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桂珠 缪绅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4-35,43,共3页
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陈桂珠,缪绅裕(中山大学环科所,中山大学生物系,广州510275)SpeciesDiversityandPopulationDistributionPatternof... 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陈桂珠,缪绅裕(中山大学环科所,中山大学生物系,广州510275)SpeciesDiversityandPopulationDistributionPatternofMangrove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科 种群 物种多样性 分布
下载PDF
大方福建柏保护区福建柏种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骆强 游泳 陈坤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227-7228,共2页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为我国特产的珍贵稀有裸子植物,通常以散生状态分布于常绿阔叶林中,在大方福建柏保护区形成以福建柏为主的常绿针叶林在国内尚不多见。对福建柏种群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方福建柏保护...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为我国特产的珍贵稀有裸子植物,通常以散生状态分布于常绿阔叶林中,在大方福建柏保护区形成以福建柏为主的常绿针叶林在国内尚不多见。对福建柏种群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方福建柏保护区的福建柏种群总体为不完全种群,特别是一些中等大小径级或更新层的缺失使之成为一种不连续种群。随着年龄增长,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种群的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种群 集群分布 随机分布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南缘天然群落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亚 胡小柯 +3 位作者 魏怀东 苏万红 纪永福 周兰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2,共6页
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指数、Cassie指数、Moristia指数、聚集强度等7项指标,对腾格里沙漠南缘天然植被群落演替进程中半固定沙地、半固定-固定沙地过渡带、固定沙地3个不同演替恢复阶段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格... 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指数、Cassie指数、Moristia指数、聚集强度等7项指标,对腾格里沙漠南缘天然植被群落演替进程中半固定沙地、半固定-固定沙地过渡带、固定沙地3个不同演替恢复阶段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格局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各演替阶段的优势种群均表现出显著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且C和PI分别都通过了t检验和X2拟合检验,与预期假设呈显著差异,测定结果较好。引起腾格里沙漠南缘天然植被恢复初期优势种群呈显著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有植物种本身的繁殖特性带来的空间局限性,风大沙多的外部环境以及土壤水分和养分强烈的空间异质性。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强度的变化,与群落的空间异质性以及群落演替逐渐进行的生态学过程相对应,演替初期,优势种个体数量较少,处于侵入繁殖的阶段,群落物种数量相对较丰富,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促进较强聚集分布的形成,随着群落演替的不断推进,优势种完全占据了空间资源,聚集强度下降,群落空间异质性逐渐降低,群落更加稳定,植被逐渐得以恢复,目前形成了以油蒿为主要优势种群的天然植被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南缘 优势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分布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适应性群团抽样技术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雷渊才 唐守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2-137,共6页
介绍一种新的不等概率抽样技术——适应性群团抽样(ACS)。概略地介绍了其概念、特点、基本估计方法和研究概况。举例比较适应性群团抽样技术和随机抽样技术在稀疏群团植被调查中的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 适应性群团抽样 稀疏群团植被分布 抽样调查
下载PDF
高原鼠兔种群恢复过程中的洞穴分布动态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瑞 许华磊 刘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5,共10页
高原鼠兔洞穴系统的恢复是其种群恢复的关键指标之一,洞穴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种群的动态。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青海省祁连县对2.79 hm^2高寒草甸内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洞穴密度和洞穴的相对位置进行跟踪观测。其中包括6个50 m×50 ... 高原鼠兔洞穴系统的恢复是其种群恢复的关键指标之一,洞穴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种群的动态。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青海省祁连县对2.79 hm^2高寒草甸内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洞穴密度和洞穴的相对位置进行跟踪观测。其中包括6个50 m×50 m的灭鼠堵洞处理、6个30 m×30 m的灭鼠处理和3个50 m×50 m的对照处理。分别采用平均最近邻指数和平均拥挤度指数分析洞穴系统中有效洞、弃洞、粪坑和嬉戏坑的分布模式及洞系表现面积,并对各参数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恢复过程中(1)有效洞的空间格局由随机向离散分布转变,弃洞由随机向聚集分布转变,粪坑和嬉戏坑无明显变化趋势;有效洞和弃洞分布格局的恢复都朝向灭鼠前状态,但恢复的都不充分;(2)有效洞最近邻指数与其自身密度正相关;弃洞最近邻指数与其自身密度负相关;粪坑、嬉戏坑最近邻指数与其自身密度无显著相关性;其中,仅粪坑的分布最近邻指数与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3)有效洞与粪坑、嬉戏坑表现面积的变化情况较为一致,与弃洞呈互补态势;洞系表现面积的变异性远小于洞穴密度。结果说明:(1)高原鼠兔洞穴分布格局和洞穴密度的恢复具有滞后性;(2)有效洞、弃洞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洞穴密度的影响;(3)高原鼠兔种群的恢复过程中对洞系面积的需求优先于洞口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高寒草甸 种群恢复 洞穴系统 分布格局 洞系表现面积
下载PDF
茶毛虫产卵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渭 路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4-230,共7页
茶毛虫产卵对茶丛生境有明显的选择习性,卵块主要分布在茶丛两侧,两侧区1代卵块分布数量明显高于2代。着卵部位调查表明,叶背、叶面及枝条着卵量分别占75.5%,16.3%及8.2%。茶丛高度与着卵高度有明显相关关系,确定20~60cm和61~100c... 茶毛虫产卵对茶丛生境有明显的选择习性,卵块主要分布在茶丛两侧,两侧区1代卵块分布数量明显高于2代。着卵部位调查表明,叶背、叶面及枝条着卵量分别占75.5%,16.3%及8.2%。茶丛高度与着卵高度有明显相关关系,确定20~60cm和61~100cm两组茶丛高度与着卵高度直线回归方程。20~60cm,61~100cm,101~140cm着卵茶丛高度分别占调查株的29.3%,57.7%及13%。采用David and Moore(1954)和Lloyd(1967)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了11块茶园1,2代茶毛虫卵块空间分布图式。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茶园卵块呈均匀分布,少数田块为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茶树 产卵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