净水工艺,先采用预氯化把水中可能存在的三价砷(亚砷酸)氧化成五价砷(砷酸氢根),再采用铁盐混凝剂混凝,用氢氧化铁絮体络合吸附砷酸根或是形成难溶的砷酸铁沉淀物,从而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的净水过程进行除砷处理。经现场试验、设备改造、生产性运行调试和水质监测,应急除砷处理取得成功,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质要求,三都县县城水厂从1月6日15:00恢复正常供水,成为应对突发性砷污染的城市应急供水国内首次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供水应急处理 贵州都柳江砷污染事件 预氯化 混凝沉淀 过滤
下载PDF
砷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姚娟娟 高乃云 +4 位作者 尚亚波 刘成 陈蓓蓓 黄诚 秦祖群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5-18,23,共5页
以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开展了水源突发性砷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原水中的As(Ⅴ)浓度超标10倍和50倍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量,可将砂滤出水中的As(Ⅴ)浓度控制在10μg/L以下;但在原水As(Ⅴ)... 以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开展了水源突发性砷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原水中的As(Ⅴ)浓度超标10倍和50倍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量,可将砂滤出水中的As(Ⅴ)浓度控制在10μg/L以下;但在原水As(Ⅴ)浓度超标100倍的极端情况下,则需在取水口处投加膨润土,采用吸附与增加混凝剂投量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将砂滤出水中的As(Ⅴ)浓度控制在10μg/L以下。混凝沉淀无法有效去除以分子形态存在的As(Ⅲ),需要预先将其氧化为As(Ⅴ)。当采用液氯作氧化剂时,其投加点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不明显,但需确保有效氯(以C l2计)与As(Ⅲ)的质量比>2。混凝沉淀出水的浊度与残余的As(Ⅴ)浓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在时间较为紧迫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监测混凝沉淀出水浊度来间接反映对As(Ⅴ)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处理 除砷 混凝 过滤 预氧化
下载PDF
低温低浊地表水处理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孟凡良 崔福义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东北地区低温低浊地表水采用常规工艺难以净化处理 ,往往受到污染而使原水的色度、耗氧量提高 ,进一步增加了水质净化的难度 .另外 ,地表水体水质在一年中变化很大 ,采用固定的常规净化工艺很难适应 .对水处理工艺混凝、分离和过滤等环... 东北地区低温低浊地表水采用常规工艺难以净化处理 ,往往受到污染而使原水的色度、耗氧量提高 ,进一步增加了水质净化的难度 .另外 ,地表水体水质在一年中变化很大 ,采用固定的常规净化工艺很难适应 .对水处理工艺混凝、分离和过滤等环节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低浊 地表水 混凝 分离 过滤 浮沉池
下载PDF
颗粒计数法用于自来水厂运行的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博雅 陈洪斌 +1 位作者 陈伟 张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采用生产性试验为主、室内实验为辅的方法,探讨了颗粒物计数手段用于某水厂混凝沉淀及过滤环节运行优化的可行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水厂实际情况,可以将沉后水颗粒数低于600个/mL作为确定混凝剂投加量的依据;原水的水质对沉后... 采用生产性试验为主、室内实验为辅的方法,探讨了颗粒物计数手段用于某水厂混凝沉淀及过滤环节运行优化的可行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水厂实际情况,可以将沉后水颗粒数低于600个/mL作为确定混凝剂投加量的依据;原水的水质对沉后水颗粒数有显著影响.生产性试验表明,滤池的滤后水颗粒数量与浊度和滤速具有正相关性,滤速增加使滤池对粒径2-5μm的小颗粒截留率降低.滤后水的颗粒物数量与浊度呈正相关,但显著性不突出,2个指标联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净水过程的水质变化,尤其适用于对水厂过滤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计数 颗粒 混凝 过滤 浊度
下载PDF
中国饮用水的污染及其控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占生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主要污染指标为有机物和氨氮 ,对人体健康存在着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修订应增加有机物综合性指标 ,结合我国国情 ,该指标以高锰酸盐指数 (CODMn)为宜 .新标准的提出对于我国的给水工作者是... 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主要污染指标为有机物和氨氮 ,对人体健康存在着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修订应增加有机物综合性指标 ,结合我国国情 ,该指标以高锰酸盐指数 (CODMn)为宜 .新标准的提出对于我国的给水工作者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技术上的对策包括预处理、深度处理、常规工艺的强化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质 耗氧量 强化混凝 强化过滤 水环境污染 中国 净水工艺
下载PDF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预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子文 戴兰华 +1 位作者 谢小青 陈少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26,共5页
为了探讨垃圾焚烧厂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的可能性,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吹脱联合工艺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Fe Cl3投加量控制在1‰,Ca O投加量控制在20 g/L时,COD、TN、NH+4-N和TP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0%、3... 为了探讨垃圾焚烧厂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的可能性,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吹脱联合工艺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Fe Cl3投加量控制在1‰,Ca O投加量控制在20 g/L时,COD、TN、NH+4-N和TP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0%、33.3%、32.0%和71.3%;混凝后渗滤液在50℃下吹脱6 h,TN和NH+4-N去除率分别提高到83.9%和91.4%。预处理后的渗滤液与城市污水按体积比为1∶250混合时,混合污水的C/N和C/P由2.4和27.7分别提高到3.7和45.5。表明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经过预处理后,可以作为城市污水反硝化时的补充碳源,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 城市污水 混凝 过滤 吹脱 预处理
原文传递
高矿化度矿井水资源化工程实践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曙光 李福勤 +2 位作者 候明刚 何绪文 刘双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9-131,135,共4页
介绍了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参数。预处理采用中和絮凝沉淀及机械过滤工艺,其后采用反渗透除盐。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矿井水中加入25mg·L-1的PAC和0.6mg·L-1的PAM后,絮凝沉淀效果好,再经过滤及反渗透工艺处理,出... 介绍了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参数。预处理采用中和絮凝沉淀及机械过滤工艺,其后采用反渗透除盐。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矿井水中加入25mg·L-1的PAC和0.6mg·L-1的PAM后,絮凝沉淀效果好,再经过滤及反渗透工艺处理,出水的电导率稳定在30μS·cm-1,可直接用于配乳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高矿化度 混凝沉淀 机械过滤 反渗透
下载PDF
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永超 解利昕 +1 位作者 高婷婷 周晓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58-3662,共5页
对不同海水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产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_(Mn))、污染密度指数(SDI15)等参数及不同预处理工艺对超滤膜膜比通量的影响。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海水浊度,配合砂滤或纤维过滤,浊度可以降低... 对不同海水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产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_(Mn))、污染密度指数(SDI15)等参数及不同预处理工艺对超滤膜膜比通量的影响。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海水浊度,配合砂滤或纤维过滤,浊度可以降低到0.3NTU左右。当超滤处理海水时,无论采用何种预处理方法,其产水浊度和SDI15都可以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直接超滤时,COD_(Mn)去除效果较差,超滤结合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时,COD_(Mn)去除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预处理方法对超滤膜膜比通量影响较大,直接采用超滤进行处理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较快,经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后,膜比通量衰减有所减缓,进一步经砂滤或纤维过滤后,膜比通量的衰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采用混凝-沉淀/纤维过滤预处理工艺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预处理 混凝-沉淀 气浮 砂滤 纤维过滤 超滤
下载PDF
商业洗衣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设计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丽 孙理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76-78,共3页
通过分析洗衣公司的各种废水水质特点,选择清洗废水和脱水废水作为处理原水.在混凝沉淀试验基础上,确定了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废水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组合工艺的处理,处理后的废水水质达到了回用水质标准,能满足洗衣初级用水的要求,节约... 通过分析洗衣公司的各种废水水质特点,选择清洗废水和脱水废水作为处理原水.在混凝沉淀试验基础上,确定了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废水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组合工艺的处理,处理后的废水水质达到了回用水质标准,能满足洗衣初级用水的要求,节约了大量新鲜水和可观的资金,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衣废水 处理回用 混凝沉淀 过滤
下载PDF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安全强化低温低浊水处理 被引量:9
14
作者 梁恒 李圭白 +2 位作者 李星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安全强化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能,对其强化混凝,强化过滤效果与预氯化处理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PPC预处理技术在助凝、助滤、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等方面都具有比预氯化更好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 低温低浊水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 预氯化 助凝 强化过滤 水处理 强化混凝 有机污染物 水体 处理效果
下载PDF
强化混凝与臭氧预氧化强化处理微污染水的对比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娜 马军 +4 位作者 何文杰 韩宏大 韩帮军 王群 肖辉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5,共3页
当源水的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常规过滤效果明显降低,采用强化混凝和臭氧预氧化可强化过滤效果,但二者的强化机理不同。强化混凝是通过对污染物的吸附等作用,使小颗粒浊度物质、溶解性有机物、UV254得到有效去除;臭氧预氧化则是通过改善粒... 当源水的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常规过滤效果明显降低,采用强化混凝和臭氧预氧化可强化过滤效果,但二者的强化机理不同。强化混凝是通过对污染物的吸附等作用,使小颗粒浊度物质、溶解性有机物、UV254得到有效去除;臭氧预氧化则是通过改善粒径相对较大的颗粒物的表面性质来强化过滤效果。臭氧预氧化会使有机物的结构发生改变,但其必须与其他分离工艺(絮凝、沉淀、过滤等)有效结合,才能强化去除污染物。滤后水的THMFP都较进水有所升高,其中臭氧预氧化强化过滤后的THMFP升幅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臭氧预氧化 强化混凝 过滤
下载PDF
高锰酸盐复合剂强化饮用水除污染生产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家宇 陈伟雄 +2 位作者 王威 陈忠林 李圭白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46,共5页
采用依时间序列进行对比的方法,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剂(PPC)对饮用水源的强化除污染效能。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PPC具有优良的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效能,能显著降低水厂沉后水和滤后水的浊度、CODMn、UV254等水质指标。与未投加时相比较,水... 采用依时间序列进行对比的方法,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剂(PPC)对饮用水源的强化除污染效能。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PPC具有优良的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效能,能显著降低水厂沉后水和滤后水的浊度、CODMn、UV254等水质指标。与未投加时相比较,水厂投加PPC后沉后水和滤后水浊度分别降低了25%和33.3%,沉后水和滤后水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3%和11.5%,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3%和9.5%。同时,GC/MS分析表明PPC能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多种微量有机污染物,显著提高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PPC通过高锰酸钾的氧化作用,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作用,以及各组分间的协同强化作用,显著提高了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复合剂(PPC) 强化混凝 强化过滤 微量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 被引量:9
17
作者 于世虎 张晓虎 李倚云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0-366,共7页
针对苏里格气田压裂返排液的特点,形成一套以"微生物降解-化学氧化"、"屏蔽-沉淀"、"混凝-沉降"、"交联抑制"为特色的返排液处理技术,处理后水质清澈透明、无异味,满足重复配液需求。开发了一... 针对苏里格气田压裂返排液的特点,形成一套以"微生物降解-化学氧化"、"屏蔽-沉淀"、"混凝-沉降"、"交联抑制"为特色的返排液处理技术,处理后水质清澈透明、无异味,满足重复配液需求。开发了一套模块化多功能处理装置,可满足不同的返排液处理需求,灵活方便、可靠性强、效率高,处理能力最高达300m3/d。该技术已在苏里格区域全面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循环利用 微生物降解 化学氧化 混凝过滤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再利用技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范明福 肖兵 +2 位作者 陈波 张洪新 王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千方砂万方液"的压裂施工模式已成为页岩气增产的主要手段,尤其随着"井工厂"开发模式的进行,其水资源消耗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地区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因此对低成本、高效率、环保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页... "千方砂万方液"的压裂施工模式已成为页岩气增产的主要手段,尤其随着"井工厂"开发模式的进行,其水资源消耗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地区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因此对低成本、高效率、环保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页岩气压裂后产生的返排液存在液量大、成分复杂等性质特点,开发了一项返排液再利用技术。该技术在研究各种离子对压裂液影响的基础上,以"保留有用成分,清除有害成分,减少中间环节和成本"为原则,形成经复合混凝—过滤进行减阻水配制,经复合混凝—过滤—吸附进行胶液配制的两套工艺技术,不仅使处理后返排液性能满足技术要求,而且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环保开发的目的,具有处理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该技术在重庆涪陵页岩气示范区进行了现场应用,返排液处理后配制减阻水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大液量作业尤其"井工厂"模式作业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 增产 水资源 返排液 混凝—过滤 再利用
下载PDF
某再生水厂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的处理效果评估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乐军 曹红 +1 位作者 王秀朵 王舜和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5,共4页
某再生水厂的供水能力为10×104m3/d,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原水为城市污水厂的二级处理出水。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该工艺及其各单元对几种主要指标的去除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该工艺对COD、SS、T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TN... 某再生水厂的供水能力为10×104m3/d,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原水为城市污水厂的二级处理出水。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该工艺及其各单元对几种主要指标的去除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该工艺对COD、SS、T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TN、BOD5的去除率较低,对此可在前端增加曝气生物滤池等单元加以解决。该研究对于污水再生处理工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厂 混凝 沉淀 过滤 处理效果 评估
下载PDF
混凝-酵母菌生物膜联合工艺处理三元驱采油废水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芳 刘东方 +3 位作者 张丽 刘岩 黄建 陈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871-3877,共7页
为解决三元驱采油废水的处理与回注问题,研究使用混凝预处理与特种产酸酵母菌生物膜法联合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再将酵母菌生物膜出水经过砂滤和超滤装置进行深度处理。探究pH,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酵母菌生物膜工艺中... 为解决三元驱采油废水的处理与回注问题,研究使用混凝预处理与特种产酸酵母菌生物膜法联合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再将酵母菌生物膜出水经过砂滤和超滤装置进行深度处理。探究pH,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酵母菌生物膜工艺中外加碳源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三元驱采油废水pH调至6.0左右,三氯化铁投加量600mg/L,外加碳源投加量1.0CODg/L时处理效果最佳。在进水COD为1850mg/L,粘度5.10MPa·s,SS256mg/L,含油量131mg/L,粒径中值105.25μm的情况下,经过混凝预处理和酵母菌生物膜处理后的COD、SS、含油量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4.86%、85.55%和98.54%,粘度降至1.05MPa·s,经砂滤和超滤装置后,出水含油量<0.5mg/L,SS<1.0mg/L,粒径中值<0.1μm,达到SYT5329-2012中渗透层注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驱采油废水 pH 混凝 酵母菌生物膜 砂滤 超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