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农作物对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与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吴冉迪 葛丽清 +7 位作者 张付斗 申时才 杨云海 杨韶松 郑凤萍 范泽文 高家乐 徐高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4期104-111,共8页
旨在评估农作物红薯与香茅草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红薯和香茅草的地上部分粉碎物,对空心莲子草茎节实施了3种不同处理:表层覆盖、混土栽培和水提液浇灌。通过测定茎节的... 旨在评估农作物红薯与香茅草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红薯和香茅草的地上部分粉碎物,对空心莲子草茎节实施了3种不同处理:表层覆盖、混土栽培和水提液浇灌。通过测定茎节的存活率、生物量及酶活性等指标,评估不同处理对空心莲子草影响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g/kg的处理浓度下,经过红薯混土栽培和香茅草水提液浇灌处理后,空心莲子草茎节的存活率分别降至55.56%和43.75%。相比之下,高浓度(100 g/kg)的水提液浇灌处理显著抑制了空心莲子草的茎长(红薯:3.37 cm,香茅草:2.25 cm)、根长(红薯:3.34 cm,香茅草:2.62 cm)、叶面积(红薯:0.46 cm^(2),香茅草:0.37 cm^(2))及生物量(红薯:0.19 g,香茅草:0.13 g)。此外,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这些变化反映了植物应对氧化应激的生理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100 g/kg的高浓度红薯与香茅草处理能显著抑制空心莲子草的茎节克隆繁殖与幼苗生长,尤其是通过水提液浇灌的方式效果更为显著。这一发现对于开发新的植物生长调控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红薯 香茅草 克隆繁殖
下载PDF
免疫克隆遗传算法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林 姚宏亮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0-74,共5页
针对免疫遗传算法在解决物流配送出现局部搜索能力不足和算法过早的收敛问题,提出了基于克隆选择的改进算法,通过引入克隆增殖算子、高频变异和克隆选择算子,有效增加了种群的多样性和提高了局部搜索能力,避免了算法过早的收敛.针对物... 针对免疫遗传算法在解决物流配送出现局部搜索能力不足和算法过早的收敛问题,提出了基于克隆选择的改进算法,通过引入克隆增殖算子、高频变异和克隆选择算子,有效增加了种群的多样性和提高了局部搜索能力,避免了算法过早的收敛.针对物流配送的实例论证和分析,显示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配送 克隆增殖 克隆选择 免疫遗传算法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付蓉 李丽燕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9-534,共6页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病变细胞X染色体PIG-A基因突变与PNH细胞克隆增殖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其病理机制,有效识别异常克隆以明确诊断,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就PN...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病变细胞X染色体PIG-A基因突变与PNH细胞克隆增殖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其病理机制,有效识别异常克隆以明确诊断,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就PNH病理机制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克隆增殖 骨髓衰竭 血栓
原文传递
髓系肿瘤合并克隆性T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石茵 李元媛 +12 位作者 刘燕 郑彬 尚磊 李庆华 贾玉娇 孙万臣 段中潮 何大水 郭桂庆 汝昆 王建祥 肖志坚 王慧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6-281,共6页
目的:探讨髓系肿瘤合并克隆性T大颗粒淋巴细胞(T-LGL)增殖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例确诊髓系肿瘤合并克隆性T-LGL增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 目的:探讨髓系肿瘤合并克隆性T大颗粒淋巴细胞(T-LGL)增殖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例确诊髓系肿瘤合并克隆性T-LGL增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均存在>6个月的血细胞异常病史。外周血T-LGL绝对计数均<1.0×10^9/L,LGL免疫表型2例为CD4^+CD8^-,3例为CD4^-CD8^+;4例为αβ型T细胞,1例为γδ型T细胞;5例均有克隆性证据;二代测序检测显示1例患者存在STAT3突变,其余4例均为阴性。结论:5例髓系肿瘤合并克隆性T-LGL增殖患者起病隐匿,以老年为主,临床以慢性血细胞减少多见。存在克隆性T-LGL,尤其是T-LGL绝对计数<0.5×10^9/L的患者诊断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需慎重,可能与意义未明的T细胞克隆性疾病部分重叠。STAT3或STAT5b突变检测可能是鉴别两者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大颗粒淋巴细胞 克隆性增殖 髓系肿瘤
原文传递
CLONAL PROLIFERATION AND LONG-TERM CULTURE OF MALIGNANT LYMPHOMA CELLS UNDER SERUM-FREE CULTURE CONDITIONS
5
作者 戴育成 Wang XH +4 位作者 Wang C Jamal N Biondi A Minden MD Messner HA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0-33,共4页
We developed a serum-free culture system that promoted the growth of B cell colonies in peripheral blood, bone marrow, lymph nodes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from 7 out of 8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s lymphoma... We developed a serum-free culture system that promoted the growth of B cell colonies in peripheral blood, bone marrow, lymph nodes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from 7 out of 8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s lymphomas of B cell type. The culture cells were pretreated with or without galactose oxi-dase (GO) prior to plating. Colony growth was best supported with BCGF. A moderate increment was observed with rIL-3, as well as rIL-1β and even to a lesser degree, by rlL-2, while B cell stimulating factor-2 (rBCSF-2) and rlL-1β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activity. rGM-CSF and rG-CSF had little effect, while rM-CSF enhanced the formation of lymphoma colonies. The cells from different patients had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protein A and GO pretreatment. It reflected the differences in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status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lymphoma cells from different patients. The cells from CSF of one patient were successfully maintained in serum-free cultur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0% BCGF or 5% PHA-LCM for more than 4 months. The long-term culture cells were EBV negative, phenotypically consistent with B cells and gene rearrangements for JH, Kappa and myc. This serum-free culture system allowed extensive analysis of the growth requirements for clonogenic precur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L clonal proliferation AND LONG-TERM CULTURE OF MALIGNANT LYMPHOMA CELLS UNDER SERUM-FREE CULTURE CONDITIONS CSF
下载PDF
从一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现克隆性增殖T淋巴细胞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永红 李惠芳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利用TCRβV基因指纹图谱分析 1例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CEL)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克隆变化 ,了解与CEL疾病相关的T细胞受体 (TCR) β可变区主要接触抗原的CDR3序列特征。用RT PCR扩增CEL患者的外周血TCRβV 1- 2 4个家族的基因序列 ,在变... 利用TCRβV基因指纹图谱分析 1例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CEL)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克隆变化 ,了解与CEL疾病相关的T细胞受体 (TCR) β可变区主要接触抗原的CDR3序列特征。用RT PCR扩增CEL患者的外周血TCRβV 1- 2 4个家族的基因序列 ,在变性测序胶上电泳 ,形成TCRβV基因指纹图谱 ,切割克隆性增生的电泳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 :TCRβV基因指纹图谱在 βV13.2家族中的分子量较小处出现一条明显扩增的条带 ,切割此条带并测序证实为单克隆性T细胞增殖 ,其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 :SFSYEQY ,其中SFSY基序为特异性保守序列 ,其它家族无异常改变。结论 :该CEL患者TCRβV13.2家族中出现了单克隆性增殖的T淋巴细胞群 ,可能是针对CEL恶性肿瘤细胞反应性增生的T细胞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克隆性增殖T淋巴细胞 T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
下载PDF
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在甲硫腺苷磷酸化酶缺陷型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奇 王志强 +1 位作者 蔡华荣 江跃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7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基因表达对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缺陷型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细胞的联合杀伤作用。方法将MPM细胞分为MTAP阳性组(REN、H28、MPP89)和MTAP缺陷组(H2591、2452、H2052),以Hap-1 MTAP KO/WT为对照。... 目的探讨抑制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基因表达对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缺陷型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细胞的联合杀伤作用。方法将MPM细胞分为MTAP阳性组(REN、H28、MPP89)和MTAP缺陷组(H2591、2452、H2052),以Hap-1 MTAP KO/WT为对照。采用PRMT5 siRNA、奎纳克林(0、0.5、1.0μmol/L)处理2组细胞,72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RMT5蛋白表达水平及H4R3me2s甲基化蛋白水平。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细胞克隆增殖能力。结果PRMT5 siRNA可下调MTAP阳性细胞株及MTAP缺陷细胞株PRMT5蛋白水平,引起MTAP缺陷型MPM细胞的H4R3me2s甲基化水平明显下降,而对MTAP阳性细胞的H4R3me2s甲基化水平无明显抑制。PRMT5 siRNA抑制MTAP缺陷型细胞的克隆增殖能力,而对MTAP阳性细胞克隆无明显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n=3)。奎纳克林可下调MTAP缺陷型细胞系(H2591、H2052)中PRMT5蛋白质表达水平,引起H4R3me2s甲基化水平降低及细胞克隆增殖能力下降,而对MTAP阳性细胞系(MPP89)中PRMT5和H4R3me2s均无下调作用,对细胞增殖无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n=3)。结论抑制PMRT5能联合杀伤MTAP缺陷型MPM,奎纳克林对部分MTAP缺陷型MPM可产生联合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 甲硫腺苷磷酸化酶 恶性胸膜间皮瘤 克隆增殖能力 奎纳克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