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广域测量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06
1
作者 许树楷 谢小荣 辛耀中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9,共6页
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可对广域分布电力系统的电气量进行实时测量,为大型电力系统的安全分析和稳定控制提供了新的契机。卫星授时、电力通信网络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文章介绍了以同步... 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可对广域分布电力系统的电气量进行实时测量,为大型电力系统的安全分析和稳定控制提供了新的契机。卫星授时、电力通信网络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文章介绍了以同步相量测量技术为基础的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发展概况,在体系结构、相量测量单元(PMU)分布、通信通道的选择、中心站功能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回顾目前国内外WAMS工程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集中介绍了WAMS现有的在线监测、分析与控制功能,并展望了WAMS在未来电力系统闭环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相量测量 广域测量系统 大型电力系统 PMU 电气量 相量测量单元 稳定控制 技术 发展前景 快速发展
下载PDF
智能建造闭环控制理论 被引量:64
2
作者 樊启祥 林鹏 +2 位作者 魏鹏程 宁泽宇 李果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0-670,共11页
智能建造是当前水电、土木等基础设施工程领域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对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的未来引领带动至关重要。首先,提出智能建造的定义,是指集成融合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数据技术、建造技术及项目管理等知识,对建造物及其建造... 智能建造是当前水电、土木等基础设施工程领域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对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的未来引领带动至关重要。首先,提出智能建造的定义,是指集成融合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数据技术、建造技术及项目管理等知识,对建造物及其建造活动的安全、质量、环保、进度、成本等内容进行感知、分析和控制的理论、方法、工艺和技术的统称,并论述了其主要特征。其次,结合近年来面向重大基础设施的智能建造实践,提出智能建造感知、分析、控制和持续优化闭环控制理论,使建造活动在定量描述和对已有的活动行为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建造活动,具有一定智能行为,保证建造过程可建可控;并论述了智能建造技术和管理融合方式及价值创造案例。研究结果对智能建造科学技术与管理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闭环控制 建造体系 价值创造
原文传递
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泉灵 王树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提出了只需线性动态优化的基于 Hamm 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策略 ,其中非线性控制器由一个线性的预测函数控制器和 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部分的反函数组成 ,实现了线性控制器的输出 u PFC与闭环系统内部模型线性部分的输... 提出了只需线性动态优化的基于 Hamm 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策略 ,其中非线性控制器由一个线性的预测函数控制器和 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部分的反函数组成 ,实现了线性控制器的输出 u PFC与闭环系统内部模型线性部分的输入完全一致 ,使模型的输出 ym 只依赖于 u PF C,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策略只需线性优化而不需要非线性滚动优化 .过程的预测输出只需应用模型参数直接计算得到而不需要求解丢番图 (Diophantine)方程 .p H中和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该控制算法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MERSTEIN模型 模型预测控制 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 非线性控制器 控制原理 线性寻优
下载PDF
参数不确定性奇异系统的鲁棒H_∞控制 被引量:39
4
作者 徐胜元 牛玉刚 杨成梧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7-400,共4页
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 ,通过引入广义二次可镇定且具有 H∞ 性能指标的概念 ,得到了在状态反馈作用下 ,参数不确定性奇异系统鲁棒 H∞ 控制律的存在条件 .所得的状态反馈控制律保证闭环系统正则、无脉冲、稳定且满足给定的 H∞
关键词 参数不确定性 奇异系统 鲁棒H∞控制 状态反馈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T-S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系统化设计 被引量:34
5
作者 修智宏 任光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1-741,共11页
研究了输入采用双交叠模糊分划的模糊控制系统的性质,提出了一个新的判定T-S模糊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该条件只需在各最大交叠规则组内分别寻找公共的正定矩阵,减小了以往稳定性判定方法的局限性和难度.运用并行分布补偿法(PDC)进一... 研究了输入采用双交叠模糊分划的模糊控制系统的性质,提出了一个新的判定T-S模糊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该条件只需在各最大交叠规则组内分别寻找公共的正定矩阵,减小了以往稳定性判定方法的局限性和难度.运用并行分布补偿法(PDC)进一步探讨了闭环T-S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模糊控制器系统化设计方法.通过两个例子的仿真研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稳定性 模糊分划 系统化设计
下载PDF
三相接地系统短路故障限流器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27
6
作者 费万民 吕征宇 +2 位作者 吴兆麟 谭凌云 江道灼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3-37,共5页
介绍一种适用于高压电网的三相接地系统桥式固态短路故障限流器的拓扑结构 ,分析了在各种可能的短路故障情况下限流电路的工作机理 ,给出了针对各种短路情况的控制策略 ,并用电力电子专用仿真软件 PSIM对其进行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 介绍一种适用于高压电网的三相接地系统桥式固态短路故障限流器的拓扑结构 ,分析了在各种可能的短路故障情况下限流电路的工作机理 ,给出了针对各种短路情况的控制策略 ,并用电力电子专用仿真软件 PSIM对其进行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 ,该限流器具有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无明显影响 ,在短路故障发生时无延时自动插入限流电抗器 ,断开故障电流时不会引起附加振荡和过电压 ,控制方法灵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接地系统 高压 短路故障限流器 控制策略
下载PDF
电力系统实时安全约束调度的混合算法 被引量:39
7
作者 郑延海 张小白 +1 位作者 钱玉妹 徐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9-5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实时安全约束调度的混合算法,该算法结合了基于灵敏度的反向等量配对法和非线性原-对偶内点算法的优点,并进一步与自动发电控制(AGC)相结合,构成闭环控制系统,实现稳定断面越限的校正控制。当发现稳定断面越限时,由安全约束... 提出了一种实时安全约束调度的混合算法,该算法结合了基于灵敏度的反向等量配对法和非线性原-对偶内点算法的优点,并进一步与自动发电控制(AGC)相结合,构成闭环控制系统,实现稳定断面越限的校正控制。当发现稳定断面越限时,由安全约束调度提供校正控制策略,并在AGC控制下执行,以自动完成解除越限的调整。在江苏省调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实时安全约束调度的要求,有效地将稳定断面有功功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发电控制 安全约束调度 校正控制
下载PDF
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天平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77-983,共7页
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 ,基于王立新 1 994年提出的监督控制方案并利用 II型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 ,提出了一种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的新方案 .该方案通过引入最优逼近误差的自适应补偿项来消除建模误差的影响 ,从而在稳定性分析... 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 ,基于王立新 1 994年提出的监督控制方案并利用 II型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 ,提出了一种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的新方案 .该方案通过引入最优逼近误差的自适应补偿项来消除建模误差的影响 ,从而在稳定性分析中取消了要求逼近误差平方可积或逼近误差上确界已知的条件 .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是全局稳定的 ,跟踪误差收敛到零 .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 设计 分析 非线性系统 模糊控制 自适应控制 全局稳定性
下载PDF
新一代歼击机超机动飞行的动态逆控制 被引量:26
9
作者 朱荣刚 姜长生 +1 位作者 邹庆元 蔡世龙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5,共4页
根据反馈线性化理论 ,讨论了神经网络自适应非线性动态逆控制设计。首先根据时标分离原则 ,采用动态逆方法设计快回路和慢回路控制器 ;其次提出基于模型逆的神经网络非线性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案 ,设计一种在线神经网络用于补偿模型逆误差... 根据反馈线性化理论 ,讨论了神经网络自适应非线性动态逆控制设计。首先根据时标分离原则 ,采用动态逆方法设计快回路和慢回路控制器 ;其次提出基于模型逆的神经网络非线性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案 ,设计一种在线神经网络用于补偿模型逆误差。仿真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逆 神经网络 自适应
下载PDF
区域极点配置问题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满 井元伟 张嗣瀛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对区域极点配置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将区域极点配置的基本方法归结为代数Riccati方程(ARE)方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列出了基于区域极点配置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最优控制、鲁棒性、H2性能、H∞性能等方面.最后给出了几点... 对区域极点配置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将区域极点配置的基本方法归结为代数Riccati方程(ARE)方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列出了基于区域极点配置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最优控制、鲁棒性、H2性能、H∞性能等方面.最后给出了几点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极点配置 代数RICCATI方程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建军 刘民 吴澄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4,149,共5页
介绍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结构 ,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将遗传算法作为优化技术用于受限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算法采用双模控制策略 ,将保证预测控制算法稳定性的终点等式约束转化为终点不等式约束 ... 介绍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结构 ,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将遗传算法作为优化技术用于受限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算法采用双模控制策略 ,将保证预测控制算法稳定性的终点等式约束转化为终点不等式约束 ,以利于遗传算法的实施。基于不变集理论 ,给出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定理。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遗传算法 双模控制策略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 被引量:32
12
作者 皇甫宜耿 石麒 李玉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2-687,共6页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改善PEMFC的设计。结合燃料电池的电场与温度场,建立了包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模型与温度模型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出PEMFC...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改善PEMFC的设计。结合燃料电池的电场与温度场,建立了包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模型与温度模型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出PEMFC系统的动态特性,并研究了工作温度、反应气体工作压力以及质子交换膜面积变化对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与此同时结合所建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设计了一款采用PID控制的Boost升压电路,将燃料电池输出不稳定的电压转变成可供给负载稳定使用的24V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BOOST 斩波电路 闭环控制
下载PDF
线性广义时滞系统的H_∞状态反馈控制器 被引量:21
13
作者 冯俊娥 程兆林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首先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 (L MI)方法 ,给出线性广义时滞系统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 ;然后讨论线性广义时滞系统的 H∞ 状态反馈控制 ,给出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 ,同时给出控制器的设计 ,控制器可由线性矩阵不等式解得 ;最后举例说明了所提... 首先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 (L MI)方法 ,给出线性广义时滞系统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 ;然后讨论线性广义时滞系统的 H∞ 状态反馈控制 ,给出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 ,同时给出控制器的设计 ,控制器可由线性矩阵不等式解得 ;最后举例说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时滞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 H∞控制 LMI
下载PDF
超高压气动比例减压阀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宣银 陈奕泽 +1 位作者 刘荣 梁冬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4-617,共4页
自行设计了一种超高压气动比例减压阀,该阀的先导气流引自主阀的进气口,流经压力调节腔排入主阀的排气口;以比例电磁铁作为先导级控制元件,采用电反馈闭环控制,输出压力在8~25MPa连续可调.通过建立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分析减压阀的... 自行设计了一种超高压气动比例减压阀,该阀的先导气流引自主阀的进气口,流经压力调节腔排入主阀的排气口;以比例电磁铁作为先导级控制元件,采用电反馈闭环控制,输出压力在8~25MPa连续可调.通过建立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分析减压阀的动态特性及结构参数、控制器参数的影响,并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阀在设计压力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压力特性;PI参数固定的控制器不能同时较好地满足阀在较高和较低输出压力下的控制要求;调压腔的体积是影响阀动态特性的重要因素,增大调压腔的体积是减小输出压力振动幅度、提高输出压力精度最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气动 比例减压阀 仿真
下载PDF
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熔池的视觉传感与实时控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善本 曹建明 +1 位作者 徐晨明 吴林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20,共4页
研究对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GMAW )熔池过程采用视觉传感与实时控制方法的可行性问题。由于GMAW过程的熔滴过渡现象的复杂性 ,尝试模拟焊工通过观察熔池变化等因素来调整焊接参数获取满意的焊缝成形的行为。建立了脉冲GMAW过程熔池视... 研究对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GMAW )熔池过程采用视觉传感与实时控制方法的可行性问题。由于GMAW过程的熔滴过渡现象的复杂性 ,尝试模拟焊工通过观察熔池变化等因素来调整焊接参数获取满意的焊缝成形的行为。建立了脉冲GMAW过程熔池视觉传感系统 ,宏观上将熔滴过渡对熔池特征的影响作为黑箱过程处理 ,根据脉冲GMAW弧光光谱分布和熔池图像特征提取 ,实现对脉冲GMAW熔池动态过程的实时检测。采用辨识算法建立焊接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 ,进而设计脉冲GMAW熔宽的PID控制器 ,实现对脉冲GMAW熔池宽度的实时控制。试验表明 ,建立的视觉传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熔池动态 视觉传感 实时控制
下载PDF
满足H_∞,区域极点和方差指标约束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程相权 郭治 王远钢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2-286,共5页
根据满意控制的思想 ,设计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参数 ,使连续线性随机系统满足预先给定的H∞ 指标、扇形区域极点指标和协方差上界指标 ,以保证系统具有期望的性能。首先建立一个使闭环系统满足扇形区域极点指标的充分条件 ,然后利用线性... 根据满意控制的思想 ,设计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参数 ,使连续线性随机系统满足预先给定的H∞ 指标、扇形区域极点指标和协方差上界指标 ,以保证系统具有期望的性能。首先建立一个使闭环系统满足扇形区域极点指标的充分条件 ,然后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 ,将上述 3类指标约束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成一组 L MI的可行解问题 ,后者可借助 Matlab- L MI工具箱进行有效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区域极点 方差指标约束 动态输出反馈控制 满意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广义系统具有完整性的鲁棒二次稳定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跃鹏 张庆灵 姚波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5-619,共5页
考虑带有 Frobenius范数界的不确定广义系统 ,具有完整性的鲁棒二次稳定问题 .用Riccati不等式给出不确定广义系统在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作用下所构成的闭环系统二次稳定 ,并且当执行器出现故障时 ,不确定广义系统仍能保持二次稳定的充... 考虑带有 Frobenius范数界的不确定广义系统 ,具有完整性的鲁棒二次稳定问题 .用Riccati不等式给出不确定广义系统在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作用下所构成的闭环系统二次稳定 ,并且当执行器出现故障时 ,不确定广义系统仍能保持二次稳定的充分条件 ,即不确定广义系统具有完整性的鲁棒二次稳定的充分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系统 完整性 鲁棒二次稳定 鲁棒控制器
下载PDF
利用关系矩阵分析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建勤 吕剑虹 陈来九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35-640,共6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模糊关系矩阵分析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
关键词 稳定性 模糊控制 关系矩阵
下载PDF
基于后推设计的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天平 张惠艳 顾海军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6,共5页
针对一类严格反馈不确定非线性动态系统,提出一种直接鲁棒自适应模糊控制新方案.利用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后推设计方法和积分型李亚普诺夫函数,依次确定各虚拟控制及模糊系统中可调参数的自适应律,并最终确定出控制律.为改善控制系统... 针对一类严格反馈不确定非线性动态系统,提出一种直接鲁棒自适应模糊控制新方案.利用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后推设计方法和积分型李亚普诺夫函数,依次确定各虚拟控制及模糊系统中可调参数的自适应律,并最终确定出控制律.为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引入逼近误差的自适应补偿项.通过李亚普诺夫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是一致终结有界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 后推设计 模糊控制 自适应控制 李亚普诺夫稳定性
下载PDF
空间光通信中的快速倾斜镜精跟踪实验系统 被引量:12
20
作者 岳冰 杨文淑 傅承毓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8,42,共5页
针对在空间光通信中影响ATP系统跟瞄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采用提高精跟踪控制系统 闭环带宽来保证系统跟瞄精度的方法。实验系统包括激光光源、四象限光电探测器、压电陶瓷驱动的快速倾斜镜和计算机等,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闭环带宽达到60... 针对在空间光通信中影响ATP系统跟瞄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采用提高精跟踪控制系统 闭环带宽来保证系统跟瞄精度的方法。实验系统包括激光光源、四象限光电探测器、压电陶瓷驱动的快速倾斜镜和计算机等,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闭环带宽达到600Hz以上,有效地抑制了平台扰动误差,使跟瞄精度达到5μr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控制系统 快速倾斜镜 空间光通信 闭环带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