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无性系选育与无性系造林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全仁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文围绕如何实现我国杉木造林良种化的问题,阐述了杉木天性系造林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杉木无性系选育与造林的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有关技术要点,指出在我国推广杉木无性系造林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以及在实践中尚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本文围绕如何实现我国杉木造林良种化的问题,阐述了杉木天性系造林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杉木无性系选育与造林的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有关技术要点,指出在我国推广杉木无性系造林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以及在实践中尚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对促进我国推广杉木无性系造林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选育 造林 采穗圃
下载PDF
杉木优良无性苗木造林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东雄 张清 李文贵 《福建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55-57,共3页
通过对不同来源无性苗木、无性苗木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表现以及与实生林对比试验 ,分析了无性造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经选择的优良无性苗木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关键词 杉木 无性苗森 造林效果
下载PDF
海草植株扩繁理论及其定植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沛东 张彦浩 +1 位作者 张宏瑜 张秀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1-189,共9页
海草(Seagrasses)是地球上一类经陆生植物演化,发展到可以完全在海洋环境中生活的高等被子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海草植株扩繁理论及其定植效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海草植株生长扩繁的环境因素... 海草(Seagrasses)是地球上一类经陆生植物演化,发展到可以完全在海洋环境中生活的高等被子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海草植株扩繁理论及其定植效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海草植株生长扩繁的环境因素,探讨了定植间距、定植阶段、施肥处理等定植理论和技术对海草植株定植效应的影响,并对目前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就未来我国沿岸受损海草床生态系统的规模化修复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生长 生态因子 植株定植 海草
下载PDF
麻竹苗木的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建文 《福建林业科技》 2003年第z1期12-14,共3页
麻竹采用传统的移栽母竹法造林,费工费时且成本高、成活率低,不易大面积造林。为解决大面积造林竹苗缺乏的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几种切实可行的麻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竹枝扦插育苗、埋节育苗和分株育苗,用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麻竹造... 麻竹采用传统的移栽母竹法造林,费工费时且成本高、成活率低,不易大面积造林。为解决大面积造林竹苗缺乏的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几种切实可行的麻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竹枝扦插育苗、埋节育苗和分株育苗,用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麻竹造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无性繁殖 育苗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姜准 刘丹一 +5 位作者 陈贝贝 高海银 刘春红 张增悦 邹旭 李根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39,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确定利于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的适宜造林密度。【方法】设置4个造林密度,即2 500、4 444、10 000、40 000株·hm^(-2)。调查测定时,分株生长能力采用每木... 【目的】探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确定利于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的适宜造林密度。【方法】设置4个造林密度,即2 500、4 444、10 000、40 000株·hm^(-2)。调查测定时,分株生长能力采用每木检尺法,克隆繁殖能力采用子株个体计数法,克隆扩散能力采用跟踪挖掘法,地上生物量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垂直根生物量测定采用格子样方法和全挖法,水平根生物量测定采用跟踪挖掘法。【结果】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分株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呈对数函数下降,而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呈上凸抛物线变化即先升后降,且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地上生物量分配下降、地下生物量分配上升,水平根生物量分配也呈上凸抛物线变化即先升后降;分株生长能力与地上生物量分配呈正相关,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与水平根生物量分配呈正相关。【结论】种群通过地上与地下、水平根与垂直根生物量分配调节,在分株生长与克隆繁殖、克隆扩散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形成与造林密度相适应的个体形态和克隆生长格局。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分株形态呈粗-中-细的变化过程,克隆繁殖和克隆扩散能力呈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即克隆生长格局呈离散型-聚集型-离散型、种群稳定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过程。最有利于克隆生长和种群稳定性维持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5 000~20 000株·hm^(-2)。相应的株行距为0.5 m×1.0 m^0.7 m×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繁殖 克隆扩散 生物量分配 造林密度 中国沙棘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