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4篇文章
< 1 2 2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mcitabine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7
1
作者 管忠震 陈茹琴 +6 位作者 徐光川 李宇红 许立功 李龙云 刘叙仪 廖美琳 李金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评价Gemcitabine(中文译名:健择)单药及其与顺氯铵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II、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1健择单药研究:从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入选II... 目的:评价Gemcitabine(中文译名:健择)单药及其与顺氯铵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II、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1健择单药研究:从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入选II、IV期NSCLC病人21例,以前未接受过任何化疗、放疗。II期病人11例,IV期病人10例。健择1000mg/m2,第1,8,15天各注一次,每28天为一疗程。2健择与顺氯铵铂联合化疗研究:从1997年10月至1998年7月入选II、IV期NSCLC病人48例,以前未接受过任何化疗、放疗。II期病人19例,IV期病人29例。健择1000mg/m2,第1,8,15天各注一次;顺氯铵铂100mg/m2,第一天用,每28天为一疗程。结果:1健择单药研究:可评价疗效的有19例,6例获部分缓解(PR),其中2例(105%)经4周以上复查证实。总有效率315%[95%CI,94%~4515%]。全组均可评价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发生轻微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和血小板下降,只有48%(各1例)患者发生II度的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有1例患者发生II度感染。全组中位生存期613月。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疗法 GEMCITABINE
下载PDF
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剂量和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17
2
作者 姚光弼 张定凤 +3 位作者 王宝恩 徐道振 周霞秋 雷秉钧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活性,以找到一个合理的剂量用于今后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212例,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ETV 0.1 mg组69例,...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活性,以找到一个合理的剂量用于今后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212例,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ETV 0.1 mg组69例,ETV 0.5 mg组72例,安慰剂组71例,治疗28d,并停药观察56 d。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ETV组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毒活性,在治疗28 d后,用bDNA法检测HBV DNA水平,ETV 组中达到主要终点疗效(HBV DNA水平下降2个对数级或达测不出水平)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86%、93%、3%,P<0.01);0.5 mg/d ETV组的HBV DNA下降幅度>0.1 mg/d ETV组(P <0.01)。在56 d的停药观察期间,0.5 mg/d ETV组患者HBV DNA的反弹幅度<0.1 mg/d ETV组(P<0.01)。三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当(ETV 0.1 mg组45%,ETV 0.5 mg组40%,安慰剂组42%)。无一例发生约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ETV组的抗病毒活性显著优于安慰剂,0.5 mg/d组的ETV的抗病毒活性比0.1 mg/d组更强且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剂量 CHB 抗病毒活性
原文传递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6
3
作者 涂艳 彭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45-548,共4页
随着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发展,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的抗肿瘤药物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血管内... 随着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发展,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的抗肿瘤药物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是一种高效抗血管生成药物,是最新上市的口服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阿帕替尼在人体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上市前后一系列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一定的客观有效率和生存获益,如胃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乳腺癌等,尤其是在胃癌中。2014年该药在中国批准上市应用于临床治疗晚期胃癌。目前正在进行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Ⅱ/Ⅲ期临床试验,以探讨其单独或联合抗肿瘤活性。本文就阿帕替尼抗肿瘤机制、对不同类型肿瘤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耐药及生物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该药抗肿瘤应用的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期望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一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恶性肿瘤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分子靶向治疗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在中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4
4
作者 管忠震 张力 +5 位作者 李龙芸 蒋国梁 刘叙仪 储大同 赵洪云 李玮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80-98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吉非替尼是一种有效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国外已批准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鄄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本项研究系吉非替尼治疗中国NSCLC的注册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吉非替尼对... 背景与目的:吉非替尼是一种有效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国外已批准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鄄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本项研究系吉非替尼治疗中国NSCLC的注册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吉非替尼对既往化学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中国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9例经病理学确诊的NSCLC患者进入本研究。吉非替尼剂量为每次250mg,每天一次口服,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结果:全组客观有效率为27.0%,疾病控制率为54.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97天,中位生存期10个月,1年生存率44%。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为皮疹(44.0%)、皮肤瘙痒(15.7%)和腹泻(10.1%),大部分为Ⅰ~Ⅱ级,不需处理。结论:吉非替尼对既往化疗失败的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药物疗法 非小细胞性 吉非替尼/治疗应用 临床研究 疗效 中国人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临床试验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93
5
作者 黄红云 王洪美 +10 位作者 修波 王锐 卢明 陈琳 亓树彬陈林 张泽华 武海青 苟成青 程建铎 陆晓白 刘宗惠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 ,探讨其对脊髓损伤晚期患者是否有帮助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取胚胎嗅球 ,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 ,培养 2~ 3周 ,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共治疗 2 3例伤后时间为 ... 目的 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 ,探讨其对脊髓损伤晚期患者是否有帮助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取胚胎嗅球 ,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 ,培养 2~ 3周 ,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共治疗 2 3例伤后时间为 0 5~ 8 5年的脊髓损伤患者 ,其中 19例为完全性脊髓损害 ,4例为不完全性脊髓损害。结果 嗅鞘细胞移植后 2周~ 2个月时随访 ,2 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改善 ,且呈继续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移植 治疗 脊髓损伤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苦参素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100
6
作者 于岩岩 斯崇文 +6 位作者 曾争 王勤环 周霞秋 张清波 黄祖瑚 张玲霞 乔光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43-846,共4页
目的 验证不同的苦参素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法 ,分别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苦参素注射液肌肉注射及苦参素胶囊口服与硫普罗宁口服作为对照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共 30 3例 ,治疗结束及停药... 目的 验证不同的苦参素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法 ,分别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苦参素注射液肌肉注射及苦参素胶囊口服与硫普罗宁口服作为对照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共 30 3例 ,治疗结束及停药后 6个月追踪随访观察病人。结果 疗程结束时 ,苦参素各组与硫普罗宁组ALT复常率相似 ,停药后随访 6个月 ,苦参素各组ALT复常率仍保持在 5 3 3%~ 5 8 3%,较硫普罗宁组 38 8%为优。HBeAg阴转率 ,停药后随访 6个月 ,苦参素各组达 30 0 %~ 40 9%,均优于硫普罗宁组的 16 7%,P <0 0 1。对HBVDNA的阴转率 ,苦参素静脉滴注组和苦参素肌肉注射组在治疗 2个月时 ,分别为 42 0 %和 32 7%,均优于苦参素口服组 (P <0 0 1)和硫普罗宁组 (P <0 0 5 ) ,治疗 3个月时 ,苦参素口服组上升为 37 6 %,优于硫普罗宁组 (P <0 0 1)。停药 6个月后 ,苦参素各治疗组HBVDNA阴转率继续上升 ,达 39 2 %~ 49 5 %,均明显优于硫普罗宁组的 18 4 %(P <0 0 1)。结论 苦参素各治疗组可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功能 ,提高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 ,停药后仍有持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临床试验 苦参素制剂 慢性乙型肝炎 中药疗法
原文传递
临床试验的重要角色:临床研究协调员 被引量:95
7
作者 卜擎燕 熊宁宁 +4 位作者 邹建东 蒋萌 刘芳 汪秀琴 高维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190-1193,共4页
临床研究协调员(CRC)在国外作为临床试验中的一员和一项专门的职业已有30多年历史。CRC主要由护理、药剂等生物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CRC的工作范围涉及到临床试验的各个方面,包括试验的准备,与伦理委员会和申办者的联络,协助试验实... 临床研究协调员(CRC)在国外作为临床试验中的一员和一项专门的职业已有30多年历史。CRC主要由护理、药剂等生物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CRC的工作范围涉及到临床试验的各个方面,包括试验的准备,与伦理委员会和申办者的联络,协助试验实施的各项工作,如获取知情同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联络、咨询与商谈,数据收集与CRF转录,以及临床检查、不良事件、试验药物、文件资料等管理,应对监查、稽查与视察。CRC对确保临床试验的伦理合理性、科学性及试验数据的可信度方面起重要保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协调员 研究护士 研究协调员 机构协调员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从中药复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2017:CONSORT声明的扩展、说明与详述的正式发表谈我国临床试验的变革 被引量:95
8
作者 吴泰相 卞兆祥 +1 位作者 商洪才 李幼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993-998,共6页
《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于2017年6月27日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种文字同时发表了《中药复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2017:CONSORT声明的扩展、说明与详述》(CONSORT Extension for Chinese Herbal Med... 《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于2017年6月27日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种文字同时发表了《中药复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2017:CONSORT声明的扩展、说明与详述》(CONSORT Extension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mulas2017:Recommen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ORT 中药复方 临床试验 报告规范 数据共享
原文传递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9
9
作者 姚光弼 计焱焱 +4 位作者 王勤环 周霞秋 徐道振 陈新月 张清波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7-462,共6页
目的 :评估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双环醇组 (2 69例 )和联苯双酯组 (1 3 8例) ,分别服用双环醇或联苯双酯 2 5mg,tid,共 2 4wk。结果 :经双环醇治疗后 ,临床症状有较大程度的改善。ALT... 目的 :评估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双环醇组 (2 69例 )和联苯双酯组 (1 3 8例) ,分别服用双环醇或联苯双酯 2 5mg,tid,共 2 4wk。结果 :经双环醇治疗后 ,临床症状有较大程度的改善。ALT和AST的复常率分别为 5 3 .5 %和 48.7% ,停药 1 2wk后分别为 40 .2 %和 48.7%。与联苯双酯组(61 .6%和 44.2 % ;45 .7%和 5 0 .0 % )比较 ,P >0 .0 5。治疗结束和停药 1 2wk后 ,双环醇组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 2 0 .8%和 2 9.0 % ,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1 5 .6%和 2 0 .8% ,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 3 9.0 %和 45 .7% ,上述指标均高于联苯双酯组。双环醇组治疗前ALT水平≥ 2 0 0U·L-1者 ,在停药 1 2wk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48%和 3 8% ,显著高于联苯双酯组 (2 2 %和 1 2 % ) ,(P <0 .0 5 )。病人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双环醇对改善乙肝病人临床症状和降低转氨酶有很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研究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乌索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0
10
作者 李开泉 陈武 +1 位作者 熊筱娟 王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09-711,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乌索酸 化学 药理 中草药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双盲随机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86
11
作者 胡大伟 鲍春德 +5 位作者 陈顺乐 古洁若 栗占国 孙凌云 韩星海 倪立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64-668,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周1次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MTX),同时接受rhTNF...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周1次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MTX),同时接受rhTNFR:Fc皮下注射治疗,每周2次,每次25mg;对照组每周1次口服定量MTX(每周7.5mg起,8周内增至15mg),同时每周2次皮下注射空白模拟rhTNFR:Fc。疗程24周。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2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35.59%,MTX组为2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rhTNFR:Fc组和MTX组的ACR20、ACR50和ACR7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66.10%,MTX组是51.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75.42%,且ACR70有效率优于MTX组(P<0.05),显示rhTNFR:Fc疗效强于MTX。两组药物之间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hTNFR:Fc用于治疗中、重度R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在前12周治疗期间,rhTNFR:Fc较MTX起效快、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类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甲氨蝶呤 关节炎 类风湿 临床试验 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皮下注射治疗 抗体融合蛋白 双盲随机 对照组 人Ⅱ型 临床研究 重组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4
12
作者 王宇明 陈耀凯 +4 位作者 张大志 雷秉钧 陆志檬 尹有宽 俞云松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03-805,共3页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片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拉米夫定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9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105例,拉米夫...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片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拉米夫定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9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105例,拉米夫定组104例。完成24周和48周治疗时,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40log_(10),病毒应答率为59.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54.3%,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71log_(10),病毒应答率为61.9%,ALT复常率为54.3%,显著优于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拉米夫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可在病毒学及生物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临床试验 拉米夫定 抗药性 阿德福韦酯
原文传递
中医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形成路径 被引量:84
13
作者 邢冬梅 张俊华 张伯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2-1355,共4页
控制临床研究中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可提高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临床研究结局指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价值和实用性。然而,临床研究结局指标选择的随意性,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也不利于研究结果的横向比较和数... 控制临床研究中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可提高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临床研究结局指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价值和实用性。然而,临床研究结局指标选择的随意性,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也不利于研究结果的横向比较和数据合并分析(Meta分析)。近些年,结局指标问题正逐步受到学界的重视并研究解决办法。通过形成并应用必须报告的、统一的、标准化的最小结局指标集合,即核心结局指标集(COS),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制定中医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COS-TCM)对提升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和研究结果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形成中医核心指标集的路径和需要遵循的规程,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方法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局指标 结局指标 临床试验 中医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
原文传递
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中国专家共识及临床实践指南(2019版) 被引量:82
14
作者 姚宏伟 +1 位作者 张忠涛 郑民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1-1128,共8页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手术是近年来基于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的理念,在结直肠外科领域出现的新技术。虽然其在国内外的临床实践...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手术是近年来基于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的理念,在结直肠外科领域出现的新技术。虽然其在国内外的临床实践仅10年[1],手术质量亦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在国际上taTME相关的病例登记数据库建设、培训教育以及临床研究等几乎与其临床实践同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专家共识 临床实践指南 病例登记 结构化培训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66
15
作者 姚光弼 任红 +2 位作者 王宝恩 徐道振 周霞秋 《肝脏》 2005年第1期2-4,共3页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 ,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CHB病人 14 5例 ,按 4∶1比例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 116例 ,安慰剂组 2 9...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 ,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CHB病人 14 5例 ,按 4∶1比例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 116例 ,安慰剂组 2 9例。完成为期 12周的治疗后 ,检测血清HBVDNA水平、HBeAg和肝生化功能的变化。结果 恩替卡韦组在开始治疗后即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 ,直至治疗结束。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AmplicorCobas)定量法检测病人HBVDNA的平均下降幅度 ,恩替卡韦和安慰剂组分别为 :4.3 0对数值 (log1 0 )和 0 .15对数值 (log1 0 ) ,P值均 <0 .0 0 0 1;在 12周时 ,用bDNA方法检测 ,两组病人HBVDNA转阴率 (<0 .7mEq ml)为 74%和 1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的复常率为 71%和 7%。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当 (3 3 %对 2 8% )。无 1例发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用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病人 12周 ,1.0mg d剂量在降低HBVDNA水平和ALT复常方面明显优于安慰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多中心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随机 DNA水平 聚合酶链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失效 安慰剂对照 血清HBV 抗病毒效果 肝生化功能 HBeAg ALT复常 12周 临床试验 BDNA
下载PDF
复方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6
作者 吴青华 李冰涛 涂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4-1109,共6页
糖尿病是以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糖代谢紊乱慢性疾病。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及并发症逐年升高,带来了严重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糖尿病药物研发领域进展迅速,1型糖尿病药物以研发长效缓释胰岛素制剂为主,... 糖尿病是以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糖代谢紊乱慢性疾病。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及并发症逐年升高,带来了严重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糖尿病药物研发领域进展迅速,1型糖尿病药物以研发长效缓释胰岛素制剂为主,2型糖尿病药物多针对单靶点进行研发,但是长期服用易引发酮酸中毒、肥胖、心脑血管等副作用。考虑到对复杂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目前降糖西药研发加强多靶点复方制剂开发,不断有新的西药降糖复方制剂获批上市,这提示复方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基于多活性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成分单靶点的加合作用,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有助于恢复机体血糖稳态,且作用温和副作用小,在糖尿病长期治疗中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该文主要从近年来复方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进展为主线,以经典复方、现代复方和中西药复方干预途径及靶点为切入点,强调机制互补和强强组合来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合理利用复方中药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并有效指导新型复方降糖中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糖尿病 临床实验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索利那新治疗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1
17
作者 吴士良 肖云翔 +6 位作者 段继宏 丁强 孙颖浩 黄翼然 宋波 蔡松良 那彦群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30-634,共5页
目的评价索利那新治疗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病程≥3个月的尿急和(或)急迫性尿失禁患者246例,经临床确诊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并通过排尿日记分析符合入选标准后,采用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 目的评价索利那新治疗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病程≥3个月的尿急和(或)急迫性尿失禁患者246例,经临床确诊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并通过排尿日记分析符合入选标准后,采用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随机分2组:①试验组:123例。男17例,女106例。24h尿急次数中位数为4.33次。予索利那新1次/d,5mg/次。②对照组:123例。男26例,女97例。24h尿急次数中位数为4.00次。予托特罗定2次/d,2mg/次。服药8周后再次记录排尿日记,并判断不良反应。采用SAS V8.2统计分析软件对2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服药8周后与基线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24h尿急次数中位数均减少3.00次(P〈0.01),24h尿失禁次数中位数分别减少1.00次(P〈0.01)和0.67次(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P=0.29)。2组24h平均夜尿次数分别减少0.74次(P〈0.01)和0.68次(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24h排尿次数分别减少2.79和2.47次,每次尿量分别增加29.53和23.04m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4,P=0.29)。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7%(14/120)和23.5%(2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要不良反应口干发生率分别为5.8%和10.4%(P〈0.05)。结论索利那新治疗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等OAB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急 索利那新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NK cell-based immunotherapy for malignant diseases 被引量:66
18
作者 Min Cheng Yongyan Chen Weihua Xiao Rui Sun Zhigang Tian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30-252,共23页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host immunity against cancer. In response, cancers develop mechanisms to escape NK cell attack or induce defective NK cells. Current NK cell-based cancer immunotherap...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host immunity against cancer. In response, cancers develop mechanisms to escape NK cell attack or induce defective NK cells. Current NK cell-based cancer immunotherapy aims to overcome NK cell paralysis using several approaches. One approach uses expanded allogeneic NK cells, which are not inhibited by self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s like autologous NK cells, for 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 Another adoptive transfer approach uses stable allogeneic NK cell lines, which is more practical for quality control and large-scale production. A third approach is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fresh NK cells or NK cell lines to highly express cytokines, Fc receptors and/or chimeric tumor-antigen receptors. Therapeutic NK cells can be derived from various sources, including peripheral or cord blood cells, stem cells or eve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and a variety of stimulators can be used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in laboratories or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 facilities, including soluble growth factors, immobilized molecules or antibodies, and other cellular activators. A list of NK cell therapies to treat several types of cancer in clinical trials is reviewed here. Several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NK-based immunotherapy, such as tissue-specific NK cells, killer receptor-oriented NK cells and chemically treated NK cells, are discussed. A few new techniques or strategies to monitor NK cell therapy by non-invasive imaging, predetermine the efficiency of NK cell therapy by in vivo experiments and evaluate NK cell therapy approaches in clinical trials are also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 clinical trial EXPANSION IMMUNOTHERAPY natural killer cell
原文传递
依立替康 (Irinotecan ,CPT -11)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63
19
作者 管忠震 孙晓非 +6 位作者 冯奉仪 金懋林 许立功 黄建瑾 冯继峰 隋广杰 谭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 :评价CPT 11(商标名 :开普拓 )单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 :从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3月入选晚期大肠癌 6 9例 ,符合收治标准者 6 1例 ,可评价疗效者 5 0例 ,其中 ,以前未接受过任何化疗的病人 2 5例 ... 目的 :评价CPT 11(商标名 :开普拓 )单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 :从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3月入选晚期大肠癌 6 9例 ,符合收治标准者 6 1例 ,可评价疗效者 5 0例 ,其中 ,以前未接受过任何化疗的病人 2 5例 ,经过一个 5FU为主方案化疗后耐药的病人 2 5例。CPT 113 0 0mg/m2 ,静脉点滴 ,每 3周为一疗程。除PD病人外 ,至少用药 3周期。结果 :在可评价病例中 ,8例 ( 16 .0 % )获PR ,第一线及第二线病人缓解率分别为 12 .0 %及 2 0 .0 % ,中位缓解时间 5 .42个月。全部可评价病例中位进展时间 3 .75个月。 4%及5 2 %病人分别获MR或稳定。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迟发性腹泻 (Ⅲ、Ⅳ度 2 7.5 % )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Ⅲ、Ⅳ度47.8% ) ,因治疗毒性死亡一例。结论 :CPT 11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药物 ,对 5 FU耐药的病例仍可有效 ,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迟发性腹泻与中性粒细胞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大肠肿瘤 药物疗法 依立替康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58
20
作者 黄继忠 张明园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系统论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和应用的进展,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互联网查阅Medline、Pubmed、Ovid、Science Direct、Proquest及国内外相关专业杂志所公开发表的研究报道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 目的:系统论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和应用的进展,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互联网查阅Medline、Pubmed、Ovid、Science Direct、Proquest及国内外相关专业杂志所公开发表的研究报道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与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近10年来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迅速,除氯氮平外,大多数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及阿立哌唑等已成为精神分裂症各种症状维度、不同病期和复发预防的一线临床选择,特别是在不良反应方面克服了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氯氮平的诸多严重缺点,同时,各种临床研究结果已被多项应用循证医学方法的系统研究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临床应用评价 药治疗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Medline Pubmed 应用研究进展 循证医学方法 临床研究 临床疗效 OVID 阿立哌唑 齐拉西酮 临床选择 复发预防 不同病期 不良反应 氯氮平 系统论 安全性 互联网 国内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