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菌藻复合体系氮代谢性能及菌群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志瑞
吴海淼
+6 位作者
马超
李书缘
李晴
袁凯倪
孟祥源
刘硕
方晓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65-2973,共9页
为了城市尾水深度脱氮,控制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分别对脱氮复合菌群和藻菌共生系统的氮代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代谢复合菌群具有较高氨化和反硝化性能.JZ组对城市尾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降解率高达95%以上...
为了城市尾水深度脱氮,控制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分别对脱氮复合菌群和藻菌共生系统的氮代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代谢复合菌群具有较高氨化和反硝化性能.JZ组对城市尾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降解率高达95%以上,在实验室模拟污水中JZ组系统总氮去除效果优于J组.高通量测序显示,J组主要优势菌群及占比分别为:厚壁菌门44.53%,变形菌门43.41%,放线菌门5.37%,类杆菌门3.04%,绿弯菌门1.35%;JZ组丰度主要优势菌群和占比分别为:蓝藻门33.89%,绿弯菌门25.34%,变形菌门19.38%,厚壁菌门10.02%,酸杆菌门4.20%;各优势物种在J组和JZ组比例不同,厚壁菌门分别为82%和18%,变形菌门为69%和31%,蓝藻门为1%和99%,绿弯菌门为5.1%和95%,放线菌门分别为73%和27%.表明JZ组在城市尾水中去除氨氮效果较好,J组氮代谢菌群随着微球藻加入和生长,JZ组氮代谢菌群构成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优势藻类形成的环境,与微球藻构成新的菌藻氮代谢体系.研究结果为藻菌共代谢体系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代谢
复合菌群
菌藻
共代谢体系
菌群结构
原文传递
碘普罗胺降解菌Pseudomonas sp.I-24共代谢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徐冰洁
高品
+2 位作者
薛罡
何梦琦
吴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43-1448,共6页
菌株Pseudomonas sp.I-24(I-24)难以利用碘普罗胺(IOP)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和代谢,因此本研究选用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和甘油作为I-24共代谢IOP的外加碳源,考察了在摇瓶实验中,不同外加碳源对I-24生长及降解IOP的影响.结果表...
菌株Pseudomonas sp.I-24(I-24)难以利用碘普罗胺(IOP)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和代谢,因此本研究选用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和甘油作为I-24共代谢IOP的外加碳源,考察了在摇瓶实验中,不同外加碳源对I-24生长及降解IOP的影响.结果表明,I-24共代谢IOP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淀粉对共代谢过程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IOP的五日降解率可达到92.7%,I-24的IOP降解酶活力在培养第3 d达到最高0.182 mU,淀粉投加的最佳浓度为1 g·L-1,然而葡萄糖和麦芽糖分别对I-24的生长和电子传递系统活性(ETSA)有着最佳促进作用,表明降解菌生长过快将导致竞争性抑制,降低IOP降解率,同时ETSA与共代谢作用无直接关联.此外,从空白样表现出的酶活力得出IOP降解酶即使在低基质条件下同样可被诱导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普罗胺
降解菌
共代谢
酶活力
外加碳源
电子传递系统活性
原文传递
题名
菌藻复合体系氮代谢性能及菌群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志瑞
吴海淼
马超
李书缘
李晴
袁凯倪
孟祥源
刘硕
方晓峰
机构
河北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65-2973,共9页
基金
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21553601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A2023)
+1 种基金
河北省引进国外智力项目(22205018)
河北地质大学科技创新团队项目(KJCXTD-2021-09)。
文摘
为了城市尾水深度脱氮,控制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分别对脱氮复合菌群和藻菌共生系统的氮代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代谢复合菌群具有较高氨化和反硝化性能.JZ组对城市尾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降解率高达95%以上,在实验室模拟污水中JZ组系统总氮去除效果优于J组.高通量测序显示,J组主要优势菌群及占比分别为:厚壁菌门44.53%,变形菌门43.41%,放线菌门5.37%,类杆菌门3.04%,绿弯菌门1.35%;JZ组丰度主要优势菌群和占比分别为:蓝藻门33.89%,绿弯菌门25.34%,变形菌门19.38%,厚壁菌门10.02%,酸杆菌门4.20%;各优势物种在J组和JZ组比例不同,厚壁菌门分别为82%和18%,变形菌门为69%和31%,蓝藻门为1%和99%,绿弯菌门为5.1%和95%,放线菌门分别为73%和27%.表明JZ组在城市尾水中去除氨氮效果较好,J组氮代谢菌群随着微球藻加入和生长,JZ组氮代谢菌群构成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优势藻类形成的环境,与微球藻构成新的菌藻氮代谢体系.研究结果为藻菌共代谢体系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数据基础.
关键词
氮代谢
复合菌群
菌藻
共代谢体系
菌群结构
Keywords
nitrogen
metabolism
co
mplex
flora
bacteria
and
algae
co
-
metabolism
system
flora
structure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碘普罗胺降解菌Pseudomonas sp.I-24共代谢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徐冰洁
高品
薛罡
何梦琦
吴凡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43-144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093
51208086)
+2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3PJ140010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0075110012)
文摘
菌株Pseudomonas sp.I-24(I-24)难以利用碘普罗胺(IOP)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和代谢,因此本研究选用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和甘油作为I-24共代谢IOP的外加碳源,考察了在摇瓶实验中,不同外加碳源对I-24生长及降解IOP的影响.结果表明,I-24共代谢IOP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淀粉对共代谢过程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IOP的五日降解率可达到92.7%,I-24的IOP降解酶活力在培养第3 d达到最高0.182 mU,淀粉投加的最佳浓度为1 g·L-1,然而葡萄糖和麦芽糖分别对I-24的生长和电子传递系统活性(ETSA)有着最佳促进作用,表明降解菌生长过快将导致竞争性抑制,降低IOP降解率,同时ETSA与共代谢作用无直接关联.此外,从空白样表现出的酶活力得出IOP降解酶即使在低基质条件下同样可被诱导产生.
关键词
碘普罗胺
降解菌
共代谢
酶活力
外加碳源
电子传递系统活性
Keywords
iopromide
degradation
strain
co
-
metabolism
enzymatic
activity
additional
carbon
source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activity(ETSA)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菌藻复合体系氮代谢性能及菌群特征
赵志瑞
吴海淼
马超
李书缘
李晴
袁凯倪
孟祥源
刘硕
方晓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2
碘普罗胺降解菌Pseudomonas sp.I-24共代谢降解性能研究
徐冰洁
高品
薛罡
何梦琦
吴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