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遐 龚亚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对1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病理进行了分析。其中11例合并高血压(高血压组);6例合并马凡氏综合征(马凡氏组)。前者年龄较大,病起常有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夹层多属I或III型,常合并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内破口常在升主... 对1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病理进行了分析。其中11例合并高血压(高血压组);6例合并马凡氏综合征(马凡氏组)。前者年龄较大,病起常有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夹层多属I或III型,常合并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内破口常在升主动脉或胸主动脉;患者常因夹层破裂引起出血性休克而死亡。后者年龄较轻,病程时间较长,均有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破口常与夹层腔融合。主动脉无或仅有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常累及主动脉窦和主动脉瓣,患者常因顽固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形成和主要病理改变,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肿瘤 夹层动脉瘤 病理分析 并发症 高血压
下载PDF
443例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永芳 许春伟 +6 位作者 韩鸿雁 王海艳 邵云 张博 李晓兵 苏航 张伟京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268-1275,共8页
目的:根据WHO(2008版)造血和淋巴肿瘤分类标准,探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病理诊断443例恶性淋巴瘤,复习其临床资料、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按WHO(... 目的:根据WHO(2008版)造血和淋巴肿瘤分类标准,探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病理诊断443例恶性淋巴瘤,复习其临床资料、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按WHO(2008版)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443例恶性淋巴瘤中霍奇金淋巴瘤1I.06%(49/443),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88.94%(394/443)。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性淋巴瘤66.37%(294/443),T细胞性淋巴瘤22.35%(99/443)。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病构成比居前s位分别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1.53%(184/443)、滤泡性淋巴瘤11.06%(49/443),外周T细胞淋巴瘤5.64%(25/443),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5.19%(23/44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4.74%(21/443)。HL中以结节硬化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为多(4.S1%,20/443)。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8:1,中位年龄57岁(7~94岁)。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起病部位均以颈部淋巴结为多。结论:443例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远多于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霍奇金淋巴瘤中以结节硬化性霍奇金淋巴瘤多见。大部分淋巴瘤类型以男性发病为多,起病部位以颈部淋巴结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恶性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6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范灵玲 朱瑾 +1 位作者 陶祥 徐丛剑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研究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4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 目的:研究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4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普通子宫平滑肌瘤类似,主要为月经量增多、腹痛腹胀、盆腔肿块及继发贫血。仅有3例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被疑诊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术中冰冻病理多能提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肌瘤主要位于子宫体(73.4%)、阔韧带(18.8%)及子宫峡部(7.8%)。手术方式包括子宫肌瘤剥出术(4.7%)、全子宫切除术(39.1%)及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56.2%)。术后获访的50例患者的随访中位时间为28个月,仅有1例在子宫肌瘤剥出术后复发,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术中仔细探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子宫肌瘤 子宫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2392例乳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邵云 许春伟 +10 位作者 姜春婷 张俊 王怀涛 张博 邰艳红 李晓兵 江泽飞 吴世凯 宋三泰 黄焰 尉承泽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72-778,共7页
目的:根据WHO(2003版)乳腺肿瘤分类标准,探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4年8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诊治2392例乳腺肿瘤,复习其临床资料、HE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按WHO(200... 目的:根据WHO(2003版)乳腺肿瘤分类标准,探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4年8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诊治2392例乳腺肿瘤,复习其临床资料、HE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按WHO(2003版)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2392例乳腺肿瘤中,绝大多数为女性患者(2382例),占99.58%,男性10例(0.42%)。乳腺良性肿瘤982例(41.05%),浸润性乳腺癌和原位癌1389例(58.07%),乳腺恶性和交界性叶状肿瘤10例(0.42%),淋巴瘤2例(0.08%),转移性肿瘤9例(0.38%)。其中乳腺良性肿瘤中构成比居前5位分别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叶状肿瘤、脂肪瘤和管状腺瘤;纤维腺瘤患者发病高峰为20~40岁。浸润性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1112例(87.63%),浸润性小叶癌37例(2.91%),其他特殊类型癌120例(9.46%)。乳腺癌中以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基底细胞样乳腺癌、黏液癌最为多见。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导管原位癌61例,导管内癌伴微浸润35例,小叶原位癌3例。Paget病10例(其中4例合并浸润性癌,4例合并导管内癌且3例伴微浸润)。乳腺癌中分子亚型分类Luminal A型693例(60.63%);Luminal B型127例(11.11%);Her-2过表达型130例(11.37%);正常乳腺样(normal breast -like)型172例(15.05%);Basal-like型21例(1.84%)。结论:对乳腺定期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以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儿童颅内肿瘤22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雪峰 孔莹琴 郭乔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2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儿童(18岁及其以下)颅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7.21%,男女比为1.06∶1,男性患儿稍多。3岁以下患儿较少,其余...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2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儿童(18岁及其以下)颅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7.21%,男女比为1.06∶1,男性患儿稍多。3岁以下患儿较少,其余各年龄组病例数大致相当。最常见首发症状为呕吐、头昏头痛、共济失调。发病部位:幕上153例(69.23%),幕下68例(30.77%)。幕上最常见为大脑半球和鞍区,幕下为小脑和第四脑室。WHOⅠ级或良性肿瘤89例,占40.27%;恶性肿瘤132例,占59.73%,其中WHOⅣ级或其他高度恶性肿瘤61例,占27.60%。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肿瘤分别为星形细胞瘤、胚胎性肿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生殖细胞瘤。星形细胞瘤中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见,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少见。胚胎性肿瘤中髓母细胞瘤和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多见。结论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病理类型多样,恶性居多,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儿童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Detection of ALK translocat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 and its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using the Ventana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 a single-center large-scale investigation of 1,504 Chinese Han patients 被引量:8
6
作者 Lin Yang Yun Ling +5 位作者 Lei Guo Di Ma Xuemin Xue Bingning Wang Junling Li Jianming Yi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95-502,共8页
Objective: The novel fully automated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assay-Ventana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DSF3 for screening ALK rearrangements has been approved by China'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2... Objective: The novel fully automated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assay-Ventana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DSF3 for screening ALK rearrangements has been approved by China'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2013, our previous study disclosed a highly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nearly 100%, and its efficacy needs to be evaluated in a large cohort of primary lung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and to compar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with ALK (+) and ALK (-) lung adenocarcinoma.Methods: A total of 1,504 consecutive surgical lung adenocareinoma eases of Chinese Han population were collected and re-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2011 multi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 Fully automated Ventana ALK-D5F3 IHC staining with a binary scoring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staining and correlated with dinieopathologieal characters, including age, sex, differentiation degree, histological subtyp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linical staging. ALK (+)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ALKinhibitors was adopted and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V according to the NCCN guideline.Results: ALK positive adenocarcinomas were identified in 6.6% of the surgically resected 1,504 NSCLCs, and significantly younger than the negative group (P〈0.05).Mucinous adenocarcinoma (28.2%) was determined to be predominant in ALK (+) cases, followed by the solid type (11.7%), specific type (6.8%), papillary type (5.6%), acinar type (5.5%), and lepidic type (3.1%),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2.01 1, P〈0.05). ALK (+) adenocarcinoma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10.8%)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4.5%) (g2=19.809, P〈0.05); and ALK (+) in phase Ⅳ (2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haseⅢ (12.9%), phase Ⅱ (4.2%), phase Ⅰ (4.5%), and phase 0 (0) (g2=36.068,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disclosed that patient age,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rearrangements fully automated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targeted therapy
下载PDF
皮肤黑素瘤70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薇薇 涂平 +5 位作者 汪旸 李航 陈喜雪 杨淑霞 武玲慎 李雪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314,327,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黑素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83—2010年本院病理诊断为皮肤黑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新阅片,再次进行确认诊断和病理分型,对病理诊断不明确者行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肤黑素瘤高峰发病年龄... 目的探讨皮肤黑素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83—2010年本院病理诊断为皮肤黑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新阅片,再次进行确认诊断和病理分型,对病理诊断不明确者行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肤黑素瘤高峰发病年龄为51~60岁,肢端、非肢端部位黑素瘤各占70.00%和30.00%.肢端雀斑样黑素瘤最多,占67.14%,其次为恶性雀斑样痣型黑素瘤(11-43%)和浅表扩散型黑素瘤(10.00%),本研究中结节型仅有3例(4.29%),非暴露与暴露部位在原发损害、原位和侵袭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13)。甲下黑素瘤手部明显多于足部(P=0.000)。结论国内黑素瘤发病可能有年轻化趋势;外伤在肢端部位黑素瘤发生中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临床的ABCD标准敏感性较高,可推广使用和作为患者自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黑素瘤 临床与病理分析
下载PDF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31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屈晓莺 明平静 +8 位作者 李艳秋 张凌云 安湘杰 王翠彦 孙兰 陈艳芳 朱里 黄长征 陈思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外毛根鞘瘤(PTC)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1例确诊PTC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1例PTC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12~89岁,平均54.45岁,病程2周~40年,平均7... 目的:探讨增生性外毛根鞘瘤(PTC)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1例确诊PTC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1例PTC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12~89岁,平均54.45岁,病程2周~40年,平均75.88个月。皮损面部最多,19例,占61.29%。本组31例患者中,只有1例临床诊断PTC,准确率仅3.23%,误诊率96.77%。PTC组织病理特征包括真皮内多发性肿瘤结节/囊肿、非浸润性栅栏状边界、透明基膜带、外毛根鞘样骤然角化。结论:PTC临床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特征,应与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PTC及外毛根鞘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外毛根鞘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5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富强 谭改民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2期245-251,共7页
目的:分析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的病理诊断特点、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收集安阳市肿瘤医院5例PMME,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临床病理分析并进行随访。... 目的:分析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的病理诊断特点、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收集安阳市肿瘤医院5例PMME,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临床病理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PMME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发生于食管中段,大体呈蕈伞型。光镜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梭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以梭形细胞为主。肿瘤细胞胞核体积大,核仁清晰、染色质丰富。瘤细胞形态多样且无色素易误诊为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肉瘤样癌、淋巴瘤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肿瘤细胞显示vimentin,S-100,HMB-45和Melan-A阳性;不表达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嗜铬素蛋白-A(chromogranin proteins A,Cg A)和突触素(syn)。随瘤细胞浸润不同组织层次可伴有淋巴结转移。结论:PMME是一种罕见肿瘤,恶性度高、预后差。由于其症状与食管其它肿瘤相似,在活检或手术前很难确诊,对发生于中老年人的食管中段蕈伞型肿物应考虑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临床病理分析肿瘤大小、浸润层次、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式可能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分析 诊断 治疗方式
下载PDF
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10
作者 蒋樟英 出树强 +1 位作者 陈玮姗 黄种心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E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0月福州市中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GAE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织病理形态... 目的:探讨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E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0月福州市中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GAE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10例GAED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69.4岁。主要表现为腹痛、呕血伴黑便。6例发生于胃窦,2例发生于胃体,2例发生于贲门。肿瘤最大径2.5~8.0 cm,平均5.1 cm。镜下肿瘤主要呈管状、乳头状,少量呈筛状或实性片状,肿瘤细胞胞浆透亮或弱嗜酸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SALL4(9/10)、GPC3(6/10)、AFP(4/10)、CDX2(8/10)、CD10(2/10)、P53(8/10,突变型)。HER2基因检测2例出现基因扩增(2/10)。结论:GAED是一种产甲胎蛋白的胃腺癌少见特殊亚型,具有特殊的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与普通型胃腺癌相比,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肠母细胞分化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木村病1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楠 高宁 +3 位作者 蔡菁华 许曼君 陈艳 何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7-500,共4页
目的:分析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两者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KD病例,并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比较。结果:17例患者均为男性,多发生于头颈部及唾液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值及IgE补体定量测定偏高;镜下见... 目的:分析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两者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KD病例,并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比较。结果:17例患者均为男性,多发生于头颈部及唾液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值及IgE补体定量测定偏高;镜下见病变累及唾液腺和淋巴结,形成淋巴滤泡和微脓肿;免疫组化相关抗体、核抗原Ki-67增殖指数也有特征性。结论:根据KD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点,辅以免疫组化,可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病(KD) 病理学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皮肤脑脊膜异位8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12
作者 刘宇 张金娥 +3 位作者 刘玲 王雷 王刚 陈凤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肤脑脊膜异位(cutaneous meningeal heterotopia,CMH)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8例CMH患儿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中7例男性,1例女性,就诊... 目的:探讨皮肤脑脊膜异位(cutaneous meningeal heterotopia,CMH)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8例CMH患儿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中7例男性,1例女性,就诊年龄9月龄~10岁。7例(87.5%)皮损位于头皮上,另1例(12.5%)位于肩胛间区脊柱正中线上。头皮病变中,有6例为头顶区,1例位于顶额区。4例表现为扁平脱发区(圆形、类圆形及梭形),具有瘢痕样外观;2例表现为扁平脱发区,表面红斑;1例表现为红色光滑结节伴脱发。有5例毛发领圈征阳性。组织病理主要包括4个病变特征:纤维区域8例(100%)、假血管区域8例(100%)、假黏液样区域7例(87.5%)及细胞/合胞体样区域7例(87.5%)。有时可见胶原小体(5例,62.5%)、钙化区域(1例,12.5%)及毛发呈离心性倾斜(5例,62.5%)。可伴有黑素细胞(5例,62.5%)和(或)毛细血管增生(6例,75%)。免疫组化可见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D2-40也常见阳性。结论:CMH罕见,常表现为头皮的瘢痕性秃发区,毛发领圈征阳性高度提示该病。当临床怀疑该病时,应在手术前对病变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颅内扩散或颅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脑脊膜异位 临床病理分析 脱发 毛发领圈征
下载PDF
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临床病理分析319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琳 朱玥璐 +5 位作者 王斌 袁燕玲 郭蕾 张海峰 薛新华 吕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4-789,共6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临床病理特征、Siewert分型、Lauren分型与预后的关系,观察新版AJCC分期指南在食管胃交界腺癌中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9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临床病理特征、Siewert分型、Lauren分型与预后的关系,观察新版AJCC分期指南在食管胃交界腺癌中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9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19例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的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44%和35%.局限型患者生存率高于浸润型;肿瘤最大径<5cm患者生存率比5cm以上患者高;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低生存率相关(P<0.01);按照AJCC第7版中N分期标准分组,组间未见生存差异,而将淋巴结转移数目以10为界,发现10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生存率显著低于10个以内者(P<0.05);Lauren弥漫型病例生存率显著低于肠型和混合型,而肠型和混合型之间无明显差异;Siewert三型病例之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管胃交界腺癌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Lauren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相关,其中AJCC第7版分期指南中所参照的食管癌N分期标准并不能揭示预后意义,提示食管胃交界腺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必要研究并建立食管胃交界腺癌适用的分期标准,而不仅仅是参照食管癌或胃癌现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腺癌 临床病理分析 预后
下载PDF
桥小脑角肿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病理特征
14
作者 王颖 刘瑞洁 +1 位作者 杨治权 杨转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594,共7页
目的: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常见病因,其位置隐蔽,进展缓慢,难以早期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CPA肿瘤继发性T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继发性TN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 目的: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常见病因,其位置隐蔽,进展缓慢,难以早期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CPA肿瘤继发性T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继发性TN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16例CPA肿瘤继发T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分析肿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中95.7%(111/116)为良性肿瘤,3.4%(4/116)为恶性肿瘤,0.9%(1/116)为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以胆脂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多见。46.6%(54/116)的患者表现为单纯TN,53.4%(62/116)出现其他伴随症状,这取决于不同类型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等因素。本组病例手术全切率在90%以上,41.4%(48/116)的患者在切除肿瘤后同期行微血管减压,其中神经鞘瘤占比最高。手术治疗总体有效率达93.9%,神经鞘瘤的有效率高于胆脂瘤、脑膜瘤(均P<0.05);胆脂瘤的复发率显著高于脑膜瘤、神经鞘瘤(均P<0.05)。结论:CPA肿瘤是继发性TN的主要病因,以良性肿瘤多见,恶性肿瘤虽少但容易被漏诊,早期诊治对预后影响很大。不同类型肿瘤在临床症状、手术方式、疗效等方面有所不同,手术策略需兼顾肿瘤切除程度及神经功能保护,必要时行微血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83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N-myc和ALK基因检测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威亚 李金男 +3 位作者 吴玮璐 陈敏 李甘地 马志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0-725,共6页
目的探讨N-myc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拷贝数变化及ALK基因点突变等异常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NB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检测ALK和N-myc基因,根据NB患儿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类进行临床病理特征讨论和生存分... 目的探讨N-myc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拷贝数变化及ALK基因点突变等异常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NB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检测ALK和N-myc基因,根据NB患儿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类进行临床病理特征讨论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83例NB患儿,以婴幼儿发病为主。NB中检测到N-myc基因增多和扩增,ALK基因异常表现为点突变和增多。17例NB患儿同时存在ALK和N-myc基因异常。年龄、临床分期和N-myc基因异常是影响NB预后的因子。结论对NB患儿进行N-myc和ALK基因检测,不仅能判断NB患儿的预后,还能为NB的ALK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N-myc基因 ALK基因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卵巢Brenner肿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巍松 赵华 印永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Brenner tumor,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例卵巢B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4例BT中16...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Brenner tumor,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例卵巢B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4例BT中16例(66.7%)为良性BT,7例(29.2%)为交界性BT,1例(4.1%)为恶性BT。良性及交界性BT患者多为体检偶然发现或伴有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恶性BT患者因腹部胀痛就诊。眼观:良性及交界性BT均表现为灰红色的囊实性肿块,切面灰黄色,略呈编织状、质地稍韧。恶性BT为灰红色囊肿,切面囊实性,呈多彩状,实性区灰黄色颗粒状,囊性区内含血性液体。镜检:良性BT为致密的纤维间质内见增生的移行上皮巢,细胞未见明显异型。交界性BT为囊肿壁及结节状区域均内衬多层移行样上皮,上皮细胞增生伴异型,无间质浸润。恶性BT为肿瘤组织呈乳头状、实性增生,细胞层次增多伴异型,核分裂易见,间质浸润;伴有良性或交界性BT成分。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p63、GATA3均阳性;CK20、PAX8、C-erbB-2均阴性。3例WT-1阳性。恶性BT中ER、PR均阳性,1例交界性BT中ER散在阳性、PR阴性;其他BT中ER、PR均阴性。恶性BT中Ki-67增殖指数为40%,交界性BT为10%~20%,良性BT<5%。结论卵巢BT临床罕见,有特定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大多与其他上皮和生殖细胞肿瘤混合存在。恶性BT需要积累更多的病例进行系统分析和荟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Brenner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萎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诸允露 吴飞 +3 位作者 李本尚 陈佳 白云 刘业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分析萎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探索新的融合基因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3例萎缩性DFSP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运用目标捕获技术对其中1例出现... 目的分析萎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探索新的融合基因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3例萎缩性DFSP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运用目标捕获技术对其中1例出现结节的DFSP病例进行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萎缩性DFSP临床主要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萎缩性红斑,可逐渐在红斑基础上发生结节。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层,由类似良性的梭形细胞组成,呈不规则条索状排列,不形成典型的席纹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CD34弥漫阳性,不表达CD68和S-100。融合基因检测出17号染色体的COL1A1基因的31号内含子和22号染色的PDGFB基因的1号内含子发生断裂,形成融合基因。结论萎缩性DFSP的皮损不呈经典型DFSP的隆凸状外观,而是表现为萎缩斑或硬化斑,且组织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不呈典型席纹状排列,可不浸润至皮下脂肪组织,容易误诊。以二代测序为基础的融合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精准发现基因的断裂点,从而提高DFSP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萎缩性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及基因融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晓敏 付刚 任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基因荧光原位杂交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 目的回顾性分析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基因荧光原位杂交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9~37岁。主要症状是血尿、腰痛及腹部包块。B超及PET-CT均提示肾实质占位,其中2例肿瘤发生转移。肿瘤最大径3~8 cm;切面实性、灰黄色,似有包膜。镜下见特征性透明细胞构成的乳头状结构,不同比例的腺泡状及巢状排列,有大量肿瘤细胞胞质透明至嗜酸性,染色质呈囊泡状,核仁易见,多数可见砂砾体。5例肿瘤TFE3、PAX8和CD10均(+),存在异常TFE3分离信号。2例术后无复发转移,1例失访,2例术后2年内死亡。结论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好发于青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生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且术后容易复发。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l1.2易位/TFE3基因融合 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 基因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萎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5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宇 廖文俊 +5 位作者 李春英 马翠玲 刘玲 高天文 王刚 王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萎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对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5例萎缩性DFSP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萎缩性DFSP主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界限清楚的萎缩性斑块,部分皮损可伴有皮下结节或外生性结节... 目的:探讨萎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对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5例萎缩性DFSP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萎缩性DFSP主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界限清楚的萎缩性斑块,部分皮损可伴有皮下结节或外生性结节。临床上萎缩性DFSP容易误诊,其中4例误诊为硬斑病。萎缩性DFSP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明显变薄,真皮内肿瘤细胞不形成典型的席纹状排列,而是平行于表皮,肿瘤细胞可以不浸润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4阳性,CD68、S-100蛋白阴性。结论:相对于经典型DFSP而言,萎缩型DFSP的皮损不呈经典的结节性改变,而是表现为萎缩斑,容易误诊。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萎缩,肿瘤细胞不呈席纹状排列,容易误诊为瘢痕或其他纤维细胞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萎缩性 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下载PDF
2772例肠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海艳 许春伟 +7 位作者 吴永芳 邵云 邰艳红 李晓兵 徐建明 吴世凯 李虎城 尉承泽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8期1148-1155,共8页
目的:按照WHO第四版(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中肠肿瘤分类标准,探讨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5年3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2 772例肠肿瘤,并复习其临床资料、HE及免... 目的:按照WHO第四版(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中肠肿瘤分类标准,探讨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5年3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2 772例肠肿瘤,并复习其临床资料、HE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按WHO第四版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2 772例肠肿瘤中,小肠病例201例(7.25%),其中良性上皮源性肿瘤/病变(腺瘤和息肉)58例(2.09%),癌前病变30例(1.08%),腺癌52例(1.88%),神经内分泌肿瘤8例(0.29%),间叶性肿瘤37例(1.33%),淋巴造血系统肿瘤4例(0.14%),转移瘤12例(0.43%),男女总体发病率接近1∶1;结直肠病例2 571例(92.75%),其中良性上皮源性肿瘤/病变(腺瘤和息肉)1 353例(48.81%),癌前病变146例(5.27%),肠癌1 001例(36.11%),神经内分泌肿瘤27例(0.97%),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2例(0.07%),间叶性肿瘤15例(0.54%),淋巴瘤6例(0.22%),转移瘤17例(0.61%),异位起源性肿瘤4例(0.14%),男女总体发病率接近3∶2。结直肠癌分子亚型分类KRAS基因突变率34.62%(126/364),BRAF基因突变率2.20%(8/364)和NRAS基因突变率3.96%(4/101)。结论:肠道肿瘤种类繁多,小肠恶性肿瘤中以间质瘤及腺癌发病率占明显优势,结直肠恶性肿瘤中以管状腺癌占较高比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尤其为G12D、G12V和G13D,KRAS、BRAF和NRAS基因检测能指导利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腺癌 间质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